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理学的心得
有关学习心理学的心得5篇
当我们有心理上的问题的时候,不用太担心,只要及时给予关注,并加以引导,这些都是可以消除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习心理学的心得例文,希望你喜欢。
学习心理学的心得篇1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时候,各行各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除了十分强调思想品德、文化素质外,也越来越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积极心理学》是教人如何积极面对人生,如何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
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源于学生的主体活动,积极心理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活动”。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获得心理体验,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针对中小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比较适合这一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关心自己的心理发展,成为自己的主人。
人们经常讲现在独生子女多了,逐步会在孩子中形成一种以“我”为中心的现象,有些孩子不关心班级集体,自私自利。所以,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习惯、学会与人相处,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
针对积极心理教育的特点,我上了一节《同学间的互助》的心理活动课。课上我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孩子朦着眼睛在教室里走一圈,然后谈谈感受,孩子说:“很害怕,怕撞到课桌上”。第二次,再请这位孩子朦着眼睛,然后请一位同学带着他走,再让他谈谈感受,孩子说“比起第一次不那么害怕了,因为同学搀着我的手,不会撞到东西”。为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的心理体验更加深刻,积极心理教育可以把增加积极的心理体验作为主要手段。我在实践中反复做几次同一种游戏,让更多的孩子来体验,这两次走路的不同感觉。最后同学得出同一种结论: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这样即使有困难也能比较快的克服,还可以少走弯路。这也就是团队协作的魅力,也是我心理课要达到的目的。
这一堂课既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心理,懂得了人与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又让学生懂得了帮助、关心他人的美德。可以说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从事教学工作,让学生学习在生活中学会与人交往,与人交流的方法与技巧;学习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耐挫力,自信心得到增强,这样也一定能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经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对学生来说,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基础,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其立足点是通过教育活动塑造学生,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总之,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感悟生活,用理性对待生活,这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
学习心理学的心得篇2
学科教育心理学是主要研究中小学各学科的学习与教学等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内容,是形成学科教学知识的重要基础。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网络学习,让我进一步发现学科教育心理学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我是一个数学教师,一直以来认为数学学科也需要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来辅助教学,因此关注数学教学科学的心理科学。本学期,我参加了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十二五"公共必修课培训。通过《学科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我收获颇多。如果说自己以前也似乎曾经遵循过一些教学规律的话,除了道听途说之外,更多的是自己不自觉地以心度心、以意揣意,不曾专门从心理学角度、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更有效教学。
心理学研究指出,一个专家型的教师至少应当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1)所教学科的知识,
(2)学科课程材料和结构的知识,
(3)一般教学论的知识,
(4)教本门学科所需要的特殊概念和特殊方式的知识,
(5)本学科特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的知识,
(6)学生的性格特征、文化背景及学习环境的知识,
(7)学生学习本门学科的特殊规律的知识。现在读了这部书之后,感觉自己的理论知识还差得很远,充分感受到在每个学科教学领域中如何引进教育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并且能用它指导学科教学实践,实在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重要的工作。也觉得从学习中大有收获,下面结合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实际,谈一谈心得体会。
