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之刘备的人物作文

马绍 1140分享

  笼络豪杰,深得人心 刘备寡言少语,喜怒不形于色,能谦恭待人,城府极深。刘备年轻时师从东汉大儒卢植不爱读书,喜欢弄狗骑马,喜欢结交豪爽之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三国演义之刘备的人物作文。

  刘备的简介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谦、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其临死前举国托付给诸葛亮的行为被陈寿赞为古今之盛轨,后世众多文艺作品也多以刘备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之纪念。

  刘备

  刘备,字玄德,中山靖王之后,但因家道没落,刘备的出场在一个小地方——涿县的榜文前,一个“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背着几双草鞋的人,这便是刘备出场的形象。而刘备的落幕则是在小小的白帝城。从这可以看出刘备毫不张扬,又一心为汉室的好君王。

  刘备的第一大优点是关爱兄弟,他与关羽、张飞虽是结义兄弟,却比亲兄弟还亲。在创业早期,三人相互关爱,相互勉励,一起生活,可真是情同手足!而刘备对两位弟弟的关怀更是在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书的中后期,关羽虎落平阳,被吕蒙所害。刘备大痛,隐隐有伐吴之心。几个月后,张飞为部将杀害后,凶手降吴。刘备在哀怒之下,挥兵七十万攻打东吴,不顾诸葛亮的阻拦,也完全是为了两位弟弟的死。最后打得物尽人亡,这其实也是最后蜀国灭亡的一个原因。刘备的第二个优点是善于用人。他不仅任用了诸葛亮、庞统等有用之文才,连武将也看得十分准。将军赵子龙、向宠,都是刘备十分看重的人才。在最后,这些人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马谡,这个在刘备死前所最不看中的人,在镇守街亭时的表现,也印证了刘备的观点,马谡是一个“三国版”的赵括。刘备真乃明君也,当初与母亲相依为命,以贩屦织席为业,最后做到三分天下,自然是无人能比。主要是因为他的知人善任,具有成就大业的雄心、决心。他的贤德更是不用说,在临死前还教导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教导刘禅要做一个贤德的好君王。他用自己的智慧为稳定基业做出成功的安排。

  小评刘备

  让我最佩服的就是皇叔刘备刘玄德,刘备为人仁厚,大度,忠义。并且一切以人民为主,不可谓是当时的一位大明主。 当时刘备被曹军打败,准备弃城退兵,但是这位心宅仁厚,一心为民的明主,怕曹军进城后进行大屠杀,放心不下当地百姓,所以铤而走险,带着百姓共同退兵,导致最后的大失败,但是我们能看出刘备还是人民为主的,宁可负自己也不愿负天下人,与曹操的宁可负天下人,也不愿天下人负我,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由此可现刘备是一位仁厚之人。联想到今天的政府就是与刘备一样,一心为人民着想。 在今天我们要向刘备学习:尊重有才能的人,这样我们的各种事才情会发扬得更好。我们都应该有自己的目标,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要轻言放弃追求自己的目标! 刘备的成功,还源于他自身具备的优良品质 信义为先。 曹操兵困徐州。孔融约请刘备同往解围。刘备言兵微将寡,恐难轻动。孔融误以为刘备无仗义之心。刘备请孔融先行,自己去公孙瓒处借兵。孔融曰:“公切勿失信。”刘备说了一番掷地有声的话:“公以备为何如人也?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刘备借得军,或借不得军,必然亲至。”每读至此,都会被刘备信义为先,舍命相陪的气势深深打动。 心无杂念,为人坦荡

  白门楼吕布被擒。吕布对曹操说:“公为大将,布副之,

  天下不难定也。”曹操问玄德意下如何。刘备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其实以曹操的精明,断不会赦免吕布,他问刘备多半出于试探。刘备的回答却毫不遮掩,全无私心,直言吕布的反复无常本质,指其为动乱的因素之一,同时以丁原董卓为例给予曹操善意的提醒。足见刘备不仅不虚伪,而且心怀坦荡,腹无杂念。

  干大事而不惜身。

  国舅董承奉衣带诏欲图曹操。至刘备处以诏书示之,请其签名。刘备欣然手书“汉左将军刘备”于其上。试想若是贪生怕死之人,定会顾虑一旦事有泄露必然祸及自身,不敢署名。刘备的这个签名堪称壮举,表明他是一个干大事不惜身的人。

  识人之能

  刘备入长沙,魏延来见,孔明令斩之。刘备惊问:“魏延乃有功无罪之人,军师何故杀之?”孔明对曰魏延杀主献地,久后必反。刘备曰:“若斩此人,恐降者人人自危。”刘备在时,多用魏延,事实证明魏延确是将才。孔明则有意压制魏延,使其不得施展。其实魏延杀主献地,事出有因,依附刘备后也未见有反心,后来的反叛恐怕很大程度上是孔明“逼”反的。对人才的驾驭,除了威慑,人格魅力的感化同样重要。刘备就精于此道。证明刘备识人之能在孔明之上的,

  莫过于刘备之于马谡“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精准判断。 纵观刘备一生,视扫平宇内,一统天下为不变的追求,当他得到来之不易的江山后,却举重若轻的将这一切当作了报仇的成本。重情如此,世所罕见。刘备用一场酣畅淋漓的失败兑现了当初的誓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对于刘备而言,彝陵之战是军事的失败,人性的胜利。刘备没能缔造一个旷日持久的伟大王朝,却高歌了一曲兄弟情深的千古绝唱。

  刘备,震撼我心灵的英雄。

    相关文章

    195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