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花鼓戏的特点

福萍 200分享

  长沙花鼓戏是湖南花鼓戏中影响较大的一种。它是由农村的劳动山歌、民间小调和地方花鼓(包括打花鼓、地花鼓——花鼓灯)发展起来的。那么长沙花鼓戏有哪些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长沙花鼓戏的特点,希望能帮到你。

  长沙花鼓戏的声腔特点

  长沙花鼓戏的声腔分为“川调”、“打锣腔”和“小调”三大类。前两类称为“正调”,有较固定的声腔格式、旋律特点;后一类的曲调旋律、节奏、调式都变化较大,基本上各自保持原来的民歌结构。长沙花鼓戏的过场音乐,曲调来源于民间歌曲和古典的曲牌。 长沙花鼓戏主要声腔是“川调”,为大部分剧目所采用。因伴奏用丝竹乐器,民间称它为 “弦子腔”。“弦子腔”同样受汉调皮黄影响,逐渐靠近板腔音乐,也有[一流]、[二流]、[三流]、[导板]、[哀子]、[四腔哀子]、[吟腔]、[梢腔]之类,主要剧目有《盘夫》、《祭塔》、《捉蝴蝶》、《放风筝》、《梁祝哀史》、《白蛇传》、《菜园 会 》、《讨学钱》、《芦林会》等。

  在音乐中属于“曲牌联缀体”,联缀的方法是根据塑造形象的需要和保持唱腔布局统一协调的要求,将同基调的多支曲牌联接起来,达到刻划人物、展现剧情的目的。但在表现手法上,辅以板式变化,以弥补曲调之不足。

  长沙花鼓戏的伴奏乐队特点

  长沙花鼓戏的伴奏乐队,分文武场面。文场有大筒、唢呐。大筒是主要乐器,形似二胡,以竹筒蛇皮制作,音色清亮而浑厚,伴奏时用于托腔保调;唢呐分大唢呐和小唢呐,主要用于吹奏过门。武场有堂鼓、大锣(苏锣)、大钞(汉钞)、小钞和小锣。击拍的是“可子”(即长方形的梆子)。 表演上,长沙花鼓戏由过去的“三小”增至10多个行当,官衣袍带、罗帽雉尾,生、旦、净、丑,应有尽有,并吸收了大剧种的毯子功和把子功,增设了武戏;语言仍以长沙话为标准,通俗易懂;音乐曲调约300余支,基本上是曲牌联缀结构体,辅以板式变化,并根据曲调结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将唱腔分为4类:( l)川调(弦子腔、川子调),是主要腔调,曲调灵活多变,表现力强,由大筒和琐呐等丝竹乐器伴奏。(2)锣腔(打锣腔),曲调性较强,适应于抒情和叙述,一唱众和,以锣鼓和琐呐在唱句间伴奏,既丰富完整,又具有民歌色彩。(3)牌子。包括走场牌子和锣鼓牌子,由民歌、小调发展而成,保持着载歌载舞的特点。走场牌子有大过门配合表演。锣鼓牌子或称为琐呐牌子,以唢呐、锣鼓伴奏。(4)小调,包括各种民歌小调和丝弦小调,多作插曲用。伴奏乐器中以大筒为主奏乐器,琐呐为色彩性乐器,并使用打击乐器。

  长沙花鼓戏流行于原长沙府一带,以农村的山歌、民间的小调及本地花鼓为基础演变而成。在表现形式上,长沙花鼓戏剧目大多以载歌载舞、短小精悍见长,特别是那些生活气息浓郁,轻松活泼的喜剧和嘻笑怒骂、泼辣热闹的闹剧很受观众的欢迎。剧本语言生动,从民谣、民歌、俗语、歇后语中提炼对白和唱词,有时甚至就以极其朴素的生活语言入戏,通俗易懂,皆大欢喜。表演上既承袭了民间歌舞中的扇舞、手巾舞、矮子步、打花棍、 打酒杯等表现手法,又从劳动生活中提炼了一些表现力极强,特色鲜明的表演程式, 如犁田、使牛、推车、砍柴、绣花、喂鸡、纺纱等,惟妙惟肖,美不胜收。

    热门标签

    627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