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上册1~3课知识点总结归纳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年代的记忆是其中的一大内容,小偏整理初一历史上册1~3课知识点总结归纳,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初一历史上册1~3课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1课
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2.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黄河流域。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已经使用天然火。群居生活(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
3.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黄河流域。和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区别。已经能够人工取火。氏族生活。
4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5.中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6.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又哪些进步?
北京人保留了某些猿的特征,山顶洞人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北京人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
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进入氏族时期。
第2课
1.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6000多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钻孔石斧)。陶器是主要用具(鱼纹彩陶盆)。
2.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7000年,浙江余姚,长江流域。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骨耜。陶器是主要用具(刻画猪纹黑陶钵)。
3.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山东大汶口,黄河流域。产生了贫富分化。大汶口的黑陶、白陶。
说明了:他们已过上定居生活。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在建筑方面的高超技术。能根据区域特征创造性地建造房屋。显示了原始居民的聪明才智。当时生产力进步,人们战胜困难的能力提高。
第3课
1.黄帝(轩辕氏),造出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他的妻子嫘祖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乐谱。距今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炎黄占蚩尤,涿鹿之战,走向联合。形成华夏族的主体。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尧舜“禅让”——民主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大禹治水——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结合。
3.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
样记忆历史年代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年代的记忆是其中的一大内容,这也是师生之间学习和研究的一个要点,因为任何历史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之内,离开时间概念就无法考查历史内在联系并揭示它的发展规律,因此研究和掌握历史年代的记忆是必须的,传统的机械记忆法费时易忘,激不起学生学习和记忆的兴趣,相反它会降低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因此历史年代的记忆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讲求一定的艺术,这就是意义识记。
在记忆历史年代的时候,首先应明确以下几点:历史年代是可以意义识记的;搞清历史内在联系是对历史年代进行意义,只记的关键;首先要记住重大历史事件的年代,形成记忆支架。
此外,还要讲求方法,以下介绍几种:
(一)利用世纪记忆年代。例如世界近代史上美国独立战争发生在十八世纪,有关的历史年代必然是17年,如1755年来克星顿枪声,北美大陆会议召开,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美国诞生,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独立战争转折点等。像这样出现众多事件的课很多,应用世纪记忆法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二)前后联系记忆法。对性质相同的历史事件的年代可以进行_前后联系。如对东西方奴隶社会的终结时间由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可联系公元前476年,我国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瓦解,当时我国奴隶制终结时间,早于欧洲。
(三)表格记忆法。
(四)以熟记的重大历史年代作跳板,对历史年代进行意义识记,又分:
1-推算年距法,如以1840年为跳板《南京条约》是后二年签的,即1840+2=1842;金田起义晚11年,即1840+11=1851。
2.间隔推算法:如每隔两年发生的历史事件:1911年辛亥革命、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护国战争、1917年护法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党的成立,此外每隔3年、4年发生的历史事件只要在学习中注意学习总结,就不难记忆。
3.周年记忆法:如2001年是党成立8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2002年是中华民国成立90周年。
(五)运用数字特征记忆法。①自然数排列,如1683年清入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1685年第一次雅克萨之战,1686年第二次雅克萨之战;②左右轴对称,如公元476年,西欧奴隶社会结束和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在公元前476年即属此种类型。
(六)谐音记忆法。利用1一9数字发音记忆,如记忆马克思出生年代,1885年,可用“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主义呜呜直哭”,这句话,既记住了年代,还领会了马克思作为导师的伟大之处。
总之,记忆历史年代的方法很多,在平常学习生活中只要注意应用,做学习的有心人,我想一定能做到记的更轻松、更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