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感悟
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感悟8篇
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感悟如何写?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关于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感悟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
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感悟精选篇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一项项成就,树立起一座座丰碑,这些进步都离不开“科学家精神”的指引。我们要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涵养“一片赤心惟报国”的爱国情怀。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19位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毅然决然回归报效国家。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了国人能挺直腰杆,他们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顽强拼搏,攻克一道道难关,攀过一座座高山,将自己的才华与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祖国的科研事业。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老一辈科学家为楷模,传承和发扬他们的优良作风,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将爱国主义情怀融入到精神血脉,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统一起来,用爱国情怀鼓舞奋斗热情,用爱国志气激发奋斗力量,用爱国行动夺得奋斗勋章,从而汇聚起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磅礴动力,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培养“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创新意识。回望中国科技发展史,从“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到超级水稻的打破记录,一项项科技硕果的问世,无不体现着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密集发力,不断突破,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的巨大变化,科技水平总体提升,重大成果竞相涌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迎接一系列新风险新挑战,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继续保持创新意识,激励“敢为天下先”的创造热情,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排头兵”。在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上强化担当作为,善于提出新理论、探索新方法、开辟新领域,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打造科技发展新态势。
发扬“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精神。李四光、钱学森、袁隆平等老一辈科学家,不在乎金钱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几十年如一日奋战在科研前线,成就了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奉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要继续弘扬科学家的奉献精神,坚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情怀再攀高峰,把自己的大好青春奉献给祖国,把自己的服务热情奉献给人民,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光荣伟绩。
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感悟精选篇2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包括顾诵芬院士和王大中院士在内的广大科学家,在追求真理和知识的同时,“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祖国发展的伟大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广大干部当从伟大科学家精神中感悟爱国、奋斗和创新“三色”,汲取奋进力量,勇立潮头、勇于担当,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感悟“苟利国家生死以”的爱国主义“底色”。正是胸怀满腔对祖国的热爱,王大中院士不希望核事故在自己的祖国发生,因此,他选择了较难的“固有安全”作为主要研究方向,为我国安全核电确立了正确的研究方向,并且经过不懈努力,王大中院士“跳起来摘果子”,实现了我国高温气冷堆技术从在国际上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转变。“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广大干部要学习广大科学家以爱国主义为“底色”,把社会主义伟大建设的需求作为自己科学追求的精神,要胸怀祖国、胸怀人民,为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感悟“千磨万击还坚劲”的艰苦奋斗“原色”。解决“卡脖子”的科研之路注定是艰难的,在“歼-8”飞机研制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困难,但“吃食堂已是美味”的顾诵芬院士全都淡然面对,一一化解,“歼-8”首飞时,试验飞机出现剧烈振动,为解决这一困难,顾诵芬院士毅然决定乘飞机上天,跟在试验机后观察振动情况,最终成功解决这一问题。“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广大干部也难免会遇到诸多难题和挑战,此时须保持艰苦奋斗的“原色”,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在接续奋斗中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感悟“丹心未泯创新愿”的勇于创新“秀色”。“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广大科学家最亮丽的色彩便是勇于创新。不论是我国飞机空气动力设计的奠基人顾诵芬院士还是在先进核能技术领域耕耘数十年的王大中院士,都是凭着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在自己选择的领域填补空白、开创先河,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卓绝的贡献。“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社会是处于不断发展与变化的复杂系统,如果不思进取、一成不变,则必然会在“赛场”上落伍,广大干部在工作中也要感悟科学家勇于创新的“秀色”,多思多想、善于变通,为党和国家发展增添助力。
