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改革开放40年故事作文改革开放40年心得感悟作文
改革开放至今已有40周年,这40年里,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生活水平,还是衣食住行,都有着惊人的改变。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纪念改革开放40年故事作文。
小汽车开进我的家
2017年,我终于实现了从脚踏车到小轿车的跨越式飞跃。
三十多年前,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一所农村中学任教,学校离我家有三十多里,我想买个好一点的“凤凰”或“永久”牌自行车,没有钱倒可以贷款,可没有计划条儿怎么办呢?在村委会工作的父亲帮我贷款185元,又通门路买了一辆28型“大桥牌”自行车。省吃俭用,三个月后我用工资收入还尽了贷款。行走在乡间的土路上,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夏天,烈日炎炎。冬天,寒风刺骨。
1992年,我调到县城工作。城里黑色的柏油马路和水泥马路宽阔平坦,骑着自行车少了些许颠簸,感到许多舒适。随着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的出现并日渐普及,交通变得越来越便利,可我还是坚持低碳生活,拒绝摩托车和电瓶车,坚守着自行车阵地。
2016年,大学同学聚会来如皋旅游,老同学的到来促使我的思想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之后我打定主意,去驾校学驾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很快拿到了驾照,很快一辆别克自动挡白色小轿车,开进了我的家。我成了有房有车一族!
小轿车确实给我们家的生活带来许多新变化。
第一个享福的是我的宝贝女儿,女儿上班遇上恶劣天气或者时间不巧赶不上公交车,我就成了女儿的专职司机。利用接送女儿上下班的机会,聆听她们单位的趣闻轶事,女儿和我交流生活工作情况,我们父女关系更加亲密了。
其次轮到轿车主人我自己。周末我驾着我的“别克”带着老婆和女儿常回老家看看。骑自行车一个半小时左右的车程,如今半个小时即可到达,而且是全天候。既避免了夏日的酷暑和冬日的寒冷,也不再遭受风吹雨淋的困扰。老母亲看到儿子、儿媳、孙女回家,常常喜不自禁。
第三,逢年过节,我们回家团聚的机会更多了。以前也不是不想回去,苦于不很方便。有时过节遇到上午第四课,到家时间不得早,家人等得很焦虑,我们不到家他们悬着的心总放不下来。如果有下午第一课我又提心吊胆,担心赶不上上课,误了大事。因此,有的时候只好提前和家里的兄弟打个招呼不回老家了。
如今自驾游方兴未艾,我也打算利用今年暑假,凑个热闹,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好好享受一番改革开放以来的盛世年华!
作为江苏省如皋中学的一名教师,我又不能不自然而然地想到那位可怜的张贡三老师。1948年,我们学校教外语的张贡三老师,在贫病交加中逝世,激起了广大师生员工义愤填膺,先排着队伍到学宫后巷张老师家吊唁,然后到国民党县政府门前请愿,要求关心教工生活,给教师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声势之大,轰动城乡。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新旧社会两重天!
如今,中国历史又进入到一个小康时代,改革开放40年,我们如皋中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搬到了新址,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在编教职工292名,就有汽车280多辆。其中不乏宝马、奔驰、奥迪等名贵豪车,这是当年张贡三老师们做梦也不敢想象的。而今年刚过去的6月17日端午节团聚时,我这个普通的农村人家,竟然一辆又一辆地开进了4辆小轿车,我们兄弟4人一个人家一辆!
