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逛庙会为题的作文600字七年级
正月初一拜过年后,妈妈说全家一起去黄河滩赶庙会,我和妹妹都高兴极了!经过一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到达了孟津会盟银滩庙会现场。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逛庙会的作文,方便大家学习,快来看看吧!
以逛庙会为题的作文600字七年级1
每年庙会我们村总会请戏班子唱大戏。每当这时,大人们就会早早地准备大量的美食,以便宴请亲朋好友。而此刻最快乐的就是我们这帮孩子了!
算算日子,今年的庙会要到了。我仿佛看见厨房里妈妈和奶奶以及一众阿姨姑姑们忙碌着,说笑着,伴随着阵阵浓郁香味儿飘到院中,飘到我的心中,勾起我的馋虫,我哧溜一声吸一下口水——好想庙会早点到啊……
终于,在我强烈期盼下,庙会来了。戏台上咿咿呀呀,生旦丑净末你方唱罢我登场,那锣鼓小钹敲得真是热闹,虽听不懂他们唱的是什么,但并不影响我们的快乐——我们一会儿绕到后台瞧演员,一会儿用从大人那儿讨来的零花钱买个山楂串什么的打打牙祭。只是觉得今年的庙会有点不同——往常这时间应该在家准备大餐的女主人,现在还在台下津津有味看着戏?往常还在家里陪着客人喝酒侃大山的男主人们竟也看起了戏?
戏演完了,相熟的人招呼着:“来家吃顿便饭吧。”“不了,你忙,我晚上再来看戏!”……
我一路飞奔回家,家中飘来淡淡的菜香,院中小表妹小表弟俩小豆丁听到我的脚步声转过头跌跌撞撞地向我跑来,抱着我的腿仰头瞅着我笑。听到声响,姑姑和小姨探出头来笑嘻嘻地说:“假小子回来了,快来吃饭,吃完了好看戏!”
饭桌上摆着一些家常便饭,只略略丰盛些,吃饭的人也只是多了两三个,一点也不像唱大戏的样子!
阿姨好像看出我的郁闷说:“如今不兴铺张浪费,习近平总书记提倡我们勤俭节约,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你是少先队员,是祖国的未来,更应该身体力行,你说是吧。”听阿姨一席话,我一扫先前的郁闷,想想以前,虽然热闹了,但妈妈奶奶可累惨了,招呼了一帮又一帮的客人,不停地忙碌着,好不容易收拾好,刚想坐下吃点东西,又来人了。他们不好意思让客人干坐着,只得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乐呵呵地又忙活起来……虽说村里唱大戏,可他们压根连戏影子也没瞄着!至于饭菜也只能匆匆地吃些残羹剩菜,有时连残羹剩菜也没时间吃,甚至还得收拾因爸爸醉酒而吐了满身满地的污秽!每次庙会,主人尤其是女主人总会憔悴好几天,仿佛生了一场大病似的。热闹没瞧着,累倒是真的。
再看看那些因多预备出来的食物,吃又吃不完,冰箱里也塞不下,只能干看着它馊了、坏了,就连鸡鸭吃了还得生病呢。每每此时,奶奶总是不停地叹气——真真浪费,实实肉疼。
小时候,我曾问奶奶,为什么不买少点?奶奶告诉我,怕客人来了没东西吃,怕被粘上小气的标签,所以宁肯浪费也不能让人小瞧了去。
如今,在移风易俗的思想的带动下,改变观念的妈妈和奶奶穿得整整齐齐,精神抖擞不见一丝疲惫。奶奶还叨叨着让我们快点吃,好早点去找个靠前的位置看戏。那欢快而又紧张的语调,那对大戏神往的神情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我们不由得也加快速度……虽然饭还是那饭,但我却觉得香味浓了许多!
又是一年庙会到,浓浓的庙会味,笼罩在淳朴的乡村,飘荡在人们的心里——一样的庙会,又有不一样的庙会味道。这真是移风易俗新风尚,深入人心人人赞!
