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实用文档 > 实用写作 > 心得体会 > 心得感悟 > 调查研究在基层如何发挥更大作用心得

调查研究在基层如何发挥更大作用心得

福萍1141分享

2023调查研究在基层如何发挥更大作用心得

调查研究在基层如何发挥更大作用心得有哪些?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为了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调查研究在基层如何发挥更大作用心得相关内容。

调查研究在基层如何发挥更大作用心得

调查研究在基层如何发挥更大作用心得【篇1】

“多到分管领域的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基层作为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的阵地,藏有“大学问”“大智慧”,党员干部当躬身实践、用心领悟、深入思考、知行合一,让基层“唱大戏”,寻成果“最优解”,让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在基层广阔天地间大放异彩。

做好调查研究是走好群众路线永不过时的必修课。《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根本工作方法,调查研究亦是如此,调研者唯有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才能发现很多“坐在办公室里”发现不了的问题,透过文档材料看不出的问题,才能了解到老百姓最真实的想法,看到最真实的情况,更好地掌握“第一手资料”,从而把准民生痛点难点,有的放矢制定解决方法,其本质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脚上沾着泥土才能贴近群众,心中沉淀真情才能获取实情。在他的一生中对他帮助最大的,一是革命前辈,一是陕北老乡,道出问计于群众、问计于实践的重要性,亦道出对老百姓的深情与信赖。“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把为民服务的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人民群众心坎里,就要系牢与群众的感情纽带,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学会换位思考,让群众当“主演”,把老百姓的“烦心事、扰心事、糟心事”当成自己的事,多关心民生领域的“急难愁盼”,多办些“雪中送炭”的实在事、暖心事、贴心事,少做些“花上垒花”的虚功夫、假把式,敢于直面问题、全面分析问题、彻底解决问题,以用心用情、唯真求实的态度让调查研究充满基层“泥土味”,更好凝聚为民服务的力量。

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要做到“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新时期的调查研究工作,同样要秉持“民之所望,施政所向”的民生情怀。要把脚步向下、深入基层作为日常“必修课”,时刻心系群众、关切群众,把群众当作老师,定期主动到矛盾突出、困难扎堆的地方“凑热闹”“刷存在感”,通过现场看、当面听、直接问,广集民意、广纳民智、广聚民力,在升腾的烟火气与嘈杂的议论声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打开群众“心扉”,把准问题“麻筋”“厚着脸皮”刨根问底、追本溯源,解开群众“心结”。要学会“入乡随俗”,学习掌握群众工作技巧,带着思路直奔问题,多说大白话、大实话、暖心话,用群众语言做群众工作,把群众的“悄悄话、唠叨话”放在心上,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群众的期盼与向往看到群众面临的麻烦或困难,用心琢磨“怎么满足群众需求”,提出对策要行之有效,不随意承诺群众、随便夸下海口,要听真话、摸实情、取真经、出实招,以问题解决的效度换取群众的信任度,以干部真心换取群众真情。

调查研究在基层如何发挥更大作用心得【篇2】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是人民群众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调查研究时要带着问题下基层,带着责任察民情,自觉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贯穿调查研究始终,切实把问题找准、找全、找实,做到“问之于未萌,识之于未发”。

突出“问需于民”倾听民声,在“问渠那得清如许”中明目标而力行。

“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调查研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地取经”。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人民群众是智慧和力量的源泉,要想问真计、取真经,就要站稳群众立场,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逆耳言,在真心实意的请教中打开工作视野、拓宽工作思路、丰富实践经验,才能防止“搭台唱戏”“走马观花”的现象,力求调研课题是党政所思、群众所望、社会所求。

聚焦“问计于民”汇聚民智,在“自缘身在最高层”中达成效而见远。

调查研究是锻炼作风的“训练场”,是推动工作落实的“杀手锏”。“文以载道,以用为贵。”调研活动是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形成制度文件再到宣传推广的良性循环,最终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诚然,只有深入基层、深入调查、深入研究,才能及时掌握一手资料,才能进行科学研判,才能做出合理分析。党员干部要在确定调研课题时,集思广益,反复酝酿,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善于收集基层干部和群众在工作实践过程当中的“土办法”、“金点子”和好建议,从而形成科学的方法论,为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群策群力、蓄势赋能。

