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教研活动心得体会感悟
语文教学教研活动心得体会感悟(7篇)
在语文教研组活动的展开中,尽可能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发掘每位教师的潜力,那么教研活动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学教研活动心得体会感悟,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学教研活动心得体会感悟篇1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如何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呢?下面就谈谈自己是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
一、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设计课堂教学是教师课前必备的环节,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样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才有课堂的高效。设计知识呈现的方法,设计逻辑思维的过程,设计与学生交往的方式等等。教师理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在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应积极主动随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在教学活动和情感交流中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游离于学生思考和生生互动之外的。
二、要有正确的引导,恰到好处的启发。
今天的课堂中,教师虽然不像过去那样把结论、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往往是以启发的方式提出问题,但教师往往缺少等待,提出问题后很快就会以暗示性的语言迅速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到设计好的标准化的路线上来,然后在教师的牵引下迅速指向标准答案。一个教学过程就这样完成了。这样牺牲的却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的空间和权利。与其说是引导,倒不如说是‘“牵引”,因为学生的主动性完全被抹杀了,而是被动地跟着教师转。在学生出现的问题点上,作出正确的引导。在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时,作出恰到好处的启发,让学生茅塞顿开,打开了思路,延续了思维想象。这样学生的理解就深刻,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学习效率提高了。
三、把课堂参与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抓住这一强烈的需求,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诱发良好的思维情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积极,感知更敏锐,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主动参与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天地。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设计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学起来的教学环节,更应体现一个“趣”字,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所谓“趣”就是课堂要上得有趣味性,让学生愿意学,乐此不疲。教学中有许多时候可以让孩子通过运用表演加深对课文理解,比如:在教学《小雨点》一课时,当学生读到“小雨点,沙沙沙,落在花园里,花儿乐得张嘴巴”时,就让同桌二人表演读,一个有感情朗读,另一个双手张开在下巴下做出花开的动作。使学生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花儿张嘴巴”就是花开的意思。同样“鱼儿乐得摇尾巴,苗儿乐得向上拔”也让孩子做出鱼在水中欢快游动和苗儿挺拔生长的样子。在孩子感兴趣的表演中,深入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也培养了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爱因斯坦说过“只有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浓厚的兴趣如磁铁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驱使他们积极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因此,阅读教学充分挖掘这一有利因素,把认知与炼能有机融入到生动形象的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在兴趣中强化,学习效果就会在兴趣中显现,学习能力就会在学习中形成。学生在这种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既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激活了思维,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从而调动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真正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课堂教学的主题策略落实到实处。
四、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中央教科所张田若老师也指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因此,我觉得语文课上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克服那种浮光掠影,泛泛读上两三遍的做法。在语文教学中,尽可能地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并在这样的氛围中,吸引学生融入情景,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深长,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不断的练习中熏陶情感,发展智力,增强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智慧的生长。正如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心不到,则情无共鸣。文本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 朗读目的与情感之间 朗读时间与情感的联系。
