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清明作文900字范文汇总
清明节总是这样悄无声息的来临,又匆匆的离去。每年临近清明的时候,心中总会有丝淡淡的莫名哀愁,不甚强烈,却挥之不去,就这样在心头绕着,纠缠着。今天是去扫墓的日子,天空飘着雨,一路上不停地向车窗外望去,小叔风趣地说,“杜牧真有先见之明啊,能写出这么脍炙人口的诗句。”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又是清明作文,供大家参考。
又是清明作文1
清明节,这个略显深沉的节日一直都有着一种神奇的魔力,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的显现出它的韵味与古色古香。在被圣诞节,感恩节,情人节这些西方节日淹没的新新社会中,清明节却以一种独特的脱俗的姿态屹立不倒……多少度春秋过后,人们还能保持着最原始的信仰,在这一天里卸下尘嚣,静静地拜祭祖先,缅怀先人,为先人献上一炷香,这难道不是清明节的魅力吗?
古人曾说“清明节雨纷纷”,仿佛只有这昏昏沉沉的天气才能衬托出节日的风韵,只可惜,今年的清明节没能见到这番景象了。站在山上,放眼望去,看到的是一排又一排的墓碑,那是每一个安息的灵魂,每一段沉睡的过往,亦是每一位后辈对自己先人的尊敬与怀念啊。时间过去了,人们终于学会了坚强地面对一切。生老病死,是世间上最悲哀也是最无奈的事情了。改变不了结局的人们,只好学着去承担,去面对……清明节,总能轻易地使人的悲伤洋溢眼底……
儿时的记忆在时间的推移下,一点一点被遗忘,被新的记忆取代然后消失,但我却忘不了,忘不了外公去世时,外婆的悲痛欲绝,妈妈的伤心无助。也许是因为太深刻了,才会使那时对于死亡毫无概念的我产生了如此大的恐惧,排斥。外公,记忆模糊却感到格外亲切。还记得在幼儿园上学的时候,外公总是第一个出现在课室门外,笑眯眯地看着我,用他那双温暖的大手牵着我的小手回家。在那时候,能够第一时间放学就是一件足以在小朋友面前炫耀的事了。如今,不禁怀念起外公那双粗糙却异常温暖的手了。
现在,我站在外公的墓前,看着外婆已不再会失控流泪,只是静静地端详着那张黑白照片。我想外婆在那段以为失去了外公就会活不下去的痛苦日子中挺下来了,坚强地生活着。外婆跪在墓前,跟外公絮絮叨叨地说着我们一家人的近况,把所有的思念化成对家人的祝福。整整十年,伤痛过后,外婆也学会了更好地照顾自己了。
原来,时间真的能让伤口愈合,也许不是痊愈,也许还会留下一道淡淡的伤疤,但最码的是再也不会是鲜血淋淋的了,不是吗?时间让我们缓冲,让我们坚强,时间冲淡了一切的痛苦,我们总该明白,总该长大,总该面对一切要面对的事情。
清明节,一个引人深思的节日。站在墓前,庄严而肃穆,逝去的亲人啊,我们一定会带着你们那份对生活的热情精彩地活着。
又是清明作文2
家乡清明节的主旋律就是挂青。挂青的内容有打纸钱,做挂青糍粑,上坟山祭祀,吃挂青酒。
打纸钱
纸钱是挂青的主要祭祀品,在坟头纸钱烧得越多,老祖先们就越有钱用,也表示子孙们越孝敬。所以有的人家在准备挂清的前几天就开始打纸钱了。打纸钱也很有讲究的:纸一定要是土纸,折叠后再用钱锉打空,每一张的钱挫印只能是单数,打纸钱一定要男丁动手,因此我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纸钱,这一件事做好了,其他事才好按顺序做起来。
做糍粑
清明节做的糍粑主要用作挂青,所以也叫做挂青糍粑。做糍粑就是女人的活儿了。做糍粑的主要用料是糯米和结米,如果要做成黑糍粑,还得加上野菜水牛花。所有原料都要磨成粉状,用水搅拌均匀后,揉成团,再包上白沙糖或肉团,在火上蒸上一个小时就可以食用了,但刚出锅的糍粑不能吃的,要祭祀完以后才能食用,否则是对祖宗的不敬。