落实“问效于民”赢得民心,在“绝知此事要躬行”中知方向而奋进。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调查研究一头连接着政策制度,一头连接着社情民意,是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回顾党的百年征程,从延安时期“系统的周密的社会调查,是决定政策的基础”到社会主义新时代“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调查研究之风一脉相承,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和决策权的主线清晰可见。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把情况了解详细,做到点与面、好与坏、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听实话、听喜话与听忧话相结合,力求把情况弄清、弄准、弄全,真正做到吃透上情,了解民情,掌握实情,力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切实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群众的“幸福指数”。

调查研究在基层如何发挥更大作用心得【篇3】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就是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扑下身子、深入实践,摸实摸透基层实际情况。因此,年轻干部要以“三势”破“三圈”,在基层学好调查研究这门“必修课”。

调查研究要“顺势而为”,打破因循守旧的“模式圈”。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坚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想出来的点子、举措、方案符合实际情况。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踩坑”、乐于“找茬”,避开“走老路”“随大流”的低效、过时调研误区,把群众关心的“焦点”、社会关注的“热点”作为调研的选题,采用“四不两直”的方式,多一些“突然袭击”,少一些“指定路线”,要以“不怕有问题,就怕没问题”的心态做好样本调查求证,以小计见大谋,逐步掌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调查研究要“因势利导”,打破走马观花的“形式圈”。要防止为调研而调研,防止搞“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式的调研,防止扎堆调研、“作秀式”调研。在开展调研时,要杜绝“出镜露脸”“打卡留痕”的“表演式”调研,杜绝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照着剧本办,只顾“交差”“汇报”“评奖”,撰写报告甚至是“找代笔”“照搬套”,搞“联合署名”。要想做好调查研究,就要放下“官架子”、甘当“小学生”,到群众家中揭揭锅盖、到田间地头聊聊家常、到村头巷尾问问情况,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调查研究要“乘势而上”,打破纸上谈兵的“敷衍圈”。出台政策措施要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底数,广泛听取意见,兼顾各方利益。政策实施后要跟踪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完善。调查研究成败最关键的“后半篇文章”在于“能不能解决问题、什么时候解决问题、老百姓满意不满意”。要做到常抓常管,将“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切莫造成“工程烂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建立常态化转化机制,将调研成果逐步完善推广,转化为制度成果,真正实现“调”以务实、“研”以致用。

调查研究在基层如何发挥更大作用心得【篇4】

阳春三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一时间,调查研究成为各地部署工作的高频词汇,各行业、部门纷纷将中心工作和决策与调查研究紧密结合,涌现出一批高质量优秀调研成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在开展调研的过程中,乱象逐渐显露,地点太远“不愿去”、问题太难“不敢提”、跟风调研“忙赶场”现象跃然纸上,既增添基层负担,取得成效也“有待商榷”。

挑地点,随近逐便,得“近利”却失“远望”。只有会当凌绝顶,才能一览众山小。调查研究亦是如此,只有不畏艰难,跋山涉水,才能入深山“虎穴”得“虎子”。然而,部分党员干部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畏惧山高难攀登,路远难涉足,彷徨“林深”不知归路,在调查研究地点选择时,贪图方便,选择就近地点开展,主观认为“远近一个样”“大小差不多”,以点带面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殊不知却陷入了“管中窥豹”的桎梏,无法听取“远方”群众呼声、难以广泛收集群众真实愿望、没有真正了解群众疾苦,一叶障目难以看清全局态势,获取的信息“失真”,得到的样本不具代表性,调查研究取得的成效就“有待商榷”。“就近”调查研究,看似节约了时间,取得了“近利”,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失了“远望”。

挑热闹,跟风调研,急“赶场”却无“绸缪”。合理规划调研时间,科学规划调研路线,有的放矢上下求索,才能为问题“精准画像”。随着各地区对调查研究“法宝”的深入应用,一批批成果不断浮现,切实推动工作高质量开展,为人民群众出实招、解难题、得实效,赢得了大量的“点赞”“喝彩”。然而,也催生部分党员干部“跟风”调研,便出现了上午“脑门一热”拍板决定,下午“说走就走”奔赴基层,忘记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前期筹备不足,弄不清楚调研是“为什么”“去哪里”,盲目奔赴一线,哪里“热闹”去哪里,既没坚持问题导向,也毫无问题意识,忙于“赶场”,只能“东跑一趟”“西逛一圈”,得到的问题“表面化”,采集的信息“碎片化”,找不到问题的根源关键,注定只能徒劳无功。

