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心得感悟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感悟(精品10篇)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感悟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给教师的建议心得感悟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给教师的建议心得感悟(精品10篇)】,供你选择借鉴。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感悟篇1
认真研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会使人受益匪浅,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但但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学生,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
我要树立一个信念——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是谁,不管这个学生成绩如何,不管这个学生长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爱他们。为什么呢?当我自己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我深知这种爱的力量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总是不愿意自己被老师忽视、遗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己,证明给大家看,我是多么的优秀。其实这种需要是每个学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为老师,是不能忽视这一点的。
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工作,爱我的教学,如何去爱,这还是一个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学习的一个问题。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常常会有讨厌上课的经历,这往往是因为我讨厌这个老师。为什么会讨厌呢?——上课枯燥呆板,布置大量作业、知识含量低、知识范围窄、知识老化、不懂装懂、架子大、单纯的知识灌输、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等,往往是这一类老师的共同特征。现代的老师,显然不能这样下去,作为受过现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师,我要有现代的教学。
我要学会研究教学——怎样让自己在课堂四十分钟内最有效的发挥——我的学生能有的收获——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还要有学习的热情、有主动学习的渴望、有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有提升内心世界的愿望。
课堂的四十分钟之前,我应该怎样做呢?以下这些问题——“这节课我要教给学生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难教的是什么?学生最易接受的是什么?最难接受的是什么?”“我应该如何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限度地激起学生求知的渴望?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感悟篇2
当拿到学校给我们统一购买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时,里面的一条条建议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的心田,它就像与我面对面一样,针对我在教学中遇到的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读完此书有一种让我茅塞顿开的感觉。
为什么同时的教学,同样的老师,同样的环境,有的学生可以轻轻松松的把知识完美的掌握了,有的学生却什么也学不会,现在我终于明白原来是因为我没有好好根据学生的个人差异而备课,没有周密的考虑到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将要做什么,为他们挑选适合他们学习的内容,让每一个学生在我的教学中都各有所获。原来就因为我这种欠缺考虑的备课,使我的课堂中产生了很多的无效劳动,使有些学生无法学有所获。正是苏霍姆林斯基首条建议给了我很大的感悟。
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教师,我真的经常都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一昼夜确实也只有24小时,而我们每天一来到就给满满的工作给包围了,每天总是备课、上课、训练、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于是,我迫不及待地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条宝贵的建议,迫切想要往下寻求答案。
他在这里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而且我们读书不能只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看看一些优秀的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的营养,这样数量就逐渐转化为质量。是什么促使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读书阅读呢?爱学生,为了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许多教师都把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的许多内容与学生紧紧相连。正是这样的情感,让他们在24小时中做出了比别人多几倍的事情,让24小时孕育了无数新的想法,也出现了许多奇迹。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他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感悟篇3
《给教师的推荐》一书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专门为中小学教师写的教育经典丛书。尽管这天的教育形势与苏霍姆林斯基写书的年代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那闪光的思想,精炼的语言,对我们这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们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就像与教师应对面一样,针对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常读常新,每次读都有新的收获和体验。
翻开书,一百条推荐之首便是作者在反复的教导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首先就要我们了解,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不一样的个体,在学校里,教师不就应“一视同仁”,尤其是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要个别对待。
作者打了一个最形象的比喻: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提水,有的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尽,有的孩子却能提20多桶,但是如果你要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必须要提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儿童的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象这样各不相同的。读到这我不禁想到一个一向困绕我的问题:为什么在我所教授的学生中会有明显的优差生等级?
