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三味书屋读后感
童年已渐渐离去,留下来的只是些美好的幼稚的记忆。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体会鲁迅先生的童年之梦,我神往不已。
三味书屋读后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的一篇散文,文章写得非常好,不仅构思严谨,而且文章中的语言极有特色,令人叫绝。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蜇,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这就是鲁迅对自己家后院“百草园”的描写,这儿真是好玩,可以追赶着云雀,直到它们飞上云霄,还可以拿着树枝像赶着马车一般将蜈蚣赶来赶去。时不时拨起何首乌,偶尔发现了像人样的根,便不停地炫耀。
还有一段是“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屋。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这是鲁迅对自己第一次去书塾的描写,读着也会让我想起自己上小学时的情景,当时住在一个机关宿舍的院子里,学校与我们院子仅有一墙之隔,虽然绕着去学校也只要十来分钟,但我还是冒着被学校处罚的危险时不时去上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仅语言优美,还能时不时地勾起读者对童年的回忆,真是一篇令人叫绝的好文章。
三味书屋读后感
拿到语文书,第一篇课文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刚读到这篇课文,我就被吸引住了。我不禁轻声朗读了起来:“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到云霄里去了”。
读着读着,在我的脑海里展现出了一幅百草园的景象:蓝蓝的天空下,一只只蝴蝶围绕着野花跳舞,一只只小蜜蜂在阳光的抚摩下采着蜜。旁边那高大的树木下,星星点点的阳光洒落在地上,像满地的星星。树上一只只蝉儿在叫着:“知了……知了……”小鲁迅拿着一只风筝,快活着牵扯着线,不时地笑着。偶尔一只只小鸟从他头顶飞过,“唧唧喳喳”唱着美丽的歌谣。啊!鲁迅的童年是多么快乐的!他有美丽的风景做伴,可以在蓝天下自由的奔跑,他可以整天在百草园里玩耍,听长妈妈给他讲“美女蛇”的故事……
这时候,我也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小学时候,我的生活是快乐的。上课时,老师幽默的话语逗的我们笑出了声;在课间,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去捉蜗牛,观察它的习性;放学后,老师会带我们一起去放风筝,在高高的山坡上呐喊着;带我们去田野,去亲吻大自然的脸膀;带我们去公园,在山水中畅游;带我们去野炊,在欢乐中成长……想到这里,我也禁不住笑了。耳边传来小孩的欢笑,我又一次沉浸在童年的梦之中。
我继续读了下去。我知道了鲁迅的童年并不是我想的那么快乐。他天真的以为家人送他去全城最严厉的书塾读书的原因归于他的淘气:“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读到后面一句时,我更为鲁迅惋惜了,因为他再也不能常到百草园去玩耍了,再也不能在冬天扫开雪捕鸟了,也就是说,他再也没有这样快乐的童年了,而是必须去面对那些繁重的功课!
哎,我也是一样。当我升入初中后,我更多的是想着自己的分数,自己的名次,那些玩啊跳啊,都被抛到了脑后。我需要这些时间来做作业。不仅要完成老师的作业,每天还必须要做参考书之类的复习题。对于这一切我们能做的只有默认了。
我看到过很多很多的文章,有些是〈我想要自由〉有些是〈分不是学生的命根〉。刚开始我也这么觉得。但是,渐渐的我也默认了,为了自己的将来,我们还是得努力学习!
从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出来,鲁迅对自己的学校也不喜欢。他和自己的同学一样,讨厌这些功课,上课常常偷偷在下面画画,和同学一起溜到院子里去玩。老师也不喜欢他的好奇,拒绝回答他问的“怪哉”之事。封建古板的教学方法,抑制住了他们的童心!
虽然我们知道我们根本就不愿意去学啊学,但是为了自己的,还是咬咬牙吧。暑假我们不能疯完,除了成堆的作业,还必须去参加补习班。要是开学同学们都提前学过后,你还怎么办!这一切一切都在腐蚀着我们的童年。我也快要13岁了,下学期,也将读初二了。正如老师所说的:‘初二是人生的分水岭,必须要抓紧学习。’‘一定要把假期当做加油站’‘暑假要去补习’……我们必须要挺。用一个很不恰当的比喻,与其说”千年的媳妇熬成婆”还不如说大学毕业就是“千年的学生熬到头”,不对,还有博士生……
鲁迅对自己的童年没有一句简单的总结。但是读者自己也明白,那是因为他知道读者自己也体味到了。童年,你只有一半的时间可以自由,那就是没上学的时候。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很大,也许,童年是不应该用无忧无虑来形容的。对吗?而且,即使在小时候,我们也再也不能体味到鲁迅的快乐,因为,哪里找蝉蜕?哪里有那些叫天子?童年,也显得无味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想到了很多。童年应该是快乐的,童年不应该在作业中渐渐消失。天下所有的少年儿童们,让我们拉起手,到山顶上去高呼吧,哦,快乐!哦,请让童年的百草园充满绿色,让它充满快乐吧!
