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不管是语文还是任何一门学科,要想学好、学精,都需要我们做到“四多原则”:多听、多作、多想、多问。下面是小偏整理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1.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从卑微到显贵的事例和有关道理,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
2.重点字词
舜(shùn)畎(quǎn)亩胶鬲(gé)
曾益(zēng)拂士(bì)
【通假字】
(1)所以动心忍性
忍,通“韧”,坚韧
(2)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
(3)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通“横”,梗塞,不顺
【古今异义词】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
(2)富贵不能淫
古义;使……惑乱、迷惑;
今义:淫乱
(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古义,捣土用的杵;
今义,建筑,修建
(4)管夷吾举于士
古义:狱官;
今义:军人
(5)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古义:征验,表现;
今义:走远路(多指军队);讨伐
(6)征于色,发于声,面后喻
古义:了解,明白;
今义:比方
【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必先苦其心志(苦:使……痛苦)
劳其筋骨(劳:使……劳累)
饿其体肤(饿:使……饥饿)
空乏其身(空乏:使……经受贫困之苦)
动心忍性(忍:使……坚韧)
行拂乱其所为(乱:使……受到阻扰)
(2)动作状:
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在国内)
出则无股国外患者(出:在国外)
(3)名作动:
人恒过(过:犯错误)
【一词多义】
(1)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被起用)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发,显露)
(2)于
舜发于畎亩之中(于:介词,从)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介词,给)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于:介词,在)
(3)拂
行拂乱其所为(fú,违背)
入则无法家拂士(bì,同“弼”,辅佐)
(4)士
管夷吾举于士(名词,狱官)
入则无法家拂士(名词,贤士)
【其他重点词语解释】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责任,担子
2.行拂乱其所为
拂:违背,逆,不顺
3.而后作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4.征于色
征:征验
5.而后喻
喻:明白,了解
6.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在里面,指国内
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7.国恒亡
恒:常
3.重点语句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翻译: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体肤受饥饿,使他身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情不顺。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翻译: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并在声音上显露出来,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常常都有灭亡的危险。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翻译: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用这些来)使他内心惊动,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原来所没有的才干。
4.重点内容
一、整体把握:
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全文共两部分。第一部分: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的事例,有力论证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第二部分: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艰苦磨炼的必要性,说明人才在困难中造就,安逸享乐能使人(国家)死亡。
二、具体问题:
1.文章讲的是逆境中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地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3.第二段承上启下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其中“是人”指上述六人和与此相似的其他人。
4.第二段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阐述的道理是: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受苦难磨练。其中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苦其心志。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其结果才能动心忍性,(受磨练的益处)增益其所不能。
5.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即: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6.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练激发人斗志(个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从反面揭示国家灭亡的原因(国家):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怎样才能学好语文
1、制定学习计划,做好课前预习
在小学阶段,要求小学生们培养起良好的自我约束力,学会主动的学习。因此我们在每个学期伊始,都应该认真的给自己制定一个学习计划,例如每天熟练掌握10个汉字,一个月背诵一篇出色的作文,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同时,还要在课前认真预习,赶在前边,不让老师追着写,这样才能跟上教学节奏,更好的促进学习。
2、夯实基础知识,勤加练习记忆
小学语文的知识量很大,内容又非常繁杂,拼音、汉字、词语、文章,然而,所有的知识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环环相扣,如果汉字、拼音掌握的不好,那么会直接影响后续知识的吸收。因此,基础知识一定要夯实,只有打下了牢固的基础,才能让学习融会贯通。我们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平常要多写、多练,“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多写、多练,知识才能更加牢靠的掌握。
3、认真思考,勤于总结
不管是语文还是任何一门学科,要想学好、学精,都需要我们做到“四多原则”:多听、多作、多想、多问。在语文课堂中,要集中精神,认真听课,老师提出问题,不能依赖、偷懒,而是应该培养独立自主的思考精神,发散思维,要相信脑子越用越灵。如果实在靠自己能力解决不了,那么再去找老师寻求帮助。
4、培养问题意识,带着问题听课
带着问题去学习,才能让效果事半功倍。俗话说“老师对学生发问10个问题,其学习效果都不如学生自主提出1个问题”。由此可见,培养问题意识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大家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标注出知识的难点,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课,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大大提升听讲的专注度,也会让记忆更加深刻。还有许多学生性格内向,不爱发言,但是大家一定要记住:只有做到不耻下问,才能让自己有所提高。
5、多读书多背诵,注重积累过程
多读书多背诵,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最佳途径。把知识记在脑中,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就能信手拈来,尤其在写作过程当中,多用成语、格言,就能大大提升文章的品质。因此,务必要注重日常的积累学习,量变最终会导致质变,当我们的词汇积累到一定水平,阅读、写作的能力自然会大幅度提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译文及赏析 - 5068儿童网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读后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读后感心得体会 - 5068儿童...
★ 中考语文复习:中考高频古诗文名句默写大全 - 5068儿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