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2023的手抄报文字素材
推荐文章
时光飞逝,今年准备结束了,大家即将迎来崭新的2023年了,在2022与2023衔接之际,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可以通过手抄报表达你的想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迎接2023的手抄报文字素材,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
迎接2023的手抄报文字素材
当2022年最后一天的时钟再次敲响,它将与我们挥手告别!即将向我们走来的是2023年!
送别充满收获的2022!在2022里我既有快乐,也有忧伤。我要感谢2022年,是它教会了我怎样做一个优秀的人;是它告诉我要好好学习,长大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是它告诉我,人不能骄傲……
迎接充满期盼的2023!在2023年里,我希望姥姥、姥爷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爸爸、妈妈和老师们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同学们快乐学习,天天向上!我还希望弟弟听话一点,少让妈妈操心!
你好!2023,你到底什么时候来呀?我盼望着!就在学校的元旦晚会上,我看到了2023,她是一位美丽、善良而又天真的“小姐姐”,当我要上台表演的时候,她对我微笑着,让我更有信心!更有勇气!演出完了,我看到她似乎在对我说:“你弹得可真好听!继续努力哦!”晚上睡觉的时候,我在心里跟“小姐姐”说:“晚安,今天谢谢你!明天见!”
再见!2022你好!2023!
元旦是谁先提出的
据说,它是由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帝提出的,规定了一年从元旦这天开始。但是,颛顼提出了元旦概念,并没有确定“元旦”这一名词。开始为“元”,天明即“旦”,元旦应该是古代文人杂合了“正旦”、“元正”等词汇要素,慢慢叫出来的。
“元旦”固定组合,在南北朝时已出现。南朝梁萧子云《介雅》诗中有“元旦”一词。雅,系当时的“国乐”,逢重大节庆、祭祀活动时才演奏,《介雅》为十二雅中的一雅,格式为三曲五言,乐名取自《诗经·大雅·既醉》中的“君子万年,介尔景福”,给天子祝寿便要唱《介雅》。萧子云所写《介雅》便是供新年第一天使用的歌词,他在其中一曲里创造性地使用了“元旦”:“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趋拜齐衮玉,钟石变箫韶。日升等皇运,洪基邈且遥。”
到宋元以后,“元旦”已不再是生词,当时的志书、笔记中渐多。如宋陆游父子参订的《嘉泰会稽志》中有一句:“元旦男女夙兴,家主设酒果以奠”;宋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进一步称,“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元旦”一词真正热起来,应始于民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长达2000余年的封建时代,也结束了惟用天干地支纪年的历史,进入了西历(阳历)与中历(阴历)并存的“二元”历法新时期,以西历公元为标准纪年,将1912年1月1日,确定为民国元年的元旦。
元旦的传说
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
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元旦含义
1、中国古代称新年第一天为“元旦”或元日、元长、元朔、元春,具体日期在西汉以前各不相同,西汉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创“太初历”,以正月初一日为元旦,从此历代相沿,直至民国时期。
2、西历公元纪年法传入我国后,民国时期以西历元月一日为新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议确立以西历元月一日为“元旦”,旧历年正月初一改称“春节”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茗》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历来元旦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