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2022感想心得
推荐文章
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2022感想心得五篇
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2022感想心得五篇,衷心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2022感想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概括,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其中,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
新时代“三农”工作必须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总目标来推进。长期以来,为解决好吃饭问题,我们花了很大精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取得了长足进步。现在,全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超过6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7%,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农产品供给极大丰富。相比较而言,农村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差距相当大。农村现代化既包括“物”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还包括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我们要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就是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我们一直强调,对“三农”要多予少取放活,但实际工作中“三农”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我们要扭转这种倾向,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务、干部配备等方面采取有力举措,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不断缩小城乡差距,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个字”的总要求,反映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本世纪初,我国刚刚实现总体小康,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党就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要求,这在当时是符合实际的。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农业主要矛盾发生了很大变化,广大农民群众有更高的期待,需要对农业农村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反映了农业农村经济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快优化升级、促进产业融合的新要求。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反映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质的提升,体现了广大农民群众对建设美丽家园的追求。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重点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是要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主要目的,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反映了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由此可见,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三农”工作的体现。我们要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2022感想2
“四月春光好,正是读书时”。在春光明媚的四月,我有幸到百年——西安交通大学学习,五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仿佛经历了一次文化之旅,一场视听盛宴。培训结束后,仍然回味悠长,也引发了我对于乡村振兴的一些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习近平总书记说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遵循自然法则而生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懂得“仁民爱物”,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平利是女娲故里,中国名茶之乡。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一样名扬四海。到那时,我们卖的就不仅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平利旅游的客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约束力。“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乡村振兴中,如果我们充分发掘乡规民约、族谱家训这些道德资源,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向善向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引领道德、淳化民风,那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和睦”等等都会成为村民发自内心的尊崇。
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乡村文体活动质量,让广大村民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周易·贲卦·彖传》中解释文化,“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三观”和生活方式,要想振兴乡村,就得以文化铸魂。有了灵魂的乡村便有了生机和活力,有了青山绿水和乡愁,有了希望和未来。
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2022感想3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思维,更好地抓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通过参观多个美丽乡村建设点、园林基地、采摘基地以及党群服务中心,听取了相关负责人对该村党建引领、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工作的详细介绍。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夯实基层党建,巩固振兴基础
整合优势资源,让党支部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者和命运共同体。选派街道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常驻基层支部指导各项工作开展。发挥党小组长基石作用,选优配强中坚力量,构建更为稳固的组织框架和后备梯队,培养一批懂基层、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
二、着力把脉定向,带头振兴示范
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党员干部“早九晚九”的工作模式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行为准则,每个干部在埋首案头、山间挖土、走访宣讲之间自然交替,让党员干部带头成为“乡村振兴”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成为服务群众最有力的回应。
三、做好融合文章,激发振兴活力
做好“城乡融合、以城带乡”文章,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充分挖掘“山水、村落、生态”等旅游资源,开发自耕园艺、家庭自助厨房、互联网销售平台等农业延伸特色服务,探索城乡共享菜园建设模式,提升本地农副产品附加值。结合实际,建立党员群众讲习所,讲习内容涵盖党课、农业技术等各方面专题,大力培育有担当、勤作为、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成立新乡贤委员会,推选堪担表率、经验丰富的村民担任乡贤,积极参与村民矛盾调解,构建村风淳朴、村民自治的和谐乡村文化。按照就地取材、就地造景、节约资源、不大拆不建的要求,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及房屋资源,引导并规范村民发展农家乐、茶馆、小超市等家庭经营,打造绿水青山的生态样本。四、突出党建引领,找准乡村振兴着入点
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加快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始终将加强党建工作摆在首位,以农村党组织为龙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依托,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建强组织作保障,抓好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升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
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2022感想4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从世界各国现代化历史看,有的国家没有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农业发展跟不上,农村发展跟不上,农产品供应不足,不能有效吸纳农村劳动力,大量失业农民涌向城市贫民窟,乡村和乡村经济走向凋敝,工业化和城镇化走入困境,甚至造成社会动荡,最终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这里面更深层次的问题是领导体制和国家治理体制问题。我国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有能力、有条件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顺利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当前,我国正处于正确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历史关口。新中国成立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下,我们自力更生,依靠农业农村支持,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推进工业化,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依靠农村劳动力、土地、资金等要素,快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城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广大农民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这个过程中,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长期以来,我们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把握是完全正确的,也是富有成效的。这些年,我国农业连年丰产,农民连年增收,农村总体和谐稳定。特别是几亿农民工在城乡之间长时间、大范围有序有效转移,不仅没有带来社会动荡,而且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同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相比,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步伐还跟不上,“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问题比较突出。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下决心调整工农关系、城乡关系,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推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把握和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
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2022感想5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今年怎么干?中央一号文件聚焦重点任务,对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作出全面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举措,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努力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让越来越多的村庄实现产业旺、环境美、农民富。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产业加快发展,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夯实了基础。2021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8.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1%。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
锚定“两多”目标,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充分挖掘乡村在食品保障、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延伸出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农村电商等一、二、三产业,拉长产业链条。
探索“两就”路径,让农民就近就业创业、就地致富。要以县域为主阵地,重点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就业容量大、带动能力强的产业,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创新“两化”模式,推进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各地要统筹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决心改变资源过度开发、要素投入粗放的发展模式,打造绿色健康的新业态,让产业绿起来,乡亲富起来。
广大乡村,是农民群众的生活家园。良好环境,是农民群众的深情期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建设是重要任务。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民迫切的民生需求,提出“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
抓住重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目前我国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实现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今年要在巩固建设成果的同时,继续在农村道路、供水、用电、住房安全等领域发力,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突出困难。
优化环境,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农村改厕、污水处理等,都是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8%,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90%以上行政村。中央一号文件对今年工作作出部署,提出“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推进农村改厕”“分区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
健全机制,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各地自然地理、风土人情各异,发展阶段不同,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切不可“一刀切”推进,更不能大拆大建。中央一号文件对此作出了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只有多听农民意见,尊重农民意愿,才能真正把好事办到农民的心坎上。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让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中央一号文件作出部署,提出“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离不开一个个强有力的党组织。各地应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职责,健全乡镇党委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机制,持续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今年要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加强党在农村的思想政治引领,支持农民开展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推进农村婚俗改革试点和殡葬习俗改革,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中央一号文件对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作出部署。各地要对照要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各自实际加快构建一站式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开展农村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
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各项重点工作,归根结底要靠党的领导。要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制定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开展省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完善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把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推进机制,开展“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建立乡村振兴表彰激励制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要完善乡村振兴领导体制机制,强化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三农”工作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等职能作用,把党管农村工作的政治优势进一步转化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