改革开放40年: 父亲的棋
打我记事起,父亲就酷爱下棋。
早年,进入腊月以后,豫北的农村清冷依旧,在村河滩边的桥头旮旯,不到晌午的时候,忙里偷闲的庄稼人早已聚到一起晒太阳、侃大山。放了寒假的父亲则喜欢约上几个棋友,痛快地杀上几盘。他们一边哈着手、跺着脚抵御寒冷,一边冥思托腮、置身棋里。记得他们使用的村委会的象棋,硕大的棋子比小孩的手掌还大,每当下到紧张的时候,总喜欢把棋子攥在手里反复揉搓,棋子早已被打磨油光泛黄。思考很久,然后用力地将棋子砸在棋盘上,有的时候用力过猛,棋子也会碎为两半,于是就出现了裹了一圈白色或黑色胶带的“重伤员”棋子,棋盘也是碎了补、补了碎、碎了再补,慢慢变成一层厚厚的油纸。
父亲的棋艺在村里数一数二的,经常会有挑战者来一决高下。每到此时,周围早已聚集了一群跃跃欲试的观棋者,他们自然没有“观棋不语”的君子作风,总喜欢对下棋者的“排兵布阵”评头论足,偶尔也会“越俎代庖”,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智慧”,但通常会招来当事人的不满和不屑。因此,在开局之初就听到他们和观棋人群的“约法三章”,以捍卫自己的“主权”。一局结束,输掉一方往往捶胸顿足,懊悔万分,想再来一局,而不甘旁观的人们早已迫不及待地把输者架起以取而代之,父亲则喜欢哈哈一笑,仍由他们胡闹。有时遇到悔棋者,双方也会据理力争,面红耳赤,让旁人看得一头雾水,好不可笑。
棋逢对手的时候,最是精彩。只见双方如临大敌,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棋盘,迟迟不肯落下一颗棋子,深怕让对方找到破绽、钻了空子。待瞅准时机以后,突然一方大喊一声“将军”,然后得意看着对方,而另一方自然不会缴械投降,必定苦苦思索,谨慎应对,以求周旋到底,从而将一局的时间拉得越来越长。看着无聊的我和小伙伴们,趁着他们眉头紧锁之时,悄悄地将棋子摸走几颗,于是棋盘上就出现了用石子来充当棋子的景观,同时还伴随着他们的质疑对方的声音,“咦?棋子怎么又少了几颗,你是不是刚才耍赖了?”
随着午饭时间的来临,旁观的人群越来越少,而不服输的人总是会拉着父亲再战几盘,希望能有翻盘的机会,来证明自己的实力。父亲只好站起来又坐下,陪对手“血战到底”。而此时,早已做好午饭的母亲迟迟不见人归,就会站在家的院子里喊上几声“吃——饭——了——”以示不满,或者干脆差遣我们兄妹三人“三顾茅庐”请父亲回家吃饭。晚来的父亲多少有点亏心,这个时候也会对母亲低眉顺眼,言听计从,以消解母亲的怨言。刚刚放下饭碗,又有人又急不可耐寻来,想要在“老地方”继续下午的对决。
后来,随着村里人不断搬迁外出,父亲的棋友也越来越少。偶尔“棋瘾”犯了,也会将我们几个上初中的毛头小伙拉来充数。当然,村委会的象棋早已不知所踪,用的是当时在我们初中生之间流行的和硬币大小差不多的小塑料棋子。不知是我们棋艺太差,还是棋子太小握在手里没感觉,在几盘之后,就寥寥收场,父亲总是显着意犹未尽。
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和网络也不断普及。现在的父亲早已退休在家,平时除了辅导一下两个侄子的功课,闲暇时间也会赶时髦,学着年轻人手里抱着手机、捧着平板或正襟危坐在电脑旁,随意在网络上找个玩家,或邀故友在网络上重逢,重温旧时的美好。远在四川的我,有时正和父亲通话,忽然中间出现了卡顿,我就知道他又在下棋了。果不其然,一会儿就听到父亲在电话那边的“抱怨”:“和你聊天,又走错了一步棋。”我在这边笑而不语。
如今,父亲下棋再也不用忍受寒冷的天气,不愁找不到棋友,更不会有破碎的棋子和棋盘,他可以随心所欲、随时随地地畅游在象棋的世界里,用他的话讲,“这几十年,科技的发展真是快啊!”
