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抒情征文800字

倩仪 0分享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从古至今,春节这个传统节日,承载着人们对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景。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正在火热进行中,大家可以踊跃参加哦!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抒情征文800字五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抒情征文800字一

阴历年最后几天,都是有集要赶的,这些集被称为年关大集。而最大的年集莫过于家乡县城腊月27的大集了,这是我们小伙伴最向往的年集。谁要是能赶了,就能够在小伙伴中吹上一年的。

大人是不愿意带小孩儿赶年集的。一来人多太挤怕小孩走丢;二来嫌小孩累赘怕耽误置办年货;三来也是大人最怕的就是小孩儿任性乱花钱。因为这“三怕”,可以看出小孩儿想去赶年集,那是困难重重。所以小孩儿要想赶年集,必须提前谋划或施点小伎俩。其中最有效的也是最理直气壮的办法就是考试考个好分数或得张奖状。爹出于奖励就会带上自己赶年集。阿东为了赶年集,涂改了试卷分数,跟着大伯赶了一趟年集。谁知道后来大伯和老师碰了面,结果穿了帮,阿东结结实实地挨了大伯一顿鞋底儿。现在说起赶年集,阿东还不由得摸屁股。然后就是在大人面前献殷勤,扫院子劈柴烧火做饭洗碗,或给爷爷奶奶端饭捶背,爹心一软,就可能奏效。这要是还不行,那就只能用最后的办法啦,也就是一哭二闹三撒泼,豁上脸皮拽住爹的车尾巴死缠硬磨,冒着挨鞋底儿的风险。只要脸皮足够厚,坚持到底,爹一气之下也会带上我的。当然,我的成绩没得说,而我的小伙伴们就只能各显其能自求多福了。

爹用自行车驮着我。自行车一路上吱吱扭扭咯咯噔噔,我的脑袋也像个拨浪鼓,东瞧瞧西看看。一到县城南关边上人就多了起来。爹把自行车存上,看车人给爹了一个竹牌牌儿。爹带着我开始步行沿红旗大街往北走。我看到路边有个灯笼摊儿。我说我想要那个红色方形挂穗的红灯笼。爹说买了没法带会挤坏的现在不能买。我看到一个烧泥瓦摊儿。我说我要那个红色的小鸡和绿色的青蛙。一是因为我属鸡二是绿青蛙能当哨吹。爹说揣在口袋里也会被挤坏的。我看到卖冰糖葫芦的,我说我要吃糖葫芦。爹说那外面有糖稀容易粘到别人身上不能买。我把嘴噘得老高,爹看我不高兴了,赶紧到糖果摊前要给我买一包糖块。我说我不要硬糖我要芝麻糖。芝麻糖好吃,但价钱比硬糖贵很多。爹使劲瞪了我一眼,我扭头装作没看见,只管往摊主称上放芝麻糖。爹怕丢面子,只好称了一斤。他往我口袋里放了一小包,剩下的一大半儿,放在他的提包里。爹转过身在我耳边说再不听话就不给你买别的了。我往嘴里填了一块芝麻糖猛的一咬,我一边吞咽一边含混应承着说知道啦。刚走几步,看到路边一个小连环画摊儿,连环画是我最喜欢的啦。我说我要买隋唐演义岳飞传。这回爹没有搭理我,抓起我的胳膊使劲拽着我往前走。我的胳膊被他抓得生疼,鉴于我刚才买糖的表现,我心里发虚没敢吭声。在一个卖蜡烛摊前爹停下来,买了一封大红蜡烛,我也顺便挑了一板小红蜡烛。大的是娘用来烧香布供用,小的我点着玩儿。

越往北走人越多,路边一步三摊,肉架子菜摊儿、炊灶具酒茶具、年画对联挂花家堂轴,什么都有。我拽着爹的棉袄,紧跟在后面。“闪一闪喽”、“借个光来”,人都是一边挤,一边喊,喊是白喊,人都挤成锅饼了,哪里有什么空闪。我挤在人群里,有几次抬起脚离开地,居然向前移动了好几米;又试了几次,还行。我很兴奋。到了电影院南那个桥上,路面一下子变窄,人潮更拥挤了。我立马抬起脚,整个身子悬在半空往前走。我高兴得手舞足蹈,还大声哼唱。在喧闹拥挤的年集上我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欢乐。

