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生命的意义》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案
初一学生处于青春断乳期和性格形成期交织的这样一个阶段,可塑性强,在很多方面都有提升的空间。下面是小偏整理的《感受生命的意义》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案,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感受生命的意义》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案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晰生命的意义,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以实际行动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
能力目标:学会分辨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学会发现自己生命的意义。
知识目标:懂得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知道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发现生命的意义。
难点:能够分辨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1.学生分享《轮椅上的霍金》的故事。
2.学生谈感受。
3.师:霍金的一生,是人类意志力的记录,是科学精神创造的奇迹。在生活中,还有许多像霍金这样感人的故事,他们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他们的人生是有意义的。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一)自主预习
1.人为什么活着?对有些人而言,是为了__让生命有意义__,他们认为探索这个问题是有必要的。
2.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__自我价值__,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事情大小,都能承担起自己的__责任__,这样的人生是值得的;将个人追求建立在__人类共同需要__的基础上,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3.生命是__独特__的,生命意义是__具体__的。
4.我们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点地建构自己,形成人们所说的“__我的人生__”。
5.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__发现__和__创造__。
(二)合作探究
知识模块一生命的追问
探究一:教材P111运用你的经验
(1)采访三个你生命中重要的人物,请他们说说活着是为了什么?
(2)你的答案是什么呢?
答案提示:略。
探究二:教材P112阅读感悟及探究与分享
(1)学生分享《雷锋日记》,谈谈自己的感悟。
(2)有人说,不要为别人而活;也有人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
谈谈你的思考,并和同学交流分享。
答案提示:(1)感悟: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无论事情大小,我们都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2)人活着,既为了自己,也为了别人。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活出生命的精彩,这样的人生是值得的,是有意义的。
知识模块二发现我的生命
探究三:教材P113探究与分享
(1)下图中的流水代表你的生命线,在开始的地方贴上你出生时的照片,在最后贴上你最近的照片。在你的生命历程中,曾经发生过哪些重要的事情?请在生命线上找到一个点,标明发生的时间,在浪花里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发生的事情。
(2)这些经历对你的生命有怎样的意义?
(3)与同学分享生命故事,在这些不同的生命故事中,你想到了什么?
答案提示:言之有理即可。
探究四:教材P114探究与分享
(1)在这项志愿服务中,几位志愿者获得了怎样不同的意义?
(2)这样的志愿活动对你会有怎样的意义?
答案提示:(1)面对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会获得不同的意义。有的志愿者是为了帮助他人,回报社会;有的是为自己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有的是为了社会的赞许、荣誉等等。
(2)对我来说,这样的志愿活动会锻炼自己的能力,在奉献中提升了自我价值。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1.分组分别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后,必须有一定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1.下列行为中能体现出生命的价值的是(D)
①能够为他人带来欢乐,为他人减轻痛苦②善待他人的生命③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④在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不轻言放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
2.一位中学生给自己的箴言是:“人活着,不应该追求生命的长度,而应该追求生命的质量。”对此处“生命的质量”理解正确的应是(C)
A.生活条件的优越
B.生活的艰辛和曲折
C.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D.生活中的快乐和悲伤
3.下列的人生值得过的是(A)
①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②勇于承担责任的人生③把个人的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的人生④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人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1)有人说,不要为别人而活;也有人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是值得的呢?
(2)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你是自己生命的导演。将来的你,会有怎样的生活呢?请你选择将来某个年龄阶段,尽可能地具体描述那个阶段自己的情况。
答案提示:(1)怎样的一生是值得过的?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事情大小,都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将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2)可以从家庭、学业、事业财富、人际关系、健康、社会服务……不同角度作描述。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这节课我学会了:
这节课我未解决的疑惑:
小学成绩好不等于初中成绩就好
特点:基础性概念上升到了思维训练
初一学生处于青春断乳期和性格形成期交织的这样一个阶段,可塑性强,在很多方面都有提升的空间。昆明实验中学的袁晓芬老师说到,从小学升入初中,无论是课程设置、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还是人际关系、身心发育都会面临许多新的课题。不少初一新生及家长由于对新学段缺乏认识或认识不足,未能根据初中学习生活的新特点进行调整,结果上初中后手足无措,生出种种不适应,严重影响了学习质量。
与小学课程相比,初中的各学科知识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来说,都有着质的变化,很多内容都从简单的基础性概念上升到了思维训练。学生如果还依靠简单的记忆背诵,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所以,转变学习方法对于新初一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调整好心态
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绩优秀,但有的学生在小学时成绩还不错,进入初中后,成绩不稳定;还有的成绩越来越差,以致不能跟上班,于是产生焦虑、不安、失望、悲观等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实际上小学、初中的成绩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谁更快适应初中学习谁就会取得学习上的主动,谁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就具备了最主要最根本的素质和能力,就会学得更快更好。
《感受生命的意义》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