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描述春节习俗的经典作文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传承和演化,才有今天多样化的春节文化,由于我国地大物博,气候差异大,所以各地春节的风俗又有所不同。今天小编和同学们分享几篇关于春节风俗的作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一、九年级描述春节习俗的经典作文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春节在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传统习俗,但都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
在江苏,除了贴对联、挂年画、守岁等几乎各地都有的习俗外,还有一些非常独特的民族习惯,比如除夕在饭中放入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元宝茶”,恭喜发财。而在浙江,有近十种特有的风俗习惯,例如,“新年鼓”、“迎年”、“点岁灯”等。
我每次过春节都会回老家,我的老家在宣城南湖乡,那里的风俗习惯比芜湖这个城市要多得多。在芜湖一般只会“守岁”、“吃团圆饭”和“拜年”,而在我的老家除了上面的习俗,还有“开庙会”、“走马灯”等等。在这其中,最热闹的非除夕莫属了,除夕夜我们全家人要在一起吃团圆饭,家门口的灯彻夜通明,大家边吃边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大家在新一年的钟声里放花炮,满天都是五颜六色的,似乎这并不是夜晚。其次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家家门前都会挂着至少两三个彩灯,有的大户人家会挂出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站在街的尽头,朝街的另一边看,整条街上都是五颜六色的彩灯,非常壮观。再其次的也就是庙会了,在庙会上,你可以见到各式各样的店铺,有卖糖的,买玩具的,也有卖杂货的,在大家选购的同时,马灯也一起沿着街走,到了哪家那家就会放炮竹,你能听到炮竹一家一家地响,可热闹了。
这就是春节,他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这些风富多彩的风俗习惯,还带着浓郁的民族特色。
篇二、九年级描述春节习俗的经典作文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篇三、九年级描述春节习俗的经典作文
春节里,有很多开心的事,数不胜数。可是我最喜爱的事,不是放炮、不是吃饺子,而是堆雪人!
记得大约是二零零八年,那年的冬天非常冷,天气预报说明天有雪,我一听高兴极了。第二天一大早,我一咕噜爬起来就向窗外看去。哇!不知道什么时候,小区里白雪皑皑,就像盖上了一层洁白的棉被。“爸爸带我下去玩吧。”爸爸说:“好的,可是你可要把自己包好哦!”我欣喜若狂,在妈妈的帮助下穿上棉衣、棉裤、戴上帽子、手套、围巾。跟着爸爸下了楼。
来到楼下,我们在一片还没有人踩过的雪地上,留下一串串欢乐的脚印。我们打了一会儿雪仗后,我的手套,棉裤都被弄湿了。爸爸一看说:“这样不行,你会生病的。”可是我还没有堆雪人呢。我嘟起了嘴巴。爸爸这时提议:“我们把雪人请到我们家阳台上,好吗?”一听这话我开心多了。上了楼后,爸爸从家里拿了一个红色大大的塑料桶下楼提雪,妈妈给我换上干净的衣裤。爸爸提着红桶来回三次就给阳台上提了一大堆的雪。我和爸爸先把一大部分雪用手拍成一个比较结实的雪堆,爸爸在拍的过程中还给雪里加了一点水,他告诉我:“这样这个雪堆才能结实。”做好雪人的身体,我们用剩下的雪团成一个圆圆的球,来做雪人的头,把头安好后。妈妈切下两块橙子皮给雪人做眼睛,又找到一要绿辣椒给雪人做鼻子,然后用剪刀剪了一个细长的橙子皮给雪人做嘴巴。我找了两个红色的小球给雪人做扣子。可是看看雪人,好像还是少点什么,我拿来一条红围巾给它围上。用一个给它做帽子。我的雪人堆好了,它真漂亮。它是我的好朋友,我和它拍了好几张合影呢。
篇四、九年级描述春节习俗的经典作文
在不同的地区都有各自颇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其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也是如此吧!要说中国民俗的传统文化里哪个节日最喜庆,最隆重?那必定是历史悠久的春节了!