人一得意忘形,一定会有什么倒霉事儿发生的。果不其然,当到了人稍微稀薄处,人潮将我抖落下来时,我发现我前面的人不是爹。我和爹真的走散啦。我站在街角大嚎起来。喧闹的大街上,一个个陌生的面孔没人理我。我为刚才的忘乎所以感到后悔。反思己过总会有惊喜,这时走来一位漂亮的城里的阿姨——高跟鞋喇叭裤大红风衣白皙的面庞微烫卷发,她一边摸了摸我鸡窝似的头,一边询问我。我没有理会,继续大声干嚎。她失去了耐心,扭身就要走。我一把拉住她的风衣。我知道,在爹找到我之前,我一定得跟住一个好人,让一个好人看着我。我认定漂亮阿姨是个好人。阿姨笑了笑,扯着我的黑鸡爪,沿街往西走,绕开几个臭烘烘的修鞋摊儿,在电影院西门停下来。她要给我买包子,我摇头;她要给我买风车,我摇头;她要给我买炒花生,我拍了拍口袋。阿姨扒开我的口袋,看见一小包芝麻糖。她捏起一个,用两个手指轻轻撕开外面的糖纸,又用两个手指夹住白白的芝麻糖,一下子投进嘴里。那姿势真美。(过年回家我也偷着练了往嘴里投糖,感觉怎么也不如阿姨的姿势美,倒像孙猴子给二师兄掷桃子一般。)她用清水般的大眼看着我,好像在说,你看我都吃你的糖了,你也不要拒绝我呀。右边一个连环画摊儿,我一下子冲了过去,阿姨也跟过来。我看到了我喜爱的《隋唐演义》成套的连环画,一共12本。我迫不及待的翻看起来。我要看秦琼卖马咬金学艺,我要看罗成的回马枪秦琼的杀手锏,还要看李元霸的擂鼓瓮金锤宇文成都的凤翅镏金镋尚师徒的呼雷豹。我佩服他们的勇武仁义不同凡响,而对据说有雄才大略的李世民我是彻底不鸟的。杀兄弑弟窝里反,四个弟兄就剩他一个。你想想过年吃团圆饭的时候,他老子李渊一生气还不得抽他几鞋底儿,或是狠狠踢他几脚屁股。也不知道李世民是不是让他老子踢上屁股,正当我愤愤不平之际,我的屁股却结结实实地挨了一脚。

我扭头一看,一脸愤怒的爹站在我身后。阿姨赶过来,劝住我爹。爹一下子不好意思起来,现出手足无措的窘状,他倒像个犯了错的小学生。两双粗糙的大手搓着搓着两双粗糙的大手。阿姨变戏法似的递给我一摞连环画,我一看是一套完整的《隋唐演义》连环画,掀开上面第一本,第一页居然写了我的名字;再看下面的,也都写着我的名字。每本连环画上都飘着阿姨身上淡淡的茉莉芳香。我敢说我写我的名字写了几十年了,都不如阿姨那一次写的好。原来,阿姨看我翻过的连环画,她都记了下来,找摊主要了一套,写上了刚才问出的我的大名。最后她连钢笔也送给了我。我爹要从腰里掏钱。阿姨说了声这是送给小朋友新年的礼物,便一摆手飘然消失在人潮里。我傻傻的杵在原地居然没说一句感谢的话,但她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这些连环画是我想要的,但是永远不会要得到的。爹口袋里的钱我心中有数,他买肉买菜买酒买烟,给我剩的钱都是有预算的,这也是经娘审批了的。有了阿姨的赠与,爹也慷慨起来,尽量满足我的要求。实际上有了阿姨的连环画,其他的都无所谓啦。即使不给我买任何年货,我也满足了。这样的礼物这样的年货足以让阿东阿亮阿春阿花嫉妒得要死。

我在极大的满足中踏上回家的路。这样我被人潮拥着进了年集,又被人潮拥着走出了年集。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极大丰裕,面对城市街道有序的车流,面对超市里应有尽有的年货,面对书店里装帧精美的名著,我还是怀念人山人海的年集和来自陌生的温暖,因为那更有年的味道。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抒情征文800字二

