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乡的清明节的作文600字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人们祭祀先祖或亡故亲友的节日,故乡的清明是一派繁忙的景象,人们的脸上不像喜庆节日里的样子,脸上挂着的是对故人的思念。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几篇关于家乡的清明节的作文,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篇一、关于家乡的清明节的作文
我今年刚上小学三年级,和我同龄的小朋友都在无忧无虑的生活,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时不时还可以在爸爸的肩头,妈妈的怀里撒撒娇,可我不能,因为在两年前的那个难忘的日子里,失去了我最亲的人,一夜之间我就变成了一个小大人,从那时起我就惦记上了家乡的清明节,因为这一天我就可以去看看我的爸爸,可以和爸爸说说话,可以和他汇报一下我最近的成绩、学习情况,还有我和妈妈的喜怒哀乐。。。。。。
每年冬天一过刚脱下棉衣,我就惦记上了春天,惦记上了四月,惦记上了清明节,提前半个月,我就和妈妈去买回好多好多的金银纸,还有纸钱,然后每天做完作业就开始折呀、叠啊,用我的小手为爸爸叠出一串串漂亮的金银财宝,边叠边在心里问爸爸:您在那里过的好吗?您冷吗?您饿吗?我好想你!真想时间能快点到清明节那一天,好让我和妈妈早点回家乡去看你。
还记得那个让我最难忘的日子:2009年1月11日,那天也是我上小学一年级时参加寒假考试的日子,现在还清楚记得那天早上您送我到校的情景,没想到等我考完试回到家里,您就永远的离开了我和妈妈。爸爸您走的那么突然,一句话也没有给我留下,可我知道您是舍不得离开我和妈妈的。
爸爸您放心吧,我一定好好听妈妈的话,努力学习,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
家乡的清明节,让我永远期待!
篇二、关于家乡的清明节的作文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四月五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现在清明节都要放三天的小长假,今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上司的老家过清明节,我才知道我们布依族人民过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是祭祀祖先的节日。清明节当天除了准备酒肉和香烛纸钱之外,还要准备“青杆”“青纸”,寓意思念亲人。还有一个特别的准备,那就是一定要做香藤粑,这可是我们当地特有的美食,首先把准备好的香藤汁、棉花菜和糯米面和匀,然后包入芝麻、红糖和猪肉馅,最后再入锅煎熟,那味道清香软糯,甜而不腻,只要想到香藤粑我的口水就不知不觉流到嘴边。
扫完墓我们走在泥泞难行的乡间小路,隐约可见新长出来鲜嫩的花草,可此时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仍沉寂在之前严肃的氛围里……眼前的美丽景色都无从顾暇。只见三五成群,扶老携幼去扫墓的人们。
清明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寄托我们对已故亲人的淡淡哀思!
篇三、关于家乡的清明节的作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已经悄悄地来到,清明,一个令人怀念的日子。这个时节,万物祥和而生动。漫山遍野的花,红的、粉的、白的、紫的花开得十分鲜艳 ,仿佛要把积了一冬的能量都释放出来,好像这些花儿也懂得思念。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是我们家每年团聚和扫墓的日子。无论有多么繁忙,我的家人都纷纷从四面八方赶回来扫墓。清明年年有,年年尽不同。人们的观念在更新,生活的品质在提升,不变的是缅怀先人之情。清明祭祀的可喜变化,亦让人欣慰。
要是在以前,家人只能徒步祭祀,特别辛苦。在祭祀的时候人们总是用一把火就把墓地旁边的野草烧尽,因此常出现“野火烧不尽”之滚滚浓烟景象,还会引起火灾事故,另外,有些人为了不走冤枉路,还会在街头路边烧纸,弄得到处都是灰烬。可如今,农村人都骑上了摩托车,甚至开小车的也不在少数,大家祭祀出行方式越来越轻松。而今,文明祭祀之风兴起,人们过清明节不再是单一扫墓的方式,尽管在农村还没有兴起城市里提倡的网上拜祭先人,但是已经少了放鞭炮,少了焚香味,多了鲜花,多了现代气息,部分农村人已然在用实际行动来诠释文明祭祀新风。人们在祭祀的时候都懂得防火了,走的时候更会仔细清理火种。
