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上册课件第三章
物理八年级上册课件第三章7篇
课件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依据,个体化的方法,如程序教学、单元教学、独立设计、计算机教学等;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初中物理教学课件(共含7篇),欢迎阅读。
物理八年级上册课件第三章【篇1】
一、磁化和退磁
说明:缝衣针、螺丝刀等钢铁物体,与磁铁接触后就会显示出磁性,我们把钢性材料与磁铁接触后显示出磁性的现象称之为磁化
说明:原来有磁性的物体,经过高温、剧烈震动或者逐渐减弱的交变磁场的作用,就会失去磁性,这种现象叫做退磁
说明:铁、钴、镍以及它们的合金.还有一些氧化物,磁化后的磁性比其他物质强得多,这些物质叫做铁磁性物质,也叫强磁性物质
二、磁性材料的发展
阅读
三、磁记录
阅读
四、地球磁场留下的记录
阅读
五、磁性材料
一.磁化和退磁
1、磁化:钢性材料与磁铁接触后显示出磁性的现象
2、退磁:原来有磁性的物体,经过高温、剧烈震动或者逐渐减弱的交变磁场的作用,就会失去磁性
3、铁磁性物质(强磁性物质):铁、钴、镍以及它们的合金.还有一些氧化物,磁化后的磁性比较强
4、磁化和退磁解释: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电子绕核旋转,这就相当于一个小磁体,称之为磁畴,磁化前,各个磁畴的磁化方向不同,杂乱无章地混在一起,各个磁畴的作用在宏观上互相抵消,物体对外不显磁性。磁化过程中,由于外磁场的影响,磁畴的磁化方向有规律地排列起来,使得磁场大大加强。这个过程就是磁化的过程,高温下,磁性材料的磁畴会被破坏.在受到剧烈震动时,磁畴的排列会被打乱,这些悄况下材料都会产生退磁现象
5、硬磁性材料:磁化后撤去外磁场,物体具有很强的剩磁
软磁性材料:磁化后磁畴的磁化的方向又变得杂乱,物体没有明显的剩磁
二.磁性材料的发展
三.磁记录
四.地球磁场留下的记录
物理八年级上册课件第三章【篇2】
课题:密度
[设计意图]
本节是本章《质量与密度》的第二节。在前一节,我们学习了“质量”和“用天平测量物质的质量”。物质密度的本质正是研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所以从“区分由不同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开始,引入密度的概念。本节基于实验的基础上学习密度的知识,所以教学方法上引采用分组实验和讲授为主。
知识目标:
1.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会查密度表. 能联系实际应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会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3.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能力目标:
1.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1.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密度公式.
教学难点: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密度公式的应用.
教学方法:
1.观察法:2.实验法:3:讲授法
教学准备:天平,砝码,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和学具]
天平,砝码,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
[课前准备]课内小组交流5分钟
一:复习旧知
1、如何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二 :自学导学(以下内容采取自学的方式,在小组内探讨完成并汇报)
2、密度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公式: 密度的公式:ρ=公式变形:m= V=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ρ—— ——(kg/m3) m—— ——千克(kg) V—— ——立方米(m3) 说明:密度ρ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决定的.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3),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如果质量单位用克(g),体积单位是立方厘米(cm3),则密度的单位就是克每立方厘米(g/cm3).
1 g/cm3=1×103kg/m3.
3、例题自己做一遍和书中的解法对比 。反思。
4、生实验:用纸包着一块肥皂和一块泡沫的长、宽、厚度一样,也就是体积一样,但是,用手掂一掂,肥皂的质量要比泡沫的质量大得多。
5、同样的两个烧杯分别装有体积不同的水和煤油,放在天平上却能平衡,说明它们的质量却又是相同的。 提出问题:
(1) 为什么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相同?
(2) 为什么体积不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却又相同?
