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货币》教案2021必修一政治

小黄 1172分享

政治课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坚持知识性与思想性结合的教育原则,要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下面是小偏整理的《神奇的货币》教案2021必修一政治,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神奇的货币》教案2021必修一政治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能力目标

1、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2、用纸币知识认识假币的违法性,提高辨别假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的发行

教学难点

货币的本质;纸币和货币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讨论,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的东西都是从市场上用钱买回来的,为什么小小的一张纸片竟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呢?货币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另外,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货币?(持怎样的金钱观)在接下来学习中我们将对这些问题进行逐一地解答。

探究点一、货币的本质

1探究:商品及其属性

我们日常生活中大多东西都是从市场上用钱买回来的,这些东西我们称为“商品”

我们知道的哪些东西属于商品?

这些东西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用小麦换的西瓜,算不算商品?

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用来交换?

理解商品的定义:商品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用于交换是目的,可以是交换前,也可以使交换中,但交换后退出流通领域,不再用于交换就不再是商品了。

交换必须是国家法律许可的。

劳动产品,可以是劳动制造,也可以说劳动采集。

总结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A、必须是劳动产品(前提)B、必须用于交换(关键)

讨论:农民种的菜、毒品、人体器官、假冒伪劣、偷盗抢劫来的物品,是不是商品?

理解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2探究: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商品和货币是不是一起产生的?

货币的产生比商品晚的多,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学生演示货币的产生过程,并思考P4三个思考题。

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直接交换,随着交换的扩大,交换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交换成功必须是交换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在交换中人们发现,某种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把自己的商品先换成它,在用它去换自己需要的商品,只要交换两次就成功了。于是,这种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就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我们把它叫做一般等价物。

在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后来,人们固定的用金银而不是其他商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找出金银的特点)。

总结:当人们固定的用金银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时候,我们就把金银这种商品叫做货币。因此,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探究点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产生了,它是干什么的?在商品交换中起什么作用呢?这就是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就是指货币的作用。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两个基本职能,分别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探究:价值尺度

活动:说说钱的单位:当我们用货币衡量一件商品的价值多少时,必须给货币本身确定一定的计量单位。古时候在纸币没出现之前,货币的单位有哪些?黄金万两。“两”就是货币单位,除了“两”还有“锭”(一锭银)、“文”(一文钱)、“贯”(一贯铜钱)。纸币出现以后,货币单位就更多了。注意:“货币名称”不等于“货币单位”(比如,一美元,美元是货币名称,元才是货币单位)

价值尺度就是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子,把商品的价值,也就是包含的人类劳动多少用金银表示出来。

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平时我们说某种商品多少钱,就是指商品的价格。

注意: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比如,一台电脑价值5000元,商家卖电脑的时候不需要将5000元的现金放在电脑旁边,只需用数字表明即可)

2探究:流通手段。

活动:同学演示教材第6页图片,另一组演示原始人直接的物物交换,思考

这种商品交换活动有什么不同?

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

货币产生后的商品交换方式,给商品生产者带来什么样的威胁?

总结:在直接的物物交换中,卖和买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不可以分开的。货币产生后,商品交换是以货币为中间媒介进行的,交换活动分成卖和买两个过程,卖和买在时间上、空间上都可以分开。

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叫做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商品――货币――商品。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这种作用或者叫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教师点评:商品流通中,由于买卖是分开的,生产者只有卖出商品,付出的劳动才能得到补偿,否则,就会亏损,甚至破产倒闭。因此,生产者必须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好的商品。

注意: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只能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比如,你买电脑时必须支付5000元的现金,而不能只告诉商家一声)

3探究: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活动:阅读课本P7页,了解区分。学生讨论并举例说明

贮藏手段:在地下埋起来一箱子黄金等以后再用,这些黄金就执行了贮藏手段的职能。

支付手段:银行付给你的存款利息。(讨论:支付手段与流通手段的区别)

世界货币:清政府到欧洲用白银购买国外的战舰。

探究点三:纸币

货币是用金银充当的,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买卖商品却是使用的纸币。这些花花绿绿的纸片这到有什么神奇之处?

1探究:纸币的产生

阅读教材P7页:

纸币是怎样产生的?

纸币为什么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什么是纸币?

