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特征生物必修三教学设计2021
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的进化等。掌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下面是小偏整理的种群的特征生物必修三教学设计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种群的特征生物必修三教学设计2021
1.列举种群特征。
2.简述种群特征间的基本关系。
3.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一、种群的概念与特征
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①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
2.种群密度是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它是种群最基本的②数量特征。
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不大活动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取样的方法有③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2.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某些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三、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
1.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④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⑤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⑥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2.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⑦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影响种群大小和⑧种群密度。
3.年龄组成
(1)概念: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⑨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分类: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三种类型。
(3)意义:可以预测种群未来发展趋势。
4.性别比例
(1)概念: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1.某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细菌、全部蛇或全部蓝藻能否构成种群?
2.种群的特征有哪些?种群密度的常用调查方法有哪些?
3.在种群的数量特征中,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的是什么?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是什么?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是什么?
知识点一:种群的特征
1.如何理解种群?以下属于种群的有哪几项?
①某池塘中的全部鱼②某片森林中的全部鸟③某农田中的全部细菌④某湖泊中的全部鲤鱼
2.请完成下面种群特征的概念图。
3.种群具有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等数量特征,种群中的个体是否也具有这些特征?
知识点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调查分布范围较大的种群,一般总数调查较难,常常计数种群的一部分,估算种群密度。植物和部分动物用样方法,多数动物用标志重捕法。
1.什么叫样方法?哪些生物的种群密度调查适合用样方法?
2.(1)什么叫标志重捕法?哪些生物的种群密度调查适合用标志重捕法?
(2)如何依据调查数据进行计算?
例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2003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薇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例2下列调查活动中,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所得到数值偏大
B.标志重捕法中个体被捕捉的概率与标志状况、年龄和性别有关
C.计数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取其最大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1.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和b的特征分别属于()。
A.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B.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
C.种群,一个鲤鱼种群D.种群,一条鲤鱼
2.假如要调查一块农田中某种鼠和蚯蚓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分别是()
A.标志重捕法、样方法B.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
C.样方法、样方法D.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3.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仓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
A.小于92只B.大于92只
C.小于161只D.大于161只
4.预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
A.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B.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C.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D.男女性别比
5.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下图A、B、C三种类型,请据图回答:
(1)我国在20世纪50~60年代出现生育高峰,因此造成70年代初人口的年龄组成为图中类型,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密度的发展是,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
(2)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的大小,以保护幼鱼,这将会使捕捞后鱼群的年龄组成为图中类型。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昆虫交尾,有可能使害虫的年龄组成为图中类型。
第4单元种群和群落
第1课时种群的特征
知识体系梳理
①同种生物的全部②数量③五点④新产生⑤该种群个体总数⑥种群密度⑦该种群个体总数⑧种群密度⑨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⑩衰退型预测雌雄个体数目性引诱剂性别比例
基础学习交流
1.不能。
2.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种群密度的常用调查方法有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3.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
重点难点探究
知识点一:种群的特征
1.某区域内所有同种的生物个体的总和构成一个种群;④某湖泊中的全部鲤鱼属于同一种群。
2.
3.种群中的个体不具有这些特征;个体具有年龄、性别、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等特征。
知识点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样方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适用范围: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活动能力较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昆虫的卵、蚜虫、跳蝻和蚯蚓的密度等。
2.(1)标志重捕法是指在被调查动物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重新充分混合分布)后,进行重捕,据重捕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
(2)计算公式:=。计算出X,即为该区域内的种群数量,再依据该空间的面积或体积大小进一步计算种群密度。
思维拓展应用
例1C
【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主要是指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A选项指的是年龄组成;B选项指的是出生率;D选项指的是死亡率;而C选项与种群数量特征无关,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集群分布。
例2A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与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属于应用层次。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由于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导致被标记的个体重捕的概率减少,因此实验计算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标志重捕法中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与年龄和性别无关。样方法中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应统计样方内部的个体以及相邻两条边(含顶角)的个体。若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则导致统计数值偏小。
基础智能检测
1.A2.A3.C4.A
全新视角拓展
5.(1)A越来越大大于(2)AC
【解析】解答此类试题,关键是识别三种图形,A为增长型,B为稳定性,C为衰退型;我国在20世纪50~60年代出现生育高峰,因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思维导图构建
①空间特征②种群密度③年龄组成④性别比例⑤种群密度变化
如何学好生物学?
掌握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的进化等。掌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观察比较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不仅可以获得新知,也能验证已知。生物学是实验科学,观察是获得生物知识的重要环节。比如说,观察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等,可以有效地发挥观察在生物学学习中的作用。生物学的原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来。
综合归纳
教师授课尤其是新授课,一般是分块的,但各块各知识点之间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各年级生物知识是连贯的,是一个整体。学习时要将分散的知识聚集起来,归纳整理成为系统的知识,这样易理解、好记忆。
灵活运用
灵活运用是学好、学活生物的关键,认识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灵活运用知识才能记得牢,学了才真正有用。运用知识可以解决理论问题或者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后者尤其是中学生的薄弱环节,必须高度重视。
学习习惯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生物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我们所说的学习常规,指我们学习过程中必须注意的几个步骤,包括预习、听讲、复习、作业、总结等。
种群的特征生物必修三教学设计2021相关文章: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海陆的变迁》教案2021 - 5068儿童网
相关文章
-
10-23|关于种群的特征的生物必修三教学设计2021
> -
10-23|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的生物必修三教学设计2021
> -
10-23|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生物必修三教学设计2021
> -
10-23|关于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的生物必修三教学设计2021
> -
10-23|关于种群数量的变化的生物必修三教学设计2021
> -
10-23|关于群落的演替的生物必修三教学设计2021
> -
10-23|关于通过激素的调节的生物必修三教学设计2021
> -
10-23|关于免疫调节的生物必修三教学设计2021
> -
10-23|种群数量的变化生物必修三教学设计2021
> -
10-2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物必修三教学设计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