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实用文档 > 实用写作 > 心得体会 > 心得感悟 >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心得12篇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心得12篇

福萍1141分享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心得范文12篇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心得怎么写?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下面小编就跟大家聊聊关于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心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心得12篇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心得(精选篇1)

要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征程新使命,要求我们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高品质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且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生态文明建设也必须追求高质量。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打造高品质的生态环境,具有双重价值。一方面,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打造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方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生态环境的需要;另一方面,高品质生态环境本身也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不断创造综合效益,为实现经济社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因此,高品质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和内在要求,谋划和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不断提高高品质生态环境的供给能力,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打造高品质生态环境,应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经济发展离不开产业开发,产业开发需要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资源,这一过程中存在破坏生态环境的可能性,因此,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客观上存在着紧张关系。传统理论过分强调二者之间的紧张关系,表现在政策选择上,就是将经济发展放在优先位置,因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严重的生态问题又反过来损害了人类自身。恩格斯曾经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党的__以来,党中央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看待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__创造性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打造高品质生态环境,应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党的__以来,党中央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针对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加快推动发展方式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打造高品质的生态环境,应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让法治对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引领和保障。建立碳排放权、排污权、用水权、用能权有偿使用制度,构建生态权益交易的法律规范体系,规范市场主体出让、转让、抵押、入股等市场交易行为,规范有为政府的行为边界。此外,加强生态文明知识产权法律保护,通过完善法治体系,保障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同时,有必要加强社会信用立法,将不履行社会责任、恶意破坏生态系统和污染环境的市场主体列入“黑名单”,推动涵养绿色环保公共意识。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心得(精选篇2)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家的复兴必然要乡村振兴,广大党员干部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生态之美助推乡村振兴,让绿水青山之光照亮乡村振兴之路。

以生态之美聚产业,筑牢乡村振兴之基。乡村振兴的基础在于产业的振兴,产业振兴的基础在于农业的兴盛,农业兴盛的基础在于良好的生态,良好的生态为农业的兴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当前,绿色农业大行其道,在社会上反响强烈,群众对于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农产品尤为偏爱,良好的生态在助力绿色农业的同时,其绿水青山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本就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馈赠,置身其中可以忘却忧愁与烦恼,是天然的休闲场所。广大党员干部,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做好乡村产业,就要抓住绿色农业与休闲观光这两条根本之路,通过在本地的细致走访考察,在了解当地的气候地理环境及其他因素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的农产品与合适的休闲地,打造独具特色的绿色农产品与休闲方式,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以生态之美牵人才,筑牢乡村振兴之本。乡村振兴的前提是人才的振兴,人才是创造一切的前提,在当前新农业模式、新的乡村生产关系的背景下,我们都急需一批高素质人才。但高素质人才大都聚集在城市,乡村高素质人才较少,乡村是田园风光、农家特色、山水宽广,有别于城市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灯红酒绿,有着一份恬静、淡然之美,乡村的独特之处,正是广大党员干部牵引人才到乡村的机会,我们要充分把握乡村独有的特色风光,以灵活机动不拘泥形式的方式牵引人才,让高素质人才在下乡工作的同时感受乡村气息。不一定非要让高素质人才到乡村工作,而是让高素质人才灵活移动,可以固定时间到乡村给我们的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培训,传授新的知识,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给予我们帮扶与指导。

以生态之美谋未来,筑牢乡村振兴之魂。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产业,乡村振兴的前提是人才,产业和人才的依托都是在生态之上,正如“荒凉的戈壁长不出庄稼,恶劣的环境留不住人”那样,良好的生态是保障产业和人才的基础,良好的生态是乡村振兴的支撑点,良好的生态才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要以生态之美谋未来,进而让乡村可持续发展,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就要营造当地良好生态,在现有基础上,加强对可能污染生态的各产业进行细致督查,同时发动群众监督,确保无新增污染源的产生;然后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确保乡村的天空更加明蓝、水质更加清澈、群山更加翠绿。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心得(精选篇3)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将生态文明建设视为“国之大者”,主动做生态环境保护路上的忠诚“卫士”,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源头”“核心”,锚定工作目标、拿出务实举措、坚持长效久治,以实际行动促进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让天蓝地绿水清的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群众身边最常见的“日用品”。

