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苏轼作文800字10篇(3)

福萍 1141分享

  z范文七

  苏轼这位北宋的文学家,书法家,用它短暂而又漫长的64年为后人留下无数名作。他虽然没有获得“诗仙”“师圣”这样的美称,但是他却是中国文学艺术上罕见的全才。

  他一生的命运十分曲折,虽然拥有满肚子的才华却无处施展,朝廷对他的‘戏弄’,曾多次被召回朝,但又多次被贬他乡。他还遇到了更阴险的人,企图祸害他,可怜的苏轼因此在牢房中待了很长一段时间,差点就丢了性命,还好赵匡胤的国策保住了他的脑袋。

  苏轼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被列入了“唐宋八大家”之中,现在想一想一家中有三位获得同一高等称呼,那我们一定十分兴奋,我想:能获此殊名一定不是简单人物,他们一定有着极高的文学成就,他们一定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句,他们一定是后人所崇敬所欣赏的诗人、词人。就说苏轼,他的《水调歌头》是众所周知的一首名词,其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大家熟悉的名句。换个角度看,苏轼被贬杭州未尝不是件好事,像《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饮湖上初晴后雨》就是他在杭州所写的。

  苏轼在散文、诗、词、书法上都有极高的声望,例如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他的书法更是出人头地,与黄庭坚、米芾、蔡囊,并称“宋四家”。我想:从这些评价上就可以看出苏轼这个“全才”可不是浪得虚名。因此他在我心中的地位又拔高了一等。

  在我看来苏轼是一个忠心报国的人,他在经历无数次朝廷对他的打击后还能一心向着朝廷,想要报效祖国、为国立功,他的这一愿望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一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雕狼。”表现出苏轼欲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心思。

  虽然苏轼已经去逝很久很久了,但是我相信他永远是北宋时的一颗闪亮的明星,并且光芒从未减弱一直闪耀至今还会沿着历史的长河一直光辉下去。

  z范文八

  翻开中国史册,你会发现历史上人格健全学识渊博的文人其实并不多,苏东坡算是一位。众所周知,苏东坡生活的年代是积弱积贫的北宋,军事上的羸弱却意外地造就了文化上的繁荣,整个宋代,文学天幕可谓是群星璀璨,而苏东坡无疑是其中最耀眼夺目的一颗。

  纵览其一生,虽是少年得志,却也是历经曲折与坎坷,饱受命运的捉弄与摧残。作为一名士子,苏东坡是幸运的,他遇到了励精图治而又懂他爱他护他的帝王,结识了致力于改革文风而又赏识他的欧阳修。于是,经天纬地之才早早被发见,满腹经纶得以施展。然而,嫉妒与诋毁也随之接踵而来,乌台诗案更是险些让他遭受灭九族之灾。苏东坡一生被贬谪和放逐无数,最终在海南儋州溘然仙逝。

  作为一名文人,苏东坡的才华无需赘述,仅凭前后两篇《赤壁赋》就足以让他名垂青史,他是中国历史上鲜有的集儒、释、道于一身的大家。作为一名官员,苏东坡绝对是优秀的,他无论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出现政通人和的和谐景象。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父母官,虽然时光流转了千年,但人们脚下所踩的仍是他所修建的苏堤,嘴里吃的仍然有他所创制的东坡肉……他是天上掉下来的一颗文曲星,也是一位集万千黎民宠爱于一生的青天大老爷。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博学多才的文曲星,一位被皇帝太后爱护的大才子,一位被百姓爱戴的好官员却始终为同僚所不容。我曾经拜读过林语堂先生所著的《苏东坡传》,林老在书对此的解释是,苏东坡太有才了因而成为了众矢之的。的确,古往今来,才华之人总会遭来陷害与损毁,比如李斯之于韩非,庞涓之于孙膑……而我私下认为,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缺乏一个完善的制度对贤人的保护。想必大家一定知道有名的“分粥的故事”,一个好的制度可以让坏人变成好人,而一个坏的制度则可以让好人变成坏人。范仲淹、欧阳修、范缜、苏东坡已近乎圣贤,因而在没有好的制度的条件下仍然能防腐拒变,而风霜高节、始终能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终究是少数。古代如此,当今亦如此。当下的中国,腐败之风不可谓不甚,但很多官员其实当初并不想腐化,可是在制度和风气的影响下,却不得不走向腐化,换而言之,用时下比较流行的一句话来形容,有一种无奈叫王立军,有一种悲剧叫王立军。

