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社会主义初中历史知识点全汇总
在读每一节的内容时,要想想在一个历史事件之前之后都发生了些什么事,下面是小偏整理的走向社会主义初中历史知识点全汇总,感想您的每一次阅读。
走向社会主义初中历史知识点全汇总
1、筹建新中国: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第一届政协会议)
(1)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
(2)内容:
①制定《共同纲领》---临时宪法(从1949-1954年起作用)
a.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
b.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②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伟人为政府主席。
③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3)历史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成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1)中央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1949.10.1下午2时)
①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②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2)大典盛况: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举行
注:54门礼炮象征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中的54个民族(①象征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中的54个政治团体。②象征五四运动),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的历史。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①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饱受外来侵略、奴役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变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长期执政的党。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标志着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3、建国初期,巩固新政权的斗争
(1)稳定物价之战
①目的:为巩固新生的政权;
②人民政府与投机商展开一场”米棉之战”;
③作用:使得全国物价开始趋向平稳。
(2)土地改革运动
①时间:1950--1952年底;
②开始标志: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③历史意义:彻底废除了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3)西藏和平解放:
①时间: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中央人民政府代表李维汉与西藏地方代表阿沛·阿旺晋美在北京签署和平协议)
②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完全统一
(4)抗美援朝战争
①原因:美国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国家安全,阻挠新中国统一进程。
a.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b.美军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安全;
c.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请求。
②时间:1950-1953年
③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④赴朝参战部队及总司令: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
⑤重要战役及英雄人物:上甘岭战役黄继光、邱少云
⑥结束: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
⑦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4、新中国的民主政治与经济建设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
①时间:1954年地点:北京
②内容:
a.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地位: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选举伟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③历史意义: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这是中国政治制度的一次伟大变革,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
a.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b.时间:1953---1957年
c.内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d.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三铁路)。
e.作用:初步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②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改造的内容 | 改造的途径 | 结果及历史意义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原则 |
农业 | 农业 生产合作社 | 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由于发展速度迅猛,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 | 自愿互利 |
手工业 | 手工业 生产合作社 | 自愿互利 | ||
资本主义 工商业 | 加工订货向 公私合营过渡 | (对私营工商业)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对生产资料)赎买政策 |
附: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的三次变化及其标志性事件:
比较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标志性的事件 | 鸦片战争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三大改造的完成 |
社会性质的变化 | 封建社会 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 新民主主义社会 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历史学习方法
在读每一节的内容时,要想想在一个历史事件之前之后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能够说明什么历史道理。也可进行历史事件间的横向纵向的比较。例如,某两场政变或两种政策之间有什么异同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同,说明了什么。分析异同点也很简单,无非就是从背景、性质、影响等几个固定的版块去想。有的书上说,要把历史学成“立体”的。
我想,所谓的“立体”,大概也就是这种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吧。经常这样思考,对不同的历史现象,我们就可以较准确地分析出它们的实质,无论碰到什么题都能迎刃而解。这是读书时要注意的问题。书本决不仅仅是读过即可的,光记住一些时间、地点、事件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历史思维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后的东西。相信你不久就会发现,历史是越读越有味的。
其次,做题当然也很重要。做题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再回顾再思考的过程。现在的历史题,单纯考知识本身的已经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对某一事件的分析。这就需要用到读书时积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选择题时,常常碰到一些诸如问“根本原因”、“实质”之类的问题,这通常要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关于这几方面的选项,一般来说就是正确的。再如“直接”与“间接”这样的问题,在我看来,其实也很简单。答“直接”时,你就让头脑变简单些,一开始想到什么就是什么,完全不必拐什么弯。除了“直接”之外的就都可放心地归入“间接”那部分去了。
走向社会主义初中历史知识点全汇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