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实用文档 > 实用写作 > 心得体会 > 教师心得 > 历史老师的个人心得范文

历史老师的个人心得范文

乐妍0分享

历史老师的个人心得范文5篇

老师们应该要让学生们学会运用历史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去思考知识点和考题,在工作中,想必老师们也有许多感想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历史老师的个人心得范文,希望你喜欢。

历史老师的个人心得范文

历史老师的个人心得范文(篇1)

历史课程的专题式教学确实是我们感觉到新课改小新教材的难度,如何降低这种难度,体会如下:

第一,每一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跨度比较大,原有的历史教学时序性和整体性较强,新课程则打破了原有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范围,虽然其体系上表现比较贯通,立体感比较强,但接受能力可能要降低,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整合、构建某历史阶段的框架体系。

第二,新教材内容更简练,材料更丰富,能力培养更明显、更具体,如何通过高中的历史教学,增强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评价等能力,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就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历史知识和较深的理论素质。首先,打铁先需自身硬。我们也要首先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模式。我们教师只有练好了自己的内功,才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如,满足学生的需要。其次,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凸出一个核心,围绕这一核心主题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以增强专题教学的有效性。其三,不能割裂各专题之间的联系,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打通中外历史的关节,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的点---线――面。同时,教师还要把历史知识和现实中的社会热点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课堂的教学引发现实的思考,促成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其四,引领学生对相关历史进行规律性的总结,让学生学会主动地去探究他们内在的规律性的东西。

历史老师的个人心得范文(篇2)

全国历史教学教学评比与观摩活动在江西南昌二中举行,来自全国30个市的32名参评老师和南昌二中的学生共同演绎了精彩纷呈的32堂历史课,近千名历史老师进行了现场观摩。我有幸去听取了各地名师的课堂,领略了名师的风采。他们的课堂教学,启迪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同时醒悟了一些在课改中感到困惑的问题,对新课改的理念又有了一次升华。下面具体谈谈我们的几点感受:

1.每一位老师的课都“各具特色、亮点纷呈”,无论是在知识结构、授课方式上都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素质教育观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各个地区的先进教学水平,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有的老师一上场给人干练利落精神好气质好的印象。本次听课的一个突出的感受是各位参赛教师在“备学生”这一环节上尤为突出,因为教师使用的学生都不是自己所教的学生,大部分老师的基本功非常扎实,组织调控课堂的能力很强,理论水平高。在每节优质课中,我们都能感受到授课教师的高素质和课堂应变能力和设计的周密细致。

2、教师角色定位准确。整堂课中教师始终以一个合作者、伙伴、朋友引领学生走进课堂进行学习,始终微笑面对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教师教态亲切,表情丰富,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课堂的组织、调控能力更是体现了教师的艺术功力丰厚,在课堂上能够灵活应变,左右逢源。我们还震撼、感动于他们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每堂课都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看似无心,实则有意,学生在极为亲切自然的情境中学习,兴趣很浓。

3、教师的课堂语言精练,富有感染力,语气亲切自然,教师情绪饱满、热情,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思维开阔活跃,积极性和参与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厚。

每一次的活动都是学习,我有机会参加了这次观摩活动,让我看到了很多新鲜事物,对我今后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我将深入的进行思考,把这些教学信息内化到自己的教学当中,使自己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历史老师的个人心得范文(篇3)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重视人物在历史教学的作用,随着历史人物在历史事件的浮沉,去触动。感染学生。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处在历史情境中,全面并多角度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关键词】能力培养人物教学历史情境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使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高以及人文精神培养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师就要发挥主导作用,笔者一直致力于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率,如何使得教学资源让学生感兴趣,从而高效接受并吸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和参与,并提高他们的分析总结能力,这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现在在教育教学界比较注重提高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们自己主动地积极地投入进来,但一节课的中心灵魂仍然是教师,他引导着这节课的走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全由教师来调动,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教学魅力,要充分体现才能感染学生,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幽默的个性,亲和的态度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做一位学生喜爱的有个性教师是必要的,只有赢得他们的喜爱,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位教师对这堂课的教学是充满热情和激情的,他能够全身心地调动这堂课的气氛,使气氛处在一个热烈、活泼的状态下,所有的学生被感染,愿意投入这个历史情境。