我有个学生,小学三年级,上数学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枝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等到被教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数学知识具有连贯性,没听到前面的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针对于该生的情况,我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以及数学课的特征,我在上课时注重让学生感受大量的生活实例,模型,经历观察、分析、比较、操作、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多设置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我也适当增加数学活动的内容让学生参加,比如数学游戏,口算竞赛等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学习心理学的心得篇3
以前总觉得沉默寡言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事情,也许是因为看了很多鸡汤,也许是因为很多长辈老师们一直都在说你必须要变的开朗乐观,这样的话你才能够讨别人的喜欢,不然的话你一直这样老实木讷是很少有人会喜欢你的。
可是前一段时间我看了不少关于心理学的书,我就开始否认在这个灌输的思想的根基下,很多东西是不是不应该一直这样没收成为,或许一开始我们都不愿意承认,但是这样的思想本身就是有错误的,因为我们必须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内向的性格的人,肯定也会有外向性格的人,他们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是他们的本性,不应该因为什么社会功利性的原因,就让他们去改变自己。有时候性格内向的人往往内心更加细腻,做事情更加认真,也更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并不擅长表达自己,并不说明他们工作能力不强,很多时候那些以偏盖全的思想,有时候就会传达一些错误的观念。
我们都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本身就是不断的更迭错误的思想,然后朝着正确的方向去发展去迈进的,就好像以前封建传统的时候也总是会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封建思想渐渐的被人遗忘甚至抛弃,没有人再去觉得男女并不是那么的不平等,但是我记得在我上学的时候在学校里吃食堂。和那些打盛饭的阿姨们却非常的喜欢男孩子,遇到男孩子的时候就会笑脸相迎,然后给他们多打一勺饭,但是女孩子却恰恰相反。
在知乎上很多问题,就是说为什么女孩子没有感受到什么性别红利?这些问题我偶尔都会撇上一眼,但是并不会怎么细看,因为我觉得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很多时候并没有和性别有关系的。。
学习心理学的心得篇4
心理学是一门并不古老但很神秘的学科,许多人都对它充满了幻想。学习心理学已经一个多学期了,在这近半年的日子里,我从中学到了也感悟了许多。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太神秘的感觉,总以为它很深奥也很虚幻,但是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心理学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也不乏应用性。心理理论固然枯燥,但配以实例,就不但不乏味,反而让人有一种从生活中悟出哲理的感觉,视野也开阔很多。心理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
经过一个学期对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之后,我逐渐发现想要了解自己其实并不难,除了要做一个冷静的现实主义者,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首先要学会欣赏自己,无论你是一棵参天大树,还是一棵小草,自我认同才可能得到他人的认同;其次要学会善待自己,在气愤时心疼一下自己,找一个僻静处宣泄宣泄,不要让那些无名之火伤身;第三就是忧伤时,要心疼一下自己,找一些自己可以信赖的朋友,诉说诉说,让阳光复现;第四是在劳累时,要心疼一下自己,美美的睡上一觉,人不过是血肉之躯,经不住太多风霜雪雨;第五是在有病时,更要心疼一下自己,战胜疾病的力量还是在自己坚强的意志。
在渐渐了解自己之后,我发现自己以前总是在怨天尤人,不仅如此,还喜欢把一件小事考虑的很复杂。但是现在我发现所学习的心理学的知识在我脑中结成了一张大网,活生生的经历时时接受着理论的检验。我了解了,我不怨了。我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宽容。有人说:“主动与被动紧一线之隔,而生命情调却神情悬隔。”还有人说:“当你不能改变环境时,最好改变自己。”也有人说:“当你不喜欢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时,请马上改变。”于是,我选择了后者那就是所谓的“改变”,虽然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我还是愿意去尝试,并且希望用时间来证明自己是可以做到的!
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心理学学习,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处理事情时开始考虑的周到了些。逐渐开始观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也许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从小的行为的改变,可以看到心理学课对我大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心理学的学习使我无论从文化知识上,还是从自身修养上我都进步了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成长着。心理学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心理特点,也让我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周围的朋友,但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自我调整,失意的时候,悲伤的时候,我会不经意地想起在课堂上为我们讲课乐观快乐的金葵老师,使我终于明白了“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放开胸襟,包容这个世界,我们会生活的很超然,成功也会不求而遇的。
虽然这个学期心理学的课程已经结束了,它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
学习心理学的心得篇5
为期五周的心理学导论课已经结束,这堂课让我对心理学在科学层面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作为我学习这门课的一些思考: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脑的机能
