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江苏作文分析
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作文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老师在评价同学的作文时,评语可以多点鼓励同学。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高考江苏作文分析,供大家参考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江苏作文分析1
“如果说国际路线的英文歌是我的翅膀,可以带我飞得更远;那传统的中文,传统的东方神韵就是我的根,可以带我回家。”这是歌手张靓颖在第三届全球风格论坛的演讲的一句话,在我看来,她的话让我更坚定地认为,无论走多远走多久,心的归属都会是最初的起点。
中国,具有她独特的“味道”。正所谓倾听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才能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倾听”不是简单的听,是在开放的心态下去理解,而“不同风格”意味着现代文明有着巨大差异,才需要我们有自己见解地去感受,认知属于中国的味道。
首先,我想先来谈谈“中国味”。上下五千年,中国是不断发展的,也在不断开放。而所谓的“中国味”,也许是一首《青花瓷》,也许是上海的小弄堂,又或许是一段京口相声,四川的大熊猫。我们谁都不可否认,“中国味”是缤纷多彩,好比说年初的《流浪地球》,中国式的科幻迈出了崭新的一步。这意味着“中国味”发展向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既有传统的保留,更有新的发展。
然而当下,有越来越多的人面对不同风格的地域文化时失去了自己的思想,要么盲从,要么固守,前者缺乏思考,没有主见,终寻求不到自己想要的;后者固执己见,一味的坚守终会被时代发展的潮流所淘汰。因此,在我看来,应该既不迷失自我,又勇于接收他者。
认识事物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应当是认识自我,老子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想要知人,首先要自知。一个人若是连自己都不了解,何谈去认识了解他人?认清自己的地位、水平,进而取别人之所长,避别人之所短,才能更好地调整、提升自己。其次是认识社会,社会,简单来说是人的集合,故认识社会的基础就在于认识自我与他人,社会中需要的是良性竞争,各种观点相互整合,融为一体是在认识社会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最后我更想来谈谈认识世界,认识世界更需要我们突破认知的局限性,因为有地域、文化、种族的差异,准确地认识世界才变得更为艰难,在世界多元化的发展下,国与国的交流更加密切,视角从单一变为多方位的,也让人们有了更多选择的空间,但保持不变的应是以发展的眼光看世界,拿中国的一带一路政策而言,中国主动地与沿线国家发展经济合作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与责任共同体,因为对其他国家、事物的开放与包容,我们才可以接纳并认识一个全面的世界。
开放与包容,我相信是中国走过这么多年来越来越强大的原因,也是中国人可以对中国文化引以为豪的自信,即使是在如此多元化的世界里,我们依旧可以坚定地热爱并弘扬中国文化,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绚丽的世界,对于新鲜事物,我们热情地接受并欢迎,可心中那一方净土始终会为“中国味”而保留,因为那恰恰就是我们所有中国人心的归属。
点评