挑问题,拈轻怕重,解“近忧”却忘“初衷”。“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随着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除了能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亦会发现新的问题。一场明确项目课题、方式方法和工作要求的调查研究,除了能发现解决当前研究课题的办法外,其他问题必然会“接踵而至”,成为新征程路上的另一群“拦路虎”。在解决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有的党员干部选择发扬斗争精神,敢于“亮剑”,涉险滩、破难题,知难而进、迎难而上;而有的党员干部却选择“绕道而行”或者“专挑软柿子捏”,缺乏直面重点、难点、痛点问题的勇气,畏惧发现的问题难解决、难推进,暴露出工作短板和能力不足,对发现的新问题“绕道而行”,虽然暂时的“视而不见”,了却了近忧,但却忘了调查研究的“初衷”,丢了本义。

调查研究无论是在地点、时间的选择,还在对发现问题的直视,都必须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不能挑地点、凑热闹、躲问题,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以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为调研初衷,才能发挥“传家宝”的真正实效。

调查研究在基层如何发挥更大作用心得【篇5】

3月13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在谈到新一届政府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时,李强总理说,“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并生动幽默地指出“高手在民间”,引发了广大网友的深深共鸣。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的确,人民群众的大海和广阔的基层实践之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高手在民间”这句很接地气的俗语,精准道出了党员干部要“俯身问需于民,虚心拜民为师”的深意。

不移“公仆心”,不离“中心点”。“高手在民间”,前有小岗村的18枚红手印开启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今有后陈村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打造了新时代乡村治理样本,实践无数次证明,诞生于“民间”的创新探索完全可能成为施政理政的大智慧。“天下之大,莫大于民心”,“高手在民间”不仅点明了群众智慧,更一语道破了我们党和国家始终把人民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向往作为第一目标的坚定初心。问政于民方知得失,问需于民方知冷暖,问计于民方知虚实,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矢志不渝坚定“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始终将人民作为干事创业、履职尽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用好“传家宝”,多闻“窗外事”。调查研究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做好各项工作的传家宝。然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加速来临,收集信息的手段大大增多,很多原来扎实有效的调查研究工作方法逐渐被视作过时产物束之高阁,“田间地头”去得少了,“动动指头”用得多了。还有一些领导干部,调查研究满足于“做做样子”,基层接待者更是事前踩点、精心彩排,结果成了走“示范路”、看“样板房”,基层的真实情况和群众的内心呼声难以传达。“高手在民间”如一剂良药,提醒党员干部要自觉抵制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歪风,放下架子、沉下身子,倾听民心民意,汲取群众智慧,真正走进“民间”了解真情况、发现真问题、找到真方法。

直面“痛难点”,常带“空杯子”。民间“高手”云集,重要的是有识别的“火眼金睛”;群众各显“高招”,重要的是有谦逊的“空杯心态”。“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视角都有偏颇处,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欠缺点,有时候在工作中遇到的瓶颈和难题,也许走进基层就能获得新的思路和灵感。党员干部切忌自觉高人一等,因为群众职位没自己高、读书没自己多就产生怠慢之心,也切忌避重就轻、躲躲闪闪,调查研究浮于表面,开展前不敢“针针见血”剖析问题,开展中又缺乏“剔肉见骨”的勇气决心。只有诚心诚意地敞开心扉倾听民声、真情实感地尊重人民群众的经验智慧,才能让“民间高手”愿意“敞开天窗说亮话”,才能真正取到民间“真经”。

调查研究在基层如何发挥更大作用心得【篇6】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广大党员干部要将这个“传家宝”炼成推动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多到基层走一走,多和群众坐一坐,切实做深做实做细“调查、研究和运用”“三篇文章”,推动调查研究在全党蔚然成风、产生实效。

坚持实事求是,实化“调查”文章,做“敦本务实”之功。李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出席记者会时分享了他在地方工作时的生动感受:“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做实“调查”文章讲究一个“热乎气儿”,“查资料、听汇报”“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式的调研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无法真正科学服务决策。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坚持群众路线,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主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群众,听真话、察实情,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做到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秉承系统观念,深化“研究”文章,寻“入木三分”之法。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基层工作的对象种类多、工作要求细、利益涉及杂,因此,调研获得的素材也存在碎片化、分散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学会“捡芝麻”的工作方法,要善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准确把握问题要害和内在规律,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分析研究,防止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等问题。要全面梳理汇总调研情况,运用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充分论证和科学决策,结合实际拿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确保调查研究成果能够落地见效。