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感悟精选篇3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心践行“科学家精神”,从科学家身上学习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勇于突破的创新意识、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胸怀赤诚之“心”,感悟“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的爱国奉献之美。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新时代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从钱学森、邓稼先到屠呦呦、南仁东,一代代科学家凭借着殷殷爱国情和拳拳赤子心,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要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自觉把个人理想同祖国命运、个人选择与党的需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投身到工作实际之中,以报效祖国为神圣职责,干好每一件小事,克服每一个困难,用实干实效为爱国奉献作出最生动的注脚。
常怀开拓之“心”,感悟“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改革创新之美。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从“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到神舟飞船遨游太空,从“中国天眼”探测宇宙到国产航母南海巡游,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立足于自主创新、自立自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国内形势更加纷繁复杂,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作为新时代的奋进者,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瞄准“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敢于质疑、勇于开拓,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永葆为民初“心”,感悟“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人民情怀之美。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一“潜”30年,为研制核潜艇不得不亏欠亲情;“农民院士”朱有勇把林下三七种植技术专利无偿赠给乡亲,助力脱贫攻坚;“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35年如一日扎根山区,创新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助力农民致富增收;“糖丸爷爷”顾方舟“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研制脊灰糖丸活疫苗,守护几代国人健康成长。作为新时代的奉献者,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淡泊名利、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向这些“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看齐,心怀“国之大者”,厚植为民情怀,以实际行动始终不渝地坚持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扑下身子“接地气”,在群众需求上下功夫,去基层一线解难题,把“等群众上门”转变为为“送服务上门”,把“群众找我办事”转变为“我为群众办事”,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感悟精选篇4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科学家精神体现了一代又一代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高尚品格。“科学家精神”很“高大上”,但也很“接地气”,基层干部应学习科学家们爱国、拼搏、奉献的宝贵品质,弘扬科学家精神并将这份精神融入工作始终。
“前路漫漫”仍“初心不改”,“目光炯炯”中凝聚“拼搏动力”。“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意味着探索未知,意味着打破固化,科学家作为创新的“探路者”展现了敢于挑战、勇于拼搏的顽强毅力。基层干部应学习这种斗争精神,立足岗位,大胆创新,寻求“新方法”,总结“新经验”,不做“墨守成规”的执行者,争当“推陈出新”的实践者。
“困难重重”仍“信仰如磐”,“风尘仆仆”中感受“爱国情怀”。
科学研发、科技创新的路上注定不是平坦的,会遇到“关隘”,会碰到“瓶颈”。但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面对困难,钱学森说,“外国人能搞,我们中国人就不能搞?”袁隆平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这个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正因信仰如磐,中国科学家们“遇山开山、遇水架桥”,创造了一个有一个“奇迹”。基层干部要把爱国主义与日常生活、工作紧密关联,遇到困难不退缩,敢闯敢冒、敢拼敢赢,不负时代、不负年华。
“苦海茫茫”仍“肩负使命”,“白发苍苍”中尽显“敬业奉献”。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相遇》片段让人动容,科学家高远隐姓埋名,和爱人相遇却不能相守,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都献给了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发事业。电影源于现实,历史原型邓稼先,不到35岁投身核事业,消失28年潜心研究,回到妻子身边时,仅剩1年寿命。在科研这条路上,有太多人选择了默默无闻,不求回报、不计得失,无论生死。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着“敬业”,用宝贵的一生诠释了“奉献”,“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基层干部要深刻理解“奉献”的真正含义,脚踏实地勤恳工作,在名利得失上保持“平常心”,在工作生活中甘为“人梯”、甘当“绿叶”,提高人生境界,实现人生追求。
