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描述安抚心境经典作文

家敏 1163分享

  生活需要安静,人生需要洗礼,内心的浮躁应该给予安抚。今天小篇和同学们分享几篇关于心镜的沉淀的作文,希望同学们可以从中学习到有用的知识,安抚躁动的内心。

  第1篇:让心灵渡向快乐之境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每天都面临天堂或地狱的生活:当我们懂得付出,帮助、爱、分享,我们就生活在天堂;若只为自己,自私自利,损人利已,实质就生活在地狱里。地狱与天堂,原来就在自己的心里。

  那些注定要快活在天堂里的人们,他们几乎热爱生活的每一个内容,并且从不抱怨生活,在他们的性格词典中,找不到忧虑这个词;这些人生活在现在,而不是过去和未来,他们不畏惧未来世界,敢于追求不熟悉的新事物;他们是精神健康的人,崇高独立,但他们并不是一个人独处,他们喜欢和朋友们一起分享生活的快乐;他们希望别人与他们一样愉快地生活,他们不寻求赞许或喝彩,他们只是不肯花力气来满足这种无关紧要的需要;

  这些人并非叛逆者,但也决不会因适应社会环境而循规蹈矩;他们富有幽默感,善于制造气氛,从不对自己抱怨,无论自身高矮美丑,一律喜欢;他们投身到大自然的环境里,心情地享受大自然的美。他们能够洞察别人的行为,对别人来说非常复杂费解的事情,他们却能够明确地理解;他们从不进行毫无意义的争斗,他们也从不炫耀自己而附和某种潮流。

  打开你的心,敞开你的怀,让爱的能量如潮水奔腾。

  第2篇:走出心灵的困境

  自从进入了初三,考试便像那夏天的蚊子一样多,经常会不小心地被咬上一口,于是失败便成了家常便饭。然而,这一次的失败却让我彻底的心碎了。老师不再重视我了,在那个陌生的角落里,只有泪水。老师的目光永远都不会投向那个漆黑的角落。我的目光偶尔与老师的目光交叉,那一瞬间带给我的只有内心的恐惧与不安。所有的叉叉,被老师无情的笔织成了一张巨大的网,将我囚住,仿佛是要让我永世不得超生似的。黑暗中,我很迷惘,我迷失了方向。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穿过了漆黑的长巷,走到自家院中。我倚着那门前的石凳坐了下来。顺着月流露出的微弱的光,我看到了那巍然屹立于风中的翠绿的竹子。它们是那样地坚强,在这萧瑟的秋风中昂首屹立;面对寒冷的侵蚀,他却仍然坚守绿意。这不正是我所需要的毅力吗?

  黑暗中,我的心灵微微感到黎明将至。顿悟:凤凰在烈火中涅就涅磐,钢铁在骤热和骤冷中成钢。或许,上天是在考验我吧。于是,轻轻拭去眼角的泪……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走出心灵的困境,顿时觉得:原来黑暗也很美。

  不过梦想在彩虹的远处……

  第3篇:浮躁弃之 心境澄明

  人世苍苍,为何你偏要在急速的洪流中跌宕?芸芸众生,为何你执意在漫天尘埃里游荡?向前眺望,原野上,夕阳晕染了一身的苍茫,这难道不是一种宁静下的守望?若想生活安宁澄明,则必要褪去浮躁。

  褪去浮躁,生命将因此更灵动。

  透明的灰色在薄翼中流转,安静,黯淡,灰败,沉寂。枯叶蝶似乎是从不邀宠的生物,宁静,祥和…它无声地倚于枯木,从不哗众取宠从不幻想得到人们的注意。它似在另一个世界中轻盈的活着。让人不禁为它的自由而感慨。没有浮躁的世界,大抵如枯叶蝶般只剩下了一个空灵了吧!寂静的夜晚以“浮躁”为题,便情不自禁的想到了另一种生物——金银花。它白色细末与微黄的芽尖根根交错,如鸳鸯般并蒂而生。让人不禁产生美好与诗意的联想。可它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忍冬”,忍着,坚韧不拔也!经历了寒冬的禁锢,而又来年开得更盛。这难道不是退去了浮躁的结果吗?与生灵相处,退去了浮躁,心境也必将更澄明。自然界中的枯叶蝶与金银花不经意的告诉我,灵动的生命要想获得羽翼,则必要退去浮躁。

  褪去浮躁,心境将因此更澄明。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庄子是一棵孤独在深夜里守卫灵魂的树。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昏昏欲睡时,他却与月光独自相守。他说:圣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种将生死名利都看得如此淡泊的人早已退去了心里的浮躁,不由的让人心生敬畏。“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吴足。”屈原也许就是处世清高不愿让清白之身蒙受世俗的尘埃,才会发出如此感慨。朝饮风露,夕餐秋菊,以白芷明心志。在一次次无奈的放逐中高呼:“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又是怎样的一种心境?若不是心中的浮躁全然褪去,若不是看清了世俗的污秽,这个在风中飘举的三闾大夫怎么舍得纵身一跃,将性命尽数交与汨汨流去的江水?褪去浮躁,心静才能更澄明。

  当华美的叶片渐渐凋落,生命的脉络才清晰可见。褪去了浮躁,你将会同川端康成一起听到海棠花未眠的花语。你将会同迟子建共坐在竹林里,看见漫天飞舞的萤火虫,听到上帝的悄悄话。你将同三毛一样跋涉在沙哈拉沙漠里找到一泓清泉。你将和王维一起坐在山涧看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褪去浮躁,灵动的生命将在你身旁诉说世间的美好;澄明的心境将护你于繁杂忧患的人世沧桑。当生命洗尽铅华,辗转回首时,美好的岁月依然在原处照还给你一颗玲珑剔透心。