三味书屋读后感
手捧《朝花夕拾》,我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年幼而又轻狂的童真,让我的思绪也跟着鲁迅先生飘到了属于我们的逍遥的那些日子。
整本文集用词简洁,是鲁迅先生平易近人的体现。读这本文集像是一个朋友在与你聊家常,那么的亲切。
在《从百花园到三味书屋》中,我看出了鲁迅先生小时候的天真和淘气。观菜畦、吃桑葚、听鸣蝉与油蛉和蟋蟀的音乐会因听别人说吃像人型的何首乌根,可以成仙,就常常把何首乌连根拔起而弄坏了泥墙。因听别人说在夏夜的院子里纳凉会遇到美女蛇而感到害怕。
枯燥、严厉,是鲁迅先生对三味书屋的感受。稍微偷懒一下,就会被喊道:“人都到哪里去了?”回来了,还是读书,了无生趣。
书卷中传出的天真烂漫深深的把我给感染了,或许这就是鲁迅先生写的文章的魅力吧。
《朝花夕拾》里面的散文就如名字一样那么脍炙人口。迎着清晨开放的鲜花,是娇艳的,是美丽的,而等到夕阳西下的时候去摘鲜花,会失去原先的娇艳和芬芳,却在晚霞的照射中平添了一种不一样的美,余下的淡淡清香在空气中弥漫,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品尝一道佳肴,细细品尝里面的味道;像是在读一本具有历史的书,慢慢回味里面的话语;像是在喝一杯咖啡,苦涩中残留着一点香浓。鲁迅先生童年的味道在心头慢慢的散开散开。
有人说过要看一个人会不会写,就要看他这篇文章中注入了多少感情。还有人说,真正的好文章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我得佩服鲁迅先生,他的一切话语看起来虽然平淡,但他炙热的感情却展露无疑。
在自己很小的时候也有很多的经历。喜欢观察着蚂蚁搬家,喜欢拿着昆虫抓来抓去。喜欢奔跑在林间小道上,尽情的欢笑。喜欢观察着镜中的自己,想着会不会有另外一个自己出现。
晚霞下的花朵散发出的淡淡的清香,带着我们去寻找着童年,被铁链锁着的童年回忆在晚霞下被打开。
三味书屋读后感
我读了鲁迅的《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文章主要讲述了:百草园给童年时的鲁迅带来了许多的乐趣,百草园的景色让鲁迅百玩不厌。
长妈妈给鲁迅讲了一个“美女蛇”的故事,鲁迅听完后,便很想得到一盒像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
鲁迅进了三味书屋以后,他就要和他的蟋蟀、覆盆子、木莲……说再见了。在三味书屋里,他每天都要读书,正午识字,晚上对课。不过这样也阻止不了他。他会常常和同窗们到三味书屋后的一个小院子里玩,但是过不了多久,就会被老师叫回去读书。
读完这篇文章后,文中“美女蛇”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的时候,你千万不要答应。这篇文章还表达了孩子对童年时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而鲁迅就是对百草园的喜爱,对三味书屋的乏味。
文中的百草园里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听起来,这个地方好像很好玩,怪不得鲁迅先生那么喜欢百草园,而讨厌三味书屋了。
这都让我回想起儿时的乐趣,那时我才几岁,妈妈叫我去拿干柴,我不知道什么叫干柴,我就随便摘了我表姨妈家的几根荔枝树的树枝,最后弄得大家捧腹大笑。我还经常捡一些东西来玩。
三味书屋读后感
品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味着从文章中散发出来的天真烂漫的气息,享受着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那份活泼可爱的青春年华,我的眼前不禁浮现出一幅幅引人入胜,有趣的画面。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读着这些充满趣味的文字,我的心仿佛已飞到了百草园里,与那些昆虫们来个亲密接触。读着文章中的文字,我仿佛看到了年少的鲁迅与昆虫为伴,采着野花野果,舒适地躺在草地上,享受着和煦的阳光。冬天里,他在雪地里自由地玩耍着,支好竹筛,悠闲地捉捕鸟儿,但是总因为性急,捕不到许多鸟儿。他还喜欢听长妈妈讲故事,看《山海经》,因此而害怕赤练蛇,不敢到长的草里去,害怕遇到美女蛇。
在百草园里,一切都是那么地自由,一切最美好的感情在这里散发出闪亮的光辉。
不知为什么,文章中的一切都让我回味无穷,看了还想看,也许就是因为文章充满了儿童的天真和可爱,读来特别亲切罢了。
曾几何时,童年已不再属于我,是那么地遥远。也许是因为我已跨入青少年的行列,跨入了忙忙碌碌的学习和复杂纷扰的生活之中。但是我想,不管怎样,不管在什么时候,保持一颗童心,人是永远不会老的。甜美的童年之梦也仍然是我最珍贵的宝物,它珍藏在我的心中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