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又搞笑的历史小故事5个
在我们历史上还有很多真实发生但是十分搞笑或者有趣的事情,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读一下我们的史书,小偏整理了有趣又搞笑的历史小故事5个,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有趣又搞笑的历史小故事5个
NO1:唐太宗和魏征
唐太宗可谓是一代明君,魏征是他的臣子,魏征属于一个敢言敢说的人。他总是会毫不留情的指出唐太宗的问题。曾经有一次唐太宗在逗玩一只外邦进贡鸟,突然看到魏征过来了。
唐太宗怕魏征要说他贪图享乐,就赶紧把鸟藏到了衣服里。结果魏征来了之后,一直和唐太宗说话,唐太宗只能听着。等魏征走后,唐太宗再把鸟拿出来一看,鸟已经死了。身为皇帝害怕一个大臣,感觉有点搞笑。
不过从这儿也能看出来唐太宗是一个很开明的皇帝,他可以接受臣子给自己提的意见。他们两个也流传下来一句古语名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而魏征就是唐太宗的镜子,让他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成为一个更好的皇帝。
NO2:朱元璋
朱元璋是历史上出名的“乞丐皇帝”,洪武八年(1375年),时任刑部主事的茹太素又上书朱元璋直陈时务,批评皇帝用刑太苛。这次上书的一大特点就是洋洋洒洒一万多字,堪称万言书。
朱元璋让中书郎王敏将万言书读给他听,可是读了六千三百七十字以后,还没有听到具体意见,说的全是空话、套话。加上此文中有“才能之士,数年来幸存者百无一二,今所任率迂儒俗吏”之类的话,又忤逆了皇帝。
所以,朱元璋还没听完就脾气大发,把茹太素叫来斥责了一番,并处以廷杖之刑,狠狠地揍了他一顿。第二天晚上,朱元璋又叫人读了一遍,读到一万六千五百字以后,才涉及本题,建议五件事情。
其中四件事情是可取的、可行的,朱元璋立即命令主管部门施行,同时指出这五件事有五百多字就可以讲清楚了,却啰啰嗦嗦写了一万七千多字,这是繁文之过。
NO3:历史上最长寿的人
“菜篮公”陈俊,“菜篮公”原名陈俊,汤埕人。唐僖宗中和辛丑(881)年生,元泰中元年甲子(1324)年卒,历经唐、五代、宋、元诸代,享寿444岁。是有史书中记载的世界上最长寿之人,也被人称作“小彭祖”。
NO4: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肉身千年不腐
唐朝的慧能大师,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尊肉身菩萨(肉身不坏之得道高僧),至今已历1000多年,目前仍供奉于广东韶关的南华寺。留下“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千古禅语。
NO5:乾隆找纪晓岚对对子
一天,乾隆找纪晓岚对对子。乾隆出的对子听着是:两碟豆。纪晓岚心想:皇上一般都出难句,这次怎如此简单?要小心应对,答道:一瓯油。果然,乾隆改了口:我说的是——两蝶斗。
纪晓岚似乎早已料到,不慌不忙地说:我指的是——一鸥游。皇上又说:花间两蝶斗。纪晓岚随口应道:水面一鸥游。PS:(乾隆言:怼得好,来人,拖出去)。
文史哲(政治)不分家
地理历史的合理外延必然是文学与哲学。
先说文学。没有对历史和文化背景的深刻理解,我无法相像任何人能够读懂《双城记》、《巴黎圣母院》、《战争与和平》。即使当故事读了,也是对经典文学作品和自己时间的巨大浪费,根本不可能窥见其精华之万一,更不用说从思想和精神上受益了。即使是孩子可以阅读的经典文学著作,如《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鲁滨逊漂流记》,没有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宗教、教育背景以及种族关系的理解,也会因理解不透造成优质资源的巨大浪费。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本身就是立体化、借文学变身的历史鸿篇巨著。我儿子12岁左右时,有一段时间疯狂地迷上了二战著名将军的传记作品,盟国和轴心国通吃。结果几个月时间,二战的史实他比我了解得还清楚了。我则负责给他选择文采最好、观点最好的版本。其实就是尽量实现文学与写实(文史哲)的最佳组合。文采好,指的是作家以最优美的语言、最巧妙的构思、疏淡相宜的结构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主人公的性格与灵魂,乃至一生,尤其是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影响的事件和人生阶段,这样的作品本身就是对读者最好的艺术熏陶。观点好,指的是作家兼具理性与感性,不偏激不抱成见,以客观、中立的笔触,对人与事进行人性化的、冷静的评价与反思,甚至是不同角度的假设与质疑,以启发读者更深入的反思。我和儿女就这些传记作品进行过非常热烈的讨论,其实就是从历史观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现在想来真是获益颇深。
这方面我最推崇的好手就是茨威格,最喜爱的也最适合青少年读的应该就是《人类群星闪耀时》,包含12篇短篇传记作品,可称得是字字珠矶,每个字都闪耀着人性、文采、博学、普世的博大的理解与爱,无与伦比的构思与篇章结构。我们读过的他的作品还包括《麦哲伦传》、《玛利亚•斯图亚特》、《三位大师》、《昨日的世界》等。无一不是精品。如果孩子在十几岁的时候读书读到这样的高度,不论是审美还是思想上,对劣质的东西都会有相当的识别判断能力了,这无疑是给孩子打开了通向经典作品的大门,节省了不知多少时间,少走了不知多少弯路。
再说哲学。其实文史哲地理政治甚至是经济学都是紧密联系的,这样分开揉碎的讲,是为了便于孩子和家长理解。
好的文学和历史作品无一不蕴含着人类对自我行为的深刻反思,对人生的深度思考,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如果不是这样而是那样,这个人的命运,历史的进程,会有怎样的改变?如果换成是我会怎么办?长此以往,必然会养成思考的习惯,不论是艺术欣赏还是真正的生活,碰到问题都会比普遍人想得多一些,深一点。记得康康十多岁的时候读《史记》,写了一篇《我看王莽》,叙事简洁,透露出了难得的独立人生思考。
全文如下:“当时王氏家族因王政君当上皇后而飞黄腾达,但她有一个兄弟早死,留下了一个儿子王莽。王莽因为父亲早死,没被封候。而王莽也只能寄于叔伯篱下。他沽名钓誉,又对叔伯显贵极其恭顺。所以他一步步地向上攀升。然而他为了名,舍弃了金钱、亲人和享受。王莽的官越大,就越谦卑,越给予人民。这使上到皇后,下到百姓,无不对他交口称赞。如果他生活在文帝时,肯定能成为一代贤人。但他恰巧生活在这个社会动荡、汉朝后继无人的时代,从而皇袍加身。但王莽又能力不足,导致民不聊生,不能像后来赵匡胤一样成为开国明君。在位十五年后,王莽政权被推翻了,他自己也被杀,落得身败名裂。
我认为他篡位有一大半原因是因为生不逢时,官民盲目的推举,但他的名声其实是虚的,无法治理国家。所以王莽的一生是无法改变的,自从他开始博取名声的那一刻。”
这种哲学思考的萌芽,加上面对艺术作品时和生活中善于思考的习惯与能力,就成就了现在的康康。这样的起跑,足以使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更足以驱动一个“幸福与成功”的人生了。
任何一个好学生都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通过自我教育实现的。即使是七八岁以至十几岁的以学科学习为主的在校孩子也是如此。一个优秀的老师,能够为孩子提供最好的资源,最客观公正而有深度的引导,一个勇于反思也勇于改正的榜样。而历史,毫无疑问就是最好的资源,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