上坟山祭祀
家乡的挂青有着严格的风俗礼仪的,选取时间有规定,则二月清明挂后,三月清明挂前。挂青的人员通常是家庭的男丁,嫁出的女儿不允许去挂青的现场的。来到祖先的墓地后,先摆供品如燎熟的猪肉,农家米酒,农家茶,新鲜糖果,再装好红烛,点好香火,接着大哥跪于坟前,手执钱纸,边向祖先告慰边焚烧钱纸,殷请祖先对后人加以庇佑,告慰完成后,便是安排鸣炮,顿时炮声响彻云霄,惊动山谷。最后,众人修整祖坟、清除杂草、树枝、掘取较好的草皮覆盖于祖坟之上,完成后大家便一起品尝祭品,由年长者讲些先人事迹,激励一番后人,就一同下山。
吃挂青酒
男丁们挂青回来后,女眷们早就把各种佳肴准备好了。有鸡肉、鸭肉、鹅肉、都有是家养的土鸡、土鸭,还有自己捉的泥鳅,时令小菜,这时谁有炒菜的好手艺都可以露一手,我也不推迟,下厨炒了鸭肉和鹅肉,这时整个堂屋飘荡着菜香味,逗得大家垂涎欲滴。这时,二哥也不示弱,争着要炒泥鳅,我也乐呵呵地退出的厨房,因为呛人厨房实在让人受不了,再呆下去满桌的好饭菜就无法吃下去了。
觥筹交错中还是二哥炒的泥鳅最受欢迎了,没有谁提到我炒的鸡和鸭,我有一点失落,但我想今后会练好功夫,把菜炒得更好。饭后一家人一起谈家常,说心事,其乐融融。
家乡的清明令人难忘。
又是清明作文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阴霾的天气,细密的雨丝,清冷的春风,三三两两落魄的行人,料峭的行人包裹着你,凄凉的情绪荣绕在你心头,这是古人清明节的心情。但是,清明节三天假期来到时,我却激动的如要归林的小鸟,入海的鱼,因为这三天假期一定会回趟老家。
清明节这天早晨,我还在梦中就被妈妈拽起来,“走,我们回家。”听到这句话,我的不满立马烟消云散,“噌”,从床上跳下来,用光的速度“洗刷刷”,然后静候老妈出发。
结果,我一直等到花都谢了,九点了,老妈才大包小包,拎着的、背着的、吃的、穿的、用的,像搬家似的踏上回家的路。路上,暖风拂面,阳光灿烂,我哼着《我的滑板鞋》,看着春回大地。妈妈突然停下车:“那儿有个卖烤鸭的,你去买只,给你姥爷带着,他特别爱吃这里的烤鸭!”
我们回家的第一站是姥爷家。每次回姥爷家,妈妈总拎着一大包洗好且叠好的衣服,这次,还带了姥爷爱吃的“韩国一只鸭”,还有姥爷要常年服用的口服药。妈妈回姥爷家时,从来很少坐下来静静地陪姥爷。姥姥去世多年了,姥爷单独生活。所以,一回到姥爷家,她就脚不沾地地忙起来。扫扫地,收拾收拾零乱的桌子,抹抹凳子……一边忙,一边嘱咐姥爷,“记着按时吃药。”“平时多吃菜,别再便秘。”“过几天要变天,记得多穿衣服。”“自己想吃什么就买点,别舍不得花钱。”……我们走时屋里已井井有条,她也已满头大汗,于是我们又拎着姥爷的脏衣服,奔向第二站——奶奶家。
我们这里有个清明节吃单饼的习俗。妈妈手巧,这些事通常都是她来做。和面、揉面、擀饼、烙饼……妈妈一边忙活,一边跟奶奶聊着天,很快就烙了一大摞。这时,她才慢慢地直起腰,用手捶起来。她一直有腰疼的毛病,我跑过去,轻轻的给她揉着。
这时,上坟的大伯回来了。清明节上坟祭祖也是我们这儿的习俗。这一天,人们不管多远多难,也要回来给已逝的亲人、先祖添点土,送点纸钱。大伯一进门就说,今天的人和车明显多了,去坟地的路,平时很少有人走,现在都堵车了……
是啊,清明节上坟祭祖,是我们在怀念先人;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墓,是我们在感念英烈;清明节回家看望老人,又何尝不是我们在感恩他们?!即使“清明时节雨纷纷”,也阻挡不了人们对亲人的思念!