总结:纸币是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因为在商品流通中,人们只关心货币能否带来价值相等的商品,不关心它本身是否足值,所以,可以用货币符号――纸币,代替它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这样就产生了纸币。

2探究:纸币的发行规律

国家有权决定纸币的什么,

国家是否可以随意决定纸币的发行数量呢?

纸币的发行规律是什么?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分析:解放前夕,国民党不断滥发纸币,中国陷入了极其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法币100元可买的物品,1937年为2头牛,1938年为1头牛,1941年为1头猪,1943年为1只鸡,1945年为1条鱼,1946年为1只鸡蛋,1947年则为三分之一盒火柴了。思考讨论:100元法币最初能买两头牛,最后连一盒火柴都买不到,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经济现象?这种现象有哪些危害?

注意:通货紧缩不一定是流通中的纸币过少造成的,它一般表现为社会需求不足,物价下跌。

总结:国家可以决定纸币发行的面额、数量,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所以,国家不能随意发行纸币。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发行过多会引起物价上涨;发行过少,阻碍流通。生活中出现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现象,往往是与货币发行违反发行规律有重要关系。

3探究: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

探讨:阅读教材P8页,说明刑法中的这些规定对你有什么启示?

总结引导:通过学习这些规定,应该明确:制造假币是一种违法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人民币在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爱护人民币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要提高鉴别假币的能力。

课后小结

本节内容讲述了货币的有关常识如下:

商品交换――――→货币――――→一般等价物――――→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纸币――――→含义、产生、发行规律、正确对待使用纸币

课后习题

人们用1000千克大米交换一两黄金,这种交换活动是不是商品流通?为什么?

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神奇的货币》教案【二】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道商品的含义

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

理解货币的本质

理解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知道货币还有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

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教学重难点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得买东西,我们拿什么买东西呢?钱。钱是俗称,在经济学里我们称之为货币(教师展示100元的人民币)。一张小小的纸片为什么竟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可以购买各种商品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来了解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板书)

(一)货币的本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用钱也就是货币买我们需要的东西,比如同学们需要的书、本、电脑,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商品。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商品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它们和母亲亲手为你织的毛衣有什么不同?(可参考“教材P4探究活动一”)

作为商品,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要用于交换。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板书)

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要购买商品呢?(有用)我们买东西要考虑哪些因素呢?(便宜、质量好等)所有这些因素用可以用哪一个成语来概括?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物美价廉。这就涉及到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引导学生学习“教材P5探究活动一”)

在现代生活中,购买商品需要货币,商品和货币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但并不是从古到今人们都用货币购买商品,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得多,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货币产生的历史。

2.货币的产生(板书)

引导学生讨论“教材P4探究活动二”。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货币产生的四个阶段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的交易活动主要是一种物物交换,当时的交换非常偶然,因为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物品品种很少。

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交换越来越频繁,交换范围越来越广,交换难度也越来越大,经常出现“教材P4探究活动二”所描述的情况。

为了克服这些弊端,人们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先把自己的物品换成市场上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然后再用这种商品去换回自己所需的东西,这些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被称作“一般等价物”。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商品充当过一般等价物,如贝壳、龟壳、皮革、布帛、牲畜等。

但问题又出现了,如贝壳,比较小,容易碎,大宗交易非常不方便;牲畜会老,会死亡;布帛容易污染破碎,携带不方便。后来,金银由于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优点,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货币(副板书)

3.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板书)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货币为什么那么神奇,可以换回我们需要的任何商品呢?这就使我们有必要了解货币的职能,也就是货币的作用。我们通过设计一个情景解决这一问题:

【情景】七年后,你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假设每个月工资2000元。201X年8月,在你努力工作了一个月后,你拿到了你人生的第一笔工资2000元,说说你的打算?

【学生答1】交给父母。

【师点评】这类同学是很典型的中国式孝顺子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相信他们一定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学生答2】自己放家里存起来,以备需要。

【师点评】这类同学应该是对生活很有计划的人,相信他们的人生道路会在平稳中前进,但要注意钱的安全性。

【学生答3】买一点股票,开始投资实战。

【师点评】这类同学很有投资头脑,相信在生活中能抓住属于你的机会。

(买股票的问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酌情处理,也为第二单元《投资与理财》知识的教学做些铺垫。)

【学生答4】到市场享受用自己赚来的钱购物的乐趣(为家人和自己买礼物)。

【师点评】这类同学是生活的乐观派,也是拉动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

【问题】到市场买什么?大概花多少钱?

