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天宫课堂第二课心得体会2022

和杰0分享

水和油之所以“难舍难分”、长时间保持混合态,是由于在微重力环境下密度分层消失了,也就是浮力消失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天宫课堂第二课心得体会2022,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学习天宫课堂第二课心得体会2022

学习天宫课堂第二课心得体会1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_年前,“太空教师”王亚平为全国6000多万名学生太空授课时的寄语尚萦绕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将成为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以及中国首位出舱女航天员。寻声凝望,原本神秘遥远的深邃太空离我们越来越近,一个个美丽的“飞天梦”正成为现实。

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此时距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不到一月时间。由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组成的新“太空出差三人组”搭乘载人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此次任务将实现与核心舱径向交会对接、由救援船转入正式任务船等多个“首次”,还将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搭载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历时21小时23分钟成功返回地面,首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_年来,7次载人飞行,间隔期从以年计算到以月相隔,“出差”的频率更快、衔接更顺畅,准备更从容,展现着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太空之旅从“一日游”到“季度游”,再到此次半年的“深度游”,“太空出差”的时间更长,步伐迈得更大更远更坚定,彰显着大国自信的豪情。

从“两弹一星”、“嫦娥”问月,到“北斗”指路、“天宫”揽胜、“天问”探火,再到“神舟”系列傲游苍穹、“羲和”追日……一次次突破、一步步前进,中华民族向太空的探索已从月球、火星延伸到太阳;中国人民目光所及,正在从仰望璀璨星空到求索暗物质和引力波,甚至打量起太空中更深邃的未知区域。

“中国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的确,浩瀚太空里越来越多的中国航天身影,正在将中华民族对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怀,谱写成探索太空的现实诗篇。根据安排,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们在轨驻留6个月,中国人将第一次在太空中度过春节。期待除夕守岁时,我们能够第一时间听到同胞来自太空的祝福。

学习天宫课堂第二课心得体会2

今天,我们在教室参与了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首次太空授课,“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物理课。

首先,王亚平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天和核心舱的主要结构,先后带我们参观了居住区、卫生区和太空厨房。随后,老师还介绍了太空跑步机、太空自行车、“企鹅服”等运动装置的用法,并解释了太空中锻炼的重要性:空间站几乎没有重力,微重力的环境会使人血液上涌、骨骼疏松、肌肉萎缩,需要坚持锻炼以保持身体健康。叶光富老师还为我们演示了在太空中如何行走、转身,从而让我们对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

接着,就是最激动人心的太空实验环节了。三位老师演示了太空细胞学实验、浮力实验、泡腾片实验等,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水球成像实验。王亚平老师先制成一个水膜,再向水膜中缓缓注水。由于微重力环境下表面张力较强,水膜变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水球。老师又向水中注入一个气泡,将脸靠近水球时,水球里竟然呈现了一正一反两个像。老师解释道,这是由于气泡将水球分割成两部分,使其分别成像。这样一节别开生面的“天宫课堂”结束之后,我终于明白了“太空授课是物理课堂上最生动的实践案例”这一说法。

正如王亚平老师在课程最后给我们青少年的寄语,“我们是祖国含苞待放的花朵,希望我们的梦想在广阔无垠的太空中绽放”,我们当今的任务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报效祖国,为祖国的航天事业、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学习天宫课堂第二课心得体会3

今天下午老师宣布了一件振奋人心的消息,那就是神舟13号将在外太空对我们地面上的所有小学展开一次太空教学,而且是直播哦!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一蹦三尺高,双手举过头顶,眉开眼笑的大声喊:“太好了!”

直播开始了,我便专心致志的观看了起来,听他们讲太空上的生活和以及特殊的现象和原理。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就是把水变成一个球,点上颜料,并且放入泡腾片以后的变化。

王亚平姐姐用水袋在空中挤了一个超大的圆球,这个圆球竟然没有破,并且又圆又光滑。用颜料在水球上滴了一滴颜料,颜料迅速在水球内蔓延开来,成了一颗蓝色的水球。虽然散布的不均匀,但是看起来非常好看,给人一种别样的感觉。这时王亚平姐姐提高了声音说:“接下来我要把黄色的泡腾片放入水球里,请大家仔细看发生了什么。”我们都知道,在水中放入泡腾片会沸腾起来,那我想,泡腾片放入水球里会不会破呢?接着神奇的一幕就发生了,王亚平姐姐把泡腾片放入水球中,水球竟然没有破,并且泡腾片发生了变化,迅速在水中挤出了许多小泡泡。泡腾片的周围散发着黄色的光,泡泡把半个球都撑满了。这令我们全班同学都非常惊讶,忍不住叫出了声:“哇塞!”