“姐,你买的面圆子收到了,略解我思乡之情”,家人群里看到远在北京的小妹发过来的信息。因为疫情,有可能小妹一家今年不能回淮过春节了。前几日,无意中看到抖音里有家销售面圆子的,制作面圆子的方法与食材和我们家以前一模一样,冷冻真空包装,几天就能发到全国各地。面圆子是家乡寿县的一道美食,晶莹剔透,味道鲜美,绵软又筋道,每逢春节,对于寿县人,几乎是家家餐桌必备的一道美味佳肴。父亲说,圆子寓意团团圆圆,过年是不能少的。我们姐妹仨对于父亲过春节的这种仪式感相当反对。

记忆中,我家每到春节,讨论最多的就是要不要做面圆子,从和面糊、摊煎饼,斩肉剁馅,十几道工序,好几个人要忙碌整整一天。我们姐妹仨宁愿不吃也不愿做。但是父亲对面圆子有种发自骨子里的挚爱。有一年,我们全家五口人四比一表决不做面圆子了,姐妹仨心中窃喜,终于不要刀起刀落累得胳膊发酸地剁煎饼了,哪知父亲一大早就起来,搅了一大盆摊煎饼的面糊,让我们家四个娘子军彻底崩溃。如今,父母年迈,我们家也好多年没做过面圆子了。前些年,都是妹妹的婆婆曹姨做好了送给父母,曹姨做的面圆子被父亲称为number one,如今曹氏面圆子也成了我们家存封的记忆。小妹每年除夕前一两天才能回到家,当年我们全家围炉而坐边说边笑边吐槽父亲做圆子的场景估计再也不会有了。

小时候每逢春节,家里最累的就是母亲,那时物质匮乏,可是到了年关,母亲总是想方设法为我们准备好过年的新衣服和美味佳肴。母亲要为家里每个人做一双千层底的棉鞋,每做好一双就挂在窗户的那颗大钉子上,直到那根大钉子上挂满一大串新鞋,年也就到了。母亲还要腌制年货、蒸馒头、炒花生,炸焦叶……那时的母亲最怕过年,而我们最盼望的就是过年。现在,我也到了父母当年的年纪,渐渐理解父母对过年的各种情愫。如今,我的家枝繁叶茂,亲人分散北京、上海、武汉、济南各地生活工作学习。

“回家过年”成了每个漂泊在外的亲人心中最美丽的期盼。去年春节,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都没畅快地过好年。今年,父母又在翘首盼望,算着儿孙的归期,没想到河北又发生疫情。妹妹说因为疫情原因,单位提倡尽量不要返乡,就地过年。母亲心生失落,父亲打电话对妹说:就在北京过年吧,平平安安的比什么都好,想吃什么让你姐给你发快递。前些年,每次春节临走前小妹行李箱里满满都是父母塞的面圆子、香肠、卤牛肉、乌白菜、小葱、淮南的千张皮、还有摘好的蒿根、剥好的毛豆……

最近几年父母年迈,大家庭春节各种采买我们姐妹都弄得妥妥地,操持一辈子的母亲还忍不住问东问西还缺啥?由于膝关节不好,一个冬天都没出门的母亲,听说外孙、外孙媳妇,外孙女,外孙女婿能回来过年了,激动得一夜没睡好。我说等春节前一周再买菜不迟,母亲说还是早点买回来安心。前几天非要让我陪着她和父亲亲自去菜市场开始囤菜。回来的路上,母亲细数儿孙的名字,每个人爱吃的荤菜一网打尽。我用手机拍下了年逾八旬的父母在菜场买菜的照片发到家人群里,远在武汉的女儿留言说,爷爷奶奶买的不是菜,是满满的爱。小妹说,心里的草在疯涨。

还有两天就是腊八了,过了腊八就是年。父亲说红纸都准备好了,等樵回来写春联。小外甥把我们家微信群命名为“一轮明月照神州”,对于大的国而言,祖国是明月,对于小的家来说,父母是明月,不论今年“一轮明月照神州”的每位亲人是否团圆,只要明月依旧,就有光就有暖……

小妹说,如果回不去过春节,我们就来个云过年吧,两地连线,让你们看看北京餐桌上的面圆子……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抒情征文800字三

