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读书心得初三作文800字7篇

金凤1871分享

《茶馆》的创作意图是十分清楚的,它通过“裕泰”的茶馆陈设由古朴→新式→简陋的变化,昭示了茶馆在各个特定历史时期中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茶馆读书心得初三作文800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茶馆读书心得初三作文800字1

竹板一敲响,大幕徐启,一个身着晚清大褂的人亮出嗓门:“大茶馆,老裕泰,生意兴隆真不赖……”接着入目的便是一间大茶馆,人来人往,热闹气十足,只有四处张贴着的“莫谈国事”的纸条独自寂寞着,有些突兀。这便是老舍笔下的裕泰大茶馆。

《茶馆》共分为三幕,时间跨度却很大,跨越了从戊戌变法到军阀割据再到国民党黑暗统治的五十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下,茶馆里发生了许多不同的故事,却又大致相似,换的是主角,不换的是黑暗时期下社会最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茶馆》里的人物多多少少有五十个,从父辈到孙子辈,从“刘麻子”“二德子”到“小刘麻子”“小二德子”,这些人物里有好有坏,可即便是最可恶的人,结局也令人唏嘘。正是这样一个茶馆,让我感受到了真正的悲哀与心酸。

裕泰大茶馆的掌柜的,王利发,自小便接管父亲留给他的茶馆,他为人圆滑精明,心眼却不坏,对“上层”人恭敬请安只为保全茶馆和家人,可最后苦心经营的茶馆却被国民党强夺作为根据点,王掌柜最终自缢而死。其实,从茶馆越来越浓厚的“洋气”和越来越紧张的改良中已经暗示了旧中国的灭亡和帝国主义入侵势力的强大。茶馆中“莫谈国事”的字条越来越大,生意惨淡,更是反映出了当时民不聊生的惨况。在这样的社会情形下,百姓们更可谓是“自相残杀”,如文中康六卖女,宋恩子吴祥子为几块现大洋诬告刘麻子,小刘麻子为国民党效力强夺茶馆等情节,让人心痛不已。为了白面粮食和大洋,他们可以出卖自己,他们可恨吗?当然!但他们却又是可悲的,愚昧无知,只求保全。

但配角之中也不乏清醒之人。身为旗人的常四爷正直勇敢,厚道善良,是热心的市民代表,可却逃不过必然的命运,发出了“我爱我们的国,可谁爱我呀!”的沉重悲叹;还有一心要“实业救国”的先进资本家代表秦仲义,他开的几个工厂最后都被拆了,只得到个“有钱便应吃喝玩乐”的教训,这何尝不是历史上民族企业家软弱一面的反映呢。他们二人与王掌柜一起撒纸钱,给自己出殡来祭奠自己,是何等的悲凉!可他们再也没有力气做出比“死亡”更为激烈的反抗了。

老舍曾说:“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老舍没有写官场上横行的党员军官,没有写腐败落寞的晚清贵族,政治上的风云仅通过一座茶馆和形形色色的小人物翻涌了起来,百姓的悲哀其实更是当时中国社会的悲哀。

幕已谢,那个开场时身着大褂的人早已换上的短袄,剪去了小辫儿。竹板这么一敲响,他又哼唱了起来:“小姑娘别这样,黑到头儿天会亮。小姑娘,别发愁,西山的泉向东流。苦水去,甜水来,谁也不再做奴才……”

近代史上近百年的压迫与屈辱早起过去,黑暗已落幕,我多想踏进裕泰茶馆,为这里的人撕去黑暗的历史,高呼一声:“天亮了!”

读《茶馆》仿佛痛饮一碗“悲茶”,我坐在茶馆里不动声色地看着每一个过往的人,心中郁结着什么,若非要形容出来,那便是鲁迅先生曾用过的“浓黑的悲凉”罢!