五、把创造的乐趣带给学生
学生主动发展的火把,需要教师点燃。课上要激发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感知,主动质疑,主动思维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主动的核心是创造,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创造因素,创设语言文字训练的创造情境,开展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提倡学生发表异见,独见,创见,品尝创造的乐趣。在教学了《狐狸和乌鸦》,大家都说:狐狸是个很狡猾的坏东西,专门欺骗其他小动物。有个学生却提出:狐狸是很聪明的,它能够想办法从乌鸦的嘴里得到肉,我们应该学习它遇事多动脑筋。这个学生,打破了定向思维的模式,从另一种角度去看待分析事物,这是一种超越,是真正意义的创新思维。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要鼓励他们的创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无疑,对话将成为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态。它意味着学生从各种束缚、禁锢、定势和依附中超越出来,挑战书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对话过程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将成为积极的生命流程中的驿站,在这个流程中,师生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之中。那么,如何使对话能优质、高效地展开呢?交际学理论告诉我们:必须营造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消除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对话”作为课堂教学的新形态,首先要求的是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融洽、亲和,将使彼此感受到沟通的快乐、心灵的愉悦。此情此景中,学生能大胆展示心灵的自由,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要达到这种境界,教师首先要将自己当作学习共同体中的普通一员,成为学生学习的同伴。其次,要有宽容的胸襟。提问时,教师都希望学生能作出准确的回答,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个时候,一定要宽容,要有耐心。只要学生能沾一点儿边,就要加以鼓励、引导,不要用标准答案去统一学生。即使是违背主旨的回答,学生只要能自圆其说,也应给予一定的理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要不断地改进教法,真正把课堂教学改革落实到实处,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尝试性学习机会,使他们的个性在尝试中得到发展,为学生提供相互合作的机会,让他们学会与人合作,学习在竞争中求发展,把独立学习,小组学习,班集体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使学生在生动活泼地学习中主动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成为21世纪的创新人才。
语文教学教研活动心得体会感悟篇2
作为教师,我们老是讲“关爱学生”。家长哪有不爱孩子的呢?教师哪有不爱学生的呢?关键在于如何去爱?如何去传达这种爱?或者怎样做到即使不用苍白的语言去表达,也仍然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的关爱,而不是苛刻、说教、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等等等等。我想,以陪伴孩子成长的心态来开展工作,致力于帮助孩子找兴趣点、找学习方法,致力于引导孩子体验不同的学习内容,致力于勉励孩子尝试专注与坚持,会比带着恨铁不成钢的怨气愁眉苦脸地燃烧自己轻松很多。对于一个体质偏弱、在1500m跑道上几近脱力的孩子来讲,老师的陪跑、微笑,与一句“坚持下去,多跑一步也好!”就是他想停都停不下来的原因。所以,多些陪伴,多些共同跑过、共同读过、共同研究过、共同苦恼过,会胜过一万句的说教。
一、求学路,我们共同来探索
作为教师和班主任,我先后尝试了做孩子们读书和成长方面的陪伴者。在此过程中,常会因为自己的收获而开怀不已,也会忍不住把一些感受拿出来与孩子们分享。而从孩子们一天天的成长来看,他们在我的要求或者鼓励之下所做的一切,也定然不会全无收获。以阅读为例,我鼓励孩子们多进行课外阅读,要求他们每天写读书笔记,并且也这样要求自己。要求布置下去后,很快有了问题反馈:不知道该读什么书,对读书不感兴趣。针对这个问题,我用自己前一天阅读的收获来回答。昨天,我读到了白居易的《卖油翁》,射箭技艺很高超的人没有得到卖油翁的称赞很不服气,质问对方说难道你不觉得我射箭很厉害吗?卖油翁淡定地笑一笑,倒油过铜钱孔而不沾铜钱,口中一句“不过手熟罢了”,立刻让射箭人汗颜。读书也是一项技艺,勤加练习自然熟能生巧,接触了、了解了,可以在阅读中有所得、有所思、有所悟了,兴趣自然就来了,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想读什么书该读什么书自然也就清楚了。在找到兴趣点之前,给大家一个建议,一边广涉新知,一边重温经典。不读新书难以了解天地之广世界之奇,不重温经典难以体会所谓“创新庵不若修古庙,读生书不若温旧业”之妙境。
俗话说,一口吃不成大胖子,积沙成丘、聚沙成塔,我们得重视日积月累的功夫。大家也说,人生就两步,一步开始,一步坚持。我们既然已经开始了,坚持下去,相信大家很快能够探触“手熟之境”,体验读书之趣!
二、互动中,信任逐步建立
1、正确对待学生的质疑。刚接手初一新班级时,我尝试通过随笔来了解孩子们的处境和心态,有孩子抱怨学校“偏心”,“重理轻文”,说教师配置有差别就不说了,连桌凳都是能分出个优劣来的。对此,我一时有些词穷,总不能说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你就是昨天不努力,今天才来到平行班这样的话来给孩子添堵吧。之后,又是阅读救了我。当我读到“生活不在于握有一手好牌,而在于把手里的牌打好”这样的句子时,突然发现,这不就是那个孩子所要追寻的答案吗?
