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950字5篇
回家过年,这是中国人独有的情愫,是烙在每个人心头的浓郁乡愁,是岁末年初的亲情守望,是不变的传统。那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950字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950字5篇优秀范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950字篇一
“原年人”的“乡愁”不“愁”
春节将至,思念越深乡愁就越深。余光中在《乡愁》里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最近,乡友们调侃道:“乡愁是一张张阴性核酸检测结果单,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2021年春节,疫情防控仍然不能松懈,日前多地要求外地返乡要提供七天内核检阴性报告,并提倡“就地过年”。
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回家过年,是我们心中不变的情结,平时工作再忙,大家都会选择在春节回老家,走亲访友。对于每一个在外务工人员来说,过年回家既是工作奋斗的动力,也是年终慰藉。近期,中央号召“就地过年”,各地也推出多项政策举措和暖心福利,鼓励外来人员“就地过年”。据铁路部门等多部门统计,今年全国将有超1亿人“原地过年”。眼下有个新名词——原年人,就是指原地过年的人。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留在原地”的你,准备好过年了吗?
快递寄来家乡的味道。年前快递营业点忙个不停,主要客户就是“父母”。往常都是等着父母准备年夜饭的95后和00后,今年也开始成为年夜饭“掌勺人”。为了让远在他乡的孩子吃上一顿地道的家乡味年夜饭,不少父母选择给孩子寄年货,南方父母收拾打包家里的“香肠”和“腊肉”,大包小包给孩子寄过去,塞满冰箱;北方父母动手打包各类食材:酸菜、腌肉、饺子皮、羊排……连擀面杖都寄,甚至有父母手绘“年夜饭攻略”菜谱,指导孩子做年夜饭,让在外乡过年的孩子有家乡的“年味儿”。
以往每一次过年,城里人纷纷返回老家,总是乡下比城市热闹。疫情当下,为防止疫情大面积传播,政府号召人们就地过年,城市的面貌也有了转变,许多城市打造多个热闹景观,让留在城里的人能感受到热闹的过年气氛。为了鼓励更多人就地过年,北京近日启动“数字王府井 冰雪购物节”数字人民币红包预约活动。以往过年,走家串户,马不停蹄,从来都没有时间好好欣赏城市的美丽,今年借此机会,可以好好欣赏我们工作所在地的美丽“年景”,感受当地过年的热闹气氛。看电影、逛商场、赏夜景将成为2021年城里过年的主旋律,邻里街坊自行组织活动,置办年货,两三好友同事相伴,过年也有新仪式感。
就地过年的你们都很了不起,爸爸的饺子、妈妈的唠叨都变成了一声声遥远的嘱咐,除夕夜一定要发消息给爸妈,告诉他们:“我在这儿挺好的。”即使团圆变云端连线,也是一个欢笑年,“就地过年”也能异彩纷呈,“乡愁”不“愁”。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950字篇二
品味别样春节里的浓浓“年味”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春节回家团圆,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传统风俗。但2021年的春节注定不一般,因为抗“疫”需要,许多人“停下脚步”,放弃这难得的长假和与亲人团聚的宝贵时光,选择在异乡坚守,就地过年,演绎了一曲曲动人的华美乐章,凝聚着这寒冬中的浓浓“年味”。
别样春节里,那浓浓的“年味”是矢志不渝的家国情怀。年味愈来愈浓,防控越来越严。如何在挥之不去的回家过年情结与秣马厉兵的疫情防控举措之间加以取舍,的的确确让原本打算返乡团圆的人们颇费思量。为了最大限度减少疫情传播风险,全国多地先后发出倡议,倡导务工人员等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非必要不返乡”,留在当地过年。一时间“就地过年”成为当前很多民众的共同决然的选择。这种看似不易甚至“被动”的选择,虽然意味着无法堂前尽孝、共享天伦,但其背后展现的是国人对疫情防控的支持,它体现的是一种付出,一种奉献,也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以牺牲个人利益争取疫情防控的好形势,这就是在为国分忧,是一种实实在在爱国行为。就地过年,人潮不再涌动,心潮却在澎湃;就地过年,留下的是脚步,涌动的是爱国情怀。
