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习俗五年级作文10篇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秋节的习俗作文,供大家参考!
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起源于唐朝时期,那时,以赏月为中心。到了清明时期,成为“民俗大节”。
中秋节为“花好月圆”之时。人们从天上的月亮想到了人间的团圆。因此,中秋节在古代被称为“团圆节”。人们向往着团团圆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中秋节十分重视亲情的培育与表达,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好作用。
我很喜欢中秋节。每当到了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就要团团圆圆在一起赏月、吃月饼和看《中秋晚会》。今年的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大家说说笑笑,可开心了。
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美景,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
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
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树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竿,灯笼两颗,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中秋节的习俗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很是热闹。
香港中秋舞火龙的起源还有过一段传说:很早以前,大坑区在一次风灾袭击后,出现了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们四出搜捕,终于把它击毙。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大坑便发生瘟疫。这时,村中父老忽获菩萨托梦,说是只要在中秋佳节舞动火龙,便可将瘟疫驱除。事有巧合,此举竟然奏效。从此,舞火龙就流传至今。
不管这传说有多少迷信成份,但中国是龙的故土,在香港大坑中秋节舞火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是值得珍视的。如今大坑区的舞火龙活动规模颇大,除总教练、教练、总指挥及指挥外,安全组等等。轮番舞龙者达三万多人。
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到了!月亮圆圆的!家家的灯光都很亮,周围的环境非常的暗,但到处都有人。欢笑声早已打破了寂寞的环境!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欧阳詹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
在这古老传统的影响下我国一直有这样的习俗每到中秋家家户户都吃团圆饭,让许多亲朋好友在于今日又聚集在了一起,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的事情。这让许多在外地的人们又回到了温暖的家,享受到了家的温馨自古至今有多少客居他乡的游子常年在外这使得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人们的”悲欢离合”这又让多少人痛心!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这都是千古绝唱!许多游子不都是用月来表达对家乡的深深的感情、对亲人的关怀与思念吗!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拜月亭”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现在不也是有大多数部分的人围坐在桌前”吃饼赏月”吗!
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到那个时候,人们都要吃月饼,当天晚上,等月亮出来的时候,人们都要赏月,那时候的月亮又圆又大,简直就像是一个大饼。
中秋节有三大传说:第一大传说——嫦娥奔月、第二大传说——吴刚折桂、第三大传说——朱元璋与月饼起义。中秋节是阴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是每家每户团圆的节日,每到那天晚上,亲朋好友就要聚到一起吃团圆饭,晚饭在团圆节里就是团圆饭。如果有人在外地打工,回不来吃团圆饭,那么那个人一定很伤心。使我想起了李白的一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下生长繁殖,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会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行,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节的习俗
上海中秋节风俗,有祭月和烧香斗等。祭月时,当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供以月饼、瓜果、毛豆、芋艿和藕等食物,还供有执着捣药杵站立的玉兔月宫符画。旧以月属阴,祭月时由妇女先拜,男子后拜,也有说是“男人不拜月”的,祭月完毕,一家吃团圆酒、赏月饭等。妇女回娘家暂住的,中秋夜必须返回夫家,因为这是团圆节的缘故。中秋夜出游赏月,上海人叫做“走月亮”。妇女们结伴夜游,称为“踏月”。上海小东门外的陆家石桥,桥下面水中荡漾的皎月倒影,与天空中的皓月形成美妙对照。因此中秋夜游人如织,争相观赏。这“石梁夜月”在上海很有名气,被称作“沪城八景”之一。
