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主题作文
不得不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也是一种价值观,那么在你的眼中,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呢?可以写一写自己的看法,然后分享一下哦!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作文_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主题作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作文(一)
古人云: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不图小利必有大谋。这两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了,不过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两句话都可以让一个人受用终生,更何况是五千年渊源流传的华夏智慧与文化智慧。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今天请来的嘉宾就是齐桓公,这位春秋五霸之首的诸侯国君。
齐桓公,前期还是普通玩家公子小白(小白是齐桓公的名)的时候,跟自己的兄弟公子纠在回家争齐国国君的时候,被管仲半道埋伏,对小白射出一箭,小白装死才逃过一劫,然后快马加鞭赶回了齐国当上了国君,是为 齐桓公!
齐桓公当上国君后,自然是要报这一箭之仇,这时管仲的好兄弟鲍叔牙就对齐桓公说:管理好齐国,有我们是可以了,但是国君您要称霸诸侯,非管仲不可,管仲的才华胜过我百倍。齐桓公听后决定摒弃前嫌任用管仲,于是设计与鲁国把管仲打包带回了齐国,管仲也不负所望,帮助齐桓公成为了春秋霸主之首!
后来齐国与鲁国大战,鲁国屡战屡败丢了很多土地,不得已献上鲁国城池土地约定在柯地(今河南内东北)签约,没想到刚签好,鲁国大将曹沫冲上礼坛用匕首挟持并威胁了齐桓公,齐桓公连忙答应归还侵占鲁国的土地城池,曹沫这才放下匕首跟个没事人一样退回人群中。齐桓公十分恼怒,怎么说我也是打赢了你,没赶尽杀绝已经是仁至义尽,这个输不起的居然这样丢我面子,当场就要食言拒绝还给鲁国土地。管仲上前劝解齐桓公:这样可不行,你可是要做大哥的人,下面那么多小弟听到你刚才说的话了,若食言就失信于人了,拿出山东大哥的阔绰,把土地甩回去他脸上,这样您在小弟们面前比较有威严可信度,小弟们也会纷纷来投靠你!齐桓公一听有理,就把土地甩回去给了鲁国! 诸侯们知道了齐桓公大气豪爽值得信赖,都纷纷想归附与他!后来齐桓公成为春秋时候公认的第一位霸主,实行管仲提出的:尊王攘夷!创下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辉煌业绩!
齐桓公把曾当面谋杀自己管仲重用,他知道管仲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本来要处死管仲的心一下子来了回马枪赦免并重用管仲,心想反正自己活得好好的当了国君,管仲之前的过错就让他过去了,是为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而且懂得自己所谋,把鲁国的土地跟天下归附相比,实在是不值一提!是为谋大事者不重小利。当然,生活里历史中也有很多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谋大事者不重小利的故事。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作文(二)
有人认为,英雄应是站在荣耀之巅,享受无上的荣光和赞美。但我认为真正的英雄应是这样的。
春秋战国,硝烟弥漫,中原各国自相残杀。国内明争暗斗,北狄、南蛮、东戎、西夷大举侵犯中国。举世皆浊有一人独清;众人皆醉,有一人独醒。
“微管仲,吾将被发左衽乎!”
管仲,于战火纷争中崛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他先前侍奉于公子纠,面对公子纠的败落,他面临一个问题:死或不死。是用死亡来表达自己的忠心赤胆,亦或是保全姓名于乱世,完成自己治世之理想?他的同僚选择了死亡:召乎死之。而管仲则选择了后者:管仲请囚。他深知,他不能死,他要为更伟大的事业而奋斗,他不拘于此小节。“管夷吾治于高傒,使相可也。”他赢了,他赢得了齐桓公的信任,任卿相。助小白完成了北杏之盟、荆之盟,齐侯会宋公、卫候,会陈人、蔡人等一霸春秋,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不拘于小节,有伟大的抱负和理想,并有与之匹配的才华。
管仲,于民族大义中抉择,以仁为本,解救中原!