  经常,我们会在各种媒体上看到,各级党委政府干部要加强廉洁自律,自觉防腐拒变。我个人认为,想主要依靠官员自律来解决腐败问题纯属扯淡。毕竟,广大干部也是普普通通的人,而不是圣贤,要想从根本上根除腐败的毒瘤,惟有变革和完善制度才是良方。这种变革势必会损害绝大多数既得利益者的既得利益,注定了定会遭受重重阻挠,时间定会漫长无边,也许是好几十年或上百年,亦或是更长。

  z范文九

  初品苏轼,心里装的是他“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志;又品苏轼,无限凄凉;再品苏轼,眼中仰出的是他“敲门试问野人家”的闲情雅致。三次品读,三味不同的苏轼,让我们清清地翻开封尘的历史与他“把酒问青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豪杰”。多少次的颠沛流离,多少次的贬谪从礼部尚书直至海南,横跨北宋大半疆域。“只恐双溪舴艨舟”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杨柳岸,晓风残月”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情善感;“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乐观心态只有他曾经有过。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挚苍……”,读过流传千古的佳句,我的心里装的是无尽的豪放与炽热。他,一个四十出头却有了白发的男人,容光焕发地飞奔在大队的前端,眼里射出的目光,是他的奔放洒脱,是他的豪情万丈,是他的壮志雄心,是他的胸怀天下!

  初品苏轼,心中多了份豪迈。

  在他的床头,一份思念在徘徊。他仍在思念他的夫人,“十年生死两茫茫”。这是一个怎样的十年,孤独、寂寞、悲伤。不思量,自难忘,那一声如在耳边的轻唤,他不由得老泪纵横了。梦中,他仿佛又回到了少年时代,身着锦衣,看到“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前行”。官场的失利,处世的凄凉、命运的坎坷……“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又品苏轼,才知豪情万丈的他,也有痴情者的柔情与凄婉。心里多了丝凄楚。

  一贬再贬,贬到一个人烟稀少、瘟疫遍布的不毛之地。年近花甲的他,依然洒脱——手持一酒瓢,边走边饮。他走在田野上,春风和煦,他挥一挥手抛开了一切无奈与烦恼,留下两袖清风。仰天长叹,一瓢酒装下了他的整片天空。

  再品苏轼,心里多了份清闲与坦然。

  合上书,回味着那一段段泛黄的岁月,心里有多了些什么?很多很多……影子在记忆力涌现,不褪色,不走样!

  z范文十

  今天利用作文课的时间,我与同学们一起观看了百家讲坛中讲述苏轼的视频,它们让我认识到苏轼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大文学家,还是一位可赞、可敬、可爱的人。

  苏轼的一生坎坷,却潇洒地活着。

  从他幼时起,父母对他的管教就很有方法。爸爸给他起这个名字都是独倶心意的,“轼”是指马车上的一根横木,看似不起眼,可是少了它,车还是完整的吗?苏轼的父亲的用意大概就是希望苏轼做个老老实实、安守本分的人吧。正所谓什么样的父母,什么样的孩子,苏轼的母亲程夫人就是个果敢潇洒、敢说敢做的人,这也是苏轼一生都是潇洒乐观的原因吧,

  苏轼真可谓是年少成才,他21岁就被选上进士,名声大震;又过三年,千载难逢的制科考试他又夺了个“百年第一”!看到这儿,大家都会以为苏轼的后半生都不用发愁了,那你可就错了,他本就言语潇洒,爱论、爱写,再加上他的名声也不小,这二传三传不就传到那高级官员耳中了吗。

  正值变法时期,苏轼对新法加以猛烈抨击,以至于他被贬黄州,可他并不因此而自暴自弃,而是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找到了居所,有了着落,更有了许许多多的朋友。他自己种地,丰衣足食,他给他的地取名叫“东坡”,这就是“东坡居士”的由来了。

  可他并不是甘愿在此生活,他其实一直在思考,自己,做了些什么,使得被贬低官职的呢?左思右想,他把自己形象的比喻为树上漂亮的树瘤,石上美丽的花纹,树瘤、花纹故是美丽,可是对大树、石头本身就是种威胁呀,他想起父母给自己起名的用意,哦,自己是太锋芒毕露了,以至于威胁了一些官员。于是乎他不断地自我反省与改进,脱胎换骨了似的变得沉稳踏实了。接着,他就升了官……

  他这一生确实波澜不平,可是正是凭他那潇洒乐观的生活态度,使得他成了千古佳话。他是可赞、可敬、更可爱的一位文人。我们应该学习他面对人生的潇洒态度,应该像他那样拥有积极的态度。总而言之,苏轼的一生告诉我们了一个鲜为人知的道理:生活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成败!


相关文章:

1.初二作文--我眼中的苏轼

2.我眼中的苏轼初中作文:白云千载空悠悠

3.给苏轼的一封信800字作文

4.高二优秀作文800字欣赏-梦寻苏轼

5.描写苏轼的初中作文:一代天骄——苏轼

7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