找准“发力点”,铺陈“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底色,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画卷。“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生态环境保护“主人翁”意识,扛起生态环保职责重任,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要始终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篇布局”,高效发挥中省环保督察“利剑”巡视作用,推动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要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抓手”,不断加强区域间生态保护开发与协同治理,坚持在力度、深度、广度上“下深水”“涉险滩”“出实招”,打好生态环保监管“组合拳”,畅通生态环保共治“最后一公里”,努力在全社会营造起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共识。

找准“突破点”,研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态底墨,绘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画卷。《荀子·王制篇》有言,“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广大党员干部要找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点”,正确把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之间的“平衡点”,既解决生态环境保护的“面子问题”,又从根本上解决“里子问题”。要以更高标准抓好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治理,推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关键指标起“质变”。要深刻领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智慧,保持强大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神抓实、抓细、抓好生态环保领域各项工作,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擦亮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锃亮“成色”。

找准“契合点”,执笔“生态利民,泽披万世”的生态底卷,绘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民生画卷。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初心使命、不负殷殷嘱托,以对历史、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带头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具体工作。要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加大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加快中省督察问题整改,着力解决老百姓身边存在的重污染天气、黑臭水体、生活垃圾等“突出”环境问题,持续全面彻底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要努力建设好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既要让人民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更要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心得(精选篇4)

面对全球性危机,中国将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彰显,中国方案、中国行动,为推进全球绿色复苏注入了新动力、为共谋生态文明建设续写了新篇章。

新篇章体现的是中国着眼全局、放眼未来的长远眼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党的__以来,__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长远眼光和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历史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以绿色为基调的生态文明思想,我们对于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清晰,理解进一步深入。正因如此,中国从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出发,呼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携手应对气候环境领域挑战,共同守护地球家园。

新篇章蕴含的是中国心怀人民、心系后代的天下情怀。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而不衰,得益于其开放包容,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胸怀融汇不同文明,无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是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正是这一天下情怀的当代体现。事实上,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面对世界各国不断打压中国崛起的关键时期,中国愿意摒弃前嫌,致力于合作推动全球生态建设,是植根于对生存环境与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更是对世界各国人民对于保护生态迫切愿望的积极响应。“环境就是民生”,也正是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对优质公共生态产品的向往,才构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民意基础和现实动力,以及致力于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初心”。秉持天下情怀,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同世界各国一道,共谋生态建设,合作应对挑战,携手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以合作共赢改善生态环境、增进人类福祉。

新篇章彰显的是中国言出必行、责无旁贷的大国担当。回望过去,从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长江十年禁渔”的实施,从推动达成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到全面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从大力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到与60多个国家、国际及地区组织签署约150项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文件……中国一直为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砥砺前行。展望未来,“十四五”时期我国将继续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将生态文明领域合作作为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内容,发起系列绿色行动倡议,采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一系列举措,为世界生态建设再作贡献,以实际行动向世界阐述“中国担当”。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开创世界生态治理美好未来,相信通过本届领导人气候峰会,中国将在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同各方一道,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续写“中国新篇章”。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心得(精选篇5)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建设一国之生态文明,正好比建设一家之小屋。房屋建设离不开地基、柱梁与砖石,这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以“惠民利民意识”为生态文明建设之“地基”。万丈高楼平地起,造再高的大楼都要把基础打牢。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是子孙后代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文明的千秋大计正牵系于一山一水之间,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则是我们党为民情怀的生动体现。当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创造更优的生态环境,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人与青山绿水两不负。