还有一件有趣的实验令我印象也特别深刻,那就是把乒乓球放入水中的变化。所有人都知道,把乒乓球放入水中,不管你怎么戳它,它都会在水面上漂浮起来,像只顽强的小强。而在外太空就不一样了,王亚平姐姐给我们展示了这个实验,把乒乓球放入水中,随后用一根筷子把它戳入水中,保持几秒再放开。神奇的一幕发生了,乒乓球竟然贴着杯子紧紧的沉在水底,没有浮上去,我心中非常疑惑:“What?这是什么操作?”视频的最后又为我们讲解了它的原理,一句话:重力消失了,浮力也就消失了。”

今天的`这堂课让我了解到了外太空的生活,以及外太空神奇的科学现象,又学到了很多道理。更令我赞叹的是我们中国科技的领先,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空间站技术的高超,更是因为我们中国的5G在全世界排第一,其他国家都是4G,并且我们国家还能和外太空通话、视频,实在太牛了!

学习天宫课堂第二课心得体会4

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完成在轨测试验证。从那一天开始,璀璨无垠的星空之上,多了一抹中国红。

我时常轻倚床头,凝望星空,对空间站充满了无限的幻想与憧憬:他们如何维持氧气与水的循环?如何移动与就餐?又如何消遣与工作?

这一切,在今天找到了答案。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宇航员兼职老师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天宫空间站为我们讲述并演示了在失重状态下的种种基本活动——饮水、锻炼、工作等;另外,还有在失重状态下的各种有趣的现象,如液体的表面张力、液体的浮力、细胞研究等。

虽然课程仅仅四个小时,我却久久不能忘怀,感慨国家的伟大。遥想1970年,中国自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这个还在襁褓中的孩子,迈出了自己的航天史脆弱的第一步。正当世界对此嗤之以鼻时,中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81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独立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2003年,杨利伟携带全中国人民的翘首以盼,为星河增添了一抹亮丽的中国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2007年,“嫦娥奔月”再也不是幻想,“嫦娥一号”为月球拍下了一张绝美的“素颜照”;2019年,新一代固体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首次完成海上发射,弥补了中国在此方面的弱项,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海上发射技术的国家;2020年7月,“天问一号”将目光放在了火星,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同年11月,“长征五号”成功将“嫦娥五号”送入地月转移轨道,中国首次开采了“国外”的土壤……

汪国真说过:“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50年,科学家的忍辱负重;50年,中华儿女的含辛茹苦,换来的不仅是国力的强盛,更是世界的认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50年前,中国经历了怎样的腥风血雨!没有人相信中国会干出一番大事业;50年后,中国又经历了怎样的沧海桑田!我们可以自豪地对我们的祖先说,我们没有食言,我们真的做到了,我们站在了世界的前方!

中国啊,期盼之处,皆是星辰大海;到达之处,皆是根深蒂结;回眸之处,皆是芳草萋萋。所以,少年啊少年,不要停下脚步啊,我们的学习仍未结束,我们的旅途刚刚开始。

学习天宫课堂第二课心得体会5

振奋人心的那一刻,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后续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

我国高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神舟七号发射成功,5G互联网研究与产业化获得重大突破,我国"首条国际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在京津两大城市间开通,"首个中国人基因组序列研究成果发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建设任务圆满完成,"曙光5000A跻身世界超级计算机前十。

蛟龙深潜,嫦娥探月。我国科技实力不断进步。重大科技成果持续涌现,科技创新日趋活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千年梦想,今朝实现。去年7月23日,天问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天问一号于2021年2月到达火星,实施火星捕获。2021年5月择机实施降轨,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软着陆火星表面,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开展巡视探测等工作,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科学探测,实现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5]。深空探测将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截至2021年2月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总飞行里程已超过4.5亿公里,距地球约1.7亿公里。

我们正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按计划将在轨驻留6个月,在这6个月时间,主要工作是要进一步验证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的关键技术。具体来讲,就是要和核心舱、天舟二号、天舟三号一起配合进一步验证。

科技强,则国强。自信之路成功,为中国航天点赞。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强大。


学习天宫课堂第二课心得体会2022相关文章: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10篇(2022)

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心得体会8篇

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心得体会(10篇)范文

2022年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心得5篇

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有感10篇

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后感8篇

央视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精选5篇

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心得启迪10篇最新

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优质范文10篇2022

天宫课堂第二课感想(最新5篇)

    338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