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与甲骨文》七上册历史教案

小黄 1172分享

学习历史的学生还应当培养自己的怀疑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下面是小偏整理的《青铜器与甲骨文》七上册历史教案,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青铜器与甲骨文》七上册历史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筛选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民族自豪感,增加学生学习历史和考古知识的兴趣。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2、青铜文明的概念

四、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老师(出示幻灯片──司母戊鼎)(提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司母戊大方鼎的资料)

(先对“青铜时代”进行简单介绍:)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中国青铜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而其真正的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尤其是商代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制作最为著名。青铜鼎的前身是原始社会的陶鼎,本来是日用的饮食容器,后来发展成祭祀的“神器”,并被笼罩上一层神秘而威严的色彩。这件《司母戊鼎》就是此期间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甲骨文: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自主预习】

快速浏览教材,独立完成下列问题,完不成的作好标志。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在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

2、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和四羊方尊。

3、与商周同期,我国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出土了大量青铜面具、

大型青铜立人像等,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文化。

4、夏商周的陶瓷业也很发达,最早在朝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国家。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1、农业:后代成为“五谷”的农作物,时期已经齐备。农业上已知道、和。

2、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朝时都已经有了,还建有。

(三)、奴隶的悲惨生活

1、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和阶级的矛盾。

2、最能体现奴隶生活悲惨的是奴隶主用奴隶做和活动。

【合作探究】

1、有位著名考古学家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你是怎么看的?

2、经过这节课的学习,青铜文明确实很灿烂,但是奴隶们的生活却是十分的悲惨,那么你觉得奴隶社会与原始社会相比,是进步呢还是倒退?

3、夏、商、西周青铜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原始社会到末期,我国已有青铜器。

夏朝种类渐增多,商朝青铜灿烂期。

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工艺精。

举世闻名三星堆,青铜立人有新意。

奴隶生活多悲惨,没有自由和权利。

生命不如牛与马,人祭人殉任屠杀。

怎样学习历史

你一定要满足你自己的好奇心,你一定要让你的阅读量增大。这样有用吗?这对你以后做任何学问、做任何事都有用。我举个例子,你毕业的时候要去应聘,那么好应聘吗?在座的你们,现在马上出去找工作,我肯定百分之八十的人找不到。为什么?我老是跟学生讲:“你去面试的前几分钟,就决定了你能不能找到这份工作。”为什么呢?“腹有诗书气自华”,你读了多少书,都写在你的脸上,你看人的眼光、说话的口气会不一样的。你相信吗?就在那交谈的前几分钟,人家就决定要不要你了,这个很重要。你现在投一份简历,或是通过E-mail给人写信,哪怕只有一百个字,就决定了你找不找得到工作。有时候外地学生写信给我,说想考我的博士,只要一百个字我就看得出这个学生不行,就算你用大白话也可以反映出你的水平。你以为找工作那么容易?都和你平时的积累有关。

如果你将来想要做学问的话,你更必须广泛地阅读。“博、约、通”,这是过去经常讲的一句话。“博”就是青年的时候杂看、杂读,打下宽厚的基础。而到你二十几岁的时候,到你中年的时候,你把自己兴趣都收束起来,做专门的研究,你去挖一口专门的井,你把这口井打得很深,这叫作“约”。到你五十多岁的时候你再跳出来,再广泛地研究人类的所有问题,于是你就会发现,对于人类所有的问题你都有了一个自己的看法,都有一个自己的解答了,都可以发表议论了,这样就“通”了。就像孔子讲的:“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耳顺”是什意思呢?就是听什么话我都能够做出达观的解读,我不会因为某个东西而恼火了。“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什么是“不踰距”?就是到老年的时候,我的人生经验已经达到某个境界,哪怕我做任何事情都不会犯规了,我砸一个东西都有它的道理,哪怕我乱来都是有道理的。人生经验积累到这一步,就像水找到自己的渠道流了,水到渠成。这个就是一种经验的积累,人生经验的积累。

人生经验的积累需要怎么做呢?两种手段:一个是经历事情,小说家都是这样干的,所以小说家到处去体验生活,在社会上到处闯荡,与社会上的三教九流接触,通过亲历亲为的人生经验来增加自己的智慧,然后把它展现出来——写小说;我们采用的是另一种手段,是通过广泛的阅读来吸取古人的人生经验,借助别人的人生经验帮我们走了一条路,我们采用最简单的方法——压缩饼干,把别人的经验吸收到我们身上来,让我们获取人生智慧。你可以坐拥书城,广泛地吸取,你可以把张之洞的智慧吸取了,把李鸿章的吸取了,把曾国藩的也吸取了,把孔子、孟子的都吸取了,你通过阅读来吸取千百年的人生经验。所以,这也就是“野狐禅”的爱好者与我们这些受过经院训练的人之间的差别。经常有一些痴迷的民间科学家,他们对历史感兴趣,他们会花很大功夫,甚至不顾家人,倾家荡产,要发现他们理解的所谓真理。但是不大可能,为什么?因为走弯路了,全是走弯路,他没有任何系统的训练。他可以感兴趣,但他只是通过道听途说得到的一些东西。我们受过正规教育的人就不一样,因为你接受的是非常系统的训练,你的见解会大不一样。这个就是我要说的系统性。像武汉大学这样的百年老校,历史学科也有近百年的传统了,它知道怎么训练学生。我们历史学院有长期的积淀,有一流的师资,我们把课程都设计好了,什么样的课程该一年级上,什么样的课程该二年级上,这都给你安排好了,我们有一套制度,有一套系统的方法,这对训练青年人是非常有好处的。

怎样训练学生呢?我简单讲一点,就是以前老先生们经常给我们讲的所谓“四把钥匙,两根拐杖”。“四把钥匙”是什么呢?就是目录学、年代学、历史地理和职官制度,只有懂得这四种专门知识,你才能读懂古书。比如古书中经常说“开府仪同三司”,这“三司”是什么意思?你只有懂这些典章制度性的常识,才能读懂古书。这里面内容太多,今天没法展开讲,以后的训练中你们会逐渐掌握。另外“两根拐杖”是什么呢?古文和外语。我们经常给学生写推荐信,比如说今年还有一个历史学院的学生要读北师大中文系的硕士,让我给他写推荐信,我的推荐信里有这样几句话:“该同学具有非常好的古文训练,对古文献具有较好的阅读理解能力。”这几句话份量就很重,有这个之后你读任何专业都有优势,你学中文、学哲学人家都欢迎,因为现在能读懂古书的人越来越少了。你出去找工作,招聘的人就会认为,你是历史系毕业的,肯定精通古文,肯定满腹经纶。你要训练自己的古文。另外就是外语。

另外一个,我觉得学习历史的学生还应当培养自己的怀疑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个东西不是一天两天能形成的,因为你在高中阶段,所学的教科书从来没让你感到过怀疑,它也不需要你怀疑,如果你怀疑的话就得不到高分。可是,现在你进入大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半专业工作者了,你们就应该怀疑一切。怎么怀疑呢?你通过阅读原文来批判目前所有的结论,带着怀疑的眼光看待目前书上的那些说法。这些结论恐怕都有问题。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话可以这样理解,我们不同的人研究历史可能有不同的结论,因为历史学就是历史事实和历史学家之间的一种互动。


《青铜器与甲骨文》七上册历史教案相关文章: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模板 - 5068儿童网

    精华图文

    263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