以“绿色发展理念”为生态文明建设之“柱梁”。作为主要承重结构,柱梁对房屋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正如绿色发展理念之于生态文明建设。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生态文化源远流长,环境保护思想自古有之。从“山林茂而禽兽归”,到“竭泽而渔,明年无鱼”,再到现如今党中央站在历史和全局的战略高度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平衡和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要算生态长远账,将良好生态作为发展的重要资源,作为引资引才的“金字招牌”,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以“环保主体责任”为生态文明建设之“砖石”。没有一砖一瓦的堆砌,哪来广厦千万间的恢宏?美丽中国是14亿同胞的共同家园,长期快速发展过程中积累、暴露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容回避,每一个环保主体都应当主动自觉承担起自身社会责任。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发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主体责任担当,牢记“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嘱托,坚定“舍我其谁”的态度,坚持从点滴入手,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自觉为美丽中国建设做贡献。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心得(精选篇6)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是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也是我国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的主题。8月15日是我国首个全国生态日。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党员干部当以此为契机,厚植绿色底蕴,做美丽中国建设“园丁”,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努力绘就美丽中国和谐绚丽多彩新画卷。

潜心“播种”、倾心“栽培”,用坚实思想根基筑梦生态文明建设,培育美丽中国株株“新芽”。“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设立全国生态日,不仅是一种标志,更应该成为全体党员干部建设美丽中国的思想指南和强大动力。党员干部只有让绿色发展理念在思想上、在头脑中深深“扎根”,才能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厉行勤俭节约,贯彻反对铺张浪费的作风,节水、节电、节约使用办公用品,从一点一滴做起,把“小事”当成“大事”干,真正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美丽中国建设为了人民,美丽中国建设依靠人民。党员干部更要当好生态文明“宣传员”,广泛播撒美丽中国建设“种子”,将“生态兴则文明兴”的思想观念、“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活方式、“命运与共,和谐共生”的价值导向植入人心,带动社会各界提高环保意识,形成践行生态文明从“这一天”到“每一天”的良好风尚。

悉心“耕耘”、耐心“滋养”,用辛勤劳动汗水浇灌生态文明建设,洒下美丽中国滴滴“甘露”。“禾苗长三尺,雨露昨夜功。”幼苗的茁壮成长离不开雨露的滋润,美丽中国的建设同样离不开汗水的浇灌。河北塞罕坝三代建设者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上艰苦奋斗、奉献青春,用半个世纪的坚守创造了林场绿树葱茏、天净水清的“人间奇迹”。建设绿色生态家园环境,需要每一位党员干部勇于担当。“欲得青山翠,挥锄种绿枝”,党员干部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全民一条心、拧成一股绳,甘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一步一个脚印走、一棒接着一棒干,推动生态环境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向“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转变,共同建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精心“修剪”、匠心“独运”,用绿色创新发展赋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美丽中国片片“花海”。“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这既是人民群众高度赞美祖国的现实图景,也是党员干部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把蓝图变为现实、把愿景变为实景,要敢于创新、狠下功夫。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转型任务仍十分艰巨。同时,我们也看到,内蒙古康巴什大力发展“非煤经济”,用二十余年的时间构建起了绿色、低碳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走出了一条绿色转型崛起新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党员干部要扛起绿色发展的政治责任,把绿色创新发展理念融入干事创业的全过程,将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一剪没”,开创绿色转型发展的“一线天”,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山河更加多姿多彩。

“是处荒山欲接天,土膏如面草如毡。及时便种松杉子,远计收功只十年。”生态文明建设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党员干部要在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做美丽中国建设“园丁”,用一个又一个“十年”写好生态文明建设答卷,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筑牢绿色根基。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心得(精选篇7)

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18年前__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于2005年8月15日考察湖州市安吉县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这一论断是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18年后的今日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程,深刻改变中华大地。通过全国生态日统一绿色“调频”,让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坚持系统治理,有序发展,擘画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文明新画卷。

统一绿色“调频”,筑牢信念,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植人心。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__的讲话掷地有声:“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但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塞罕坝”的启示告诫我们,若不珍惜和保护,昔日木兰围场就会变为荒弃的高岭,而复原林海,需要几代人半个多世纪的全身心投入。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才能答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考卷。