(3)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4)通过以上思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物理八年级上册课件第三章【篇3】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从物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来看,物理实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物理实验对于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培养科学素养的目标,具有其他教学内容和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新的课程理念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落实和实施,都离不开实验。为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更好地实施实验教学,现做计划如下:
一、实验目的
通过物理实验,不但要达到教材对每一个实验提出的实验目的,进行常规的验证性的实验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分组实验、课堂演示实验以及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的严密观察和勤于思考,培养学生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发现、思考和解决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展,希望做到以下几点:
1、力求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
2、培养学生自觉思维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利用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并熟练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
二、实验措施
1、严格要求,按程序进行操作。
2、认真组织,精心辅导。
3、鼓励学生回家利用家中原料做实验、回校交流。
4、关于演示实验的教学,首先必须确保成功性,掌握实验的原理,抓住关键,其次演示现象必须明显、直观,可见度大,在进行演示实验时要让全班同学都看见,而且要看清楚。第三演示实验简便易行,操作方便,得出结论的推理简单易被学生接受。
5、关于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实验前必须完成预习内容,进入实验室后要求学生按分好的实验小组坐到相应的实验桌前,并设立实验小组长加以监督。实验时应要求学生不能大声喧哗要让实验课始终处在探索、讨论的氛围中。实验中应要求学生尊重事实,如实记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实验完毕要求学生整理好器材及时处理实验数据。
物理八年级上册课件第三章【篇4】
新学期已开始,为使新学期的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合理,特订新学期个人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转变教育观念,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构筑起点
教科书提供了大量物理研究的基础知识和实验,作为所有学生从事物理学习的出发点,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所提供的学习情景中,通过实验、探索与交流等活动,获得必要的基础发展。
2、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
教科书从学生实际出发,用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景引入学习主题,并提供了众多结合实际而富有物理意义的问题,以展开物理探究。
3、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教科书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通过探究与交流,梳理所学的知识,建立符合个体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
4、展现物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教科书采用“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模式展开,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应用物理,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三、教学措施
1、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2、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具、学具等多媒体教学,以丰富学生感知认识对象的途径,促使他们更加乐意联系生活学习物理、更好地理解物理。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4、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有效的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物理八年级上册课件第三章【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功率的概念、物理意义、单位,以及影响电功率的因素。
2、会用功率的计算公式P=W/t=UI进行简单的计算。
3、理解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和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过程与方法:
1、理解实验设计方案,经历实验探究过程(突出收集证据、分析论证两个环节)。
2、通过探究活动总结出电流做功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2、在共同完成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增加与他人的协同、合作能力,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1、探究煤油加热时电能转化为内能过程,研究电流做功快慢与电压和电流关系。
2、电功率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3、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和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的概念。
【教学难点】
1、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论证电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区别和联系。
【教学用具】
教师演示器材:低压电源,演示电流表、电压表,标有“3.8V”的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导线若干,“220V40W”白炽灯泡一只,PPT一个,演示电路板一块。
学生实验器材:(每实验小组一套)学生电源一台、不同阻值的电阻丝若干根、学生电压表一只、学生电流表一只、开关一个、温度计一支、煤油、带开孔橡皮塞的瓶子一个、天平一台、线夹和导线若干、停表一只。
【教学方法】
类比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电功大小与什么有关?电功的公式和单位是什么?
2、电流通过洗衣机半小时做功18000焦;电流通过电车2秒钟做功1200焦。问:电流通过洗衣机和电车时哪个做功多?哪个做功快呢?
通过计算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了解电流做功的多少,还需要知道电流做功的快慢,电流做功的快慢,仅从它做功的多少来考虑是不行的,必须比较它们在相同的时间里看哪个做的功多,这就跟比较运动快慢和物体做功的快慢一样。由此引入课题。
新课教学:
通过类比的方法引入电功率的概念:
(l)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
(2)怎样比较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功率。)
(3)怎样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电功率)
电功率:
(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电功率
(2)物理意义: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P=W/t(定义式) (其中:P—电功率,单位:瓦;w—电功,单位:焦;t—时间,单位:秒。)
(4)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常用单位:千瓦,符号是“kw”。 换算关系:1KW=1000W
(5)实验探究:电流做功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教师]根据上一节探究结果,请你猜想一下,电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由电功的计算公式,有部分学生很快就会想到P=W/t=UIt/t=UI与电路两端的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有关。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模仿上一节“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设计“探究电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分小组设计要测量哪些量?怎样测量?
