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的拨弦教学
如果运用得当的话,左手拨弦对演奏者来说是如鱼得水,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小提琴的拨弦教学,一起来看看吧!
小提琴的拨弦教学
把小提琴放在胸前,琴腹对着天花板,右手支撑着腮托处,三指、四指有力地放在E弦上。如在初级训练法中一样,先要以这个不寻常的姿势开始,其理由是切实保证在发展这些技巧时,不致于使颈部拉紧,参与活动。颈部的介入常常是毁坏泛音技巧以及造成紧张的拨弦技巧的原因。
现在,四指猛然朝下拨弦,而三指则仍然紧紧地保留在下面的音符上。重复几次这个动作。现在,重复四指往下拨弦的动作,只是这次在拨弦后把手指伸直。重复做。现在,用二指按,以三指来练习拨弦技巧。最后以一指作为支点而用二指拔弦,以此来结束这套练习。在所有的琴弦上重复这个训练,并用其他把位练习。
用琴弓重复做最后一个练习。在每次手指运动之间,快速地运弓然后放松。现在开始运弓,拨二个音,较以前多一个。这样做,要把二指按在弦上作为支点,而四指、三指则快速有力地在起弓时马上拨弦,做了几次起弓都成功后,用一指作为支点,用三指、二指做拨弦。在所有的琴弦上做这些功作。现在在E弦上起弓并快速地放松,用所有的手指以抬高的姿势开始快速依次拨弦。就是说,从高出E弦一英寸左右的地方开始。在其他所有的琴弦上重复这些动作。
小提琴连弓换弦方法
由于小提琴这个乐器本身的结构特征(有四条弦,十几个把位和一条不满一米长的弓等),在演奏时就产生了换弦、换弓和换指的客观要求。在进行 这“四换”时,为了尽可能做到歌唱性和连贯性,就要求走近路,别走远路。例如: 在换弦时调整四根弦的七个平面,弓子画的扇形面越小越好。 在换弓与换弦结合时,弓尾螺丝所走的轨迹,应是圆、半圆、扁平椭圆或“8”字形,无论是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运动,垂直距离越短越好。 在连弓换弦时,轨迹是若干条弧线的连接,呈蛇行弦状或躺“8”字形。
在上述这些情况下,如果走的是角状路线,就必然有多余的路程。弓尾螺丝所走的角度越小则多余的空间越大,空间大则说明在路上浪费的时间多,而有效的时间相对减少。 又如奏连续下弓,在拉完一弓之后要回到弓根准备拉第二弓时,弓尾螺丝所走的路线,似乎应是“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便实际上完全直是做不能的,只是应把弧度减到尽可能小,避免走多余的弯路。 再如左手用两个手指演奏四度与六度、三度与七度或二度与八度之间的连接时,指尖应进地横向动作,如有过多的垂直动作,就增加了空间,浪费了时间,这里的“空间”仍是指多余或有害的动作无谓的消耗时间的运动所走的路程,而有用的路程是必须走的。所以他的提法是“减少”而并非“消灭”,空间,分寸非常恰当。
“对减少空间,争取时间”这个口号的理解也不能绝对化。有关左手手指的垂直(起落)动作的讨论是一例,人们经常争论不该打弦的问题。有时林耀基建议某些学生练高抬指打弦以增强指力,其练习要诀是:(1)打下去之后马上放松;(2)这个指头用力时,其他指头放松,虎口、手腕放松,即“手指轮休存耐力”。他认为拿这种练习当“药”吃是不可以的,当“饭”吃则不可,因为高抬指起落必然要使指尖走许许多多余的路。 通常情况下,只需要用手指的自然重量放在弦上即可,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如果是连弓的经过句很快的蹿上高把位,是需要把手指适当抬高打下去的,这时所增加的空间是效果的需要,就不是无谓的、多余的了。这个问题在加拉米安的有关著作中也有类似的提法。同样的道理,换弦的扇动作越小越好这条原则也不能绝对化。如帕格尼尼的《第二十四随想曲》听第二变奏,每个小节第二拍头一个十六分音符(包括饰音)必须加大扇形动作,以强调重音的效果。
小提琴把位记忆方法
所有市面上的教材并没有将把位的音符整理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的学习记忆,借这个机会将它整理,也将各把位的主音符用颜色标示,方便学生记忆。同时笔者也自创记忆口诀,如何记忆位置呢?
就是「一二跳三跳四、四五跳六跳七」,学生只要记住各把位的主音,就容易把各音符的手指位置抓出来了。相对的,G弦第一把位第一指为La、第四指为Re;第四把位第一指为Re、第四指为So;第三把位第一指为Do、第四指为Fa;第二把位第一指为La#、第四指为Re#。换句话说,第一、四、七把位与第三、六把位及第二、五把位都为手指四指的关系。其他D、A、E弦依此类推。
小提琴的拨弦教学相关文章:
3.小提琴拨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