茶馆读书心得初三作文800字2

喜欢茶馆源于《茶馆》。

《茶馆》是老舍先生的名作,是三幕剧的剧本。《茶馆》讲述了老北京裕泰大茶馆几十年间的跌宕起伏,历经清朝、民国、抗日战争胜利后统治时期这三个年代。《茶馆》非常现实,好人不一定有好报,恶人不一定有恶报,充分体现了解放前社会的黑暗、官员的。

先谈谈这幕话剧中的人物吧。老舍先生在《茶馆》中刻画的人物性格特点十分鲜明。每个不同的人物都代表了当时社会不同职业、阶级的不同群体。看似多达几十位的出场人物,却无一显得重复。王掌柜、常四爷、松二爷等等身世不同、个性显著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只需读过一次,就能把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深深刻在脑中。例如裕泰茶馆的王掌柜,正如卷首老舍先生予其的定位一般:精明、有些私心而心眼不坏。通览全文,在我眼中他作为一个掌柜,很圆滑又显得软弱,遇事就给钱、说好话。然而,在结局中他不忍看到茶馆被高官与小人夺取,默默地在后院自杀。这一情节,仿佛出乎了人们的意料,但仔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让人心酸不已。这么一个走着中庸之道的掌柜,却选择以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老舍先生通过一个人物,以其行为与性格的强烈反差,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悲哀,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讽刺与不满。

读完《茶馆》,我体会到我们现在是多么幸福,那时候的很多孩子连一碗热汤面都很难吃上,而我们现在汉堡牛扒可以随便吃。那时的人们真是生不逢时,生活在那样一个黑暗的年代。

在《茶馆》里,我最敬佩的人还是常四爷,特别是他那种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常四爷是满族旗人,在清朝时有份“铁杆儿庄稼”,不用干活就有钱拿。后来清国灭亡了,常四爷并没有像他的好朋友松二爷一样挨饿,而是自己去种菜卖菜,自食其力,不向困难低头。这种精神正是我们现在缺少的,由于生活条件优越,我们遇到困难就退缩,假如生活在那个年代,没有常四爷这种精神恐怕也很难在社会中生存。

《茶馆》里的其他人,儿子还是遵循老子的处世态度,有的甚至变本加厉。这是时代的悲哀。

《茶馆》让我们看清了那三个黑暗时代,也看清了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人民,一个个破落、衰败。《茶馆》不愧为“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

茶馆读书心得初三作文800字3

《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也是老舍的成功之作。

老舍的《茶馆》看似聚焦于一个小茶馆里,但这个人来人往的茶馆里汇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简言之,是一个小社会的浓缩。老舍抓住了这个场景的特点,将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六七十个主,人物高度浓缩在茶馆中,展现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政权覆灭前夕三个时代的生活场景。概括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几种势力的尖锐对立和冲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的中国的历史命运。

这就是《茶馆》投影出的中国!

裕泰茶馆在大时代中生存了下来,必然有他的生存之道。先从茶馆的内部装饰开始说起。

从茶馆中桌凳的变化就侧面反映了这里生意的好坏。第一幕中店里放的是长桌,方桌,方凳,长凳,小凳。这样客人的容量还是挺大的。当时天泰,广泰,德泰都已经关门了。市场竞争的压力不大了,勉勉强强的混口饭吃。第二幕中一律是小桌与藤椅,桌上铺着浅绿色桌布。墙上用的是时装没美人,可见王利发紧跟时代潮流。第三幕中都换成了小凳和条凳,家具也黯淡了,门庭也不光线了,岁月让裕泰失去了生气。体面也不是这里的形容词了。除了这明显的外部装饰,还有那些个字条。

“莫谈国事”这条子陪着裕泰一起经历了半个世纪。第一幕中茶馆各处都贴着这条子“莫谈国事”。第二幕中的“莫谈国事”更大了,更醒目了,功能依旧。第三幕中“莫谈国事”有了一个伙伴“茶钱先付”。“莫谈国事”更大,更多!这是一张神奇的条子。

“莫谈国事”将封建无限的放大,也无限的反应了社会的落后。“茶钱先付”反映了裕泰的生意已经岌岌可危了。

在茶馆中不仅仅有陈设的条子,还有人。《茶馆》中人物繁杂但每一个都有鲜明的个性。

其中在全文的结尾的时候有一个沈处长。他一共只有一点点的台词,是七个“好”字和一个“传”字。语言极其凝练,但同时把这个人表现的淋漓尽致。沈处长的出场穿着军便装,高靴,带马刺,手持小鞭,后面还跟着两个宪兵。他明显是一个很霸气的人,但少言寡语。不说话,用眼神示意也许就是这些长官的特征之一。