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感悟精选篇5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组织工作肩负着巩固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党和国家选贤任能培育人才的重要使命,更需要涵养创新、求实、育人的科学家精神。组工干部作为党员中的党员、干部中的干部,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到组织工作当中,让党的事业永葆青春活力。
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促进基层组织建设。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基层组织是党的根基命脉之所在,根深蒂固才能枝繁叶茂。随着时代的发展,基层形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必须以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追求创新的姿态应对新形势、新环境和新挑战。可以利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媒介,积极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政策传达讲解等活动,将支部建在“掌上”;也可以通过送知识、送文化下乡,送干部、送人才下乡等方式,将支部建在“脚上”;还可以树典型、立标杆,发起学习模范、争当模范的倡议,将支部建在“心上”。时刻铭记把牢创新实干的方向盘,是解决新时代基层组织建设问题的“金钥匙”,更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
以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助力干部队伍构建。
一个好干部,不但能够攻坚克难,寻求自身的提升,更能够以点带面,带动周围的人见贤思齐、共同进步。因此,在干部考核、选拔和任用时要做到求真务实、慎之又慎,为党和国家挑选德才兼备、公正廉明的干部。做好干部工作应轻形势、重实效,坚持目标导向、成果导向,培养那些踏踏实实为百姓真办事、办实事的领导干部。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要深刻认识民主测评的重要意义,党员干部好不好要看老百姓信不信服、认不认可。面对干部队伍建设,组工干部们应常怀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以甘为人梯的育人精神推动人才队伍发展。
古人云:“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无论是打好打赢决胜全面小康三大攻坚战,还是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都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党管人才是党的组织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身为组工干部更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大力宣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高尚情怀,在人才的培养、使用和流动中任人唯贤、识人善用。要有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敢于放手、支持“年轻后学”们在工作中独当一面,甘做人才成长的“过墙梯”与“铺路石”。
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感悟精选篇6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先锋引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为弘扬科学家精神提出了具体要求。
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一种精神不可或缺,那就是科学家精神。在长期的改革和发展实践中,各行各业的科技工作者以对科学探索的执着、对科学精神的坚守、对造福社会的追求,在自己的岗位谱写出一曲曲感天动地的时代壮歌,涌现出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屠呦呦、黄大年、钟扬、李保国许多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科学家,他们是科学家的优秀代表,他们身上涌现出来的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是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具体体现。但不容忽视的是,社会上对于科学家精神的弘扬还存在认识不足的现象,比如,有少数人受到“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的扭曲价值观影响,认为科学家精神不值得学习和践行;一些地方在推动发展中谈及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谈到科学家精神的少,让科学家精神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一些人认为科学家精神过于“高冷”,不适宜普通人学习,等等,这些观念,都不利于科学家精神的传扬。践行和弘扬科学家精神,广大干部就应自觉把弘扬科学家精神作为己任,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务实担当、善于作为,乐于创新、无私奉献,不断凝聚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劲动力。
如何在传扬科学家精神中汲取前行动力?首先,要涵养至诚报国的家国情怀,坚持学习和践行“科学救国”“科学报国”“科学强国”精神,始终把个人理想追求自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执着追求,勇于担当,在实干苦干、奋力拼搏中彰显爱国之情、诠释报国之志。其次,要永葆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始终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拿出真、善、美的追求和严谨的学风,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立德为先、诚信为本,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良好风尚中率先垂范。再次,要树立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坚守、“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执着、“敢为天下先”的自信,勇于超越自我、勇攀高峰,敢闯敢冒、敢拼敢赢,不负时代、不负年华,在创新创造中积极担当作为。另外,还要大力弘扬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要树立起耐得住甘坐“冷板凳”的寂寞,肯下“十年磨一剑”的苦功夫,沉心静气、甘于奉献,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用实际行动实现自身价值、创造非凡业绩,做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时代答卷。