为什么同时教授,有的学生能够很容易很完美的掌握,而有的学生却什么也学不会,此刻我最后明白原先我没有在备课中思考到孩子们的差异性,没有周密的思考到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将要做什么,没有因人而异,为他们挑选适合他们学习的资料,使他们取得一点小小的成就。原先就因为我这种欠缺思考的备课,使我的课堂中产生了很多的无效劳动,而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吧。正是苏霍姆林斯基首条解决了我初为人师的困惑。
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一天总是备课、上课、训练、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往下寻求答案。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感悟篇4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所以,读书吧,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完成大队部的工作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科研;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事情。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感悟篇5
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时间去乐呀!“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细问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家长的若干作业。对门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什么《江苏正卷》、课外补充阅读题,碰到难题(特别是些联系生活谈感受的题目)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题目与学校统一的练习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力的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每每想到这儿,初为人母的我都会发誓将来要让自己的女儿从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来,我会和他做游戏,看他画画,引导他读书明理,带着他去看路边艺人奇妙的手艺……带着他认识大自然,认识社会学习在学校中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在社会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现在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是五彩缤纷的。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感悟篇6
当我收到云舒写的奖励《给教师的建议》实体书时,我就更加如饥似渴地阅读这本书,原来云舒写的导读给了我思维的框架与整体的感知,并激发了我阅读整本书的欲望。而打开散发着墨香的纸质书时,更像是走入了生动鲜活的课堂。
1、不间断地读书,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让阅读成为自己学习生活职业和工作的底色。持之以恒的阅读,不为某次备课而读,要为知识的渴求而独让教师的背景更加宽广,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
2、学习他人的经验,移植他人的教育思想。从学生的表现发现教师的长处,拒绝照搬别人的操作模式。比如老师的精彩设计,要关注其精彩设计背后的学情,这个老师的背景以及这种背景折射出的先进理念,多观关注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他人学习可以加快接近教育本质的步伐。
3、做好工作计划,远期规划和近期规划相统一。避免碎片化方式的备课,授课要提高效率,节约时间。
4、随时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记录可以促进我们思考,减少问题反复出现,从而提高效率。适时的总结,发现规律,更可以提高效率。不间断的反思可以让我们走向成熟。
5、培养自律:要将碎片花的时间用于阅读,处理好工作和生活时间的主次矛盾,按照脑力劳动的难度进行工作安排,提高效率。自律是走向成功的催化剂,养成严格的自律习惯,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自己的学生及他人负责。
读“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的相关知识,我深刻地体会到,知识不是静止的,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既是知识迁移的过程,也是知识转化的过程!
知识源自何处:从阅读中来,从知识的运用中来,从对你有实践的不断反思中来获取知识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是最高的教学技巧,即教是为了不教!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感悟篇7
最近我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沉浸其中,情不自禁地与这位伟大的教育家进行心灵的交流。
在《给教师的建议》中的一篇文章里谈到了怎样对待“后进生”问题,读过之后,我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作为教师,被赞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了教育的公平公正?是否做到了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每一个后进生?如果教师只是口头讲授或板书,或者让一些程度较好,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流利的回答,那么表面上似乎很完美,但对于那些后进生就会产生很大的障碍,久之就会有更多的“欠账”。因此,留下独立思考的时间很重要,无论这些时间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要促使后进生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有进步,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
回想一下我们的教学过程,是否做到对学习困难学生特别关心、特别关注呢?这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好好地反思,切实地改进工作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还提到,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求,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读书,每天不间断读书,跟书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不仅是为了教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求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读一些学术专著,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内,是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些科学基础知识,对于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海洋里,你所交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是沧海一粟。