以逛庙会为题的作文600字七年级2
每个地方都有各地的民风习俗,它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我们这个地方就有许多的民风习俗,不过要说起人们经常举行的,十分热闹的则就数庙会了。
庙会是一种热闹的活动,它有固定的时间,每在这个时间段里,不管是家近的,还是家远的,不管是老人,妇女,青年,还是儿童,不管是一天闲着在家乘凉喝着小茶的,还是几天在外奔波忙碌的。总会抽出那么点零碎时间去庙会上逛上一番,因为庙会里有许多不同的活动。有站在台子上唱戏的,有去买票买油饼子和喝粉的,还有大大小小的小商贩摆着摊子卖烧烤和玩具的,专门吸引那些懵懂无知的小孩子,好趁机赚点钱。因为这年头生意难做。
离庙会处还有几十米,就听见滚烫如沸水的吆喝声,内心震撼,等不及了,等不及了。我扯着妈妈的衣角,嘟囔着嘴。妈妈一脸无奈:“别急,别急,快到了。”
这里人可真多啊,脚跟碰着脚尖,脚尖碰着脚跟,哪里还有我容身的地方!我使出浑身解数,挤进那极窄的一个小缝子里。我感觉我快要窒息了。突然间,我的眼球被一个摊子上琳琅满目的小玩意吸引去了,看那晶莹无暇的宝石,碧绿碧绿的,翡翠一般的颜色,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刺眼的光,仿佛眼瞳也被照成绿色的。我的魂被勾去了。我大声呼喊着妈妈,想让她给我买这个宝石。妈妈只是摸了摸我的头,笑着说“傻孩子,这些都是哄骗人的。”说完便带我去了戏台。
随着乐曲的响起,一位老奶奶踏着小碎步上了台。她所表演的是《红灯记》这出戏的段落。她的歌喉,时而亢奋,时而刚高昂,时而婉转,时而低沉,时而悠扬。那跌宕起伏的旋律,让完全不了解京剧,只是想着凑热闹的我一下子爱上这么艺术。她穿着一身长衫,身材不算特别的高大,戏服五颜六色,让我眼花缭乱,而且她头上戴着的戏冠,美极了,我被深深吸引住了。以至于我站了一个小时,竟不觉得腿麻,还显得有些意犹未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从一出场就气势非凡,从老奶奶的神情姿态中,我可以看出她对的京剧的热爱。
戏还没看完,肚子就咕咕叫了。妈妈带着我进了一个小房子里。那个小房子是专门卖油饼的。妈妈要了两个油饼,两晚粉汤。那金黄金黄的油饼,轻轻咬一口,酥酥的,香香的,油油的,软软的,可好吃了呢!品尝一口,那粉汤色香味俱全,好喝极了,令我谗言欲滴,又接连三的喝了好几碗。
伴随着热闹的嘈杂声,太阳渐渐落山了,但是庙会的热度依旧不减。对于孩子来说,庙会就是释放孩子的天性。让他们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逛庙会为题的作文600字七年级3
今天,一直有雨,我在家做了一会作业,感觉累了,正想休息会。这时,我听买菜回来的奶奶说,今天运河广场上有庙会,我就赶紧拉着爷爷撑着雨伞跑出了家门。
我和爷爷到了运河广场,看见大广场和小广场上人山人海,还有一排排的棚子搭着。我连忙挣开了爷爷的手,朝广场中央跑去。看到的第一家摊位是卖围巾的,一条条色彩鲜艳的围巾挂满了棚子。再过去一家是卖干花的,一束束脱了水的花儿在花瓶中插着,很是漂亮。不过这都不是我感兴趣的东西,我继续往前走去。
我一边走,一边东张西望。咦!这一只只知了、蜻蜓、蜘蛛怎么都停在那一动不动的,是不是被胶水黏住了。我仔细一看,原来是用笋壳和棕榈叶编织的,还真像呢!我转身去拉跟在我后面的爷爷的手,说:“爷爷、爷爷,我要这个”,爷爷看着我点点头。我弯下腰,细心地看着,都好可爱。挑选了好久,我才拿了一只知了恋恋不舍的走了。