1.首段扣题,观点分明。本文一个显著的特点是:通过引用来亮明观点,并且扣合文题,目的是为后文内容张本。体现了作者整体构思的精巧与独特。2.思维辩证,逻辑缜密。文章的主体部分,紧紧围绕“应该既不迷失自我,又勇于接收他者”这一观点,运用辩证的视角,展开说理,环环相扣,深入浅出,观点鲜明,逻辑性强。3.首尾呼应,语言有力。文章很自然地做到了首尾呼应、文题呼应。同时,借助排比、对偶等修辞格,不仅增添了语言的气势和表现力,也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高考江苏作文分析2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此生耳……”
商人正在各大网站上游走,忽然就弹出了这么个窗口来。“这该死的屏蔽系统,又出问题!”商人烦躁地骂咧了一句,习惯性地去赶走这不速之客。当光标移到关闭处,准备按下的瞬间,商人不经意瞟到了那些字句后面的景色——一条潺潺的小溪缓缓流淌着,但听不见水声,溪边长着各色小花,蝴蝶纷飞,却闻不到花香,周围的树上也开着花,轻风吹过,带来一场花雨……
商人的眼神开始变得温柔,心渐渐平静下来。“唔……小溪……”商人放下鼠标,背靠在椅子上,“小溪,还有飞花,这……”商人觉得似曾相识,他闭上眼。他看到了一个男孩在林间奔跑,在溪水中捉小鱼,在岸上捕蝴蝶,累了就在草丛中躺着,感受青草与泥土的芳香……“啊,原来是这个梦。”这是很久以前商人经常做的一个梦。他渐渐想起:
年轻的商人心地纯净,一心想着过恬淡安闲的生活,那个反复做着的梦正是这种心态的真实写照。但是生活岂会轻易如他所愿。金钱、物质、各种阴谋充斥商业界,单纯、善良只会带来一败涂地的结局,这是他反复验证了的。于是,他一改往常作风,和对手明争暗夺,办事只为利益毫无人情。就这样过了三十多年,他终于在商界占得了一席之地,有今天这个地位。
“一想已经这么多年了。”商人睁开眼,打量自己周围的环境——宽敞明亮的书房,两面墙上架满了书,落地窗边几盆高档盆栽,左手边立着一个古董大花瓶,面前的电脑屏幕上还有股票跳动……这都是他多年打拼的结果啊。商人看着这一切,竟生出了一种莫名的痛苦。这一夜,他未眠,不是为商业计划苦恼,而是因为自己内心里对恬淡生活的渴望。
第二天,一则消息震惊商界:某企业董事辞职归乡,亿万资产全部捐出。
“任云卷云舒,长啸山林,吟咏烟霞,躬耕垄亩……”菜园里,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儿正在搬冬瓜,累了就停下歇歇,他擦擦汗:“真累啊!不过,再累也比赚钱轻松!……简简单单、恬淡的生活,真是美好啊……”
【点评】
人应该怎样体现自己的价值?一则淡看得失,一则无私奉献,这也许是本文要告诉大家的。一次电脑系统的偶然屏蔽失效让一个在商海搏杀的人看到了潺潺溪流、各色小花、蝴蝶翻飞的美景,嗅到了迷人的花香,听到了可人的花雨声,他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反思了商海争斗的残酷,毅然决然地捐出亿万资产,选择归隐。作者用小说的形式体现了材料的主旨,绝妙之极。
高考江苏作文分析3
在天地之中,地球也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我们唯有心中时刻怀有对天地的敬畏,方能在这大千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立身于天地之间。
老子《道德经》有云:“大衍之数五十,而大道独取其四十九。”我曾在心中揣想,若说大道无缺,可这大衍之一又究竟为何物?如今,再次回想起彼时的疑惑,心中不禁平添了几分感触:我们身处在这天地之中,唯有秉承对天地的敬畏,方能立身其间;而这大衍之一,或便是那大道之外的“天道”了。
千万年来,人类从茹毛饮血的时代,繁衍发展到了食物链的顶端。然而,人类似乎并不知足,竟妄图征服天地,唯我独尊。以秦二世为代表的封建帝王,尽管名为“天子”,但实为无法无天,以为皇权就是天权。视生命如草芥,尊一己为至圣。_暴行,逆天而动。当一个人天不怕地不怕的时候,哪怕他是帝王,又有谁能长久立身于天地之间呢?