分析:由P=UI可知需要测量P、U、I三个物理量。U、I直接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而P要间接测量。而P=W/t中的t可以用停表直接测量,由于煤油增加的内能是从电转化来的,所以电流所做的功W只能间接测量煤油吸收的热量得到。即W=Q=cm(t2-t1)。从而设计出实验电路和记录表格。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注意事项:首先要用天平测出瓶中煤油的质量,在闭合开关之前要读出插入煤油中的温度计示数t1,在闭合开关的同时按下停表开始计时,并读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约2分钟左右按表停止计时,此刻观察温度计,待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时,记下温度计的示数t2。然后多次改变电阻丝的阻值,重复以上实验过程,并收集数据。这一系列的工作均需要和同伴合作完成。
[分析与论证] 煤油吸收的热量由Q=cm(t2-t1)计算出来,再用P=W/t=Q/t计算出电功率,比较各次实验得到的数值,看P和U、I有什么关系?建议学生用加减乘除的方法去分析研究实验数据,首先用加减法,但U、I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不能相加减;再用除法,由于是U/I电阻,I/U是电阻的倒数,故相除不是电功率。最后用乘法计算出UI的值,并与P进行比较得出P=UI。
[实验结论] 电功率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正比
[实验评估] 学生交流实验得到结论后,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谈谈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由实验数据不一定会得到P=UI的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玻璃瓶和空气要吸收一部分热量;实验仪器并非精确;电流表、电压表、温度计、天平读取的数据误差不可避免地存在。
(6)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UI 让学生推导电功单位KW·h和J的关系: 由P=W/t得W=Pt=1000W×3600s=3.6×106J 由P=W/t=UI可知单位关系:1瓦特=1焦/秒=1伏特·安培
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1)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常用U额表示 )
(2)额定电流: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常用I额表示 )
(3)额定功率: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功率。(用P额表示)
(1)实际电压: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压。(用U实表示)
(2)实际功率:用电器与实际电压所对应的功率。(用P实表示)
(3)P额与P实的关系:
演示: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亮暗程度
当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
当U实额时,P实
额,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
当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容易被烧坏
注意:每个用电器的P额只有一个,而P实有无数个,我们平常说这是一个40瓦的灯泡,指的是这个灯泡的额定功率是40瓦。灯的亮度由它实际消耗的电功率决定,灯泡越亮,表明其消耗的'实际电功率越大。
常用电器的铭牌标志:
教师出示“220V、40W”的灯泡和铭牌,让学生观察,然后挂出有铭牌的小黑板,介绍灯泡上的标志和铭牌的意义;最后让学生说出上一些电器设备的铭牌标志的意义。如电灯泡标有“PZ220-25”;电烙铁标有“360V、1000W”;电能表标有“10A、3000r/KW.h”各表示什么意思?。
例题讲解:
例:将“PZ220-60”的灯泡分别接入220V和200V的电路中,求灯泡工作时的电阻以及对应电压下的实际功率。
由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弄清已知条件有哪些?待求物理量有哪些?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怎样求灯泡的电阻:
方法一:由P额=U额 I额,得 I额= P额/ U额求出I额,再由欧姆定律推导式R=U额/I额求出电阻
方法二:把欧姆定律代入功率公式,由P 额=U额I额=U2额/R 得R=U2额/P额求出电阻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怎样求灯泡的实际电功率 当灯泡接在220V电路中时,P实1=P额=60W 当灯泡接在200V电路中时,假设灯丝电阻不变
方法一:先根据I实=U实/R求出I实2,再根据P实2 =U实2 I实2 求出P实2
方法二:把欧姆定律代入功率公式得:P实2=U实2I实2=U实2/R
反思:用电器的实际功率由什么条件决定?为什么中要指明灯泡工作时的电阻?解题时为什么要假设灯丝的电阻不变?
巩固练习: 将一盏电灯接在电压是220伏的电路中,通过灯泡的电流是68毫安,这个灯泡的功率是多少瓦?一个月通电100小时,电流所做的功是多少焦?合多少千瓦时?