别样春节里,那浓浓的“年味”是始终如一的人民情怀。每逢佳节倍思亲,回家过个团圆年是国人挥之不去的情结。为了让“就地过年”的人们感受到异乡那如家一般的温暖,我们看到不少城市做出了榜样,为外地人送上春节大礼包,通过提供食物礼包、购物折扣券、安排活动等方式,鼓励人们就地过年。在江苏、浙江、广东等流动人口大省,除了鼓励企业发放留岗红包、及时回应和满足就地过年群众需求外,还对驻留职工申请积分落户、积分入学给予加分奖励。这样一系列的务实举措,每一项都贴着人心,都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既有力度也有温度,让就地过年者暖心,让在家过年者顺心,让人们在不断提升的获得感中切实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吾乡”。这是国家对人民的呵护,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如一的人民情怀的生动诠释。
别样春节里,那浓浓的“年味”是我将无我的奉献情怀。“我是党员我先上”,去年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在抗疫一线听到最多、叫得最响的名字是就是“共产党员”。“我是党员我先做”,今年面对“就地过年”的号召,党员干部也立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就地过年的践行者,让就地过年不只是喊口号。于是,我们看到,全国各地党员干部带头在本地过年,带头不随意外出,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同时主动请缨积极参与到辖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义务巡逻、排查宣传……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广大党员干部践初心、担使命,在急难险阻中亮出党员身份,勇于奉献,让党旗在疫情防控前线高高飘扬,让党徽在疫情防控前线熠熠生辉,以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践行对党绝对忠诚、对人民高度负责,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牢牢筑起了疫情防控一线无私奉献的“红色堡垒”。
别样春节里,就地过年不是排斥亲情与团圆,是疫情防控的需要,是一种特殊的付出和奉献,留下的是在外游子回归故里的急切脚步,涌动的却是我们矢志不渝的家国情怀、始终如一的人民情怀、我将无我的奉献情怀。相信在伟大祖国的精心呵护下,在别样春节里的浓浓“年味”中,我们定能驱除疫魔,迎来春暖花开。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950字篇三
儿时的“年味”
每年春节,人们总是会说:“年越过越冷清,年味儿越来越淡!”似乎小时候,总是期盼过年,过年意味着穿新衣、吃蜜糖、放鞭炮。而长大后,也就对过年没有了儿时那般渴念,觉得“年味”越来越淡。
如同最美的风景永远在远方,最浓的年味儿其实也总在记忆里。春节临近,就让我们一起,从儿时的记忆中找寻丢失的“年味”,热热闹闹过大年。
穿新衣、戴新帽,衣服里的“年味”洗不掉。
九几年的时候,家庭生活并不是很富裕,平时一般很少有新衣服穿,那时过年的新衣服显得异常珍贵。
记得笔者小时候,每到年前,母亲就会到集市上给我买件新的外套,然后领着我到村里的裁缝家,做两条新裤子。而棉衣则是奶奶和母亲亲手做的,在天气刚开始变冷的时候,奶奶和母亲就开始准备好棉花,裁好布料,围坐在炕头上,一边唠嗑一边做棉衣,棉鞋也是母亲亲手纳的千层底。
衣服做好之后,母亲会仔细地叠好放到橱柜里,非要等到过年的时候才让穿,这样才会有新鲜感。到了除夕夜里,母亲就把新衣服从橱柜里取出来,一一摆放到我的床被底下压着,这样第二天穿的时候就会暖暖的。
那时,想着被子下的新衣服,心里特别高兴,高兴得睡不着觉,总想尽快地穿上新衣服看看。越是这样想就越睡不着,一旦睡着就醒不了,每每都是父母叫着起来拜年。这时候,往往是睡眼惺忪地一骨碌爬起来,急急地穿上新衣服,感觉自己焕然一新。而且新衣服总要稀罕一番,常常穿着走完亲戚,穿到正月十五开学后才会换洗一下。
赶年集、吃蜜糖,舌尖上的“年味”忘不掉。
小时候,生活物资还比较匮乏,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各种美味零食。
