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幼儿的成语故事
幼儿成语故事文化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现象之一,是与现代文化渊源关系十分密切的一种文化,同时也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文化体系,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适合幼儿的成语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对牛弹琴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著名的音乐家,名字叫公明仪。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yì),善于弹琴。他的琴声优美动听,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之后往往如醉如痴。
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xù)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因为公牛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仪见美妙的琴声并不能打动这头不懂音乐的牛,非常无奈。过了一会儿,他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公明仪抚动琴弦,弹出一段段奇怪杂乱的声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蝇声,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犊(dú)发出的叫声。这时候这头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摇摇尾巴,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后来,人们就用“对牛弹琴”来比喻对愚蠢的人讲深刻的道理,或对外行人说内行话,白白浪费时间;现在也用来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
纸上谈兵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
多难兴邦
春秋时,楚灵王想称霸,欲与诸侯结成联盟,他邀请了晋平公。
平公不想去,他手下一个叫司马侯的以为不可,他说:“楚国和晋国是两个大国。楚王现在得意得很,想干出点名堂,但是结果如何不得而知。陛下不如去看看他想做什么。他如果能修政德,我们就跟随他,如其暴虐,他的国人将弃之,那个时候还有谁能与我们晋国相争呢?”
晋平公说:“晋国的地势险要,战马众多,如果齐国与楚国多灾多难的话,我们就没有敌人了。”
司马侯说:“从古至今,凭借着地势险要和马匹多以及期望他国天灾人祸的国家,都先后灭亡了。而有不少因为没有那些优势而经常处于危难之中的国家,反而加紧治国,开疆拓土。无灾无难的国家,反丧其邦。希望国君能大开眼界,展望未来。”
平公采纳了司马侯的建议,答应了灵王的邀请。
举棋不定
春秋时,卫国国君卫献公骄横粗暴,人们对他怀恨在心。后来,卫国大夫孙文子和宁惠子发动军事政变,*了卫献公的统治。卫献公失掉君位,只得带着母亲和弟弟逃到齐国,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孙文子和宁惠子赶走国君后,把持朝政,立了新的国君,就是卫殇公。宁惠子做了犯上作乱的事,在去世前感到良心不安,觉得驱逐国君是自己的一个污点,为了赎罪,他嘱咐儿子宁悼子迎回卫献公。
没过多久,卫献公听到有利于自己的风声,就派人与宁悼子联系,要他帮助自己重新登上君位。他还向宁悼子许诺,复国之后,他只掌管宗庙、祭祀等事务,朝廷的政务全交给宁悼子办理。但是,朝中很多人反对让献公复位。
一位大夫叔仪警告宁悼子道:“做事情要前后一致,你们宁家一会儿把国君赶到外国,一会儿又要迎他回来,变化如此之大真是令人难测。这跟下棋差不多,棋手下棋如果举棋不定就会失败,更何况您面对的是国君废立的大问题。您要是非要轻率地处理国事,一定会有灭族之祸,到那时后悔也晚了。”
可是宁悼子打着“遵守先父遗命”的旗号,一心想废新君,立旧君,好独揽朝政大权。后来他灭了孙氏,将卫殇公杀死,迎回了献公。不料,卫献公是个记仇之人,他刚一回国,就把宁悼子满门杀了个干净,报了自己当年被宁氏驱逐之仇。
举足轻重
窦融世代在河西担任要职。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时,他担任波水将军,统率重兵。后来更始帝刘玄灭了王莽,他又归顺更始帝,当了巨鹿太守。更始帝兵败后,他无主可依,就联合酒泉、敦煌等五个郡在河西形成割据势力,自任五郡大将军。
河西民风比较淳朴,窦融施行的政策又比较宽和,所以境内官民相安,粮食充足,附近的流亡百姓纷纷归顺窦融。一时间,河西五郡兵强马壮,天下闻名。
后来,刘秀建立东汉政权,他就是汉光武帝。窦融总觉得自己割据一方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很想归顺光武帝,做个青史留名的汉室忠臣。于是他派长史刘钧向光武帝上书并献上马匹。
刘秀得知窦融有归顺的想法,高兴得不得了,当下就封他为凉州牧,赏赐黄金二百斤,并让刘钧带一道诏书给窦融。
在诏书中,刘秀指出河西五郡军民安定,表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这些都应当归功于窦融的治理之功。他还表示,自己知道窦融功劳很大,所以对他非常思慕。
刘秀特意指出,在他与窦融之间,还有蜀地的公孙述和天水的隗嚣,他们占据土地,一个想争夺天下,一个则想从战争中渔利。在蜀汉相攻的形势下,窦融归顺何人,对全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要举足移动一步,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