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感悟精选篇7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组工干部作为党员中的党员、干部中的干部,更应积极学习科学家们的精神品质,不断推动组织工作取得新成绩。
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专利是我们的,原创是我们的,所以我们在任何场合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来做疫苗研发。”9月12日,陈薇院士在接受采访时眼含热泪说道。新冠疫情暴发后,她克服重重困难,率领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让世界再次见证了“中国速度”。“人民科学家”吴文俊、“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无一不是具有创新精神,在各自领域敢为人先。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要有敢想敢干的精神气魄和敢于“标新立异”的勇气胆识,在工作上守正出新,着力落实上级组织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思考和谋划哪些职能需要拓展,哪些工作需要加强,凸显组织工作的优势和特色。要树立“一线”观念,坚持“一流”标准,工作出精品、监督求精准,精益求精、常出新意。
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中,程开甲与吕敏等科学家一起,起草方案、分解上百个课题,走遍全国各科研院所和各军兵种单位、召开几百次协作会议,研制出上千台实验设备和仪器……最终取得成功。“科学家的优势不仅靠智力,更主要的是专注和勤奋”。组工干部工作任务繁重,肩上担子压力大,更要坚持一丝不苟,弘扬求实精神,在工作中以高标准、高质量要求自己,对待任何工作,都精雕细琢、追求卓越。要始终保持对待事业、使命、职责的敬畏态度,切实做到专注、守职、尽责。要敢于碰硬,严格遵守干部人事工作原则和制度,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诱惑,做广大党员干部的榜样。
甘为人梯的育人精神。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著名实验物理学家钱三强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科学组织中,他领导的原子能所成为人才辈出的科技大本营。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回国后,根据学生不同情况采取个性化培养模式,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一代代优秀科学家甘为人梯、奖掖后学,为我国科技发展筑就坚实道路。科技创新,贵在接力。党的事业也是接力跑,唯有薪火相传,方能拾级而上。“甘为人梯”是组工干部必备的优秀品质之一,要拿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情怀,在干部、人才的培养、使用和流动中任人唯贤、识人善用。组工干部要把事业看得重些、把名利看得淡些,把人梯精神融入到选人用人工作中,甘当他人成长的“过墙梯”与“铺路石”。
一代代科学家们的精神和情怀感染激励着每一个人,组工干部要带头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和育人精神,将科学家精神发扬到工作中,用实际行动推动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实落地。
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感悟精选篇8
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激励科学家群体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科技竞争中,锐意进取、勇攀高峰。其实,很多人小时候都有一个科学家的理想,只是随着学习与成长慢慢走上了别的道路。但是,学习科学家精神应该是不分年龄与职业的,尤其是对新时代的青年干部,更应该多了解科学家科研故事,学习科学家奋斗精神,感受科学家报国情怀,从科学家精神从汲取成长养分。
学习科学家“隐姓埋名几十载,只为许身壮国威”的爱国情怀。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信仰叫做“有国无家,尽忠报国”。邓稼先、程开甲等老一批科学家就是这样践行着这样的爱国情怀,他们淡薄名利,舍小家为大家,隐姓埋名几十载,把自己的全部都奉献给了国家,造就了中国国防的钢铁长城。对于我们青年干部来说,我们不需要舍弃家庭与亲人,更不需要隐姓埋名,但是许身国家、服务人民的情怀当与老一辈科学家们是一致的。我们要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人民幸福紧密相连,在国家的建设、民族复兴大业上实现个人价值,让满满的爱国情怀成为自身前进成长的动力来源,苟利国家生死以,不因祸福避趋之。
学习科学家“坐得板凳十年冷,一鸣惊人为谁雄”的干事定力
。我们知道,科学家的成功靠的不仅仅是敏锐的科学洞察力,更靠“十年磨一剑”的干事定力。屠呦呦带领团队默默无闻潜心研究青蒿素,试千方、尝百药,终为人类健康作出历史贡献。赵忠贤院士面对科研进入低谷,一些研究者纷纷“转向”,有些研究团队甚至解散了的情况时,坚定认为高温超导研究有潜力,带领团队顶着“难出成果”的压力坚持研究,终于有了铁基超导体的研究成果。青年干部初生牛犊,想要尽快干出一番业绩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也要明白“厚积而薄发”的道理。许多事业的成功靠的不是一蹴而就、一腔热血,而是长久以来的前期筹备、幕后工作与默默付出,青年干部不能只把眼光放在能立马扬名的工作上,这样的业绩往往如空中楼阁,虚无飘渺,无法历久弥新,更多的应该去培养把冷板凳坐热的干事定力,这样才能破茧成蝶,一鸣惊人。
学习科学家“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品质。
“天眼之父”南仁东拼搏半生终于完成的FAST项目,一举让中国天文观测水平领先20年,而他自己却在FAST首秀前因病去世。如今FAST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观测成果,谁又能说这离得开南老的巨大付出呢?中国高超声速风洞研究走过了60多年的历程,四代科学家正是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品质,把青春岁月奉献给了国家,让这项研究取得了卓越成就。干事创业就像是接力赛,亲自冲向终点固然可喜,但跑好自己的一段赛程更为重要,但若是把个人得失凌驾于事业成败以上,就会陷入追名逐利的陷阱,迷失初心与使命。广大青年干部要注重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履职尽责,力求事业功成,不求个人功名,走好属于青年干部自己的长征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更多的风险与挑战考验着广大青年干部的素质能力,从科学家精神从汲取成长养分,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