沈处长不过是这戏中的跑龙套,而王利发是贯穿整部戏的灵魂人物之一。

王利发是一个小小茶馆的老板,为了生存,他阿谀奉承,逆来顺受。这不仅仅是他的茶馆,也是他父亲的。所以茶馆不仅是一个赚钱工具,更是他父亲的馈赠和希望。一个不卑不亢的人,但不是一个苟活之人,他很坚定的保护家人,自己坚守茶馆,最后用上吊来结束生命。

《茶馆》是我读的第一本戏剧。人物繁多,我每每读过都不时的翻到前面去看人物表。虽然人物多很繁杂,但老舍能清晰地写下这么多,可见他能力的强大。一张张丑恶的嘴脸,一张张善良的脸庞,都在老舍笔下栩栩如生。我读出了世道沦落,读出了人间正道是沧桑……

《茶馆》很经典,人物很传奇。

茶馆读书心得初三作文800字4

茶馆,在中国极为常见,是一个普通,但却是一个特殊的地方。《茶馆》的故事全部发生在一个叫的茶馆。茶馆的名字叫“裕泰”,象征着富裕和安泰,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寄托。但是在当时这样的世界是不存在的。

一部简简单单的三幕话剧,借助于一家普普通通的的茶馆,将半个世纪的岁月浓缩,将许许多多符合时代特征的小人物涵盖,将一个国家在那些个特定时代的悲哀诉尽。

《茶馆》有着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绘导了一出由往昔岁月和市井生活画面组合起来的社会大戏。故事发生在清朝末年的一个名为裕泰的茶馆中,这个茶馆里人来人往,会聚了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概括了中国社会的各个阶段,几种势力的尖锐对立和冲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历史命运。

《茶馆》中刻画的人物性格特点十分鲜明,这也是剧本的一大特色,王掌柜、常四爷、松二爷、刘麻子、唐铁嘴等人物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王掌柜,为人正直,不做坏事,但有些软弱,遇事就给钱,说好话;老主顾常四爷,同王掌柜一样正直,不做亏心事,但不同的是他比王掌柜硬,骨子里有那么一股傲气,怎样都不肯低头,不肯让步。

我最钦佩的'还是常四爷了,钦佩他那种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在清朝时,他有份“铁杆子庄稼”不用干活就拿钱。后来清国灭亡,常四爷没有像松二爷一样挨饿,而是自己种菜卖菜,自食其力,不向困难低头。到了民国时期,茶馆新开张时,松二爷,常四爷都去贺喜,常四爷虽然穿的没有那么体面,但他的精神面貌很好,面对政局的混乱他还能放得下面子,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所缺少的,在那个年代,没有常四爷这种精神恐怕很难生存。因为他是以一个单纯的方式出现在舞台上,他正义,爱国,实话实说。也许你觉得这个人太过于直肠子,不够圆滑,反而会给自己惹祸上身。但反过来看看王利发,他够圆滑了吧,可最后还不是一个死的下场。

曹禺先生曾说《茶馆》是“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也有人评论说《茶馆》是一曲旧时代的葬歌,也是一曲挽歌。《茶馆》这三幕共占了五十年的时间,而老舍仅用了一些小人物的生存和死去,说明了年代的形形色色。他揭示了社会的一角,让我们觉得我们活在这个时代是多么幸福。

茶馆读书心得初三作文800字5

在今暑假我读了老舍先生的专集,其中老舍先生写到《茶馆》令我影响深刻,不经产生很多感想。

说到老舍先生,可真是一个令人敬佩的人啊!老舍先生是中国现当代小说家,剧作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生于1899年,卒于1966年。他是满族人,祖籍是北京,另外老舍先生的原名叫做舒庆春,字舍予也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呢!