总结:
1、电功率的定义、公式、单位
2、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和联系
物理八年级上册课件第三章【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 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知道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
3 会连接电压表,会读电压表。
4、指导电压表的用途及符号,会正确使用电压表,能正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从而了解电压的概念,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会阅读说明书,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
1、建立电压的初步概念,通过实验观察理解电压的作用。
2、电压表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
电压表的正确选择、连接及读数
【教学方法】
类比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我们知道导体中存在着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那么是什么原因使电荷定向移动的呢?
运用抽水机提供水压,水压形成水流,类比学习电源提供电压,电压形成电流。对学生学习电压进行引导。
二、自主学习
通过引导和课前预习学生电压,教师要引导
1、电压概念的形成: 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源的作用:给用电器两端提供电压的装置
(1)干电池:
(2)发电机:
(3)学生电源:干电池 学生电源
3、想想做做:电路中先后接入一节和两节干电池小灯泡的亮度一样吗?
4、总结结论
(1)电压用字母U表示.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
(2)单位换算关系1 kV=10 V 1V=103 mV
(3)常见的电压值:干电池电压1.5V,我国家庭电路电压220V。
只有不高于36V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
5、思考: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
三、合作探究
1、电压表用途、符号
2、认识电压表
(1)、电压表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2)、电压表有几个接线柱?接线柱上标着的符号或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3)、电压表有几个量程?对应不同量程刻度盘上的分度值分别是多少?
(4)总结出电压表使用方法(对比电流表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电压表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调零)
实验时:
①、电压表并联在待测电路两端
②、电压表的正接线柱靠近电源正极,负接线柱靠进电源的负极。
③、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试触)
(5)电压表正确读数①明确量程②明确分度值③根据指针的偏转情况进行读数。
附练习 1、电压表读数。2、连接电路,用电压表测量小灯泡两端电压。
3、用电压表测电压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注意师生互动)
实验结论:在只有一个用电器的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的电压相等。
四、教学拓展
1、为什么电压表要并联在待测电路两端?串联在电路中可以吗?
串联时灯不亮,电压表有示数。
电压表等效为断路
2、中考链接:某同学使用电压表测电压时,老师提醒他电压表的.接法有错误,那么,他接错的地方可能有:
①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②电压表的量程选择不当
③把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
五、课堂小结
1.电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通常用字母U表示,单位是伏特,符号是V。
2.电压表测电压:(1)电压表与被测用电器并联.(2)正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负接线柱靠近电源的负极.(3)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最大测量值。(4)电压表可以测量电源的电压。
六、板书设计
1.电压:(板书)
(1)电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2)电源: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3)电压的单位:千伏(kV),伏特(v),毫伏(mV)
1kv=1×103v, 1v=1×103v
2、电压的测量
(1)认识电压表
(2)作用:测量电压的高低
(3)用法①并联;②“+”接线柱、靠近正极极;③量程。
(4)电压表正确读数①明确量程②明确分度值③根据指针的偏转情况进行读数。
3、练习使用电压表
物理八年级上册课件第三章【篇7】
一、教学目的:
(一)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二、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主动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予以耐心帮助,鼓励多做物理实验和参加物理实践活动,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
(二)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大力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三)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关注物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中形成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继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四)重视物理知识的应用
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帮助学生通过熟悉的现象理解所学物理知识,知道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试验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不断了解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中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
(五)进行思想教育
物理教学必须结合有关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物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主要是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就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阐述物理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探究、求实的科学精神,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介绍科学家热爱祖国的事迹,介绍我国历的科学技术贡献,绍我国现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讲述祖国和家乡建设的发展前景及其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培养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树立为祖国和家乡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志向。
(六)培养刻苦的学习精神、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是需要动脑、动手,并克服一定困难才能达到的。刻苦学习的精神不仅对学生当前学好物理是必要的,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也有重要意义。所以,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刻苦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物理的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很重要。要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习惯,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习惯,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习惯。自学能力对每个人都是终身有用的。培养自学能力应鼓励和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行相关的资料收集和有针对性的阅读,设法解决问题。为迎接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