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汤圆的故事与由来简介
冬至对每个人来说都意味着冬天的开始,到了冬至,全家坐在一起吃饺子或饺子,那么你知道关于冬至吃汤圆的故事与由来是怎样的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冬至吃汤圆的故事与由来简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冬至吃汤圆的故事
说起冬至,闽南人都知道它是吃“汤圆”和祭祖的节日。记得以前大人们常说那句“吃了冬至丸多一岁”的老话。节前“搓圆”、操办的时候,一般会先煮一锅来让孩子们解解馋,有些老长辈们还边煮还边唱:“丸子汤烧滚滚,中国打日本。鬼子死了了,大家笑哈哈”。以前还会捏些“小鬼子”下锅的,以表示对抗战时期日本侵略中国的憎恨。教育下一代不忘国耻,这些歌谣至今都流传下来。闽南地区最常听到流行几十年的台湾歌曲《卖汤圆》,好听又易学,几乎人人都能哼唱。
小时候,在冬至的前一个晚上,我母亲要跟嫂子一起将碾好的米粉搓成汤圆,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母亲就在厨房忙开了,等我们姐妹醒来,一碗又一碗的红糖汤圆,已经盛好了,就等我们张口了。可是,自从我当母亲以后,跟很多现代人一样,变懒了,直接买现成的。
我们吃的汤圆有甜和咸两种。放糖的甜食居多,是为多数人喜欢吃的糖浆汤圆准备的。另一种是加芋头、地瓜、橘皮作料或加入面线、肉片、海蜊等作成的咸食,煮咸的汤圆一般会做得比较小,直径大约为3厘米,有些会染上红色。这种汤圆一般由蒸熟的米浆与少许糯米混合物搓圆,晾干,再用猪肉汤煮成咸汤圆(加点芹菜),味鲜,汤圆爽口。这种汤圆相对与超市或者全部用糯米做成的汤圆都容易消化,很适合老人、小孩食用。煮甜的汤圆一般做的比较大,直接大约为5厘米,全部由糯米做成,与商场上买的无馅汤圆类似。但是这类汤圆又特别软,煮的时候放入红糖,煮好后的汤汁就像浓浆一样,喜欢甜品的您肯定会特别喜欢。吃这种汤圆,要注意量,吃多了容易撑肚子,不易消化。(闽南人元宵节一般是不吃汤圆的。)
小孩子一起玩,如果这一天上学迟到了,就会被同学嘲笑为“重吃”——意即“你是被汤丸粘住了”!还别说,这小小的“糖丸”粘性确实不小、且威力无穷。出门在外的人,无论如何这一天注定要回家过节谒祖的!老人们常说这么一句俗话:冬至不回无祖公,春节不返无某囝(“某囝”闽南话即“妻”与“子”)!冬至这天除了祭祖,家有婴孩的女人们,还要记得拜床母,祈求孩子晚上不哭不闹,睡个好觉。大人要准备荤素五味和美味佳肴,是要红色的汤圆,就焚香点烛,烧纸钱,甚至放鞭炮。拜床母也要有冬至圆上供,这次与清明节的祭祖,合称为闽南的“春冬二祭”。 现在时代不同了,节庆的气氛也淡了,但是家家户户还是要吃“汤圆”的。祭祀也简单地用几碗“冬至丸”上供烧香,草草地敷衍了事。
冬至吃汤圆饺子的由来
黄经270°时为冬至。
冬至又称“贺东”“冬节”,华夏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作为一个节日,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更有记录说“冬至大如年”,可见古人对冬至的重视。
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所以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东”,还有例行放假。
唐宋时期,冬至这一天都要祭天祭祀祭祖,皇帝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这一天都要向父母尊长祭拜。说道冬至,自然少不了民风民俗。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
“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一:吃汤圆,饺子
相传远古帝尧的时候,曾命羲氏、和氏兄弟,推算日月星辰,而定岁时节气。到了周朝已有冬节,君王要在冬至日举行祭天的。至汉以后,每年冬至,都有举行祭天、祀神、拜祖、贺冬等行事。到了唐宋两代,祭礼更加隆重,各地都依例举行盛大的行事,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俗语。到明、清,冬至那天,各家要做汤圆,祀神祭祖,而后一家团圆,围吃汤圆,叫做“添岁”,所以民间习俗,冬至这天吃了汤圆,就长了一岁了。
说起冬至吃饺子,也有这么一个故事。
传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辞官回乡后,看到乡亲们因为饥寒交迫而面黄肌瘦,于是命其弟子搭台筑灶,把羊肉和驱寒药材放在锅中熬煮,然后捞出切碎,面面粉包成耳朵眼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求药的人吃。
人们吃后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也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张仲景的“娇耳”制作,便成为了后来的“饺子”。
南方以汤圆为主,北方吃饺子,更有山东一些地方冬至习俗是喝羊汤暖身。
二:九九消寒
“九尽杨花开”。冬至后的次日开始数九,入九以后,文人骚客开始进行消寒活动,就是择一九日约上九位好友共同把酒言欢,宴席九碗九碟,成桌者用“花九件”席,取九九消寒之意。
三:祭天祭祀祭祖
冬至祭天祭祀祭祖是古人冬至日的传统,这一日百姓家中会供奉天神,拜祭祖先,以求来年风调雨顺,家庭和睦。
冬至需要注意什么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冬至节气,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
冬至是一年里黑夜最长的一天,此后,白天慢慢变长。因此,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古时也喻意新生命的开始。
冬至有什么讲究
冬至回娘家
在我国北方有些城市认为冬至不能回娘家。这是由于过于传统的习俗中,“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对媳妇的约束。过去的媳妇会在秋收后回娘家居住,因此有了冬至的时候回婆家的习俗。虽然说现代社会如果还要再严格遵守很没有自由,但是如果家人有特别在意这些传统习俗的,作为晚辈的我们最好和气的与家人商量,冬至是团圆的节日,切不可因此与家人失了和气。
冬至结婚
一般来说节气前后都不宜结婚。古人认为结婚的日子,要避开四立四至前一天,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和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前一天不可用,宇宙气场处于混沌未开状态,传统习俗中认为此为四绝日及四离日,在此时结婚为不吉。
通常我们选择结婚的吉日都比较慎重,因此小编建议大家最好避开冬至日另择他日,让婚姻有一个大家都放心满意的开端会更好。
冬至出门
在冬至的传说中,不是不能出门,是不能出远门。
因为冬至的白最最短,因而有传说这天是天狗来人间寻找化身的时候,所以你不光不能出远门,天黑了也不要乱走哦。也有说在盘古开天之时,正是冬至的时候这时候由于天才刚被打开,万恶无首,天地遨游。不过在现在城市中夜晚也灯火通明,人们工作学习也经常夜归,也是无可奈何之事,不需要太过在意。
当然如果能再点回家,既能防止夜晚的寒冷,又能防止各种意外发生,则肯定比夜晚还在外游荡更为安全。
冬至是鬼节
有许多人会认为冬至这一天是鬼节,其实许多有祭祀习俗的节日节气都会被人认为是鬼节,但是为人所承认的我国鬼节只有三个节日:清明、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
冬至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一般当天都会早点回家,因为天黑的早,阴极之至,故有鬼节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