2、善于指出学生的不足
教学中,我发现班上有那么三五个孩子语感很好,基础功扎实,在语文科目上可以说是很有天赋的,但却对于学习很不在意。于是,我在课堂上与孩子们分享墨子的话:志不强者智不达。意即,志向不坚定的人,聪明才智是无法完全发挥出来的。当你的努力配不上上天赋予你的才华,才华会逐渐离你而去。经过提醒,有个性格开朗爱玩爱闹的女孩子在作业方面变得踏实很多。今天回想起来,如果当初能够逐一同那些孩子谈一谈,了解一下他们心中的想法,可能效果会更好。
3、尝试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
蔡康永说:“人都想找到知己,人都想被了解,每次愉快地谈天,都像灵魂被按摩过一样,会让你以为‘终于遇到知己了’。”在关于成长指导方面,老师是多数学生愿意信任的对象,那么我们就有义务尝试与更多的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成为孩子们心灵上的朋友,而朋友的建议是更容易被接受且不会引起逆反心态的,这与我们的教育理想是一致的,对我们工作的开展是有利的。
4、以信任为前提,用欣赏和鼓励陪伴孩子
以信任为前提,相信孩子们可以做好,相信孩子们是可以沟通的对象,相信孩子们有管理自我的要求和能力,给孩子留个作业《假期生活规划》,欣赏孩子的规划,并给出相应的建议,之后再鼓励他们去实施和完成,不是比给孩子们定下固定的假期任务要有趣得多。
语文教学教研活动心得体会感悟篇3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小学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这些年的工作实践,我总结出三点体会:
一、激发兴趣是前提。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识字教学本来就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很乐意很高兴去学。再者,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二、教给方法是关键。
方法是入门的锁匙。现在的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的培养,有着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但有的年轻父母们,望子成龙心切,在孩子入学前就给孩子们教会了不少的字,甚至于有的小孩识字水平超过了小学一年级水平,这是件好事。但我在教学中也发现有的家长由于方式方法上的不正确,也损害了小孩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南方方言上相对北方普通话而言,存在语音不准的缺陷。如果说家长不是用标准普通话来教的话,造成孩子读音不准,给教师教学中带来巨大挑战。所以,在小学生入学之后,我往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来教会孩子们如何用拼音认字识字。在拼音教学中,自己制作一些教学模具或把拼音画成动物符号,使小学生一看就会,一读就准,在实践中效果非常不错。拼音基础打牢了,这样使孩子们为以后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理解记忆出成果。
小学生记忆力好,但理解能力相对较弱。所以,要想让小学生提高识字认字水平,只有让学生对字的含义有所了解,才能增强小学生的记忆能力。我在教学中,常常采取一些组词认字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注意特征,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复习生字笔顺时,可以用“对口令”的游戏。如“斗”字的笔顺,口令如下:“斗”字怎么写?“斗”字这样写:点点横竖。这就是“对口令”。复习组词可以用“找朋友”、“词语开花”、“摘苹果”等游戏。通过这些方法,帮助小学生增强理解,加深记忆认字识字能力就会得到巩固。
语文教学教研活动心得体会感悟篇4
语文就是字词句短篇的逐步积累,二年级是基础知识积累的阶段,重在抓基础,也就是抓课本,上次的教研活动中,张校长强调要把握好两个百分之八十五,只有抓住了这两个百分之八十五,才能让学生把基础打实。因为语文的知识点较为零碎,所以我们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这不仅包括课堂上、学校里,也包括课外的积累。
想要学生做到课内外积累,首先让孩子们爱上学习。爱学习是学好习的基础。我不喜欢"头悬梁、锥刺股","刻苦、刻苦、再刻苦"这样的说法,因为这样会让人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学习变成了一种苦差事,学习好像是一种被迫行为,体会不到学习中的乐趣。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这就说明了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大推动作用。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比如简单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让每次的听写满分者组织学生听写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让他们乐学。
其次,会学习是学好习的保障。不少孩子学习效率就高,学的轻松,思维也灵活流畅,就是掌握了适宜的学习方法。可以在班里让学习好的孩子经常给其他孩子传授些好的经验,比如快速背诵的诀窍、持久记生字的方法等。通过交流总结,让更多的孩子在学习中不再吃力,也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我特别关注孩子们写作业的方法。作业是训练自己独立思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我要求做作业时一定要坚持做到:“看书时不做作业,做作业时不看书”。这种做作业的方式实际上就是考试了。习惯了这种要求的同学,到真正考试时,一点都不会紧张,一定会得到好成绩。做作业时,要象考试那样,字斟句酌地审清题目,看清楚题目的要求,然后作出全盘考虑,理清头绪。下笔前要考虑好先写什么,后写什么。遇到较难的题目,还必须反复思考,在草稿纸上列出解答的步骤,最后有把握了,才下笔做在作业本上。这样做出的作业才有条理性,质量才高。对发回来的作业本,要认真阅读,及时定错,日日清错题。对于特别重要的题,要求准备错题本,并要好好保存,以备以后复习用。
第三,老师的监督管理,孩子们需要多督促,对于背诵、字词等基础知识,应该做到日日清,经常复习,这样才能记得牢固。