清明节渊源于扫墓祭祖的习俗,祖先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享有神圣而崇高的地位。清明节祭祖,其中蕴涵着我们民族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这就是我家乡的清明节,怀祭逝去却永存的情意。
篇四、关于家乡的清明节的作文
“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爷爷说,清明是个传统的大节日,是纪念祖宗,缅怀先人的日子。
这天我们全家总动员,扫墓去。天空细雨绵绵,那条泥泞湿滑的土路不见了,一条平坦的水泥路展现在我们眼前,满山一片绽青。不知不觉到了墓地,大家齐心协力锄去杂草、荆棘,给坟墓培添新土,认真修整了一遍,奶奶将祭品摆好又点了三炷香招呼我说:“快给‘公妈’磕磕头,祈求祖宗保佑你会读书。”我不明白,奇怪地问道:“我在这儿说话,‘公妈’能听得见吗?”大人们笑而不答,我只有听话地对着墓碑磕了几个响头。简单的祭奠仪式结束,全家人一边休息,一边述说往事。特别是爷爷说得津津有味,有时唏嘘,有时叹惋,感伤而又沉重,他摸着我的头,意味深长地说:“太爷爷那辈人可苦了,别说穿衣,连双草鞋都没,吃不饱每天还得出工,苦啊!看看你们多好,生在一个和平富强的年代,整个莆田城建设得多美,乡村盖上别墅,农民也开汽车,还有高速路、和谐号动力火车……你们啊要好好学习,认真工作,为家乡多做贡献……”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清明节一行让我终身难忘。
篇五、关于家乡的清明节的作文
清明节是人们祭祀先祖或亡故亲友的节日。故乡的清明是一派繁忙的景象,人们的脸上不像喜庆节日里的样子,脸上挂着的是对故人的思念。
今年的清明节被国家列入了法定的节假日,前一天的晚上,携妻儿往家赶,一进大门,院子里干干净净的,黄黄的土地上一尘不染,星星点点地洒上了清水,屋顶的炊烟正缓缓地飘着,母亲举着两只沾 着面的手从屋里迎了出来,儿子从院心飞进了母亲的怀里,惊的落在房檐下的燕子“腾”地一声窜上了布满红霞的天空。不用问,母亲在蒸祭祀用的供馍和面做的燕子。祭祀用的供馍和燕子是用发酵的 面粉蒸的。供馍像大一点的象棋般大小,出笼后还要在上面用筷子蘸上水红色的颜料,点上一个圆圆的点。一份供馍四个,一个坟墓就要摆上三份,一共十二个。每家都要蒸上几十个,因为哪家也有几 个老祖宗的坟墓。我小的时候,物资匮乏,农民自己种的白面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顿,但每逢清明,母亲总要把攒下来舍不得吃的白面拿出来蒸上祭品供奉先人。
为什么一份不是三个或五个?我在小的时候就多次问过母亲,母亲总是一边捏着供品一边警示我,不要乱问,但她又总是要告诉我,“人三,鬼四,神仙五”,每逢这时,我总不再多问,感觉到这就是 一项很严肃的大事业,因为母亲亲手蒸的馍要供奉给鬼神享用,自然感到有了一种神秘的感觉。而那些用面做下的燕子,则可以说是母亲的工艺品了,你看那燕子的形态各异,或飞或站,或张嘴鸣叫, 或回眸张望,更让人感受到一种亲情的是一只大燕子的背上还背了一只小燕子。母亲说,河里的冰化了,燕儿们从南方回来了,老远呀,小燕子飞累了,妈妈就背上他吧。
这些供品和燕子蒸好后,要有家里的男人们装在一只竹篮子里,连同炒好的各种菜肴和酒,还有各种水果,再把香烛和专供亡人用的冥币装好,扛一把铁锹到坟地里祭供先人。到了坟前先要把祭品摆好 ,点了香烛,敬了酒,焚化了纸钱,然后再用铁锹铲上新土轻轻拢在坟头上面。每到清明,小孩子们就要嚷着跟大人们去上坟,但不过十二的小孩是决不会让去的。至于什么原因,我没有问过父母亲, 估计这中间还有些迷信的色彩吧。我从十二岁那年起,父亲就主动叫上我去上坟,我俨然一副大人的模样,扛上铁锹,提上祭品,不是跟在父亲的后边,和父亲并排相跟着祭祀长眠在坟地里的祖父、祖 母、曾祖父、曾祖母、高祖父、高祖母……
后来参加工作后,若能碰到星期天是清明节的,我一定要回家培着父亲去为祖先们上坟,但长大后的我已经觉得这不是一件神秘的事情,虽然母亲的供馍照样蒸,燕子照样做,各种各样的菜肴照样烹炒 ,我也附和着总是在路上买上些花花绿绿的冥币,父亲看见后就笑着说:“若能花上这钱,倒好了,嘿嘿,哄鬼了。”但他们照样一丝不苟地上坟、烧纸。
从坟地回来,父亲总要用铁锹折上一截酸枣树枝,把母亲做的燕子细心地扎上去,举回家中,把它别在窗户上面。一时间,就会感到一种春和景明,燕语呢喃的景象。
晚上,和父母亲睡在暖暖的土炕上,心里有一种别样的踏实,我问他们,那死去的爷爷奶奶真能吃上你们蒸的馍,花上我给他们的钱么?
父母亲相视一笑,很爽朗地笑了道:“哈哈哈……儿子,你是记者,还不知道这?这就是孝心啊!人死如灯灭,就不存在了,但作为儿孙后辈却要记住前人的养育之恩啊!”
夜里,春雨沥沥拉拉地下,我想起儿时母亲对我说的一句话:孝敬大人有饭吃!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的祖先用几千年的民俗文化流传给了我们的道理,那就是把“孝”字意义代代传下去!
家乡的清明节作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