《茶馆》是老舍先生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1957年7月初载于巴金任编辑的《收获》杂志创刊号,1958年6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单行本。《茶馆》的主要人物有王利发、刘麻子、庞太监、唐铁嘴、康六、小牛儿、松二爷、黄胖子、宋恩子、常四爷、秦仲义、吴祥子、李三、老人、康顺子、二德子、乡妇、

茶客甲、乙、丙、丁、马五爷、小妞、茶房一、二人等等人物,真的很多呀!那么故事的经过就是向我们描述了茶馆的老板王利发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所以他就八方应酬,但是现实的每每残酷却使他每每都被嘲弄和嘲笑。最终被冷酷无情又黑暗的社会给一并吞没。然而经常出入茶馆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从雄心勃勃一心要搞实业救国却到破产;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爷在清朝灭亡以后也不得不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故事还描述了刘麻子等一些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全剧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向我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结局。后来到了民国初年,连连不断的内战使百姓们都深受苦难其中,北京城里的大茶馆也都关了门,只有王掌柜改良经营,把茶馆的后院辟成租给大学生们的公寓,正厅里也摆上了留声机。尽管如此,社会上的动乱仍然能影响到茶馆:逃难的百姓们也都堵在门口,大兵抢夺掌柜的钱,侦缉队员不时的就前来敲诈。又过了三十年,已是风烛残年的王掌柜,却仍在拼命支撑着茶馆。日本投降了,但是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又使人民陷入了内战的灾难。吉普车横冲直撞,爱国人士惨遭镇压,流氓特务要霸占王掌柜苦心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这时,恰巧来了两位五十年前结交的朋友,一位是常四爷,一位是秦二爷。三位老人撒着捡来的纸钱,凄惨地叫着、笑着。最后只剩下王利发一人,他拿起腰带,步入内室,仰望屋顶,寻找着安然了结一生的地方。读完之后,我感慨万千。我领悟到了以前社会的黑暗,以及残酷无情。在那个旧社会里人们不得不遵循自己无法选择的道路,一直走下去。最后也不得不接受自己的命运。

读完了老舍先生的《茶馆》后,我深刻的明白了当时社会的残酷,我感慨到了现在社会的好处,原来有时候一些事情真的不是自己想决定就能决定得了的。虽然《茶馆》是话剧,现在也仍有人演,可是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今年暑假,我将《茶馆》给看完了,更加的了解到了旧中国和新中国。

茶馆读书心得初三作文800字6

春风绿柳絮缠绵,夏雨青荷珠雨连。秋霜桂影圆光月,冬雪腊梅白云闲。走进《茶馆》,四季交替变更,看过往人群,望社会变迁。

话剧一篇,细节万千。

作者老舍以三幕剧,将裕泰茶馆作为背景,分别还原了清末,民国与抗战胜利后三个时代背景下群众的生活琐事。幕与幕间以快板相连,快板的旋律,节奏也暗示着剧情发展。

第一幕,茶馆掌柜王利发,茶客常四爷,松二爷,刘麻子,唐铁嘴等人相继入场。锣鼓喧嚣,茶馆热闹非凡。“莫谈国事”张贴在茶馆中。人们相聚裕泰,或谈花饮月或品茶遛鸟亦或说媒拉纤......人声鼎沸,各种奇闻异事不绝于耳。社会似乎一派欢乐祥和的样子,刘麻子脱口一句“大清国有的是金山银山,花也花不完”却暴露了清末闭关锁国时期政府、人民安于现状,愚昧无知的状态。幕尾干脆利落:“将!你完了!”下棋者胜利的语言正照应了清朝的结局。

镜头一转,“莫谈国事”的大字赫然映入眼帘。已是民国时期,掌柜王利发紧跟时代潮流,茶馆焕然一新,后院建起了公寓。局势紧张,大兵闯入茶馆,将掌柜敲诈的身无分文。人们的言论也愈发谨慎。

第三幕中的茶馆不若从前光鲜亮丽,变得黯然失色。十几年前曾在裕泰说笑的故人有些已不在人世。今非昔比,“茶钱先付”这前所未有的规矩大概暗示着茶馆的末路了吧。全剧最后,王利发,常四爷,秦二爷最后一次在茶馆相遇,感叹完这一生后,掌柜王利发终是永远留在了裕泰茶馆中......

