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海岸线是什么

木青 1172分享

  海岸线是什么?海岸线是怎么形成的?带着这些疑问来看看下面的文章吧!

  海岸线是什么

  大海与陆地之间有一条分界线,被称为海岸线。海岸线有的弯弯曲曲,有的则像刀削一样笔直。沿海国家都有海岸线,我国的大陆海岸线总长度达18QQQ多千米,而位于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海岸线总长度达到了36735千米。但由于海洋有潮汐变化,海水在昼夜不停地反复涨落,所以海岸线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为测绘、统计上的方便,地图上的海岸线是人为规定的,一般情况下是将现代平均高潮线视为海岸线。

  拓展

  根据专家研究,进入全新世以来,世界气候发生过多次冷暖变化,导致海平面频繁升降,致使海侵或海退,沿海地区的海岸线也往复变迁。连云港所在地区的苏北平原地势低平,最易为海侵海退所影响。

  距今14000—7500年前,由于大理冰期后期,全球开始变暖,海平面以每年0.6—1.5米的速度逼近今海州湾诸山前缘,苏北地区海岸线向西推进最远竟达160公里。苏中、苏北海岸线在北起赣榆九里,往南经海州洪门、板浦、涟水、高邮、扬中,达到极盛,形成全新世海面。之后由于新构造运动造成的地壳隆起的继续和又一次地球小冰河期的到来,海水复又后退。

  直至商周至隋唐以前,连云港地区的海岸线虽然经历过几次地球小的气候冷暖期而有所变化,但海平面总体上维持与目前相当的高位。这从连云港地区的古遗址分布上也能得到证实。古代,隔海相望的云台山则是大海中的一列岛屿。

  从新生代开始,沂、沭河从上游山东鲁东南地区流经苏北,年复一年带来大量含腐殖质的泥沙,在其尾闾——海州湾地区形成冲积扇平原,成为人类宜耕、宜居之地。连云港地区的原始先民们在这里迈开了农耕文明的步伐,揭开了自然历史过程的序幕。

  连云港现代海岸线的形成过程,主要表现为黄河夺淮引起的“河流夺袭”现象。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宋室南迁,金人利河南行,河始夺淮。”(郑肇经《中国水利史》)至清咸丰五年(1855),黄河又在河南兰考铜瓦厢决口改道,再次改回北面,北流从山东利津入渤海,其间近700年。黄河夺淮入海口在今连云港市灌南县灌河口以南、盐城市响水县云梯关出海。由于河流泥沙淤积远远大于海水冲刷,迫使淮口不断向外拓展。

  有国外专家测定:每十年,苏北海岸线就向东推移1英里,即1.6公里,从而新造了约2.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连云港地区则新造约0.48万平方公里土地。固然,黄河夺淮给苏北地区带来了极大的民生灾难,河水泛滥,田地被淹,人民流离失所,饿殍遍野。但往积极方面看,黄河故道(指咸丰五年前)也同时新造了大片苏北土地,为明清两朝大规模的移民垦田奠定了基础,从而诞生了数以百计新的村镇,形成了近现代连云港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架构。

  当代连云港港口是江苏唯一的深水基岩型口岸,它的形成如果没有云台山的成陆,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当代连云港海岸线北起苏鲁交界的绣针河,南止连云港与盐城交界的灌河口,全长212公里。它的形成主要是得力于上述700年间黄河夺淮的这一“天成之力”的功效。而顺治十八年(1661)至康熙十六年(1677)的裁海,无疑为云台山成陆又作了一次“人力”的推动。“顺治十八年,兵部尚书苏纳海(满州正白旗人)等,会阅江南省沿海地方,将各岛附近村庄,俱令迁移内境。云台山以向在海中,一并禁为界外。”

    热门标签

    665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