狄人伐邢,救亦或是不救?救,对齐有何益处?邢国远于千里之外,路途遥远,风餐露宿,将士疲敝,能不能赢先不说,光是外出花销便会拖垮齐国经济的发展。不救,狄人距齐甚是遥远,一年两年似乎也打不到这里来。救还是不救?管仲给出的回答是“救”“夷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宴安酖毒,不可怀也。”诗曰:“‘畏此简书,且不怀归’请救邢以从简书。齐人遂救邢。”站在本国的立场考虑,自然不救为好,可是站在仁义、站在中原文化的角度来看,救,必须救,现如今礼崩乐坏,中原文化处于千钧一发之际。若不救,将使千古仁义毁于一旦,使千年的文明消失殆尽。他深谙此理,所以“纵千万人,吾往矣”。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在大局面前,不顾及小家的利益。在历史兴衰面前,能敏锐察觉出时局的变化,做出有利于天下的决定,是的,是天下,不在一人,一家、一国,而是全天下。
真正的英雄就是像管仲一般,能于乱世之中崛起,不拘小节,真正的英雄应以仁义为本,以天下为己任,这才是真正的英雄。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作文(三)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为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古往今来,多少不拘小节的英雄豪杰建立了让人仰慕的赫赫功业,多少不拘小节的大师巨匠为灿烂的人类文化增光添色。
今天我方观点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首先,成大事者考虑问题不拘小节。我们提倡的是一种做大事应具备的价值观,战略眼光和思维方式:从大局入手,分清主次,把握核心,不为细枝末节所束缚,拥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大刀阔斧,放手去做。
其次,成大事者用人不拘小节。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上根本不存在绝对完美的人,我们用人应取其大体。曹操曾说“人无完人,慎无苛求,才重一技,用其所长。”我们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也曾说过:“要用人唯贤,不拘小节。”
最后,成大事者应胸怀大志,而不拘于个人小节。不拘泥于小节既是成功之道,也是宽容亲和的待人态度。凡欲成大事者,应有大智慧,大眼光,大胸怀,大气量,不为小害所弃,不为小利所诱,善权其厉害,能糊涂,能包容,能屈能伸。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苦身焦思,忍辱负重,终灭强吴。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作文(四)
古人云“成大事者,当不拘小节。”什么叫“不拘小节”呢?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不为无关原则的琐事所约束。人生就像一次旅行,沿途要经过无数个风景名胜区,而我们的旅行时间有限,因此,我们不应因小小的美丽花朵而驻足不前,耽误我们大好的青春年华,我们要做的是快马加鞭,赶在别人的前面,而非处处流连忘返,我们要果断地舍弃一些不该投入精力的事情。
美丽的小水珠,如果你不能成就那一泻千里的瀑布,就汇入优美的小溪中去吧,那儿也能展现你的晶莹;耀眼的小星星,如果你不能享受那流星划落的快感,就留在静谧的夜空中吧,那儿也能展示你的光彩;可爱的人们啊,如果你不能被允许去做你想做的事,就痛快地舍弃它们吧,给我们的人生储存更多的精力,好让我们放飞心中的梦想,大胆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
古时候,人们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想想,在不到七十年的时光中,有多少韶光供人们去浪费呢?西汉末年,刘秀起兵,大败王莽,攻入邯郸。在邯郸,人们从前朝的奏折中发现许多奉承王莽、辱骂刘秀的,大家都劝刘秀把这些人一一逮捕,而刘秀却把这些奏折全部烧光。他知道,这些东西是应该舍弃的,如果他将精力分散到这上面,那么他投入到巩固政权、安定百姓生活、稳定人心上的精力会大大减少,那么他一手打下的江山,他辛苦奋斗的半辈子将全部被毁。因此他舍弃了那些奏折,用全部精力成就一代帝业!此乃“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之举。
这个世界,花花绿绿、五颜六色、七彩缤纷,有太多太多吸引我们眼球的东西,随着网络的盛行,面对层出不穷的种种诱惑,我们要“出淤泥而不染”,不能将精力投入到这些无谓的事物上去,不拘小节,快马加鞭,告诉人们:“山高我为峰”,用这有限的光阴创造无限的辉煌!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作文(五)
两千六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鲍叔牙曾说:“成大事者,不恤小耻;立大功者,不拘小节。”《东周列国志》中,齐桓公举荐宁戚,说:“此人廓大之才,不拘小节。”《后汉书》中评价虞延,说:“性敦朴,不拘小节。”可见,“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自古以来就是受到仁人志士们推崇的至理名言。《辞海》中关于“不拘小节”的解释是:形容待人处世不拘泥于小事,不为小事所约束。“拘”是指不知变通的拘束、拘泥;“小节”是指无关原则的细枝末节。“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对于那些想要成就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而对于那些已经成就大事的人来说,这是对他们的一种正面的、积极向上的评价角度。
今天,我方提倡“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作为一种时代价值观,理由有三:
首先,我们判断一个事物是不是小节,不能只从它的物理量的大小来评价,而是应该从事物发展规律中去寻找和发现。对方辩友或许想用“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来告诉我们“小节”的重要作用;又或许想用“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来警示我们忽视“小节”的严重后果。但从事物发展的角度来看它们都是可以起到关键性作用和影响的,哪怕它们看上去再小,又怎能说它们就是小节呢?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说:在研究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研究任何一个具体矛盾时,也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方面。而“不拘小节”的价值观正是体现了这样一种思维方法。它告诉我们,“成大事者”就是要在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中,拨开各种小节的干扰,把主要精力用来解决关键问题。人类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有限的,而资源的稀缺性则要求我们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效果。试问,若我们把时间精力都耗在了“拘”这样那样的小节上,又何来的功夫去成就大事啊!
第三,跳出了小节的牢笼,挣脱了小节的束缚,我们不拘小节宽以待人,社会才更加和谐;我们不拘小节勇于突破,发展才能更快更好。我们需要不拘小节而敢想敢作敢为的魄力,但是,也需要不为小节所限,不被小节所累的能力。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更好的成就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