笑,苦笑。笑人间疾苦,笑社会动荡。笑一心为国而终无力,笑辛劳一生却苟活。

悲剧的结局揪紧人们的心,是什么使乡下人到了非卖儿卖女不可的地步,是什么驱散了人们的欢声笑语又是什么使茶馆走向末路呢?我认为,是人心,是社会的腐败,是国家的弱小。

幕剧中,人们一味追求“洋气”,对清朝认识不清;官府草菅人命,腐败无能;变法遭人镇压,反对,嘲讽。国产企业面对洋人企业宛若深海中的一滴水,无法与之抗衡。国库空虚,社会动荡。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国家陷入困境之时,没有一个官兵,一个百姓是没有责任的。

剧中也有正义之人,如虽逆来顺受却不愿苟且偷生的掌柜王利发;为人正直,爱打抱不平的常四爷与坚持实业救国的秦仲义......

中国的发展需要创新,需要改革更需要人民的支持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历史的教训。只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才能有人民幸福。如今的美好生活皆是先烈们以血与汗水铸就的,新时代的我们应铭记历史,奋发图强,砥砺前行!

读《茶馆》,品人间百态,读世道沧桑,忆心酸历史,思前进方向......

茶馆读书心得初三作文800字7

《茶馆》 是现代文学家老舍的作品,是一部话剧。全书共分为三幕,分别描写了戊戌变法,民国初期,新中国成立前夕这三个时间,通过老北京的一个茶馆,揭示了这半个世纪形形色色的人生百态。

第一幕:王利发从他的父亲手中继承了茶馆,茶馆中各处都贴着“莫谈国事”的字条,可是常四爷却要偏偏要谈国事。他看不起洋人,更看不起二德子,身为满清旗人,却说了一句“大清国要完”,被侦缉宋恩子与吴祥子抓了入狱。刘麻子,专门倒卖人囗为生,要将康六的女儿康顺子卖给庞总管(太监)做老婆。秦仲义,二十多岁,是一个阔少,主张实业救国,说要开工厂,要搞维新。

第二幕: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民不聊生,裕泰茶馆也逐渐衰败。常四爷出狱了,却没了旗人的身份;康顺子母子逃出宫;刘麻子被砍了头;两个逃兵想娶一个媳妇,结果媳妇没娶到,钱还被宋恩子、吴祥子抢了去;宋恩子、吴祥子成了成为了军阀的走狗,就连继承了其父的处世哲学的王利发也只能苦苦支撑茶馆。

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大兵在北京城横行,裕泰茶馆更破了,只有“莫谈国事”的纸条更多了,字也更大了,在北京城中,吉普车横冲直撞,爱国人士也接连遭受镇压。流氓特务要霸占王利发苦心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而在这时,茶馆中来了两个五十年前的朋友,一个是常四爷,一个是工厂被没收,一辈子的成果彻底垮台的秦仲义。三个老人在茶馆中凄惨的撒着纸钱,常四爷、秦仲义走后,王利发也上吊自杀了。

在这三幕话剧中共出现了七十多人,其中有五十人有名有姓,他们的身份也差异巨大,正好代表了社会中各个阶层的人。《茶馆》通过裕泰茶馆的兴衰历程作为线索,写出了在每个时期的时代特征以及不同的文化风俗,其虽没有较为完整的情节,却只用三言两语就将某些人物的特征描绘了出来。由人物引出故事,再由故事引出更深层次的社会现象。

《茶馆》将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社会矛盾共同构成一个巨大的社会背景。在运用了多种幽默的情节后,对那三个时代的黑暗的社会进行了批判。其实,《茶馆》不仅仅需要我们在阅读时思考,更需要我们不断去寻找其内部更深层的含义,细细品味其描绘出的社会现象……


茶馆读书心得初三作文800字相关文章:

茶馆读后感满分范文800字【5篇】

老舍《茶馆》读后感范文800字五篇

茶馆读后感范文精选800字

茶馆读后感800字左右范文

茶馆的读书心得笔记五篇

《茶馆》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0篇

茶馆读书心得体会700字五篇

《茶馆》读书心得范文10篇

茶馆阅读心得感想范文10篇

《茶馆》读书笔记800字5篇作文

    319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