我与改革开放的故事
1986年,刚刚出生的我,虽在襁褓,却已经在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带来的温暖拂煦。时光流逝,一晃三十多年过去,历经两个世纪,我们这一辈也算得上是见证了“改革开放的童年”,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受益者了。
老挂钟“退休”了。从我记事起家里便有一位“老生”——老式挂钟,之所以称它为“老生”,因为它“当当当”响的声音特别低沉,就像京剧里老生的低沉唱腔。上学前,最喜欢听这个声音,五声响过后,母亲便会起床收拾家务、准备早饭,七声响过后我就会从被窝里爬出来,直奔餐桌用小手拿饼子吃,每次都被母亲打手却仍然不“悔改”。上学后,慢慢不喜欢这个声音了,因为它催促着我必须离开温暖的被窝起床去上学,慢腾腾,慢腾腾,我以小乌龟的速度爬起来,每次都被母亲催促唠叨却仍然拖沓。长大了,慢慢地摇摆闹钟、电子闹钟、手机、平板电脑成了“起床铃”,“老生”也慢慢地淡出了我的记忆。后来听母亲讲,家里的“老生”老了,发条不管用了,在我上大学时,它就光荣“退休”了。陪伴了我整个童年时光的挂钟,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改革浪潮中的一个小小缩影。
自行车“散架”了。家里的凤凰牌自行车是小时候小伙伴们人人羡慕的出行工具,那时候自行车比较少,谁家能有自行车那都是件值得自豪的事情。三四岁的时候,因为自己太小还不能学着自己骑,就喜欢父母把我放前面的横梁上带出去玩,又兴奋又自豪。等到上小学,我开始自己学骑车,心高气傲得不要父母帮忙扶,就借助村里的坡道,先一只脚踏上自行车,另一只脚用来加速,在车子自动前行时,再趁机把小小的身体塞进三脚架的空间里。身子斜着,两腿弯着,两脚使劲蹬着踏板,还要努力矫正方向,维持平衡。现在想想那时候的骑车姿势,真的是丑爆了,但回忆起那时的一股子劲,那一腔子热情,嘴巴却总会情不自禁地扬起微笑。后来,自行车慢慢更新换代,摩托车、小汽车、地铁、高铁等私人和公共交通工具慢慢成为主流,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我家的“凤凰牌”自行车因为长久搁置,链条生锈放置起来后就慢慢散架了,最终它也成为了那一代人的一段记忆。
“大哥大”不做大哥好多年了。从我有记忆开始,BB机就有人在用,但“大哥大”还并未流行。直到1995年才迎来它的快速发展,“大哥大”走进我的视野,那时由于它的价格高得离谱,我家并没有买过,只是每每羡慕于藏在腋窝底下的它。1998年,固定电话开始流行,我家也安装了座机,最兴奋的莫过于听见电话响,时不时就去摸摸,还不太敢拿起来听,害怕把它弄坏了。到了高中时代,手机开始普及,父亲也买了一部翻盖手机,只要我在家就会百般耍赖要来看看,那时候觉得手机真的是最神奇的东西。到了新纪年,我上大学后也有了一部诺基亚手机,天天视若珍宝,发信息后时不时拿出来看看响没响,没事就玩玩“贪吃蛇”。慢慢的,互联网时代来了,电脑有了,平板有了,手机更智能了,人们的通讯也由短信、电话慢慢地变成了QQ、微信。呼机和“大哥大”也埋没在了时代弄潮的底部。
改革开放对于我们这一代受益匪浅,身边人、身边事、身边物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时代,我将勇往直前,乘风破浪,不忘初心跟党走,走出更美的明天。
改革开放40周年:我和我的故乡
我1988年出生,比改革开放“小”了正好10岁。我的故乡是湖北随州市郊的一个小村子。
记忆里最深的,是村里的夜晚,特别安静特别黑。为了尽量省钱,村里人晚上都不太点灯,只有在夜里七八点左右,才会打开那种最便宜、低功率的灯泡,微弱的光芒勉强能照亮一个小小的厨房。每家每户晚上唯一的娱乐就是一家人围着一台小小黑白电视机,饶有兴致地看看地方电视台的新闻和电视剧,然后就早早地睡下。我们家也一样,记得电视机头上还架着两根天线,遇到有风或是下雨,就满屏雪花,呜兹呜兹响。爸爸就把天线拨来拨去,力图将画面调得清晰些。村里用电负荷稍微大一点,配电室就会传来变压器被烧坏的消息,继而就会停电三五天。即便是这样,爸爸妈妈还觉得特别幸福,比起他们只能烧煤油灯且经常吃不饱饭的童年,现在起码还能有电灯电视呢。