不同于别的课程的枯燥,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的历史素材可以为历史教学所用,我们可以不断地利用这些历史信息,丰富我们的教学资源。去触动学生,让他们感受历史,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但历史信息量又庞杂,毫无头绪,如何取舍得当有时也是一个难题。当我们把一堂历史课完全变成讲历史小故事的课时,那我们就觉得偏离了我们教学的方向,背离了教学的初衷,但我们看教科书又是呆板、枯燥的,一个板块一个板块的知识联系又似有似无,传统教学时就知道如何使黑板上的知识点完整,要求学生们把这些笔记,知识点强记下来,进行强行的灌输,但学习的效果非常不理想,反而适得其反,后来在教学过程中慢慢一点一点摸索出一些心得,教学过程中虽然教科书里的知识点或知识板块是如此的枯燥,让人提不起兴趣,但学生们会对历史事件中人物的命运给予极大的关注、历史人物多姿多彩,人生历程跌宕起伏,这是历史教学中最能吸引学生的部分,我们能不能把这些板块以一个或两个人物,一件或两件生动的事件串联起来,紧紧围绕这一课的主线让这些知识点有血有肉,丰满起来。以《鸦片战争为》例,很多教师教授这一课时一个套路,首先讲鸦片战争前的国际、国内形势,虎门销烟,战争过程,南京条约,讲述时条理清晰,但有如走过场,无视学生的感觉,缺乏具体情境铺垫,乏而无味,无震撼力,学生们一下课就付诸脑后了,笔者在摸索教授这一课时,觉得以林则徐这位人物的喜怒哀乐的人生历程贯穿这些知识点,会形成一条主线,教学效果良好,比如当林则徐看到英国输出鸦片,致鸦片流毒于天下时,义愤填膺,怒不可遏大骂弛禁派,并义正严辞上奏道光帝。“中原几无可御敌之兵,几无可充饷之银”,忧国忧民,掷地有声的话语触动了道光帝,使他不得不重新、郑重地审视鸦片的危害,林则徐危难之时接受了道光帝的指派,到虎门禁烟,到达虎门,惊喜交集发现获得民众鼎立支持,教师教授到这儿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你现在是林则徐,你该做些什么,很多学生会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在这里达到高潮,有的学生就会告诉教师,他会采取什么样措施禁鸦片,教师在一旁就要及时地提点学生,你可是禁的是英国的.鸦片,英国会无动于衷吗?有的学生马上补充:”我马上翻译英国的报刊,要了解英国现在的形势,还要做好应战的准备。”最后林被道光帝贬到新疆时。在路上又悲愤地听到一个条约的签订,而这个条约的内容又让他老泪纵横,这时候赶快问学生是什么条约,什么内容。随着林则徐人生的跌宕起伏,在对林则徐充满同情时,他们会感同身受,受到极大的触动,会强烈地对这个条约的内容进行关注,对这个条约所带来的影响充满探究感。而鸦片战争这一课的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由林这位民族英雄人生历程上的喜怒哀乐串联起来,触动学生的心灵,学生更容易融入历史情境,感受历史人物的喜怒哀乐的人生,使学生们在情感上同频共振,他们更容易接受他们,如身临其境的感受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事件,去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综合背景、影响,为民族英雄而感动进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就像新课程改革赋予我们的理念,我们学习历史,不仅仅要学习历史知识,更重要的还要注意学会分析史事,在学习中体验、感悟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经验教训,尤其在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教学中,学生透过人物活动的成败更易看到历史背后的规律从而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站在教师的角度,哪种教学方式最能触动、感染学生的心灵,我们就应该去尝试。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教学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维特征,也更容易引发他们设身处地思考历史问题,从而有助于增强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具体说来,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体验历史人物情感,关注历史人物的命运,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历史的生动性和创造力,可以让学生了解人物活动成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也可以帮助学生吸取历史智慧,提高人格修养,从而有效地完成历史教学目标。

