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_三国成语故事精选

文萍2 1172分享

  引导幼儿接触成语、熟悉成语,既能使他们体验到成语故事的乐趣,又能使他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懂得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_三国成语故事精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三顾茅庐

  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卧龙岗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南阳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卧龙岗。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葛亮才27岁。

  三顾茅庐的成语故事延伸

  【拼音】:sān gù máo lú

  【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例句】: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

  【近义词】:礼贤下士

  【反义词】:拒人千里、妄自尊大

  【歇后语】:刘备访贤

  【灯谜】:刘备请孔明

  草船借箭

  东吴与刘备联合抗曹,东吴大都督周瑜命诸葛亮十日内制作十万支箭。

  诸葛亮说:“ 只击需三日。”并立下军令状。周瑜笑诸葛亮是自取灭亡。

  周瑜一边吩咐士兵不给诸葛亮准备制作箭的材料,一面让谋士鲁肃偷偷借给他二十条船,每船三十个军士,两边扎上稻草人,听候调用。又叮嘱鲁肃千万别告诉周瑜。

  鲁肃又来见诸葛亮,第一天不见动静,第二天也不动。第三天四更时分,诸葛亮密请鲁肃到船上。同时,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好,向曹营进发。

  此时,江上大雾迷漫,对面看不见人。五更时分,船只接近曹营。诸

  葛亮让军士们在船上擂鼓呐喊,装作周瑜来偷袭。无奈江上雾大看不清楚,曹操只好调三千弓箭手向船上射箭。

  待草人身上密密地插满了箭,天已放亮,诸葛亮下令收船。

  军士们高喊着:“谢谢曹丞相的箭。”高高兴兴地往回走了。

  回营后,把箭取下,十万有余。

  草船借箭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cǎo chuán jiè jiàn

  【解释】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借他人的力量。

  【结构】紧缩式

  【灯谜】孔明造箭

  【歇后语】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望梅止渴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一路行军,走得非常辛苦。时值盛夏,太阳火辣辣地挂在空中,散发着巨大的热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军队已经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秃岭,没有人烟,方圆数十里都没有水源。将士们想尽了办法,始终都弄不到一滴水喝。头顶烈日,战士们一个个被晒得头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口干舌燥,感觉喉咙里好像着了火,许多人的嘴唇都干裂得不成样子,鲜血直淌。每走几里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就是身体强壮的士兵,也渐渐地快支持不住了。 曹操目睹这样的情景,心里非常焦急。他策马奔向旁边一个山岗,在山岗上极目远眺,想找个有水的地方。可是他失望地发现,龟裂的土地一望无际,干旱的地区大得很。再回头看看士兵,一个个东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去怕是难得再走多远了。 曹操是个聪明的人,他在心里盘算道:这一下可糟糕了,找不到水,这么耗下去,不但会贻误战机,还会有不少的人马要损失在这里,想个什么办法来鼓舞士气,激励大家走出干旱地带呢? 曹操想了又想,突然灵机一动,脑子里蹦出个好点子。他就在山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声喊道:“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结满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坚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 战士们听了曹操的话,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样,口里顿时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来,鼓足力气加紧向前赶去。就这样,曹操终于率领军队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望梅止渴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wàng méi zhǐ kě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 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解释】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画饼充饥 【反义词】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年代】古代 【例句】如果不潜心钻研,一心只想走捷径,恐怕是~,无济于事的。

  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

  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 刘备依靠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将打下了江山,他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临终前,刘备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刘禅是一位非常无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将政事都交给诸葛亮去处理。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呕心沥血地使蜀国维持着与魏、吴鼎立的地位;诸葛亮去世后,由姜维辅佐刘禅,蜀国的国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一次,魏国大军侵入蜀国,一路势如破竹。姜维抵挡不住,终于失败。刘禅惊慌不已,一点继续战斗的信心和勇气都没有,为了保命,他赤着上身、反绑双臂,叫人捧着玉玺,出宫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同时跟他一块儿做了俘虏的,还有一大批蜀国的臣子。

  投降以后,魏王把刘禅他们接到魏国的京都去居住,还是使他和以前一样养尊处优,为了笼络人心,还封他为安乐公。

  司马昭虽然知道刘禅无能,但对他还是有点怀疑,怕他表面上装成很顺从,暗地里存着东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试一试他。有一次,他请刘禅来喝酒,席间,叫人为刘禅表演蜀地乐舞。跟随刘禅的蜀国人看了都触景生情,难过得直掉眼泪。司马昭看看刘禅,见他正咧着嘴看得高兴,就故意问他:“你想不想故乡呢?”刘禅随口说:“这里很快乐,我并不想念蜀国。”

  散席后,刘禅的近臣教他说:“下次司马昭再这样问,主公应该痛哭流涕地说:‘蜀地是我的家乡,我没有一天不想念那里。’这样也许会感动司马昭,让他放我们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马昭又问到这个问题,刘禅就装着悲痛的样子,照这话说了一遍,但又挤不出眼泪来,只好闭着眼睛。司马昭忍住笑问他:“这话是人家教你的吧?”刘禅睁开眼睛,吃惊的说:“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司马昭明白刘禅确实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备他了。

  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lè bù sī shǔ

  【出处】《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解释】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忘本

  【近义词】流连忘返、乐而忘返、乐不可支

  【反义词】狐死首丘、归心似箭、落叶归根、恋恋不舍

  【年代】古代

  【例句】你到了外国,可不能~,忘记养育你的故乡故土

  老牛舐犊

  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位谋士叫杨修。

  一次,杨修随曹操出征,攻城不下,便就地安营扎寨。

  这时,杨修忽听曹操说道:“鸡肋,鸡肋!”他立刻明白曹操的意思是想要退兵,便和士兵说:“丞相打算退兵了。”这样,全营的人纷纷收拾行装,准备撤退。

  曹操巡营时,看到这种情况,非常吃惊,便向士兵询问原因,才知道是杨修私传军令。

  由于杨修平时屡次卖弄小聪明令曹操不满,今次又在自己尚未下令撤退之时私传军令,于是,便以杨修扰乱军心,把他杀了。

  杨修死后,杨修的父亲杨彪非常伤心,因思念儿子而日渐憔悴。

  曹操问他说:“杨公为什么会这般消瘦啊?”

  杨彪叹气说:“我惭愧啊,没有能够像金日磾[dī]一样具有先见之明,现在还有一种像老牛舔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的爱子之心!”

  曹操听后。十分感动,不免内疚。

  老牛舐犊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lǎo niú shì dú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彪传》:“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解释】 舐:舔;犊:小牛。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

  【用法】主谓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指父母怜爱子女

  【相近词】 望子成龙、爱子心切、舐犊情深

  【反义词】掩鼻而过、深恶痛绝

  【年代】古代

  【例句】巴人《灵魂受伤者》:“带着原始性的~似的神情,抚着他这神圣的伤痕,高傲地跳动起来。”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_三国成语故事精选

引导幼儿接触成语、熟悉成语,既能使他们体验到成语故事的乐趣,又能使他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懂得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_三国成语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6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