说起年味儿,小朋友都会想到熬肉、炸丸子、包饺子、穿新衣,我家的年味和其他小朋友家不一样。

今天我的好朋友涵涵来找我写作业,每次我写作业时,妈妈都会放下手中的活,默默地陪着我,她练字,我学习。我看到妈妈今天没练字,就好奇地问了妈妈,妈妈说:“近腊月,年就越来越近了,我在整理红纸。”涵涵好奇地问:“阿姨,这是在干什么呀?大红纸折过来折过去的?”妈妈说:“准备写过年用的春联呢!”“第一次见写春联的,你们家不买春联吗?”涵涵反问道。“我们家都是贴手写春联,这样才有年味儿,妈妈说过,过年的仪式感不能丢,手写的春联,红纸黑墨,很有感觉。”妈妈在旁边边听边说:“其实,春联最早并不是现在这种形式的,它是源于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就是后世俗称的‘桃符'是镇宅驱邪的。随着人们对音韵和格律研究的深入,对仗的文字开始大量出现,对联就出现了,挂桃符就逐渐演变成为贴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咱们中国人,从宋代开始手写春联,明代开始,因为朱元璋极力推崇写春联,所以上至宫廷,下至民间写春联,贴春联盛行,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每逢过年,家家户户的门前手写的春联越来越少见了,都变成了金光闪闪的印刷品。印刷字体雷同,内容千篇一律,一眼望去,我家与你家贴的没有什么不同,手写的祝福被整齐划一的工业印刷品取代,这不能不说是中华传统民俗的一种缺失。你俩说是不是?”听了妈妈的一席话,我和涵涵一起点了点头。我和涵涵睁大眼睛看着妈妈拿出笔墨纸砚,准备写春联儿了,看着妈妈一笔一画的写起来,不一会儿就写了一副漂亮的春联,涵涵看的目瞪口呆,她小声地、吞吞吐吐地对我妈妈说:“阿姨,我爸爸妈妈不会写毛笔字,我们家过年都是买对联,您能给我家写一副对联吗?”妈妈停下手中的毛笔,抬起头笑了笑,说:“好呀,孩子!这副刚刚写好的春联,吉星高照家富有,大地回春人安康。牛年大吉。你喜欢不?”涵涵高兴地直点头:“没想到今年我们家也有手写春联贴,我也要和您学写字。”“好呀!那阿姨就再送你一副----牛耕福田四季春,牛转乾坤新机运。牛年大吉”

我们高兴地连蹦带跳:“好呀!好呀!贴手写春联才更有年味儿!”

教师评语:贴春联,辞旧迎新,增加喜庆气氛。这篇习作篇末点题,首尾照应,以对话形式让我们了解了春联的来历和发展,更加激发了孩子学写毛笔字的兴趣!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抒情征文800字四

开炸锅,是鲁西北地区——至少是茌平、高唐一带,对炸年货这一年事的形象说法。开炸锅是过年的重头戏。在我生活不富裕,食物不很丰fengshan赡的儿时,开炸锅是我过年最期待的事情了。

那时候,家境好的乡亲会提前开炸锅。当炊烟袅袅升起,当空气中飘荡着让人垂涎三尺的香气,我便一遍又一遍问娘,什么时候咱也开炸锅。娘一般会选择腊月二十八这天——日子提前了,会加剧炸货的消耗,过了年来亲戚或者走亲戚(你相信不?那时来亲戚走亲戚的主要吃食和礼物就是各种炸货),就会捉襟见肘。

开炸锅这一天,老爸和娘会早起,做各种准备工作。

要炸的东西最多的就是藕盒子。藕盒子需要夹馅,事先洗好的藕要切片。一个藕片要切两刀,一刀不能到底,要留着点,藕片不能切太厚了——炸起来不好起锅,不容易熟;又不能太薄了——太薄容易脆断,夹不上馅的。所以,这是个技术活儿。这活儿,一般都是娘来做。

老爸的拿手绝活就是和面糊。和面糊看似没啥,这里面却很有技术含量,不单单是稠了加水,稀了加面那么简单。面糊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下面的工作。面糊要稠稀适中,不能“牛筋”了,更不能有面疙瘩——有面疙瘩下锅时,容易崩,这犹如一颗小型炸弹扔油锅里,热油飞溅可要伤人的。和面糊要用新压上来的凉水(那时还没有自来水,家里吃水用压水井),要提前和好,醒着。