历史老师的个人心得范文(篇4)

一、新教材的优势。

紧扣时代脉搏,增加经济文化比重,介绍了不同的学术观点,设置了“学习探究课程”,“课前提示”,“学习思考”,“资料卡片”,“知识链接”,图片资料增多;内容丰富多彩,引导方式多样。既可使学生紧跟时代步伐,又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学习兴趣,还能够让他们适当接触不同的史学观点,多角度地认识问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不少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1、新教材没有体系,史实不清,学生很难把握。目前高一历史课本分必修一。二。三,分别讲授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但是由于分专题展开,且不少内容没有讲清基本的历史史实,使学生无从掌握。教师如果加以补充说明,时间不允许;如果不补充,学生疑问多,很难真正理解教材,提升能力就更难了。

2、课文中的标题企图体现文学色彩,淡化甚至消除了历史学科特色。如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中“从‘刀耕火种’到以‘以牛耕’”,不如直接改为“古代中国农耕技术的演进”;再如“大禹和他的继承人”改为“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等等。这样既简单明了,使学生能很快抓住中心,无需教师再重新“翻译”,又具有鲜明的历史学科特色。

3、有些课容量太大,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仍以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为例,该课正文含5目,此外还有“课前

提示”1则,“学习思考”3题,“资料卡片”2则,“知识链接”1则。这样,一堂课不可能完成基本任务;至于“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考”以及“常规训练”根本无法在课堂上涉及,而目前高一学生又没有能力独立完成。为了给学生讲解一些必需讲解的知识和试题,不得不多用课时,而学校只能按教学大纲给我们分配课时,最终就实现不了教学计划。

三、相应对策

虽然新教材存在一定问题,但我们无法回避,更不可能开“历史倒车”。为此必须有相应对策,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1、紧扣“会考标准”。教师应熟悉会考标准中的“知识条目。考试要求”,在授课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2、依据大纲精心备课,对教材进行重组,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

3、动员学生做好预习工作。比如,“常规训练”“知识整理”栏中的填空题就可以要求学生提前完成,教师正式上课前进行检查督促。这一过程可使学生了解课文梗概,有助于提升教学进度。

4、在预习基础上,一些简单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敢于“下放权力”,指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样既可节约时间,又可培养学生能力,还可养成不依赖老师的良好习惯。

虽然采取一些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请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历史老师的个人心得范文(篇5)

历史教师实习心得由于实习的学校马上就要开学了,本周的教学任务只有一节复习课。作为外省的实习教师,不方便去到线下实习,这也就表示短暂的实习即将结束,所以我对我这几个月以来的实习生活进行了一个经验总结。

首先,一定要吃透教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这段时间里,我坚持每讲新课之前先吃透教材,同时从各种渠道获得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时事信息,在教学中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争取每节课都“师生双丰收”、做到真正意义的教学相长。每一节课后我都不断反思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对我进行教学设计、调整教学思路、教学环节等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不断阅读使我扩大了知识面,更丰富了自己的综合知识,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讲课语言,使历史课变的更加生动。

其次,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对于自己有疑惑的地方,做到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并常常邀请知道老师来听自己的历史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取长补短。

之后,认真批改作业,作业做到精读精练。在布置作业之前,练习题要精选,题量要适度,注意题目的典型性和层次性,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最后,加强应试指导,培养非智力因素。充分利用每一次练习、测试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如对选择题、填空题,要注意寻求合理、简洁的解题途经,要力争“保准求快”,对解答题要规范做答,努力作到“会而对,对而全”,减少无谓失分 ,指导学生总结审题答题顺序、技巧,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审题、答题的具体方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纠正不良的答题习惯等,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可以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688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