作为这苍穹之中不过尔尔的我们,应该有所怕。这里的“怕”并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胆怯和害怕,而是对世间万物都怀揣一份敬畏之心。
曾几何时,人类常常以万物之灵而自居,以为“人定胜天”,总想去改造自然,打破定律。解放之初,“敢叫天地换新颜”的口号传遍大江南北,移山填海,大炼钢铁,超英赶美……违反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做法数见不鲜,换来的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形态的畸形发展。
我不是一个彻底的唯物论者,但我同样也不是有神论者。我不相信有主宰人类的上帝之流的存在,我更认可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自然之道。有人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虽然这个水滴也映照着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所以,人类不要妄图用水滴来代替大海,只能将人类这滴水融入自然的大海之中,才能与天地共生存。
现如今,人们不但没有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似乎对天地的敬畏更加淡化了。掌握着高科技的人们,上天,入地,被无尽的贪欲裹挟着,乱砍乱伐,滥挖滥建,为追求gdp而大量生产,罔顾其对环境的危害,对天地的损伤。于是,我们呼吸着pm2.5,喝着超标的饮用水,……这都是天地对我们的惩罚。
倘若你自认为天不怕地不怕,那才是最可怕的。生活在这广袤无垠的宇宙之中,我们就犹如一粒尘埃在这世间飘荡,唯有心怀对天地的敬畏,有所怕,方能于大道上有所体悟,立身于世间。那些自诩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你们可知何为大衍之其一吗?
点评:
定位准确,定义清晰,定论确凿。
本文作者没有纠缠在“怕”的多义性中,而是十分明确地将“怕”定义为“敬畏”,并且又限定为对“天地”的敬畏,这是一个很有时代性和时效性的话题,它直接指向了当下社会流行的“狂妄症”。
写作要合题。不仅要合乎命题,而且还要合乎作者自定的主题。本文在谈论古今之人与天地之关系时,抓住了人的“妄念”和“贪欲”等本质性的问题,列其行状,数其罪过,从反面证明“有所怕”之必要,话题紧凑,主题突出。
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能将自己平时的学习和阅读,化作写作的亮点。源自《易经》《道德经》的“大衍之数”的典论,的确是引发“敬畏天地”的好素材。尽管后文几处例举略显简单,但作者竟没忘在文末以“你们可知何为大衍之其一吗”一句来个前呼后应,这也是于“扣题”大可圈点的。
高考江苏作文分析4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与厌恶之情,然而,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真理的认识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也许腊梅讨厌冬风的肆虐与无忌,却依然在寒冬中吐露芬芳;也许鱼儿讨厌巨浪的汹涌与狰狞,却依然与巨浪为伴,成全生命的真讳;也许落叶对这个天地无比依恋,然而,当秋风吹来时,它毅然地飘落,告别那个美好的世界,成全来年萌发的草芽……
勿以好恶论断之,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这是一种何等的明智选择!
当一个人可以将对事物的判断游离于感情的亲疏之外,那他必是明哲之人了!
公子小白曾被管仲箭射衣带钩,自是对其痛恨无比。然而,当他认识到管仲的才识时,放下心里的厌恶,重用管仲,终成一代霸主。
刘邦不喜韩信的出言无忌,却委其以重任,让韩信统兵作战,征讨四方,终于灭了西楚霸王,成为天之骄子。
房玄龄曾为李建成出谋害李世民,李世民又岂能不恨?然而李世民不计前嫌,重用房玄龄为臣,遂有"贞观之治"之盛世,感情的亲疏可以蒙蔽你的双眼,让你看不清事物的真面目,阻碍你对真理的认识,成为你求知路上的绊脚石。
