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的阅读心得体会精选
读书是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文字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随着朗读、鉴赏、记忆,学习知识的行为。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追问的阅读心得体会精选,供大家参考。
追问的阅读心得体会精选1
在朋友冬雪春雨的博客上,转载了这篇文章,内容不长,寥寥数语,却让人豁然开朗。把它置顶,放在打开博客就能看到的地方,算是警醒。
其中“教育写作”让我感慨良多。对于自己教育教学中各种问题的反思都可以记录下来,在写作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剖析,长期坚持,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曾经也信誓旦旦地坚持写,可后来繁杂的事情多了、身体健康也出现了各种不太良的信号,想到的好多事情都不能坚持记录下来。每每想起来都感觉遗憾,也许这就是普通人跟名师专家的区别,一件事情,坚持去做跟偶尔做,效果不会相同。
“专业阅读”,平常也属于比较爱读书的——可阅读的时间总是不能保障,一本书读好久,有时还会中途停止……于是深知自己的底蕴不够深厚,老有一种岌岌可危的感觉。特别是这次在济南参加研修,晚上研讨时组长的一个调查“说说你都读过哪些专业的书籍”——交流之下,更觉惶恐。当晚在亚马逊订了四本书,现在已陆续收到,看着那四本书,真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读的第一本用报纸小心地包了书皮,现在已经开始阅读,在读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了一种力量,那是不读书时所没有的……
“偶像”,记得多年前,我还刚刚二十几岁,第一次在录像上看到吴正宪老师讲的一节《面积和面积单位》,被吴老师课堂上的那种激情和亲和力深深打动,吴老师的课堂是那么有趣、那么有味道、那么受孩子们欢迎,就像有一种魔力一样,深深吸引着上课的孩子们,也吸引着听课的老师。那时我还刚刚教数学不久,因为是幼师毕业,身上天生有一种当好“孩子王”的愿望——打实习时,就感觉自己的生命中有一种力量,我会用我的爱去善待每一个孩子,我要让孩子们在我的课堂上充满力量、快乐成长……当看到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时,才意识到要能让课堂上充满爱,绝对不是只有心中的冲动,更多的应该是赶紧让自己汲取能量,才有可能做一个像吴老师这样的好老师,真正让爱洒满自己的课堂。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参加多种培训活动努力学习,以后陆续又听过好多专家的课,特别是吴正宪老师,在很多学习活动中,都能现场看到吴老师执教,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向她学习的信念。读了这篇文章才明白,对偶像除了热爱和崇拜,还要研究,研究偶像的言行、教学实践——这样才能进步得快!于是给自己定下目标,从现在开始,读吴正宪老师的书、研究吴老师的课堂,向她学习,哪怕只能进步一点点……
追问的阅读心得体会精选2
拿起书,我望着它。扉页上印着烁大的五个字“生命的追问”。我对书中这样两句话仍记忆犹新:“假如我能站起来吻你,世界该有多美啊!”“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这是一个勇敢坚强地面对挫折、面对命运的人。她是山东济南人,5岁时因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却凭着惊人的毅力,自学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翻译和出版了大量外文资料和著作。她还自学了医学知识和针灸技术,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她就是这本书的,也是主人公——张海迪。
在书中,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残疾人的痛苦和作为一个作家发自内心的激情。整本书中,字里行间透露着一个残疾人对爱的向往,对大自然的追求,对生命的渴望,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以及对命运的挑战。
总是以乐观的心态来对待事物,因此文章中很少出现苦痛、酸楚、伤心等类字眼。更多描写的是当年随父亲一起流放的那个小山村,村里一群热情的姑娘和一些淳朴的乡民。当这群乡村少女围在轮椅旁亲昵地叫着“玲玲姐”,推着她去十八里铺的公社看电影,听她唱着苏联民歌《红莓花儿开》时,那是一幅何等质朴的画卷,充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令人陶醉呵!
这不仅深深地打动着,也深深地感染了我,她们的纯洁善良,她们的热情开朗,在笔下一次次展现在我的眼前。她们是一群快乐天使,带走无穷的忧愁和病痛,与她们共享欢乐与青春,不仅给以无穷的生命力量,也传递给我们健康的珍贵和生活的乐观。
我感叹于的坚韧,更感叹于她的博爱和惊人的毅力。我从她的脸上,分明看出了病痛留给她的印记:我从她呈献给我们的这本厚重的书本中,分明看见了她用激情热流融化了自己心灵的痛苦后,以文字的永恒魅力所展示出来的她的心灵美丽;我从她那没有知觉的躯体中,分明看到了那钢铁般的“保尔·柯察金”;我从她那坚强不屈的性格中,分明看见了生命的追问在大放异彩。生命是什么?是拼搏,是奉献!
我若是船,那么她就是帆,她永远鼓动着我在浩瀚的书海中乘风破浪。即使有狂风巨浪,浓雾弥漫,我不怕,因为我有帆,有了她,我想自己一定能登上理想的彼岸……
追问的阅读心得体会精选3
拿起书,我望着它。扉页上印着烁大的五个字“生命的追问”。我对书中这样两句话仍记忆犹新:“假如我能站起来吻你,世界该有多美啊!”“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这是一个勇敢坚强地面对挫折、面对命运的人。她是山东济南人,5岁时因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却凭着惊人的毅力,自学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翻译和出版了大量外文资料和着作。她还自学了医学知识和针灸技术,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她就是这本书的作者——张海迪。
在书中,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残疾人的痛苦和作为一个作家发自内心的激情。整本书中,字里行间透露着一个残疾人对爱的向往,对大自然的追求,对生命的渴望,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以及对命运的挑战。
作者总是以乐观的心态来对待事物,因此文章中很少出现苦痛、酸楚、伤心等类字眼。作者更多描写的是当年随父亲一起流放的那个小山村,村里一群热情的姑娘和一些淳朴的乡民。当这群乡村少女围在作者轮椅旁亲昵地叫着“玲玲姐”,推着她去十八里铺的公社看电影,听她唱着苏联民歌《红莓花儿开》时,那是一幅何等质朴的画卷,充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令人陶醉呵!