  第4篇:心境与人生

  心境如磁铁,无论你的思想是正面还是反面,你都要受它的吸引。思想如同车轮,它带领你前进或后退。态度如镜子,他通过别人反映出你自己。

  在喧闹的街头,我们经常看到,两辆汽车相互碰撞时,或许从车内出来的司机一下车就破口大骂对方:“你是怎么搞的,会不会开车!有没有长眼睛!怎么把车开成这样子!”他不会去想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对他来说,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先发制人、破口大骂;当然也有些司机一下车就先检查自己的车子有什么损伤,然后心里盘算着大概又要花多少修理费,这个月的薪水大概又要花掉多少,或者该怎么样向保险公司报这笔账;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些人一下车,二话不说先找附近的交通警察,或去报案请警察来处理;也有些人一下车,会先打量一下对方,以对方身材的大小、长相来决定要用什么态度与对方应对;也会有一些人下车后,会先问对方有没有受伤。面对同样的车祸,不同的人表现出了各种不同的反应。

  曾经听过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有一位老鞋匠,四十多年来一直在进入城镇必经的道路上修补鞋子。有一天,一位年轻人经过,正要进入这个城镇,看到老鞋匠正低着头修鞋,他问老鞋匠:“老先生,请问你是不是住在这个城里?”老鞋匠缓缓抬起头,看了年轻人一眼,回答说:“是的,我在这里已经住了四十多年了。”年轻人又问:“那么你对这个地方一定很了解。因为工作的关系,我要搬到这里,这是一个怎样的城镇?”老鞋匠看着这个年轻人,反问他:“你从哪里来,你们那儿的民情风俗如何?”年轻人回答:“我从某个地方来,我们那里的人哪,别提了!那些人都只会做表面文章,表面上好像对你很好,私底下却无所不用其极、勾心斗角,没有一个人会真正的对你好。在我们那里,你必须很小心才能活得很好,所以我才不想住在那里,想搬到你们这儿来。”老鞋匠默默地看着这个年轻人,然后回答他说:“我们这里的人比你们那里的更坏!”这个年轻人哑然离开。

  过了一阵,又有一个年轻人来到老鞋匠面前,也问他:“老先生,请问你是不是住在这个城镇?”老鞋匠缓缓抬起头,望了这个年轻人一眼,回答他?:“是的,我在这里已经住了四十多年了。”这个年轻人又问?:“请问这里的人都怎么样呢?”老鞋匠默默地望着他,反问:“你从哪里来?你们那儿的民情风俗如何?”年轻人回答:“我是从某个地方来,那里的人真的都很好,每个人都彼此关心,每个人都急公好义,不管你有什么困难,只要邻居、周围的人知道,都会很热心地来帮助你,我实在舍不得离开,可是因为工作的关系,不得不搬到这里。”老鞋匠注视着这个年轻人,绽开温暖的笑容,告诉他:“你放心,我们这里每一个人都像你那个城镇的人一样,他们心里都充满了温暖,也都很热心地想要帮助别人。”

  同样的一个城镇、同样的一群人,这位老鞋匠却对两位年轻人做了不同的形容和描述。聪明的读者一定已经知道?:第一位年轻人无论到世界的哪个地方,都可能碰到虚伪、冰冷的面孔;而第二位年轻人,无论到天涯海角,我想到处都会有温暖的手、温馨的笑容在等待他。

  我们常常以为玻璃是透明的,以为自己看到的是真相。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看到的都是自己,整个世界都是你自己创造出来的,你所处的四周都是镜子,那不是透明的玻璃。如果你讨厌一个人,就会看到他许多缺点,然而那个人在一百个不同的人眼中,他就会是一百个不同的样子。

  外面的世界都只是一个外缘,都只是一面镜子,反射出我们内在的因——生命里的许多经验。如果我们想要成就自己的生命,想有一个更高可能性的自己,首先要接受“我是一切的根源”这样的观念,停止要求外在世界来符合我们的需要,把所有曾经浪费过的那些精力,用回到自己身上。

  第5篇:心境

  今天的心情如同这般,什么都是灰暗的,一切的美好都被乌云阻挡,被落寞代替,被泪水掩盖,谁都不能够懂那心灵上的一点点积累的悲哀与无奈。影子却懂得不离不弃;从没有离开。因为那是原本的自己的心魂归宿,还有让人一直寻觅的终止天涯……

  生于这个年代,多少的诉说已变成多余,多少的牵挂变成了虚假,多少的坦然不在有轻松的魔镜,已经注定放晴不在好奇无比,像安排好的游戏注定了结局。开始相信说不清想不明的结局与距离……

  埋葬了一切的冬天,许下了像墨水般的誓言。落叶的秋天之前是我唯一能敷衍的宽容,不必说抱歉,也不必像雨一样纪念缠缠绵绵。要学风般学会不留恋,抚摸后,头也不回的离开。像飘逸的头发般潇洒,留下的只是她的芳香,她挂钩在脸上的回眸一笑……

  心境如这般为你沙哑,为你装载。问题只留表情上的话语,没有多少意义。糟糕情绪不用思想的准备,韵味只留下你一脸的愚昧,犯错无需要理由,认错无需借口;结果无需领悟。心不必颤抖,如今的一切都是自找的,何必回忆曾经的生活。

  成魔是曾经伤过后变狠的形容,苦衷下的泪,恢弘下的痛,谁能懂?心,是第一个观众。

    精华图文

    5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