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超简单手抄报
推荐文章
清明节超简单手抄报8张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祀祖先跟扫墓的日子,汉族跟一些少数民族在清明节扫墓。小朋友开始准备手抄报了嘛?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清明节超简单手抄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清明节超简单手抄报
清明节习俗有哪些
戴柳
过去扫墓的一个重要环节便是戴柳。“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清明的柳文化,有插柳于坟的,也有折枝插在门前的,还有将柳条插在轿子或者儿童衣襟上的,因为柳树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试想,今天扫墓的人们如果都有插柳种树的习惯,年年清明,不知道要染绿多少荒山。
“烧包袱”
所谓“包袱”,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在南纸店买来所谓“包袱皮”,写上收钱亡人的名讳,烧香秉烛,行礼后在门外焚化。试想,现在的人们如能根据自身情况和时间安排,认同一些在家中祭奠的旧俗,可能就会大大缓解每年扫墓路上的拥堵,节约大量的社会资源。
吟诗
曲水流觞曾是上巳日的主要活动。觞就是杯,让杯子从水的上游顺水漂流,流过宾客面前时,可取过一饮而尽,然后吟诗作赋。历史上王羲之、谢安等人曾有一次著名的.兰亭修禊活动,《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为这次集会所作诗词写的序言。试想,每年清明,在民众中特别是青少年中开展相关文化活动,必然能使他们更加热爱民族文化。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出行怎么防疫
坐火车:
注意列车时刻,预留实名制验票、安检时间,也不要到车站太早,避免长期在公共环境下的风险。
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少接触公共设施,做到勤洗手。
实名制验票时需要摘掉口罩,要有序排队,保持安全距离
候车时,要与邻座保持一定距离。少和陌生人交流,尽量减少在人员密集处停留和走动。
咳嗽打喷嚏,要用纸巾或上肢遮挡口鼻,有不适症状,请立即联系客运工作人员。乘坐火车旅行,要严格遵守属地疫情防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平安健康出行!
自驾:
1、疫情期间自驾游仅限所在城市周边,不要出省,跨省需要报备行程。
2、出行前做好功课,不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
3、出游目的地仅限自然风光,散散心即可,不要前往人流密集的地方。
4、出行成员仅限共同生活的家人,此时不可与友人结伴同行。
5、务必做好防护:口罩,一次性防护手套,酒精喷瓶,护目镜,含酒精的消毒湿巾、免水洗手液等。
6、请提前准备好袋装食物及瓶装饮用水,尽量不要购买散装及现场加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