统一绿色“调频”,保护优先,让“山水林田湖草沙”的本底绵延生长。这些年来,全国上下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从实行最严格的制度,织就最严密的“法治网”,推动长江岸线保护、洞庭湖非法矮围整治、祁连山生态修复;到把群众的小问题当作关注的大事情,积极回应和受理转办群众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形成上下联动治理的强大合力……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要坚持用“法治利器”守护生态文明,不断挤压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空间”,以“零容忍”姿态坚决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擘画“万里蓝天白水游,绿野繁花无尽头”的生态文明新画卷。

统一绿色“调频”,有序发展,让“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的模式可持续。“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从巴宜区立定村挖沙采石的荒草滩变成鸟掠芳洲的大公园,从浙江安吉县余村发展“石头经济”到发展“美丽经济”,从宜宾化工产业转变为新材料和新能源电池材料......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大力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用好“生态+科技”“网络+人才”“文化+产业”“农业+旅游”新增变量,让产业不断回归生态“本色”、提升生态“纯色”、凸显生态“特色”让结构更优、动力更足、实力更强、效益更高。为全球环境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产业绿色转型、技术创新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心得(精选篇8)

喜闻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全国生态日的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作为一名曾经长期在安吉余村“两委”班子工作的基层干部,为此尤为兴奋,感慨良多。

2005年8月15日,__同志来我们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考察,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这个科学理念,如今已深植于百姓之心。18年来,指引着我们前行,从“浙”里出发,走向世界。

18年前,我作为余村“两委”班子成员有幸参与和见证了__同志来余村调研的全过程,聆听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首次提出,回忆往事感到无比幸福。

对于“生态”的认识,作为“两山”理念诞生地的余村人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余村人艰难寻路

早在20世纪90年代,余村“矿产经济”正红火的时候,也是余村付出环境与安全代价最揪心的时段。余村人居安思危,也在渴望新的路子。当时余村的党员群众大胆探寻生态经济,建起了湖州市第一家由村级集体开办的旅游项目“龙庆园”旅游景区,成立了第一家村级旅游公司“天荒坪龙庆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可谓魄力不凡。

但同时,身处石灰岩矿、水泥厂以及周边化工厂、大理石加工厂等高污染厂矿企业包围下的余村,纵有“匹夫之勇”,却始终难以应对环境污染之困。可谓“有干劲没环境,有思路没活路”。经过几年艰难维持,余村人最终还是回到了老路,继续开矿采石……

2003年,事情有了新的转机。

在浙江省“生态省”和“生态立县”政策的指引下,在“千万工程”的有力推动下,余村人“壮士断腕”,“以时间换空间”,终于下定决心关停矿山和水泥厂。

用了三年时间,余村关停了村里所有的矿山和水泥厂;并精心布局“生态旅游、生态居住、生态工业”三区村域规划。

此时,村集体经济已经跌入低谷,百姓收入急剧下降,转型中的余村感受了前所未有的“切肤之痛”,村两委班子也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8·15:余村人永远难以忘记的日子

2005年8月15日是余村人永远难以忘记的日子。就在这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__同志来安吉余村调研“民主法治”建设工作,在余村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从此改变了余村的命运,也为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时作为村两委班子里的“文化人”,我有幸参与了材料撰写、布置、接待安排等准备工作。当时我们整理了余村三年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前后对比的系列照片,以“发展中的余村”为主题,展示在村委门口;更新了余村的村务公开栏;确定了走访的农户、布置了会议室。

当时向__同志汇报的内容是《以“民主法治村”为抓手,建设和谐、优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把村里的想法和做法,非常详尽地写进了给他的书面材料里。在这份材料里,我们汇报了余村按照浙江省委“八八战略”的要求,以“民主法治村”建设为抓手,以“公推直选”选举村干部、以“四民主两公开”监督管理村务财务以及通过“三个步骤一个结合”的民主决策办法,关停了三个石矿和一个水泥厂的过程。会议过程中,__同志还分别听取了市、县、镇、村四级党组织的汇报。