总之,读完《给教师的建议》,我感到收获很大。只有我们每一位老师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教育的价值才能够真正体现出来,所以,我们应每天都有更高的追求,以不愧己心。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感悟篇8
寒假里,我抽空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读了此书,感觉虽然现在的教学设施和教育环境相比以前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苏霍姆林斯基光辉的教育理念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不但丝毫不显过时,还尤显重要。读着此书,我感觉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我的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教学中的烦恼,给我指点迷津,书中给教师提出了多条建议,每一条建议都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让人阅读过后,掩卷长思,令人感触颇深,获益非浅。
书中谈到了关于教师的时间问题,我深有同感。确实,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也只有24小时啊!我们每天都要备课、课前准备、上课、课后辅导,还要抽出时间来开展校园活动及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和课题研究等等。教师和所有的人一样,有自己的社会活动,既要做家务,也要教育自己的子女,这些都需要时间。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困惑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
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对啊!我们不能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们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学校所发的那本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只有多读书,我们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与浅薄,只有读书我们才能充实自己,只有读书我们才能提高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只有在书本中与大师们交流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实在太少。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所以,读书吧!经常读书和思考,能够使人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作出思考,并为自己指引正确的方向,丰富理论经验。因此,要多读书。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青春吧,立足于三尺讲台,培养出祖国鲜艳的花朵!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感悟篇9
《给教师的建议》不仅是一部教育理论专著,而且是一部教育实践的百科全书,书中不仅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读罢此书,大大开阔了我的眼界,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的水平。
给教师建议》这本书是我读过的第一本具有真正意义的教育理论专著,他让我爱不释手,让我不断地反思和重建自我,从书中,我们不难看到,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执着,他深爱着每一个学生,他关怀着每一个成长的生命,他与学生朝夕相处,与他们一起活动,一起读书,一起旅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痛苦,关心他们的成功和失败。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部生活,都是他的研究对象。他曾32年如一日地写着自己的教育日记,所有所有的一切,带给我们的不是抱怨与痛苦,而是一种发自心底的幸福与成功。读到这些,审视自我,深感渺小,我们距离苏霍姆林斯基竟然是那样的遥远。是的,爱是教育成功的秘诀,这句话我们不知重复了多少遍,可是我们饯行的又有多少呢? 教育是一种精神活动,也是一种脑力劳动。我想,只有当教育者走进受教育者的心灵的时候,教育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总之,读《给教师建议》一书,受益良多,其揭示了教育的真谛,其理论和精华只有细细地品位才能感悟和吸收。我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有选择地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同时我将听从霍姆林斯基的建议,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让读书将成为我心灵的自觉。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感悟篇10
阅读“教师的专业阅读”这个章节的内容,让我懂得:做语文教师不仅要读专业的文学方面的书,还要多读、广读、深度进行有计划、有涵养的阅读。
首先要读马列政治方面的书,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与现在教育的立德树人是一致的,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并且阅读要有广度,要读3本新书:专业学科的书, 榜样成长的书,人的心理的书。读书的兴趣要深厚,面要广,并且要有孜孜以求的态度。
我也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专业阅读还不够,文学类的多,而教育类的少。自己的阅读也是有趣随意的多,专业深刻有难度的少。王蒙说:我主张读一点费劲的书,读一点还有点不太习惯的书,读一点需要查资料,请教他人,与师长朋友讨论切磋的书。
作为教师,除了读有趣的书,还要读一点严肃的书;除了读爆料的奇迹的发泄的书,更要读科学逻辑分析有创新有艺术勇气的书;除了读顺流而下的书,更需要读攀援而上,须掂量掂量的书;除了读大白话朗诵体、讲座体的书,还要读有书院气息的书,古汉语的书,外文的书,大部头的书;除了读驾轻就熟的书,还要读一些过去读的少,不是还读不上十分钟就哈哈大笑或击节叹赏,而是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准感觉的书。
总之,在碎片化的时间,更要进行有涵养性的专业阅读,比如要了解更多的教育教学的书,积累教学方法的书,能升华文化底蕴的经典的书,还要读与教材相关的书,提高教学技能,读名师成长的书,读出教学的艺术,读名家教育的专著,读出教师的智慧,作为语文老师,还要读现当代的文学经典,读出教师的诗意人生。
最后,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自己成为一名阅读者,更要做阅读的代言人,引领学生阅读的推广者,做学生阅读的引路人和同行者,做学生阅读的引领者和陪伴者。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创设阅读的条件与氛围,教会学生阅读,给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帮主学生做好长远和近期的阅读计划,于是在我们班还成立了“思辨读写工作坊”将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总之,我要身体力行,从阅读整本书开始让书籍点亮自己的教育人生的同时,让书籍以欢乐的激情去充实学生年轻的心灵,占据学生青年的时代。
以上就是我读《教师的建议》最深切的感受,当然读书的最大意义在于改变丰富自己,所以我会把阅读当成我每日的必修课,当成我生命的一部分,且读且教,且教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