勿以好恶论断之,楚王不听信郑袖之辞而疏远屈原,自不会为秦国所吞并。
勿以好恶论断之,李存勖不宠幸伶人,重用伶官,不谈国事,自不会因1人之乱而七庙隳,为天下苍生所笑。
勿以好恶论断之,诸葛亮不听信马谡的信誓旦且,自不会痛失街亭,1败千里,死不螟目。
举目四望,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古代如此,今天亦如此,或许,将来也如此。
对真理的探求是独立的,对事物的认识也不能掺杂上感情,“做学问就是做学问”,陈景润的话也许揭示了这个真理。
自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必苛求,不过,不可不求。
勿以好恶论断之,也许你会发现,狗尾草也会开出美丽的花。
点评:
内容充实语言优美。这是一篇内容十分充实的好文章。文章以简短的问句起笔,接以充满抒情意味而又具有启发性的文段引人思考,继而明确指出“勿以好恶论断之”的论点,然后分两个层次纵论史买。以公子小白、汉高相刘邦、唐太宗李世民之例谈明智之人的明智之举,以楚王听信郑袖,李存勖宠幸伶人、诸葛亮误用马谡为例谈被感情蒙蔽双眼的后果,进而发出“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的疑问,最后以陈景润的话结尾,使得文章前后文脉贯通,内容十分充实,极具说服力。
此外,本文语言很有特点,美感十足,一是语言有个性,凝炼简洁善用短句,没有众多考生常有的大话、套话、俗话,抒真情、发真论,阅之可亲。二是文中多用比喻句、排比句,形式上显得整齐,表达上增添了生动性、形象性,加强了气势,堪称美文。
高考江苏作文分析5
传统文化是我的精神食粮。”生于斯,长于斯,浑金璞玉,天然美质。文化盛宴,浸了你的魂,摄了你的魄,卒成丰富的内在。是的,文化是我一生的行囊。
也曾“之乎者也”翩翩儒雅风度,也曾大碗喝酒,畅快案酒果子刀切牛肉。文化熏陶渲染、陶冶心性,养育情怀。情感丰富来源于文化的底蕴。正如古语“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恰似朗月清风,不知不觉文化融在了品性里,成为一生的底色。就好比沙龙孕育了林徽因这样的奇女子,骨子里都带着一种动人心魄的柔美。亦或是沈从文笔下的翠翠“好似山里的黄鹿,从不想痛苦的事,从不发怒,从不伤心。”眸子里显现着山水的灵性。这种无法否认又不抗拒的文化的力量,会让异域之人赛珍珠在晚年念念不忘曾养育她的中国,带着一种文化的忧伤。
文化是一个人的魂魄,无论是信天游还是沂蒙小调或是闵音,都在生命里唱响。《雅舍谈吃》中,梁先生大谈令他魂牵梦绕的正阳楼的烤肉,薄如纸的烧饼和一鸭三吃的北平烤鸭。老北京的文化符号连同胡同与冰糖葫芦刻到了他的脑海里,在内心中未然成杯。
抑或是叶子说她发了疯地想念南京,想念路边摊的虾皮小混沌,想念夜晚柏油马路上油沆气混着半酸半甜的果皮的味道。嗔怪南京人将车站修在周围绿得不像话的群山。这是石头城的美,南京人的品性。文化地域的美及魅力让生活丰富且安详。所以说,鸿蒙之初接受教育文化自然而然得了地域的灵气。
传统教育中《颜氏家书》更是以“令熟读经史子集”为教育目标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我们成了文化的一部分或者或者说文化成为自我的内在。而这种巨大的影响,是夏怀骂虫,玩物成痴的壬世襄的率性人生,是沈从文念念不忘的凤凰古镇,是莫言传奇魔幻的山东高密乡。今生今世,定时和骨子里的文化白首相依,不离不弃。而罗素感概“参差百态而幸福本源。”那就和鲜活的文化一起,幸福到老,行囊永恒。
点评:
1、主题突出。文章围绕文化是我一生的行囊,写出了文化对自己的影响。文章开篇作为引子,指出文化浸润了人的魂魄,成为人生成长的一种底色。然后例举林徽因、翠翠、赛珍珠等为例,说明各种文化对人的影响。再以梁先生为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个人的生命的作用。最后点题:与文化行囊一起,直到永远。
2、文化底蕴。这是一篇典型的文化作文,与山东丰富的地域文化非常匹配。文章有大量的历史底蕴、名著底蕴、饮食底蕴、民俗底蕴、名言底蕴等,共同组成了文化方阵,加上语言优美,文采飞扬,自然成为阅卷场的亮点,获得高分。(得分点底蕴深厚文采飞扬)
高考江苏作文分析相关文章:
★ 江苏高考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