原本计划20分钟的村级汇报,变成了将近2个小时的座谈会。

__同志对余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称赞余村民主决策关停矿山的做法是“高明之举”,并告诫我们“不要再走老路”,同时为了鼓励余村党员群众,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在这天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在即将离开余村时,__同志主动邀请村干部合影。我们知道,这是他在给我们鼓劲,让我们非常感动。那些场景和细节至今都在我们记忆深处,终生难忘。

久盼的愿望终于实现

多年来,我一直有个想法,要把8·15作为生态日特别纪念。为此,2019年1月30日,我以浙江省十三届人大代表身份第一次向省人大提交了“湖8号”《关于设立浙江省“8·15”生态文明日的建议》的代表议案,并得到了10名代表的共同呼应。省人大对此非常重视,于1月31日分办给浙江省生态环境厅落实。省生态环境厅于2019年6月以《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湖8号建议的答复》予以专题回复。

这次全国人大将8·15设立为全国生态日,呈现了更广泛的人民意志,也是人大代表反映民意接续履职的体现,充分表达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必将进一步彰显8·15这个极具意义日子的重大影响力。

将8·15设立为全国生态日,对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全民生态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都将发挥起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的浙江湖州安吉,时代赋予我们更大的使命担当,在争当模范生、样板地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是机遇更是挑战,责任更重,任务更艰。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把生态环境保护得更美,把生态经济建设得更好。更加广泛深入传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讲好余村故事、浙江故事、中国故事,为持续推动学习宣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不断走深走实发挥自己的一份热能。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心得(精选篇9)

“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意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植此“青绿”山水间,永葆“我见青山多妩媚”的生态爱心,和谐共生。“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党的__以来,我们党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湿等系列重点生态工程,全力以赴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为改善生态环境做足工作、下足功夫。“行百里者半九十”,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广大党员干部当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尊重自然规律、严守生态法则,找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平衡点,算好绿水青山的生态账、发展账、经济账,让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添足底气。

植此“青绿”山水间,深耕“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情怀,回应期盼。“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事关亿万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但前提是切不可为了发展经济损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经济发展和民生发展之间并不是相互矛盾,而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广大党员干部当牢固树立绿色发展就是最大的民生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怀着在兹念兹的初心,将生态文明建设和各项民生工程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挖掘当地生态禀赋、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文旅产业,实现绿色生态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互惠共促,实施城乡环境治理标准化建设,打造宜居生态,推动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植此“青绿”山水间,凝聚“众人能移万座山”的治理合力,向绿而行。环境宜居,是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美好生活追求的前提,更是健康生活的必须条件。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生态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一连串呼吁保护生态的名言告诉我们,生态保护是人类的头等大事,刻不容缓。“人心齐,泰山移”,改善生态环境,非一日之功,更非一人之力可做到,在这场生态保护攻坚战中,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广大党员干部当争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弘扬环保理念文明思想,引领绿色“潮流”,积极开展人“五清”行动、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等环境整治活动,集中解决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环境改善看得到、摸得着。同时,积极号召广大人民群众都要参与进来,践行绿色出行、光盘行动、环保消费等低碳生活方式,从身边的小事、点滴做起,为改善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心得(精选篇10)