在我们大多数人看来,心理是一个很主观的概念——人的知觉、意志、情绪等都包含在内。并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感到别人的心思很难弄懂,自己也不是真的了解自己,于是感到研究心理是一件很虚无缥缈的事。但是人的心理真的`毫无规律可循吗?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心理是脑的机能,它是通过脑这一特殊物质实现的一种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也就是说,我们实际上研究的是脑这一器官的机能和规律,我们可以采用科学的方式帮助人类了解自己的心理,于是我们的心理学也就出现了。
2、感觉与知觉
人的认识过程分为五种: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其中最难区分的就是感觉和知觉,感觉是指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应;比如说当我们看见一个水桶,发现它是蓝色这是一种感觉、发现它是圆柱状也是一种感觉,但这些并不能反应它的全部属性。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应,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有时看到同一幅图画,有些人说看到了杯子,有些人说看到了人脸。总之,我们可以看出直觉在感知客观事物过程中,对客体的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作整体性反应。
3、人的感受性需要发达的神经系统
我们知道人的反应无论是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都建立在我们发达的的神经系统上。而神经系统又是由无数反射弧构成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如此一来,当一个人接触到外界刺激时,相应感受器就会以电信号的形式将信息传递至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经过分析能对原先是中性的、但具有信号意义的外界影响产生反应,而感受性标志着动物心理反映形式的发生。预测在未来的进化中,为了适应日益复杂的生活环境,人类的神经系统将越来越复杂发达、心理活动也将更丰富。
4、人类和动物心理的差别
在许多动物园或马戏团的表演中,我们常能见到大猩猩、老虎等动物灵活连贯的精彩表演。它们可以把许多习得的动作连贯起来,来达到最后的目的;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它们虽然能通过模仿来学习,但是通常只是模仿动作本身而不是动作的结果。因为它们并不知道这套动作有什么意义,它们接受饲养员的训练只是为了获取最后的奖励。而类人猿更特殊,它们可以排除眼前刺激物的引诱而从事有“长远”目的的活动;比如说它为了获得最终奖励可以放弃观众投给它的食物,它们为了达成某种目的,不仅能利用现成的工具,有时还能对工具进行一定的“加工”,使之变成更合用的工具。那我们不禁要问,类人猿已经如此智能,那么人类心理和它的区别是什么呢?人之所以能从事有“长远”目的的活动,是因为人可以预见未来;人除了制造和利用工具,还能保存工具;最重要的是人具有传递社会经验的特点,人类的经验和知识是可以通过书籍和语言一代一代传递积累的,每个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都可能取得巨大的突破。
5、理性面对青年期
伴随着成年,我们已不再是少年,而是成为需要承担更多责任、更加自律的青年。在青年期,我们的生理已经趋于成熟,但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逐步重建和稳固的关键阶段。比如我们开始思考人为什么活着?为了幸福还是为了真理?或者是思考如何认识自我和理解自我、学习如何认识社会和对待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越来越趋向于成熟,成为一个心智健全的社会人。
6、需求层次理论与双因素理论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种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这五种需要倒不是非要前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后一种需要才会产生,大多数情况下是多种需要并存但以低一级需要为主。在双因素理论中,我们把使人感到满意的因素称为激励因素;把防止人产生不满意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因此我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通常是保健因素;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通常是激励因素。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也可以从每个人根本的需求考虑,不断引导和强化团队成员的动机,使心理长期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
7、气质的类型
巴甫洛夫认为,气质是以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为生理基础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并简单的分为四种基本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气质都来自先天,没有优劣之分,并且各有其优缺点。比如多血质的人热情活泼,喜欢与人交往,但注意力易转移,兴趣易变,易受环境感染和影响。我们知道,生活中许多因个人气质引发的后果并非无法避免的,通过后天的锻炼和培养也还是能改善的——比如多血质的人做事要训练专注度和持久性,不为外界干扰而分散注意力。还有由于人的复杂性,气质的存在往往也不是纯粹的,它很多时候以多种气质复合的形式存在,影响着我们的智力活动方式和行为方式。
8、情绪与控制
情绪包括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反应,它是人对反映内容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受到焦虑、愤怒、委屈等消极情绪的影响,这使得我们的日常行为活动遭受一定程度干扰破坏。因此我们要学会调节情绪,不要过分压抑自己,而是正确面对、调整认知、积极宣泄,如果发觉情绪超出控制,也可以去心理咨询室向专业的心理老师咨询。但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保持愉快情绪,维护良好心境,避免让自己经常处于应激状态,而是处于心境和激情状态。让情绪成为我们的朋友,与我们的认知一同协调发展。
最后,当我们暂离个人的角度,将目光投向社会,我们发现整个社会也有它的社会心理,只要身处社会,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理都会和它联系并相互影响。在当今这样物欲横流的社会影响下,我们无可避免的染上几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影子,在天下熙熙中,太多的人选择了从众,选择了背离原则的模仿;试想如果未来有一天我们传承数千年的普世价值观不再流行,剩下社会达尔文主义和虚无主义感染了全人类,那么整个世界将病入膏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