关于民间剪纸艺术的小故事
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剪纸的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最具代表性的是北方山西的江萍剪纸,发展成为多色、套色、花色美,形成了“简中求繁、繁中求和、和中求殊”的原色、重彩艺术语言。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民间剪纸艺术的小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从前,在北京城里住着一户人家,只有两口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还有一个是叫秀女的姑娘。这祖孙两个都是心灵手巧的人,一把剪刀几张纸在她们手下,能活灵活现剪出飞禽走兽花卉和窗花鞋样,不管逢年过节还是平常日子,都有街坊邻里登门求讨。这祖孙俩总是有求必应,后来也就靠卖剪窗花、剪花样子谋生了。而秀女和奶奶接触的差不多都是一些穷苦人。有的小伙子要结婚了,没钱布置新房,老奶奶和秀女就给剪点纸花,鸳鸯成双,喜鹊成对,还有什么“五谷丰登”、“年年有余”等,贴在窗户上,挂在门框上,铺在床铺上,盖在被子上,压在桌面上,粘在墙壁上,那可是用钱不多,红火吉祥,热热闹闹,使新房一点儿也不显“穷气”。有的姑娘媳妇做新鞋,老奶奶和秀女就给剪点鞋样,什么“步步登高”、“一路平安”和“双喜临门”等,依样绣在鞋面上,穿在脚上,走到那儿,都会有人赞赏花样儿好。
传说,在光绪年间,有一天从皇宫里传下圣旨,说是圣母皇太后慈禧要办六十大寿,京都内外要贡纳寿礼银,上下臣工等都要穿上拜寿服。什么是拜寿服呢?就是在慈禧寿日那天,上下臣工等,一律要穿以仙鹤和梅花鹿组成的“六(鹿)合(鹤)同春”图案的袍服。那年头,圣旨是金口玉言,谁也不敢违命。一时间,北京城上上下下,许多绣花作坊,全忙活开了。有钱的人家,为了讨慈禧的欢心,找绣花工用金丝银线作图案,要求将为慈禧拜寿穿用的衣袍点缀得越富丽越好。还有那些小财主们,也是想着法儿制作新绣袍,为的是“显贵”。折腾得京城几十家绣工作坊,以及小门小户零散的绣工,也没有例外,闹腾得大家都一样,忙的简直连喘口气工夫都没有了。这么一闹腾,闹腾得绣工钱,也随之日益俱增,一天一个价码,越来越贵,真是一针一线值千金,一件绣袍值万两银。但北京还有一句俗话说得好,干土打不成高墙,没钱盖不起瓦房。慈禧办寿,可真难住了千百户穷苦人家,闹得家家户户愁眉不展,怎愁也愁不出钱来给慈禧办六十大寿。所以,有的说咱们干脆趁早来个“铁球坐滑梯--溜吧!”逃出京城,逃到深山老林里去躲躲,可是更多的人感到真是有点破家难舍,故土难离。而秀女和老奶奶就是属于这样的人家。
秀女和老奶奶坐在家里愁呀,愁又能怎样呢?眼看一天又过去了,也没有愁出什么样的高招儿来。老奶奶的主意是:让秀女一躲了事。可是秀女怎么能忍心将老奶奶抛下一个人走呢?怎么也不能这样做。后来,谁也没有料到。有一天将近晌午的时候,秀女家突然来了个漂亮的大姑娘。老奶奶见了,以为是来讨剪纸花样的,还没等问,她就先请安,然后恳求说:“老奶奶,您行个好,给点儿吃的吧!”老奶奶听了,心想:“噢!原来是个讨饭的!看被饿的样子,怪可怜的!”秀女在一旁,二话没说,扭身就到灶房里去,捧出来两个窝窝头,那个大姑娘一点也不客气,拿过去就吃。老奶奶说:“姑娘,我去给你烧点儿开水喝吧!”说完,转身就走进了灶房。那姑娘拿着窝头吃得正香的时候,她笑眯眯对秀女说:“请你再给一块咸菜吃,谢谢你了!”秀女听了,心想:“是呀,怎么没想起给拿一块咸菜来,吃窝头没有咸菜,让人家怎么吃呀?”她一扭身,到灶房去给拿咸菜。
可是待秀女拿着咸菜从灶房回来一下愣住了。“咦!人到那儿去啦?”她心里一边这样想,一边推开门往外看了看,连个人影也没有看见。但她一回头,却看见屋里桌上放着一件布袍子,连忙喊了起来:“哎,可怜的讨饭姐姐,你在那儿?……”秀女急得连着这样喊了几声,由于声音大,老奶奶也听见了。老奶奶一听秀女说那姑娘走了,还忘下了一件衣裳,说:“秀女,你看那姑娘身上穿的就已经够单薄的了,你赶快追她去,把衣服给她,让她穿上好保暖……。”老奶奶嘴里一边这样说着,就一边和秀女走出了门,一南一北往前追,追出足足有几里地远,仍然连个人影也没有见到。老奶奶和秀女回来后,秀女把那件衣裳抖落开一看,立刻喊了起来:“奶奶您快来瞧:这还是一件‘六合同春’拜寿穿用的袍子哪!”老奶奶一看,果然是真的:“这花样绣的还真不错呀!”老奶奶一边看,一边不由得这样说,一边还用手抚摸起衣袍的绣花,嘴里说:“秀女,你看这到底是怎样绣的?咱们仔细琢磨琢磨!”秀女让老奶奶这么一说,倒也细心起来,把衣袍舒展开,祖孙俩仔细一瞧,全惊呆了:原来,这袍子上的花纹,不是用丝线绣上去的,而全是用花样剪纸贴上去的。这时,秀女和老奶奶心里都很纳闷儿:“这讨饭的姑娘,她到底是干什么的呀?这件衣裳,……。”还是秀女比老奶奶脑袋转的快,她兴奋得几乎都要跳跃起来,说:“奶奶,我猜那姐姐是不是特意给咱们送‘六合同春’拜寿袍的花样子来啦?”让秀女这样一说,老奶奶心里也明白了:“兴许是天上的织女神仙下了凡,来帮咱们穷苦人的忙,别让咱们穷苦人家为慈禧办寿着急发愁,……。”秀女一听老奶奶这样慢声慢语一说,就更加高兴了,她接着说:“奶奶,那姐姐能做的,又给咱们送来了花样子,那咱们就照花样子学,……。”秀女和奶奶,这祖孙俩,说干就干,依样画葫芦,没有用多少时间,就赶制出一件“六合同春”拜寿袍。老奶奶让秀女披在身上一试,那图案是针线绣的,还是用剪纸贴上去的,如不仔细看,还真难区分。秀女和老奶奶用剪纸艺术制做的“六合同春”拜寿服,这消息一经传开,北京城不单是许多穷苦人家找上门来求做,就是连一些富豪人家也纷纷前来定做拜寿服。
在慈禧六十大寿那天,一些官员穿的都是由老奶奶和秀女精心制做的拜寿服,连那狡诈奸猾的慈禧都分辨不出是用手绣的,还是用剪纸贴的拜寿袍了!所以由此开始,北京的民间剪纸艺术名声大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