一会儿,我看见好几个小朋友围着一个摊位,七嘴八舌地说着什么。我也好奇地挤了进去,原来是在画糖人的。前面的草垛子上已经插了很多糖人,有龙、凤、虾、螃蟹……我抬起头看着爷爷,爷爷摸摸我的头:是不是想吃糖人了。我重重地朝爷爷点点头。那你自己选吧!爷爷笑眯眯地说。我选了一个大螃蟹。画糖人的摊主拿起一个勺子,从糖罐里舀出半勺子棕黄色的糖稀,在一块光滑的铁板上小心地画着,不一会,一只张牙舞爪的大螃蟹就出现了。摊主再用一根竹签固定住大螃蟹,用铲子细心地铲起来。我赶紧伸出手“抢”了过来,放到嘴边慢慢地品尝……
又逛了一会,我举着吃了一半的大螃蟹,抓着小知了,心满意足的跟着爷爷回家,准备写作业去了。
以逛庙会为题的作文600字七年级4
一说起民俗,让我想到的就是鸣沙的安庆寺庙会。那时候不知道是什么名儿,只记得每年农历正月初七,初八和七月的初七,初八跟着我那一群与我年纪相仿的小伙伴去庙会上玩。
过庙会的那几天,就是热闹。寺前的空地上有戏台,有小摊。有挂着各式各样的小玩意儿,虽然记不清到底还有什么,但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孙悟空的面具。在那些小摊位上有各种各样吸引我们的方式,那面具就是我中“奖”得来的。穿过一条直直的摊位小路,就进到了寺中。人是真的很多,嬉笑的,游玩的,拍照的。没走几步便从各个殿中飘来阵阵佛香,就连忙跑上去插香拜佛,以求平安。
那时的我压根不懂得这些,因此,最让我意味深刻的还是吃的粉汤和油饼子。淀粉制成的粉,切成丁,放入锅中,加入一些辅料,便成了一天庙会中的最大乐趣。
在庙会时,最吸引人的则是位于寺内大院的鸣沙洲塔。来庙会,就定要来此一观。位于高大的石基上,高十一级的宝塔耸然而立,庄严威武。兼有着镇和河塔的含义。
庙会上也是有戏的,如今好像又建了新戏台。那时我们几个似乎都不爱听戏,一进庙会,就是玩闹。绕着整个大寺乱跑,疯耍一天……
在庙会的几天,人们往往都会放下自己的工作,去庙会放松放松。庙会在那时便成为了我们最期盼,最热闹的节日。每当想起那时的场景,就会觉得轻松美好。现在的我很少去逛庙会了,以前的小伙伴们也都各走东西。但我想他们肯定与我一样,都不会忘记鸣沙庙会,忘记我们无忧的童年。
以逛庙会为题的作文600字七年级5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总有许许多多有趣的风俗,比如端午节的赛龙舟,中秋赏月等。但是我最喜欢的莫过于三月三的赶庙会。
三月初三,我们早早的吃了早饭,蹦蹦跳跳地来到赶庙会的现场,我和弟弟妹妹早已抑制不住内心的期待与激动。虽然我们早早就到了,可现场依旧人山人海,奶奶带着我们挤进人流中,去落山庙拜佛。奶奶称这座庙为“落山庙”,奶奶说,拜佛可以保佑我们身体健康,学业有成呢!拜完后,还没等奶奶站起来,我就和弟弟妹妹一溜烟地跑进人群中。
我们刚进入人群,就看到了许多好吃的好玩的,有卖葫芦画的,卖糖人的,套沙包,蹦极,钓鱼,还有杂耍,可好玩了。我最喜欢就是“吃糖人”,只要一看见卖糖人的就停下来缠着奶奶去买,直到吃腻了才肯罢休。奶奶又给了我一些零用钱,我买了些街边小吃和一些玩意儿,真是太有趣了。
到了晚上,奶奶拉着我们去戏台处听豫剧。我们刚到,表演就开始了,只见三个人来到台上,唱着戏,鼓声锣声响个不停,场面真热闹。虽然我听不懂他们在唱什么,但是奶奶非常喜欢听豫剧。奶奶还告诉了我豫剧的由来——豫剧发源于河南开封,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豫”,故称豫剧。
表演结束后,人们恋恋不舍地散开了,我们也和奶奶一起回家了,但赶庙会的欢乐在我的脑海中久久回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