一般到了阴历二十五左右,家家户户就开始赶集买年货,大年二十九、三十就开始炸年货,大年三十中午吃水饺。到了晚上,整个大家庭就会聚在一起,做好各种美味佳肴,大人们坐在一起吃饭喝酒,小孩子也都跟着美美地吃上一顿。
初一之后走亲访友,便开始去“扫荡”亲戚家的美食。其实大多是糖块,而且是半天吃不完的硬糖。但不知怎么的,小时候总会觉得是人间美味。到年底看到父亲从集市上带回一大包糖果的时候,就会感到满满的幸福。春节期间,衣服口袋里每天都是满满的糖。当然过节前为了防止我偷吃,瓜子和糖买回来都会藏好,但也总是会被我发现。
一直到正月十五,几乎还是天天好吃好喝。那时的过年吃好饭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冬天基本每天都是白菜豆腐,只有过年才能吃上满满一桌子的菜,也代表着过年满满的幸福。
拜大年、放鞭炮,记忆中的“年味”丢不掉。
在中国人的世界观里,过年意味着团圆,拜年也是团圆的一种体现。每年初一的早上,吃过早饭之后,大家就开始集合,由家族的长辈带队,浩浩荡荡几十个人,到村里辈分比较大的人家,挨家挨户拜年。长长的队伍排到大门外面,也不管前面人家看不看得见,呼啦啦跟着跪倒一片。
从初二开始,大家就开始走亲戚,每天一家,固定的是先去姥姥家。母亲会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方方正正的皮革包,里面放上饼干、水果、点心、酒等,上面盖一条毛巾或头巾,骑着自行车带我去姥姥家。拜年当然也少不了压岁钱,但总归是到不了我的手里,就会被母亲拿去“保管”。
过年放鞭炮也是小时候的一大乐趣,那时候有炮仗(鞭炮)、爆竹、窜天猴、二踢脚,品种要比现在多。有的时候恶作剧,常常把炮仗丢到别人脚下,回去免不了被父亲“毒打”。
后来,大家伙开始变着法地比着放鞭炮,比如插到墙缝里,放在铁罐子下面,甚至跑到结冰的湖面上,塞到冰窟窿里,怎么新奇怎么玩。噼里啪啦放完鞭炮之后,小伙伴们一扎堆就开始玩游戏,也没人觉得冷。
一万个中国人心里有一万种过年的记忆。于我而言,年味儿是那漫天焰火下亲人们喜气洋洋的笑脸,是兄弟姐妹间追逐嬉戏的快乐,是永远忘不掉的欢乐吉祥。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950字篇四
谈谈过年这些“味儿”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疫情防控“就地过年”的号召下,不少客居他乡的游子牵挂着家乡、牵挂着亲人,但愈发浓烈的“年味儿”依然如期席卷开来,为万众响应“就地过年”号召的团结和坚决披上了喜庆热闹的“新棉袄”。当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建党100周年进入倒计时、2022年北京冬奥会稳步跨进冲刺阶段、“十四五”规划蓝图全面铺开……一个个关键历史时刻的接踵而至,更使这个别样的春节更精彩、更有味儿。
新年伊始,“平平安安”的“年味儿”不能少。“平安”是“喜庆”的基础,年关将至,严守以疫情防控为代表的社会面安全“红线”更是刻不容缓。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空军航空兵某师时强调:“要毫不放松抓好部队常态化疫情防控,做好支援地方抗击疫情准备,巩固和发展我国疫情防控良好态势。”欢度春节和疫情防控的齐抓共管,是继疫情防控下恢复经济社会发展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挑战,能否接下挑战、把握局势,事关来年诸多重大历史节点能否有一个好起点、好开局,紧紧围绕中央疫情防控政策和部署,总结完善现有的疫情防控经验、合理统筹疫情防控人力物力,只有在党的领导和指挥下全民支持、全民参与、全民配合,年节时的疫情防控才能经受住年关人员流动量大、组织难度大的考验,形成更加科学、更加高效的应急处突体制机制,将年下“平平安安”的“年味儿”由年节的“瑞雪之兆”,化为将来一整年的“风调雨顺”。
新年伊始,“和和美美”的“年味儿”不能少。“四海之内皆兄弟”,即使身在异地,这个年节也不会缺少“温暖”和“团聚”的主旋律。怀揣着“天下没有远方,人间皆是故乡”的胸襟,喝一杯没饮过的贺岁酒、吃一顿没尝过的年夜饭,“就地过年”便是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兄弟之情更深、姐妹之谊更厚的契机;化对远方老家的思念为对脚下“新家”的热爱,化对远方亲人的挂念为对眼前“近邻”的亲爱,“就地过年”就不是寄不达家书、泊不进港口、摆不上供果、跨不过海峡的乡愁,而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唱响《爱我中华》的纵情高歌,是五十六族兄弟姐妹共饮长江水、同过中国年的举国欢庆。“家和万事兴”,在“就地过年”倡导下,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每多一分的和和美美,都将是中华儿女手拉手、心连心,其乐融融地为中华民族集中力量办大事打下的更加牢固的基础。