【学生答4续】300元给爸爸买一块手表,200元给妈妈买件衣服,100给自己买一件衣服,还剩1400元。

【问题】如果你在离开市场时,又发现了一个自己梦寐以求的笔记本电脑,标价3000元,你怎么办?

【学生答4续】下个月再买;如果有信用卡,现在就可以先透支1600元,下个月再还钱……

【师归纳】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在同学们的这些选择中货币分别发挥了它的什么职能:

(1)2000元存起来──退出流通领域,作为财富保存起来──贮藏手段。

(2)买一些股票,300元买手表,200元给妈妈买件衣服,100元给自己买一件衣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流通手段(实实在在的钱,即现实的货币)。

(3)标价3000元──标明笔记本电脑价值大小──价值尺度──观念中的货币。

(4)工资2000元、透支1600元──非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支付有时间差──支付手段。

【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商品交易范围越来越大,慢慢超出了国界,这时货币产生了另一种职能──世界货币。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教材P5-7相关内容,掌握板书(二)所列知识。)

(二)货币的职能(板书)

1.基本职能(板书)

(1)价值尺度A.含义B.价格C.观念中的货币(板书)

(2)流通手段A.含义B.商品流通的含义及公式C.现实的货币(板书)

在此引导学生讨论“教材P6探究活动二”。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是卖的阶段,“货币→商品”是买的阶段,卖不出去,就没有买回来的实力。卖不出去的商品达到一定程度,商品所有者就会破产倒闭,因此,人们把卖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一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一定是商品所有者。这就意味着商品生产者只有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才能够卖出去。这是市场的要求,商品生产者必须要有诚信意识,靠产品质量和服务在竞争中获胜,否则必被淘汰(例如三鹿集团)。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能够与一切商品相交换,是不是意味着流通中的货币量越多越好?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不是,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一定规律支配的,它主要由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的流通速度所决定的。(引导学生初步理解“适度原则”。

(见教材P7“专家点评”)

用公式表示

商品价格总额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货币流通次数

(3)货币的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板书)

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越来越频繁,金属货币也出现了一些缺陷(引导学生讨论“教材P7探究活动一”。),于是代替金银行使流通手段职能的纸币出现了(经历由金银条块→足值的铸币→不足值的铸币→纸币的过程)。为什么小小一张纸币有这样的功用?这主要是因为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也就是说国家用强制力赋予纸币这样神奇的力量。

(三)纸币(板书)

1.含义: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板书)

国家用强制力赋予纸币这样神奇的力量,那么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能不能任意发行呢?我们已经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会“钱不值钱”了,引起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相反如果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想买东西,可手上没钱,造成通货紧缩(见P8“名词点击”)。

而且每个国家的纸币都是用先进的技术和特制的纸张制造出来的,国家为什么要费那么多力气制造这些纸币呢?主要是为了防止假币的流行。

假币有什么危害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对国家而言,假币会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造成通货膨胀。(因为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而假币在市场上的流通会造成纸币过多,导致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物价飞涨,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人民币的声誉,制约了人民币进一步走向世界;对个人而言,会使自身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犯罪分子为什么要制造假币呢?是希望有更多的钱,但俗话说得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四)正确对待货币(板书)

我们现在处于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有许多人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金钱是万能的,能够买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但真的拥有了金钱就拥有一切吗?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快乐、健康、自由、亲情、友情、幸福等,都是用金钱无法真正买来的,如果这些都需要金钱来维系,那么人活在世界上真的太悲哀了。

那是不是“金钱就是万恶之源”,不断在引诱人们跳入邪恶的深渊,所以我们不应该拥有金钱呢?当然也不是,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金钱,有句话说得好,“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只是这些钱必须通过我们的诚实劳动依法取得。

当你有钱的时候,能不能任意的挥霍呢?刚才已经提到了,凡事要有“度”,要用钱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

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如果我们到市场购买大宗东西,除了携带大量现金外,是否还有其他付款方式?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如信用卡、支票、汇票等。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银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实现,出现了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储存、转账、购买、支付的电子货币,人们越来越多地借助于银行的电子计算机系统完成自动转账业务。

课后小结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从货币的起源入手,共同探讨了货币的本质、职能及纸币、电子货币的相关知识,同时又涉及到商品、商品的价格等内容。通过以上对货币神秘面纱的逐步揭开,我们应该在正确认识货币的基础上,合法地获取它,合理地利用它,做金钱的主人。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政治课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坚持知识性与思想性结合的教育原则,要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按照新课标要求,我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概括为:以材料为依据,以媒体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以觉悟为目的。