突出问题导向,强化“运用”文章,求“移山填海”之效。调查研究是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调查研究的成果是否高效转化、问题是否彻底解决,决不能“一调了之”“一研了之”,让调查研究成为“空中阁楼”。广大党员干部在调查研究中要带着问题来,奔着问题去,奔着实效去,对调研中反映和发现的问题,逐一梳理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逐一列出解决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坚持立查立改、边查边改、即知即改、按期整改和持续整改,真刀真枪解决好调查研究发现的实际问题,以实实在在的调研成果回应党和人民群众的期待。

调查研究在基层如何发挥更大作用心得【篇7】

“无论风云如何变幻,无论挑战如何严峻,我们都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紧密团结、艰苦奋斗,继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苦奋斗是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目前有的年轻干部存在艰苦奋斗观念淡化、艰苦奋斗精神懈怠、艰苦奋斗干劲不足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不思进取、追求享受、怕苦怕累。笔者感到,各级干部要学习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就要接好艰苦奋斗“接力棒”,自觉做到“三个带头”、树立“三种形象”。

带头过“紧日子”,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精打细算崇尚节俭的形象。接好艰苦奋斗“接力棒”,关键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持精打细算,甘愿过“紧日子”,不铺张浪费。虽然时代发展进步了,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年轻干部要接好艰苦奋斗“接力棒”,就要带头节俭朴素,将一分钱掰成两半来花,力戒奢靡,永远保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政治本色,自觉做艰苦奋斗的倡导者、践行者,工作上严要求、生活上低标准,不讲品牌、不摆阔气、不搞场面,不比房子大、车子好、票子多,坚持以俭修身、厉行节约,勤俭建国持家,不乱花集体和个人的“一分钱”,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传承艰苦奋斗精神,保持艰苦朴素作风,树立精打细算简朴节约的好形象。

带头啃“硬骨头”,保持艰苦奋斗的干劲,树立攻坚克难敢打硬仗的形象。接好艰苦奋斗“接力棒”,贵在保持一种迎难而上的革命斗志,敢于攻坚克难、主动担当作为的劲头。党员干部要接好艰苦奋斗“接力棒”,就要“__、牢记使命”,在困难面前有“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革命志气,主动迎难而上,敢于啃“硬骨头”,善于打“攻坚战”,争当“主攻手”,做到遇水架桥、逢山开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挑大梁、担重任,撸起袖子加油干,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甘当艰苦奋斗的“老黄牛”。在平时工作中要勤想事、善谋事、能干事,心无旁骛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脚踏实地向前进。面对各种风险要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化险为夷,善于在攻坚克难中显担当、见作为、出政绩,始终保持埋头苦干、奋发有为的“精气神”,以实际行动践行艰苦奋斗精神,树立爱岗敬业、攻坚克难、敢打硬仗的形象。

带头赴“第一线”,弘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树立亲力亲为以身作则的形象。接好艰苦奋斗“接力棒”,主要在各级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坚持深入一线,言行一致,身先士卒。领导干部要接好艰苦奋斗“接力棒”,就要冲在“第一线”真抓实干,少在办公室、会议室,多到基层一线、偏远地区、艰苦地方,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掌握实情、解决困难、解决难题,推动工作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要主动到基层一线工作,在火热的基层工作中经风雨、见世面,学真经、长才干,努力磨练和摔打自己。要靠前指挥引导、靠前督导检查、靠前抓好落实,带头冲在疫情防控、垃圾分类、防汛抗旱、抗震救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第一线,当先锋、做表率,树立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作风深入、雷厉风行的形象。

艰苦奋斗是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各级干部只要做到带头过“紧日子”、啃“硬骨头”、赴“第一线”,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保持艰苦奋斗干劲,弘扬艰苦奋斗作风,树立精打细算崇尚节俭、攻坚克难敢打硬仗、亲力亲为以身作则的形象,就一定能够接好艰苦奋斗的“接力棒”,传承好艰苦奋斗光荣传统,以史为鉴、振奋精神,团结奋斗向未来。

    796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