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农民大起义》七上册历史教案
学习历史上重大事件时,一定要研究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规律,并运用规律去记忆事件,一定会有好的效果。下面是小偏整理的《秦末农民大起义》七上册历史教案,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秦末农民大起义》七上册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的统治。
教学难点: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导学过程】
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情景导入】
1、组织学生品析、对比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诗句和“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
师:秦始皇师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他期望自己的统治能千秋万代,但秦朝却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仅存在短短的15年,那为什么秦朝只是昙花一现,又迅速走向灭亡了呢?
2、师:“伐无道,诛暴秦”从这句话中可看出秦朝是怎样被推翻的呢?(农民起义)为什么秦朝末年农民会起义呢?(秦末残暴的统治)
让学生通过对比诗句和童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设疑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然导入新课。
【自主预习】
一、秦的暴政
请学生浏览书本,并出示阿房宫、秦始皇兵马俑、长城有关图片,组织学生思考归纳出秦始皇的暴政。
师:秦始皇死后,秦二世更加残暴,残杀兄长大臣,与赵高狼狈为奸。请学生讲述成语“指鹿为马”。
教师例出秦的暴政的四个方面: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残酷,秦二世更残暴。
师:如此残暴的统治,老百姓苦不堪言。秦朝的统治得不到农民的支持,所以必然导致农民起来反抗,掀起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二、秦末农民起义
1、前期:陈胜、吴广起义。
(1)课件展示《大泽乡起义》“揭竿而起”片段。让学生主动参与感知历史,体验历史。同时也培养学生演绎历史的能力,使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2)提问:这次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谁发动的?地点在哪里?他们的口号是什么?建立了什么政权?有什么历史意义?(学生讨论)
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并利用地图培养学生掌握战争经过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精神。
2、后期:项羽、刘邦继续反秦,推翻秦朝。
(1)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请学生讲述“破釜沉舟”的故事,思考为什么项羽能以少胜多?
(2)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灭亡。
组织学生计算秦朝存在的时间,让学生感知秦朝统治的短暂。
秦朝灭亡后,定被另一个朝代所取代。而刘邦、项羽都想登上皇帝的宝座,而“一山不容二虎”,怎么办呢?
3、楚汉之争及汉朝的建立
(1)展示鸿门宴的图片了解战争情形。
(2)比较刘邦与项羽的行为,思考:
刘邦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秦的灭亡和项羽的失败有什么共同之处?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使学生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道理。
(3)了解汉朝的建立。
请学生从书中找出汉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合作探究】
1、贾谊在过秦论中提出秦朝崩灭的原因:“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这是什么原因呢?
2、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雨,秦末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
3、项羽在巨鹿中表现他聪明才智,但是楚汉之争项羽却兵败自杀,为什么?
【小结提升】
秦灭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所创建的一套专制主义集权统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秦过激过暴的统治,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倡精神在历史上永放光芒。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统治,为争夺新的统治权,刘邦和项羽又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最终刘邦获胜,建立汉王朝。历史上称之为"西汉"。我们将在下节课学习西汉的历史。
有关重大历史事件的学习
对于中国历史而言,重大事件不外乎朝代的更替,农民战争和各个朝代的变法运动以及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列强几次入侵,中国人民的屡次反抗和社会主义建设等史实。
对世界历史而言,重大事件不外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法、德、意、美、日、俄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表现以及三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和国际无产阶级运动。
记忆这些史实,一定要理清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如:每一个封建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或变法,或改革,社会出现繁荣景象,如文景之治,开元盛世等,但经过多位统治者的变更后,统治日益黑暗,必然引起人民的反抗运动。正如汉有张角起义,唐有黄巢起义一样,推翻旧王朝,建立新王朝,然后开始又一轮的“建立、发展、繁盛、衰落、灭亡”的演变。把握住这个规律,中国古代史的学习也就轻松多了。
再说中国近代现代史的学习。中国近代是列强侵略、中国人民抗争和探索的历史,列强的每一次侵略,都会引发中国人的一次反抗,一次救国图存的探索。如中英鸦片战争中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有关天培的虎门血战等,之后是魏源等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探索,尽管只是思想上的理论,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终于演变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北洋水师奋勇抗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等一大批爱国将领殉国,之后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的维新运动——一场旨在抗救清王朝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等等。这里面也是有规律的。
另外,世界史同样也有规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封建统治愈来愈成为新兴经济形态——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阻碍。新旧事件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合,势必发展成为革命或者改革运动,等革命和改革运动一完成,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最后导致垄断的产生,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资产阶级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会不断地加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剥削、掠夺程度,这就引发了亚非拉广大欠发达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同时资产阶级也加强了对无产阶级的剥削。随着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产生并成为指导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思想武器,工人阶级同资本家的斗争也在不断加剧。世界历史就是在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不断演进,发展变化的。其典型事例当数两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战争调整了矛盾,同时又产生了新的矛盾。
总之,学习历史上重大事件时,一定要研究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规律,并运用规律去记忆事件,一定会有好的效果。
总之,处处留心皆学问。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历史之中,只要善于用脑,历史就在我们身边,随时可以学习,并为我们所用。
《秦末农民大起义》七上册历史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