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大自然孕育了所有生命和物种,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借助飞速发展的科技,自然的奥秘不断呈现在我们面前,人类的自然观念自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开始对自然进行无节制甚至是掠夺式的开发与利用,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平衡,人与自然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马克思曾经指出,自有人出现以来的历史都是“人化自然”的历史,人与自然之间必然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共生”状态之中。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用发展养护自然。在以往的发展当中,囿于发展方式、发展水平的限制,发展过程中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如高浓度的雾霾、水体和土壤的严重污染等。推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摒弃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发展的短视做法;重拾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低碳”的绿色发展之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用底线守护自然。当前,越来越多的人类活动不断触及自然生态的边界。“边界”就是“底线”,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就是守住自然生态底线、确保生态安全,为国家安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不断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大规模国土绿化、海洋生态修复、荒漠化治理等重大工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用科技保护自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曾在其著作《人类与大地母亲》中提出,工业革命一开始,科技的发展让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速度大大提升,使生物圈包括人类本身都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但是科技与自然不是对立关系,相机陷阱记录野生动物,生物声学倾听雨林的声音,“千里眼”守护东北虎豹,这些事实都证明了科技也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和保护自然,让自然受益于科技。未来,我们要更广泛地运用科技保护自然,坚持以创新为驱动,发挥云、AI、5G等新技术在守护自然资源、保护濒危物种、防御自然灾害等方面的作用,用技术见证自然的美好改变。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心得(精选篇11)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优美生态环境承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立足新时代,我们应让生态与发展组成“高颜值CP”,坚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统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美丽中国的统一,去顺应时代发展规律、顺应民心民意,让生态发展与高质量发展“齐头并进”,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要不断激发“绿色动能”,加快绿色转型,打造高质量发展“绿色引擎”。思路决定出路。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许多地方的生态改善实现了迈大步,要让良好的生态环境,变成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转变传统观念是根本。山清水秀、蓝天白云、鱼翔浅底、飞鸟成群……这样的美丽画卷,不仅赏心悦目,更蕴藏发展大力量。我们要多谋打基础、利长远的善事,多干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多做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好事。要坚持环保与发展同行的原则,通过绿色转型,加快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坚定不移走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要始终坚守“绿色底线”,坚持污染防治,擦亮高质量发展“绿色窗口”。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中国的“面子”,不断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窗口”,坚持在污染的“防”和“治”上双向发力。我们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开展山水林田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工程,扎实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只有人人都行动起来,凝聚起生态环境保护的强大合力,才能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要持续拓展“绿色空间”,创新发展方式,蓄积高质量发展“绿色财富”。推动绿色发展是回应民生需求的有力回答,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增进民生福祉的“资源”,关键在创新发展方式。从“苦瘠甲于天下”到绿意盎然的西海固,到点“绿”成金的“石材之乡”钟山,再到变身网红打卡地的四川凉山“悬崖村”……他们依托生态资源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发展道路,“绿色财富”转化为了“经济财富”,助力人民群众鼓起“钱袋子”,以“绿色发展”托举“稳稳的幸福”。我们要用好“点绿成金术”,不断挖掘生态价值和家底资源,真正探索出绿色发展的致富路子,以思维之变充实“绿色财富”,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存续“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美丽家园。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心得(精选篇12)

2023年8月15日是我国首个全国生态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思路和举措。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兴则国家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一道必答题,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肩负这项重要历史责任,将良好生态环境建设成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执“务实”之笔,绘就“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的中国智慧。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更是一个全领域、全过程、全参与的世界性工程。党的__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致力于保护本国生态环境,而且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坚定践行多边主义,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为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了来自东方的智慧。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党员干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干劲,一步一步将美好蓝图变成现实。

执“合作”之笔,续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方案。在茫茫的星辰大海中,全人类相聚在地球这共同而唯一的小船里,应当如何风雨同舟、携手同行?中国的方案是统筹兼顾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始终追求人与自然的融合,达到和谐共生状态。“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只有凝聚起“尊重自然万物、遵循自然规律”的共识,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谋划开展的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从阐释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重大意义,到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务实举措,充分彰显了中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积极作为和历史担当。

执“创新”之笔,擘画“山水林田湖草统筹治理”的中国行动。“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前期,践行中国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的“中国山水工程”入选联合国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充分表明了联合国对于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的高度肯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我们生态治理与社会发展提供了前进的方向,必须要付诸更多的行动与探索,将理念贯彻到实践。其中的核心举措就是抓住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要健全体制机制与政策制度,积极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大力建设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等一系列行动,形成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强大合力,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使“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的有机统一”的中国模式造福千家万户、子孙后代。

    867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