一、以材料为依据

材料进课堂,是政治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所以选择的材料要典型,要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材料的运用不能只满足于对概念和理论的解释,而要考虑如何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引出理论观点,以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推理能力;如何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揭示知识点之间和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能力;如何把理论内容和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以媒体为手段

教学媒体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是一种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恰当的教学形式有利于理解教学内容,常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为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教学手段的选用是不能不考虑的。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更广泛地运用。多媒体能使课堂教学更直观、更生动、更形象,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在讲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时,学生例举了社会上已曝光的安徽阜阳劣质奶粉、肯得鸡快餐苏丹红、敌敌胃火腿等一系列假冒伪劣产品的事件,在学生例举了大量事实材料的基础上,安排学生收看课前从网上下载的安徽阜阳劣质奶粉法庭审判一案,当画面上出现因食用劣质奶粉,造成许多婴儿患病甚至死亡,而当地工商部门的有关领导却徇私舞弊,向上级部门隐瞒事情真相,同学们都震惊万分,义愤填膺,也真正认识到要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复杂又庞大的系统协调有序地运行,必须保证市场经济运行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多媒体教学应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各种信息交互传递,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三、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观念,真正树立起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其次要改革教学方法,克服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状况,深入研究和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再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例如在讲到“国家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时,预先布置学生课外自学,查找资料,设想方案:2008年以前,国家为什么提高了银行存贷款的利息率?银行利息率为什么会变化?2008年以来,我国银行的利息率先后下调过几次?为什么利息率下调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货币的流通量?假设你有一笔闲钱,在利息率教高的情况下,你会多存还是少存?在利息率较低的情况下,你又会怎样安排?比较一下,哪种情况下人们留在身边可以直接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量多一些?课堂上老师组织同学们交流调查,整理出基本论点,并通过生动的事例、具体的数据说明自己的论点,对国家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目标有了充分地认识。当然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知识基础是对教材的理解和问题的发现,这一切没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是无法完成的。教师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如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如何培养学生理解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和习惯;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四、以知识为基础

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论是思想政治课入门的途径,也是学科能力的载体。没有一定的学科知识,我们的学生就失去了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也就很难对复杂的现实问题作出理性的判断和正确的分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论,还要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五、以能力为重点

政治学科能力培养的问题要注意几点: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知识与能力是辩证统一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基础,能力就成空中楼阁;能力培养要循序渐进;政治学科的能力要求是各个方面有机组成的一个系统整体;课堂教学中要选择不同的材料,设计不同的问题,设置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理解、判断、分析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例如在讲到“尊重价值规律”时,这一框的知识点较难,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了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可以要求同学们结合教材进行分组讨论: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的?

(2)商品的价值量会发生变化吗?怎么变化的?

(3)不同的商品之间为什么能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交换?

(4)商品交换中,价值量必须相等,体现了什么原则?

(5)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有的商品价格高,有的价格低?(汽车的价格远远高于自行车)

(6)在日常生活中,同一种商品为什么有时卖得贵?有时卖得便宜?(商场里的彩电、电脑,刚刚上市时价格很贵,近几年价格大幅度下跌)(7)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现象是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8)决定和影响商品实际价格变化有哪些因素?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同学们不仅掌握了有关商品价值量的知识点,而且在讨论中培养了理解、判断、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六、以觉悟为目的

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质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和归宿。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教师要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正确地分析他们普遍关注而又没有作出正确判断和分析的热点和疑点问题。

当然,学习主体(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并且一直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之中,想找到一种现成的、完全符合主体特点的教学方法,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的探索。


《神奇的货币》教案2021必修一政治相关文章:

高一政治教案范文三篇2020

《基本经济制度》八下政治教案2021年 - 5068儿童网

中学序曲七上政治教案2021 - 5068儿童网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八上政治教案2021年 - 5068儿童网

让家更美好七上政治教案2021 - 5068儿童网

增强生命的韧性七上政治教案2021 - 5068儿童网

守护生命七上政治教案2021 - 5068儿童网

享受学习七上政治教案2021 - 5068儿童网

《网络改变世界》八上政治教案2021年 - 5068儿童网

和朋友在一起七上政治教案2021 - 5068儿童网

    精华图文

    269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