夹馅就是弟弟和我能做的事了。馅一般是胡萝卜,娘事先煮熟了,攥去水分,剁碎,加入花椒面、盐、葱花,要咸淡适中。

除了藕盒子,还要炸丸子,炸鱼。丸子,有绿豆丸子、馍馍丸子。绿豆丸子当然是绿豆面的。馍馍丸子是蒸好的馍馍扒皮,揉碎,加入面粉、水,盐、葱花,或者剁碎的香菜,和好。这样炸出来的丸子很暄,不发死。炸鱼呢,带鱼是必备的,老爸还买咸鲅鱼,咸鲅鱼闻起来味道好极了,吃起来太咸了,口感也不怎么样。它不如鲜鲅鱼或者带鱼好吃。

准备就绪。油已倒进锅里,我这火头军该粉墨登场了,大锅头,烧棉柴或者劈柴。烧火,也是技术活儿。该大必须得大——挂着面糊的藕盒子乍进锅时,火必须得大;该小必须小——藕盒子浮出油面,那火就不能太猛了,不然,外面糊了,里面还不熟。所以呢,烧火火候拿捏好了,炸出来的东西色泽金黄,而且不会半生不熟。这是我多年经验所得,一般人我可不告诉他。

炸出来的第一碗藕盒子,要先上供,要让天爷爷地奶奶尝一尝后才可以吃的。这是多年的习俗了。

一盆盆金黄色的藕盒、丸子、炸鱼,是多半天忙碌的成果,也是过年餐桌上的美味。在那些食物不甚丰裕的年月,藕盒丸子炸鱼,是餐桌上的主角。这些东西,通常要吃到二月二——天气暖和了,有的长了绿斑或者变了味,娘也舍不得扔掉。

这些,都是三十多年前的往事了。而今,炸锅,过年还是要开的。只是,我们都少了一份期盼。娘说,今年过年,不炸那么多东西了。多咱愿意吃了,多咱就炸。什么年不年的,现在的日子,要啥有啥,天天像过年。

娘说得对。现在的我们,欣逢盛世,国泰民安,衣丰食足;现在的日子,真的是——

天天过年!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抒情征文800字五

“年”是什么?据说古代人过年是躲避一个叫“年”的怪兽,在驱逐“年”兽时人们发现:“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于是,每年的除夕家家贴上红对联,户户灯火通明,人们燃放爆竹,一家老少守更待年。王安石的《元日》诗,给我们形象诠释了过年风俗的隆重和亲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小时候最期盼的就是过年,那种殷切的心情就如同饥饿的乞丐等盼一锅出笼的热包子。可我等盼的究竟是什么呢?想想无非是一顿能带点肉腥的饺子,给长辈们磕头赏的一毛两毛压岁钱,还有隔两年才有的一件新褂子……在那个物质匮乏、多数人家都很窘迫的年代,只有过年父母才肯缓释一下平日的节俭,让我们尽情享受一顿不限量的白菜帮加带点猪肉馅的水饺,对于平时以窝头地瓜干为主食的姊妹们而言,的确值得期待。除夕夜守岁,父亲会满上一杯九分钱一两的地瓜干酒,敬完祖上再自饮,还会念念有词:“过年过年,富人过年穷人过关。”父亲说他小的时候,穷人管过年叫“过关”,因为那年月穷人借债的多,到年底就要还清一年的债务,有民谣道:“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债主如果看到对方家里贴上了红对联,就不能再上门催债了。穷人家这一关就算过去了。“为什么呀?”我们不解。“因为贴上对联就说明人家一家人开始过年啦,怎能再上门催债?那就太不‘仁义’了,整个正月都不得催债。中国人还是很讲究‘礼仪’地。”我就很为《白毛女》上的杨白劳不知道早早贴上对联,而被黄世仁逼死在大年三十咋舌惋惜,现在想来“桃符”能挡“鬼”一说还是不无道理的。讲这话的时候,父母亲都满足于自家过年没有上门讨债地,能安心安稳地吃顿水饺而感恩社会的进步。孩提的我则感叹那红对联的神威。

八岁那年,我们家还真就开始了卖对联的修行。父亲是运河沿大小码头一带公认的秀才,那一手苍劲漂亮的毛笔字更是人见人夸,于是每年从腊月二十几,手拿红纸找父亲写春联的左邻右舍便不断登门,赶上那年爷爷去世,我们家三年不能贴对联,这给正在为我们学费钱犯难的父亲开辟了思路,也开启了我们家历时三十年的“卖春联”生涯。父亲白天上班,晚上加班写春联,学校一放假我们姊妹就去闸口丁字路口出摊。卖春联不仅解决了我们交学费的问题,同时宽裕了过年的开支,餐桌上有了猪头肉,手里的“扑拉激”变成了火花,兜里的钱除了交学费,还多出了几毛买花生粘吃。除夕夜的气氛较以往更加欢快,父亲的话题也经常围绕我们的学费和学习展开:“学习要用功,知识装到肚里,风吹不掉,雨淋不湿,小偷偷不走,强盗抢不跑,走到哪儿带到哪儿,只有学问才配受人尊敬。都说阴天饿不死瞎眼雀,那是没挨过饿的人说的话。”父亲的教诲至今萦绕于耳,就像每年除夕的钟声警示着我们,不敢懈怠生命的时光。