最后,课堂上多让孩子们练习说,这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达到句子练习的目的。同时,我们组在组长杨老师的带领下,经常让孩子们练习插图练笔,让孩子们把自己喜欢的事物画出来、写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我们鼓励学生平时多读课外书籍,在阅读课上让学生互相交流,在交流中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其中,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上阅读。只有这样,越往高年级走,孩子们才能越轻松。
语文教学教研活动心得体会感悟篇5
上学时,因为喜欢语文课,所以喜欢上了文学,也因为喜欢文学,所以选择了语文教学。一直觉得语文世界有无穷的美丽,可如今身为老师,却越来越怕上语文课。语文的世界过于博大,究竟教什么对学生最有价值,怎样教才最有意义?尤其经历初三之后,顺应中考成了语文课最主要的方向,教会学生如何答题成为老师最重要的使命。语文早已偏离了最初的轨迹。
这学期,再回初一,面对那一张张尚显稚嫩的笑脸,突然对如何上好语文课产生了很大的困惑。对于刚从小学来到初中的孩子,哪些才是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第一课《散步》,我用了两节课教学,精心设计了几个能促进学生对文章深入思考的问题,得到的却是学生茫然的眼神和答非所问的回答。在深深的无力感中,课堂草草结束。思考良久,似乎意识到我忽略了初一孩子的语文能力,一些我认为简单的内容可能学生并不能理解。
所以上《金色花》时,我便让学生在预习的同时,将自己阅读的困惑记录下来。发现学生提出了许多疑问,如“孩子为什么要变成金色花?”、“他为什么要躲起来,惹妈妈着急呢?”、“为什么妈妈一点都不关心,还是做着自己的事?”、“妈妈为什么要说孩子是坏孩子”、“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等等,我发现这些问题中的很大一部分在备课时都是被我视作没什么思考价值而忽略的,而学生其实在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诗的内涵,用自己熟悉的母子感情感受作者的情感。
于是课堂上,我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孩子的天真可爱和妈妈的慈爱的基础上,出示了他们的问题,展开对文章情感进一步的感受,并引导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回想自己小时候和妈妈嬉闹的情景,来体会孩子对母亲的依恋、体贴,以及母亲对孩子的疼爱。诗中所洋溢的那种温暖的情愫在孩子们对文章的充分理解中被慢慢感受。
从初三到初一,或许对于学生学情的定位还需要一些时日的摸索和适应,但相信建立在学生初步“生成”基础上的以学定教会让我慢慢找回对语文的感觉。
语文教学教研活动心得体会感悟篇6
今天一道题目是让孩子们填有关龙虎同有的四字词语,他们很是为难。原因是读书还是过少,积累不多的缘故。我告诉他们,不用为难,作业不是考试,有些是可以查资料的,况且作业就是自我检查吗?不会的,再温习温习。同时作业有时也是一个学习的新过程,哪能都会能。
现在的学习工具触手可及,你可以用手头的字典,也可以用无所不能的网络,通过查阅这些工具,用心做完作业就行啦。不过一定要用心,做完后,不能就此放过,一定要多读读,然后过心留痕,让它们进入记忆。会迅速查阅资料,也是语文学习必须练习的一项能力。我们的阅读理解题目,很多不就是信息考察吗?实际上也是学生资料查阅能力的再现。那些智慧题目,拓展题目,如果不会,我鼓励他们查阅资料。生字词,一定要通过字典自己解决,自己相办法,自己解决。不要仅仅问个读音,查资料会给你很多信息。
为了让孩子们动起来,想了很多办法。因为孩子们哪有自制力,完全靠兴趣学习,也是一句空话。怎么办?让孩子们读书,就要能落实到位,有一些监督。每天由家长签读书条,要求事实求是。让孩子们每天练字,我就每天收发批阅;让孩子们摘抄积累,安排孩子每天查阅上报,我还要抽查;让孩子们写日记,我不仅每天带头,还要每天欣赏;让孩子们朗读,我每天第一个上传朗读课文。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让每项作业落实查阅。
语文教学教研活动心得体会感悟篇7
新课程语文中,语文园地里设置的“我的发现”、“口语交际”、“展示台”等栏目对于丰富学生生活,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加深学生语言体验,提高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语文园地是前一阶段学习的巩固提高,延伸拓展,在课的组织实施中,应始终把学生的自主性摆在第一位,让学习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动口动脑,培养内在的动机,激发智慧的潜力,发展个性特长,推进个体的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要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从活动的设计、准备、实施、总结都要放手让学生参与,使学生感到这是自己的“活动”,从而真正动起来。
我以三年级下册的“语文园地四”为例,谈点我的心得体会——如何学成语:
教材有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五个部分。其中日积月累、趣味语文两个部分都是有关成语的,我把这两个内容进行整合作为一个成语专题来教。
新课程倡导“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新理念,我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教材和开发教材。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精神世界的愉快因素,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气氛,努力寻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愉快因素,张扬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感体验。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平等的、互动的、是有意义的提升。
从对成语的理解到积累到运用,这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上好语文园地不容易,老师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