新年伊始,“热热闹闹”的“年味儿”不能少。从灯笼到对联、从瓜果到点心、从美酒到佳肴、从歌舞到小品,年节的方方面面无一不是为了给热烈的氛围再“添一把火”,而“火”要烧得旺,最基础的物质保障必不可少。总书记在贵阳市考察调研时查看了超市商品的价格,重点关注了生活必需品供应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循总书记的足迹,在春节这个万众瞩目的重要节点,切实做到民情必观、民意必问、民声必达,确保过年群众能打满“米袋子”、装满“菜篮子”、盛满“果盘子”来过好新年,就是亲力亲为地为春节这个“大篝火”抱薪添柴,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安心过年、热闹过年提最供坚强的保障,是将热热闹闹、轰轰烈烈的“火”,从春节烧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接力棒”上、烧到“十四五”规划蓝图每个角落、烧到饱含科技与理念的冬奥场馆、烧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航程引路灯塔上而开拓的又一个振奋人心的起点。
不一样的年、不变的年味,万家灯火、喜乐欢庆之际,还当尝遍“年百味”,过好“中国年”!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950字篇五
不变的是春节 变化的是“年味儿”
今天是腊月二十八,有“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的民谣。随着春节的临近,各家各户都着手准备过年期间的菜肴,“年味儿”也越来越浓,而我随着年龄的增长,感受到的春节“年味儿”也越来越丰富。
童年的“年味儿”是甜蜜,是期盼。五六岁时,过年就是跟母亲一起上街买新衣新鞋,母亲每年过年前一个月就开始拟大年三十的菜单,我也跟在后面充满期待。小学的寒假,每天早上醒来,就用笔在墙上画一横,数一数距离过年还有多少天,心心念念期盼的春节,是口袋里的“大白兔”“金丝猴”,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着母亲做的红烧肉、糖醋鱼、三鲜汤,吃完年夜饭大人们一边嗑瓜子、一边看春晚,孩子们一人提着一个小灯笼,在房前屋后放烟花、逛圈子。那时的“年味儿”是穿新衣的欣喜,是吃奶糖的甜蜜,是和小伙伴们玩乐的童趣。
少年的“年味儿”是刻苦,是奋进。十几岁的春节热闹依然,随着学习任务的增长,我也渐渐褪去了儿时的无忧无虑,相较于和小伙伴们玩耍,我更喜欢在大年三十坐在书桌前读一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写一写寒假作业。对年少的我而言,每过一年就意味着成长,意味着距离高考又近一步,18岁那年的年夜饭在充满欢声笑语的同时也充满对未来的笃定和期待,跨过了“成年人”的心理门槛让我明白了奋斗的目标和意义。在我眼中,热闹团聚的年夜饭不仅仅是母亲精心准备的菜肴,更多的是父母对生活的热爱和辛勤,正是这些在内心慢慢滋长的小情愫让我逐渐褪去稚气,更想用自己刻苦奋进的方式来报答父母的恩情。少年时的“年味儿”也不再是一颗奶糖带来的甜味和满足,更多的是寒窗下的刻苦,是对父母的感恩,是独自努力的坚定。
青年的“年味儿”是团圆,是奉献。上大学后,每一年过年意味着和家人团聚,每年寒假从大学所在的城市坐车回家,都要用奖学金给父母带上一点小礼物,春节在我的认知里不单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份牵挂、一缕乡愁。工作后,在乡镇工作的四五年时光,春节便少不了值班值守,少不了在乡镇食堂和同事们一起包饺子、搓汤圆,也少不了年轻人站在酒精炉前煮火锅,这时的“年味儿”是青春洋溢、是风华正茂。去年的疫情防控,由于工作需要大家都没有回家过年,父母为了不让我担心,仅仅在电话里关切地说:“好好工作,注意安全;你忙你的,我们很好”。今年的春节,由于工作岗位变动,虽然不在农村一线防控,但也要进社区、进网格、上路段开展“双禁”值守,在做好工作的同时,我也会带着孩子回家陪父母过年。经历的变化和工作的磨练也更让我明白了此时的“年味儿”是回家团圆、也是坚守奉献。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950字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