白云苍狗岁月催人,物质越来越丰富的时代,过年早已超越了温饱的需求,演变为“团聚”的代名词。日常忙于工作、生意、孩子、家务的我们,在为生计奔波的岁月里,迷失在春夏秋冬之中,似乎麻木了自己,只有当街上挂起摇曳耀眼的红福字,才猛然意识到“年”的来临,心底涌起对儿时过年的怀恋与追忆,开始期盼过年时与父母姊妹团聚的时光。至于吃什么、穿什么、玩什么都不重要了,重要的就是能围在父母跟前感受亲情,挤在陋室里叙家常亦是周身的温暖。爱心回家成了过年最本质的旋律。不管是布衣平民还是事业有成,无论是不愁吃穿还是腰缠万贯,都没有回家与亲人团聚有着最真切实在的幸福感。只有与亲人共享成就,与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共享快乐,才是真正令人陶醉的成功。

曾几何时,过年回家在国民心目中究竟有多重大?看看每年的春运大军,那大包小裹的人流,那排山倒海的气势,就知道“年”的威力和黏性。或许,在交通部门看来过年是春运,在机关企业眼里过年是放假,在经营者那里过年是商机,外国人定义中国的年是停工停产……然而,对于游子,年是回家,在亲人心中,年是团圆。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多姿多彩。过年的形式也愈加多元化。前些年旅游过春节成为一种潮流,大概人们倦怠了吃饱喝足看春晚的乏味,不愿再蜗居宅家,众多时尚一族借着假期开起私家车,拉上一家人,有说有笑去奔赴一场游走的春节,在领略异地风情中开阔视野,在游山玩水时享受大自然的恩赐。进而很多老年人开启了候鸟式旅居模式,在经历半生劳碌之后,开始品悟生活的本真,享受心灵放飞的畅然。退休后的老人们夏季欣赏北国风光,冬季又纷纷来到南国之乡,感受温润清新椰林婆娑的南国风景。在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里,我带着黄河运河远古的尘烟,也随候鸟人流来到碧波蓝天的南国海岸,体味一种别样的“过年”,如果说苏东坡“身心安处即是家”的观念是一种被动的接受,候鸟一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惬意,则是一种主动地追寻,让自己生命的内涵得以延伸、拓展、超然。

去年,一场突入其来的疫情,搅乱了人们过年的心境,也改变了众多精心策划的过年方略。瞬间,14亿国人众志成城,千万个步调统一在一致抗疫的旗帜下,在安静、紧张、坚守、期待、信念等五味杂陈的氛围中,我们度过了一个特殊的春节。然而,正是这个特殊的春节,验证了我们的党一心为民,验证了我们的政府担当作为,验证了我们的医务工作者无私无畏,验证了我们的军队勇往直前,验证了我们的人民听从号令……民心更加凝聚,国家更具威力。今年的春节,大家都时刻准备着,为了安全,为了家国,为了明天的美好,过一个服从安排的“年”。

过年,始终跟随时代的脚步在与时俱进:从神话的桃符到诗词的对联,从噼里啪啦的爆竹到环境治理的安静,从磕头作揖拜年到贺卡微信问候,从回家相聚到出游赏景……年不断演绎着形式,丰富着内涵。年的姿态越来越丰满,年的旋律扣动着我们的心弦。当然,无论何时,年是新旧交替的接力,是岁月静好的延续,过年的隆重没有变,过年对未来的希冀没有变。

过年,永远凝结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抒情征文800字相关文章:

2021除夕夜中国人的记忆主题作文800字5篇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800字最新2021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1000字五篇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优秀作文5篇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学习强国征文作文5篇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优秀作文5篇

2021年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八百字5篇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八百字五篇

2021年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最新5篇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作文范文5篇

    相关文章

    447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