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来历简短介绍

家敏2 1160分享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关于它来历的故事我们知道不少,但是它真正的来历我们已经很少去关注了吧。今天小编和同学们分享几篇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端午节的来历简短介绍


【↓ ↓ ↓ 】更多相关文章内容推荐【↓ ↓ ↓ 】

五月初五端午节的来历传说

端午节主题趣味活动有哪些

五月初五端午节的由来故事简介

中国传统端午节习俗和风俗习惯

端午节的饮食特色习俗及生活常识


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升至正南中天,是龙升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中所说:“飞龙在天”,此时龙星既“得中”又“得正”,寓意大吉。端午祭龙习俗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反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涵。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端午习俗甚多,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过法虽不尽相同,但食粽子与扒龙舟是普遍习俗。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龙图腾祭祀,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如今端午节文化内涵。

端午节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的习俗风俗: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风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风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在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于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草芦苇叶,在某些地区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统称糯米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有的家长还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3、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现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工艺品。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4、悬艾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的时候,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风俗。

5、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风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6、挂荷包和栓五色丝线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国的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八中记载: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与五色水团、茶酒供养。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递相宴赏。

陈元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或带或钉门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谓之搐钱”。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7、点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够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的时候,陕西人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蟾蜍等不上身。

端午节的谚语:

1、土俗清明供祀墓,诗家端午吊离骚。(南京) 

2、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广东) 

3、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浙江) 

4、吃了端午筗,还有三更冻。(客家) 

5、端午节卖菖蒲。(温州) 

6、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上海) 

7、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山东) 

8、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广东) 

9、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10、吃菜豆仔茄,吃了会嬲跳。(湖北) 

11、乡下不识字,过节过初四。(福建) 

12、家有三千艾,郞中不用来。(温州) 

13、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江浙) 

14、五月节,小哒埠。(广东潮汕) 

15、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16、五月五,划龙船,过端午。(南京) 

17、端午佳节,菖蒲插屋。(江苏) 

18、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江苏) 

19、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20、五月节,小哒埠。(广东) 

21、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22、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江浙) 

23、未吃五月粽,破袄不敢放。(福建) 

24、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广东潮汕) 

25、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26、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山西) 

27、端午(五)请菩萨,端六发乌贼。(江浙) 

28、未吃五月节粽,破裘毋甘放。(福建) 

29、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宝山) 

30、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山西)


端午节的来历简短介绍相关文章:

端午节的由来50字摘抄

端午节真正来历简短介绍

端午节的来历简短50字

端午节的由来50字大全

端午节来历介绍100字

最新端午节的来历简短大全

端午节的真正来历简介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介绍

端午节的来历简短介绍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关于它来历的故事我们知道不少,但是它真正的来历我们已经很少去关注了吧。今天小编和同学们分享几篇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欢迎大家前来阅?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文章

    97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