我的家乡在临安,这次的春节来到我的外婆家——昌北来过,感受一下当地民俗习惯。
在昌北,春节差不多在腊月中旬就开始了。腊肠二十四过小年,所以每家每户都要赶在小年之前把年猪杀好,在小年,大年用猪头供祖宗。小年相较于大年隆重程度稍逊色一些,但过年的味道却愈发浓重起来。
当大家伙儿都准备得差不多的时候,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接踵而至。这一天,村里最热闹,家家户户用盆盛着刚蒸好的猎头,端到村中的祠堂供祖宗,还在一旁摆上各种水果,干货。祖宗供完后,村中的人们都开始准备晚上的年夜饭,下午时分,村中必定弥漫着食物的香气。一眨眼,到了傍晚,由祠堂中的人算卦给出吉时,到点时,每户人家放完鞭炮后方可动筷,这个时间每年都不一样。这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小孩子先敬长辈送上祝福,长辈也给小孩定下新的目标。吃完饭后,长辈为小孩送出红包,然后一家人围在一起看春晚。到了十一二点时,老人们都要到门外放鞭炮,象征新的一年红红火火。鞭炮声此起彼伏,日夜不绝,春节开始了。
正月初一,村中的人都开始拜年,走亲访友。根据昌北的民俗,到每户家中拜年,主人都会先呈上“三遍茶”是昌北最有名的民俗特点。所谓“三遍茶”就是:清茶,冻米茶,鸡蛋茶。清茶也叫“清身茶”,寓意喝了清茶,清清洁洁。冻米茶也叫“暖身茶”,冻米用糯米炒制成,寄托了对丰收的喜悦。鸡蛋茶寓意团圆美满。喝完三遍茶,老人为小孩奉上长寿面,小孩为老人奉上长寿面,小孩茁壮成长,老人健康长寿,一家平平安安。这天,小孩还要钻“狗洞”,希望来看长得更高。在昌北每年正月初一都要上坟祭祖。
昌北在正月十五还要过个新年,新年过完,这才算春节结束了。
一切又恢复正常,学生上学,大人们又去田中干活,新的一年在鞭炮声中开始了……
篇五、九年级描述春节习俗的经典作文
春节的时候,对于我们来说,什么游戏最好玩?不用说,当然是放炮竹了!
那时我和堂姐买了好多的炮竹,有擦炮;有扔炮;有大地开花;还有的炮竹我连名字都说不出来,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但是能玩炮竹大战的炮竹只有一种,那就是扔炮。因为扔炮不仅威力小,也不会怎么伤人,而且,也不需要点火,就不用担心,衣服被烧个小洞洞了。
我们约了几个伙伴,分好组后,就决定开战。第一战:地雷战。在一块撒满炮竹碎屑的石板上,埋上五枚扔炮。(扔炮受到重压也会引爆)然后一队从上面经过,每人至少走三步,如果踩上引爆了,则输了,换下一个人,过一个,记一分。埋好“地雷”后,我们就开始行动了。没想到,除了我之外的两个男队友,这么不给力,一上去就给我们组引爆了三个,(有人脚大一次引爆了两个)只剩下我这个“顶梁柱”。我仔细的看了一遍,小心翼翼地迈着,每踩一步都思考许久,已过了两步,就看最后一步了,此时我手心额头都冒汗了。这一步可要小心,我再三斟酌着,赌一把吧,就踩在这里。耶!我为我们男生队得了一分。当时女生队基本上都从石板边缘走,而扔炮,几乎是埋在中间的,所以她们得了两分,比我们队高一分,唉,出师不利啊!
第二战,也是总决赛。只要把炮竹扔到对方某队友所在的石板上并且引爆,那么此队友就淘汰了,剩下几人,就得几分。比赛开始了!我们每人拿了一盒扔炮,跑到了赛前说好了的掩护地点。可就在谁都不会想到的时刻,我发起了进攻。即在别人还在跑向掩护点的过程中,(我们并没规定在跑的过程中不能攻击)我就花费了五六个炮竹,干掉对方一个。俗话说的好“不怕神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没过多久,我们队就剩我一人在孤军奋战了。没一会儿,比赛结果就出来了,我赢了。我们两队打成平局了!
比赛还在激烈的继续着,噼里啪啦声、欢笑声······组成一首美妙的交响曲!
春节炮竹大战可是我最喜爱的游戏!
关于春节风俗的作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