到我念中学的时候,大家的条件开始好起来,除了传统的水稻、小麦,大家开始尝试种一些土豆、豌豆、甘蔗等经济作物,还有不少人包鱼塘养鱼、养黄鳝,或是去镇上开个门面做点生意,或是跟着有路子的亲戚去广东打工。家家户户都换上了又大又亮的日光灯,彩色电视机等家用电器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但通过看新闻、看报纸,我知道有很多其他的地方,比我们村、比湖北都大得多、好得多,比如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中学时,我最大的理想就是能像余华写的那样,“十八岁出远门”,见识见识外面的世界。所以高考填报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报了浙江的一所高校。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了研究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心中最美好的城市是杭州。为了能留在那里,毕业后我就在当地找到了一份工作——在一所大专里教书。
由于随州地方小,无数次从外地回家,都必须从武汉转车。我对武汉的认识特别浅,仅仅是在一次次步履匆匆的往返途中,感受到武昌、汉口和武汉火车站建得越来越气派而已。老家也好,武汉也好,发展虽然越来越好,于我却显得越来越陌生。有一次坐火车离开的时候,望着白发日渐增多的父母,望着长江两岸林立的高楼和田野一望无际的翠绿,我突然想到,为什么我要离开生我养我的家乡?为什么我不可以在离家近一些的地方工作呢?舍不得离开的想法萌发后,在一次次回武汉和朋友小聚游玩、一次次回老家看望父母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强烈。
后来,我认识了同样在广州工作的男朋友。在几番考虑之后,我们决定一起辞职放弃原来的工作,并陆续通过省、市的事业单位招考,在离随州只有2个多小时车程的武汉,拥有了各自的新工作。
转眼,我来江夏已经三年半了,虽然不是本地人,但我有幸见证了近年来江夏的发展,我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从最开始在建设局一个基层站所的办公室里忙忙碌碌,只是一个无人知道的“小草”,到加入青苹果团队,能有机会到组织部跟班锻炼,成为了一棵正在成长的“树苗”,并担负着带动一批人写作成长的责任;从和男朋友两个人一起租房子住,到现在公公婆婆、老公、我和女儿一大家人搬进自己在江夏买的新房;从最开始只习惯去中百广场买东西,到后来有了九全嘉、沃尔玛、盒马等可以逛、可以玩;从偶尔爬爬花山、青龙山,走走环山路,到每年积极报名参加徒步大赛,看着环山路越来越美、“走遍天下,最美江夏”的牌子越来越亮……接下来,地铁即将正式运营、中央大公园即将开园、军运村即将竣工……江夏的发展越来越好了,我也终于找到了我的“第二故乡”。
这些在我这个普通年轻人身上发生的变化,绝不仅仅得益于我自己个人的努力,更得益于江夏的发展、组织的培养,得益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指出,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我的老家,以及我的“第二故乡”江夏,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40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个地方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风貌。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还有千千万万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和小城,发生着让人惊叹的变化;还有千千万万个老乡,过上了越来越富足的生活。
历史总是在特殊的年份熠熠闪光,让人们能驻足停留、总结成绩、感恩过往,并从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与动力。回望改革开放40年的沧海桑田。近期,各地纷纷推出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相关活动,从大型展览到征文比赛,从优秀电视剧展播到“时光机”等小程序、“中国一分钟”等微视频特辑,从大型展览到今天刚刚举行的庆祝大会,每一个中国人都在回望40年,向我们共同拼搏奋斗的岁月致敬。
在感受这些纪念活动带来的震撼与共鸣的同时,我们也要更加锐意进取,珍惜和利用好现实生活中每一寸光阴,走好自己奋斗的每一步,走好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每一步,以更大的底气与勇气,奋力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