又是清明作文4
与名称相反,清明一天的行人们反而如断魂般魂不守舍。祭祖一向都是由母亲和舅父一手操办,我鲜少被允许在整个漫长的流程里插足,久而久之,我便不甚在乎这个节日了。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清明更为悲戚,惆怅张牙舞爪地伸长了四肢肆意妄为,妄图席卷整个街道,不放过一个细小的缝隙,很显然,它做到了。
警笛长鸣的半分钟前,我正无所事事地待在露台消磨时间,藤木编制的吊椅上铺着母亲亲手缝制的坐垫,软绵绵的质感总是让人忍不住打盹,迷迷瞪瞪间竟差点就着这几分惬意小睡过去。刺耳的警笛将脑海中残存的睡意驱散得一干二净,我下意识站起了身,待回过神来,便就着这个姿势阖眸垂首——哪怕是一向对时事不怎么上心的我,也清楚地知道这长鸣不散的警笛是为了什么。
三分钟,印象里已经算是比较长的了,汶川地震时也是三分钟。三分钟,180s,太阳发射的光还未来得及走到地球,堪堪走过不到一半的路程,而那些没能等到春天的人,在世界十几亿人的回忆里,与迟来的春天做着短暂的相会。
我想我可能会永远记得这个冬天。
记得刘院长的遗孀追着灵车痛哭流涕,记得肖贤友弥留之际歪歪扭扭的四个字,记得2月25日凌晨时某位垂暮之年的老者发出的那一条你好,记得嘶声力竭喊着妈妈企图得到灵车里母亲的回应般的可怜人,记得在阳台上敲盆求助的人——记得那些眼泪和苦楚。
警笛早已在空气中消散,但四周仍然安静,每个人都在小心翼翼地不发出声响,以免惊扰了那些还在与刚刚见到的春天做着告别的英雄们。
我仍站在原地,直到不久后被前来为绿植浇水的母亲温声细语唤回了思绪。
我看着母亲提着水壶弯腰为绿萝浇了些水,水珠顺着绿叶的纹路缓慢下滑,直至滑落在白瓷砖上,只剩下一滩水渍,再被母亲的鞋底拭去。我忽然觉得眼前的景象刺眼极了,它让我不得不联想起那些被歌颂赞扬却让人心痛酸涩的抗疫英雄们,我使劲闭了闭眼,踉跄着后退了几步,尔后跌坐回藤椅上。
母亲走了过来,安抚般轻轻揉了揉我的头顶,轻柔的动作和熟悉的气息让我安心不已。我抬起头朝她笑了笑,左手顺手搭上了玻璃圆桌,手肘却碰到了一个坚硬的物体,我抬手将它捞了起来,发现是本我之前读到一半的书,充当书签的叶子还夹在中间,我将夹着叶子的那一页翻开,瞄了几眼段落的内容,那上面用黑色字体印着:
“我们怀揣火种走过黑暗长夜,跨过战友的遗骸,踏过荆棘和深渊,最终在累累尸骨上重新点燃了种族延续的火炬。我们这些活下来的人不需要历史来记载功勋,也无谓那些空虚华美的称颂;只要山川河流、千万英灵,见证过我们前仆后继的跋涉,和永不放弃的努力。”
页尾的最后一段字数极少,似乎只有一句话,我却盯着它翻来覆去仔仔细细看了许久,恨不得将每个字都拆开。母亲似乎察觉到了我的不对劲。“怎么了?”母亲问。
闻言,我再次使劲闭上了眼,堪堪将即将掉落的眼泪收回去。
又是清明作文5
儿时的我不懂得清明的庄重,只凭着一颗颗玩心在这祭奠亡灵的日子里,约了三五伙伴,顺着和煦的风,撒着欢儿的奔跑,偶尔停下折一段刚发了嫩芽的细柳,算作挥舞的马鞭,有继续向大堤奔去了。有风时,便飞起一尾纸鸢,又是一阵的奔跑。终于累了,坐在高高的大堤上,看着堤下近处的墓地里有人铲起一掊新土,撒向了褐色的坟头,显出几分新黄。那时不懂这一简单的仪式的意义,只有一份新奇和无法名状的敬畏,似乎是生命的使然。
在以后是多年的成长之中,一次次的体味着生死离别所带给我的怅然。看着生命一个个逝去,只留下活着的人有时间将他们从痛苦带向释然,思念也只简单到用撒一掊新土向坟头表达。弯腰铲土是拾起对往昔的怀念,而抛洒出的何止是人类卑微的感情,更是对那神圣的生命的敬畏。黄土落地,连接起坟里坟外,跨越过生死,逝去的人已忘记,活着的人已看破,孟婆桥处又是一次生的起点。
简单的仪式完毕,三三两两的人聚在一起,竖起手里的铁锹撒几根香烟,在烟雾缭绕中,看清墓碑上的文字,侃侃而谈起这曾经是多么了不得的人物,或是平凡无奇的庸农,可既已逝去,无论是好是坏,地位是高是低,言语中总带有几分敬意,不敢有丝毫鄙视之意,生怕触怒了坟下的生灵,坏了一年的好运气。兴起时,或有爽朗的笑声,与这安静的墓地似有些不称。可又有多少不称呢?一群已年不惑之人在笑谈着生死,脸上是似乎已把一切都看开了的宁静。不是不称,而是万般相称。突然想起来了一句话:“人,诗意的栖息在大地上。”是啊!若将这一幅清明扫墓图跃然纸上,生与死的完美交融,不是诗意的,又是怎样的呢!
从墓地归来的路上,父亲淡淡地说:“清明这天,再远的人们也设法赶回来的。”一次上升到生命意义的话,缺席了岂不可惜?到了家中,急忙取出那位纸鸢,带的三两孩童,去那高高的大堤上,轻轻放飞。那高高的飞起的纸鸢啊!是否看得见已逝去的人远去的背影,能否顺便带上我的一丝问候,以表达我对生命的敬畏。
古人说若此时将风筝的线剪断,便会带走一切不顺心的事,有一年的好运气。我未敢尝试,也不想去剪断它。何不看开点呢?既然生命该有困苦,何不勇敢的承受。留得这一纸鸢,也留得对生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