这不仅深深地打动着作者,也深深地感染了我,她们的纯洁善良,她们的热情开朗,在作者笔下一次次展现在我的眼前。她们是一群快乐天使,带走无穷的忧愁和病痛,与她们共享欢乐与青春,不仅给作者以无穷的生命力量,也传递给我们健康的珍贵和生活的乐观。
我感叹于作者的坚韧,更感叹于她的博爱和惊人的毅力。我从她的脸上,分明看出了病痛留给她的印记:我从她呈献给我们的这本厚重的书本中,分明看见了她用激情热流融化了自己心灵的痛苦后,以文字的永恒魅力所展示出来的她的心灵美丽;我从她那没有知觉的躯体中,分明看到了那钢铁般的“保尔·柯察金”;我从她那坚强不屈的性格中,分明看见了生命的追问在大放异彩。生命是什么?是拼搏,是奉献!
我若是船,那么她就是帆,她永远鼓动着我在浩瀚的书海中乘风破浪。即使有狂风巨浪,浓雾弥漫,我不怕,因为我有帆,有了她,我想自己一定能登上理想的彼岸……
追问的阅读心得体会精选4
这本书让我对中国文化有了一个清晰的轮廓,在孔子孟子的仁和义;墨子的兼爱;道家的“无为”,这些高深的哲理中慢慢吸取中国文化的营养。当看到《冯友兰追问人生》一书时,毫不犹豫的收入囊中,信手翻开书页,跟随冯友兰先生的目光探寻人生四部曲。本书45篇文章,从人生真相起笔,到人生境界等,最后落笔于人生的漫谈,四部曲层层递进,演绎人生之旅。
人生是一个宏观的理论,冯友兰先生从微观的角度,阐述这个宏观概念,我喜欢听他娓娓道来,讲授一个个哲学命题,传授哲思,人生成功之因素,他讲解只有才力命三种因素结合,才可以成功,《伤仲永》中讲述的神童仲永,天姿聪颖,后来自己不要学习,沦落为一个普通人,就是没有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所以古人云: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只有努力才能在某个专业取得成功,但是要想有大的作为,就像诗人能成为大家,或名家,就要靠他的才来决定。正如爱迪生所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这让我记起戴维。申克《天才的基因》提出的新观点,“人人体内都藏着一个天才”,他指出天才不是靠天资,而是训练出来的,莫扎特、贝多芬都是小小年纪开始训练,坚持不懈,才获得成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恒心和毅力是制胜的法宝,戴维。申克先生在书中强调后天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努力,就会成功,我不完全赞同戴维。申克先生的观点,我赞同冯友兰先生和爱迪生的观点,没有天资,你即使再努力,也不一定能成为大家、名家。
冯友兰先生提出自然、功力、道德、天地的 “人生四境界”说,从低到高,帮助人们在欲望和迷茫的世界中,构筑精神的理想境界。静心想想,我们都只有一个人生,一定要活出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读着这句话,我想起周国平先生所言,活得简单才活得自由。只有一个人生,我们是浑浑噩噩还是清清楚楚,每人的基调不一,正如一千个人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如何去感受人生、体味人生,做真实的自己,活出真性情,活出自我,这也是我们该思考的内容。
追问的阅读心得体会精选5
相信每一个看过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人都知道保尔·科察金这一刚毅坚强的英雄人物,他在病床上克服重重困难写下《暴风雨后诞生的》。那么你知道那个被人们称作现实版的“保尔·科察金”的人吗?没错,她就是张海迪。
张海迪,她从小聪明,活泼又可爱,可不幸的是,她却因此遭到上苍的嫉妒,派病魔前去夺走了她对双腿的控制权,使她因为脊髓血管瘤而导致高位截瘫。但是她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并没有就此沉沦,她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以异于常人的毅力写下了许许多多的传世佳作,不过在她的作品中,给我感受最多的莫过于她的散文《生命的追问》了。
在《生命的追问》中,字里行间都无不流露出张海迪作为一个胸部以下都没有知觉的残疾人对健康的渴望,对生命的赞美,对激情的追求。
在文中,张海迪从残疾勇士刑天、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德国探险家约享·哈森迈克等虽身患残疾,却依旧能爆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勇气的人身上总结出来的那句“活着就要创造,就要探索,即便肢体已经残疾,思想的火花也决不停止迸放。”使我至令记忆犹新!因为这句话让我不禁想到了残奥会上那些在用生命去拼博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他们虽身患残疾,但在一些事情上他们可以做得和一个正常人一样,甚至远超正常人,他们这种用热血与汗水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有价值的精神,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读《生命的追问》时,我慢慢明白了,我们在遇到挫折、坎坷时,不能总想着让别人来帮你一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以只有自强不息的人才能是那个最终得救的人,如果鲁滨孙要是在荒岛上自暴自弃,就此沉沦的话,那他被能重回家乡吗?
在绝境中的人往往只有两种命运,一是死亡二是生存,而那些死亡的人往住是那些懦弱之人,他们在绝境中放弃了希望,听天由命,而那些生存的人则不同,他们坚信我命由我不由天,他们奋力挣扎,即使奄奄一息也决不放弃希望。
所以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那么胜利终将会属于我们,我们终会将困难埋葬!
追问生命,敬畏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