上海民间还有烧香斗的风俗。所谓香斗,也有称为斗香的,是由纸扎店制作的,形状四方,上大下小,大的四周各宽约有二尺多。香斗四周糊着纱绢,绘有月宫楼台亭阁等图画,也有的香斗用线香编绕而成,斗中插有纸扎的龙门魁星以及彩色旗旌等装饰。上海中秋节烧香斗的场面,向以南园为最盛。此外,城里城外许多大桥的桥堍都点燃有特制的大型香斗。
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每年的这个时候人们都要吃月饼、赏月、家人团圆,因为那天的月亮最圆。关于中秋的月亮还有许多美妙的故事,带着这些憧憬,今年中秋节,我也赏月了。
吃过晚饭后,我拿上望远镜来到楼顶。开始天空一片空白,连星星的影子也没有,天上空空的,只有深色,没有其它颜色。不一会儿,慢慢地有了一丝光芒,弯弯的,一会儿又变成了小船;最后变成了一个大圆盘子,那带着一圈金环的月儿终于升起来了。圆圆的月亮在天空上,把它那皎洁的光芒洒向大地,把大地照得亮晶晶的。月亮的银白色光芒照在树上,树像披上了一件白纱衣,照在花上,花像一面镜子,把光线反射到我的脸上。啊,皎洁的月亮,你引起多少人的丰富想象:嫦娥,因偷吃仙药,被关在寂寞的广寒宫内;吴刚,被罚砍那砍不断的桂花树;小玉兔,在广寒宫里为嫦娥捣药……
我凝神望着月儿,口里嚼着香甜的月饼,听爸爸讲着月亮的传说,感觉幸福极了。我希望以后的中秋月更圆、更明,更祈望祖国愈加美丽、富饶、繁荣昌盛。
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到了,我们童星作文乐园举办了一场丰盛的中秋宴会。同学们带着各种各样的月饼来参加这次宴会,有洗沙月饼、火腿月饼,还有黄澄澄的五仁月饼。
老师宣布宴会开始,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五仁月饼,轻轻地撕包装袋,月饼和包装袋摩擦的声音很悦耳,只见红褐色的外壳上有些奇怪的图形,用手轻轻一摸,感觉很松软,很油,托在掌心里沉甸甸的,轻轻闻一下,一股诱人的香味扑鼻而来,让人忍不住垂涎欲滴,真想一口把它吞进肚里。
接下来是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我们要把月饼装饰得漂漂亮亮的,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我们小组制作的是双龙火焰套餐,首先,我们要把绿油油的白菜放入盘中,然后把月饼放在白菜上,再用刀叉把苹果切成三块,放在蜡烛旁,再把葡萄放在月饼上,点上蜡烛,就完成了。
其他小组做了“小皇冠”、“美丽的花坛”、“月饼拼盘”等。
月饼大餐开始了,同学们向各式各样的月饼扑去,有的狼吞虎咽,有的细嚼慢咽,大家吃的津津有味,当然,我也不例外,好开心的一天,做梦都在笑。
中秋节的习俗
八月十五是我们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中秋节是我们国的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月亮圆得像个白玉盘,我们都会欣赏着美丽的月亮,也就是赏月。
中秋节也叫中秋节或团圆节在中秋的前几天,大街小巷都有月饼卖、有灯笼卖。到了中秋节那天,家家户户都摆着月饼赏月,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着佳人团圆的象征。在中秋节的夜晚,小孩子提着灯笼,挂着荧光棒,在小巷里追逐、玩耍;而大人们在家里吃月饼赏月;年轻人出外猜字谜、逛街。
每当到了中秋节,东莞就会焕然一新。街上人来人往人们都会拿着月饼去拜访好友,在漆黑的夜景里,人们都拿着荧光棒,一闪一闪的,增添节日的喜庆。中秋节,人们都非常开心、喜庆。月饼又圆又甜,象征着团圆和甜蜜。年老的爷爷婆婆们都会给年幼的小孩灯笼钱,寓意着给福禄小孩,希望小孩子平安。中秋节的灯笼精致美观,各形各色。
中秋节象征着团圆,而且一年一度。“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有民风名俗都有他的意义。中秋节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希望我们的炎黄子孙能把这个传统。
发扬光大,让中秋节闻名全世界。
中秋节的习俗
“小心点儿,这块太小!”“注意,让一下,小心烫!”我们在上午班队课办了一场月饼会,提前过中秋。简单来说,就是分享自己带来的月饼。
月饼会可热闹啦!电脑已经播放起苏轼的《水调歌头》。同学们拿出小刀,把摆在桌上的月饼一一切开。说不定个别贪吃的已经偷偷叉起一块送入口中。
月饼种类可多了,让人垂涎欲滴。当然有些同学带的是传统口味的广式月饼,如豆沙,莲蓉,蛋黄等,却让我百吃不厌。也有些同学带的是苏式月饼。广式的甜,苏式的咸,广式的软,苏式的脆。新式月饼有抹茶、紫薯等不同口味。我喜欢的冰皮月饼也在场。冰皮凉凉的,Q弹十足。在一个个美味的月饼中,也有不少“炸弹”-流心月饼。假如这是榴莲馅的,你一下子咬到流心,就“完蛋”了。这个汁像糖汁一样流到嘴里。如果你常吃榴莲,会觉得这是绝顶美味。如果不常吃榴莲的,会觉得榴莲味太冲。我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不爱吃榴莲的同学咬到这个“炸弹”时脸上夸张的表情。
回过神来,我的同桌已经泡好了热气腾腾的草莓茶,说是给我们四人小组的。我暗自庆幸柯老师把我排到这个组。我拿出同桌给的小杯子,准备一饱口福,可是早有一群同学围过来。“我要进去!”“明明是你挤我的!”招呼完这些同学,我才能尝一点。我们用自己带的月饼摆了个“全家福”。
一会儿我已经吃得大半饱了。月饼太甜,甜得我不想吃了。还好,草莓茶的苦味冲洗了我的口腔。苦中带点酸,几口下去,甜味完全没有了。
讲台那边已经被包了个里三层外三层。我踮起脚尖看不着,站在桌子上才看得清。柯老师用大部分月饼在讲台上摆了个中秋节的“中”字,正在拍照呢。“咔嚓”余音未落,同学们猛地伸出手来抢。某些“幸运儿”马上抢了月饼,立刻咽进了已经被月饼撑得圆圆的肚皮里。没抢到的也继续奋斗,一手拨开人群,一手拿着叉子往讲台伸;某些“贪得无厌”的手“摸”了三四块,那些眼尖的“可怜虫”就在后面高声嚷着,“给我留点!”高的踮起脚伸手拿,矮的猫下腰,手从大腿缝里伸进去。
好一场热闹的中秋月饼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