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2021必修一政治
要结合政治教材的资料,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哲学、文化现象或事例。下面是小偏整理的《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2021必修一政治,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2021必修一政治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按劳分配的含义以及我国现阶段几种主要的非公有制形式。能够从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和所有制结构两方面,说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客观必然性。
能力目标:通过对按劳分配和其他分配方式的分析,锻炼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通过调查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目前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社会现象,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进而加深对“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1.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必然性。
2.按劳分配以外的几种分配方式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展示《如此分配》图片,问题:在我国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有哪些?
学生活动:回答:按劳分配和其他分配方式(教师板书标题)
【教授新课】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老赵说事》引发学生兴趣,同时指明老赵的女儿是教师,儿子是国企职工。
问题:老赵的女儿和儿子所得的收入是按什么分配?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合作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教师和国企)
【总结】
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注意】教师点名区分按劳分配的要点
范围:公有制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的对象:个人消费品
按劳分配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要方式
【深化问题】
问题:在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平均分配和按需分配能否可行?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合作讨论、发言(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把生产力、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制度结合分析)
教师活动:帮助、引导学生分析(教师加入学生的小组讨论中)
【总结】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有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
基础。③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合作探讨】平均分配和按需分配要不要?
教师活动:出示教学情景
1958年,我国提出了“大跃进”口号,组织人民公社,实行平均分配制度,吃“大锅饭”。当时顺口
溜说的好:上工一窝蜂干活闹哄哄放工往前冲苦了想干的,累了实干的,便宜了捣蛋
的
问题:如果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会导致什么结果?
学生活动: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平均主义会带来什么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把平均主义的结果和按劳分配的意义结合分析、比较)
【对比分析】
平均主义:这是搞平均主义,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经济衰退,普遍贫穷。
按劳分配:劳动者作为生产力的主体性因素,能动性因素,实行按劳分配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按劳分配能够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推动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有力地促进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
【共鸣】
现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不能搞平均主义,历史实践已经做出了很好的证明。(延伸知识:让学生回家后,做一次家庭变化对比:60年代家庭状况和现在家庭状况对比分析)
【阶段小结】
按劳分配为主体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2)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3)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4)对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主体”的认识
【知识演练】
赵某承包了本村的五亩菜地,他认真学习农业知识,向农业指导员请教。精耕细作,采用地膜覆盖,
温室大棚等先进技术。结果,赵某的菜地产量和收入非常不错。
问题:赵某的所得属于那种分配方式?
学生活动: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按劳分配(讲明分析思路:公有制经济——按劳分配)
【过渡】
问题: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只有按劳分配这一种方式吗?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找出其他的分配方式
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教师活动:出示教学案例
赵老太太也发挥余热在村口开了一家早餐店和小超市,生意很红火。这种分配方式属于那种分配方式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教师要学生说出答案的理由)
【知识总结】
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运用自己的生产资料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
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教师活动:点明注意事项:个体劳动者——生产资料——经营生产——劳动成果
【深化探讨】
按劳分配和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有什么不同?
教师活动:出示图表
区别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基础
主体
客体
收入形式
学生活动:讨论、完成图表
教师活动:出示教学案例
赵某看到了改革开放的好兆头,他拿出了积蓄继续投入生产,开办了一个蔬菜种植公司,红红火火的做
起了生。
问题:公司成立需要那些要素?
学生活动:探讨、该公司成立需要的要素
劳动要素资本要素
土地要素管理要素
技术要素信息要素
教师活动:问题,那么赵某公司里面存在那些分配方式?
学生活动:探讨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公司成立需要的要素来分析)
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土地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
教师活动:指明:非公有制经济之中的分配方式
【阶段小结】
综合展示各种分配方式
【深化问题】
公有制内部的分配一定都是按劳分配吗?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点明:公有制内部的福利性分配不是按劳分配,公有制的主体分配方式才是按劳分配。
【演练】
教师出示案例,学生依据问题回答
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二】
基础知识结构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必然性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1.现阶段,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现阶段,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2.按劳分配
(1)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基本内容和要求:(见课本)
3.我国现阶段为什么必须实行按劳分配?
(1)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显示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由于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支配地位,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占多数,因此,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主体地位。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除按劳分配以外,还有哪些其他分配方式?
(1)主要还有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2)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3)按生产要素分配:(A、劳动B、资本C、技术D、管理等)
2.为什么要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
(1)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确立这一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2)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
二、兼顾效率与公平
(一)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区别:(1)效率,指经济活动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2)公平,主要是指收入分配的公平,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2、二者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积极性。
(二)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使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2.①兼顾效率与公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②兼顾效率与公平,-----先富帮后富;③兼顾效率与公平,------基本生活。(见课本)
名词点击:1.效率优先:指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要把促进效率的提高放在第一位,即必须承认差别,使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以此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兼顾公平:强调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中,通过税收财政和社会保障等措施,防止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3.鼓励一部分人依靠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先富起来,承认差别,合理拉开个人收入的差距,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体现了效率优先原则;提倡先富帮后富,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坚持共同富裕,又体现了兼顾公平原则。因此,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充分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现阶段,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所得的有()
A.国有企业职工的奖金和津贴B.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C.三资企业工人的工资D.企业承包经营者的年薪
2、现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A.生产资料公有制B.生产力发展水平
C.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深化分配制度,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在分配制度中应遵循()
A.共同富裕的原则B.先富带动共富的原则
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D.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原则
4、按劳分配适用的范围是()
A.个体经济B.私营经济C.外资经济D.公有制经济
5、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主要是因为它有利于()
A.实现社会公平B.体现平均分配C.提高经济效率D.防止两极分化
6、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最终原因是()
A.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B.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C.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D.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
7、建立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①是由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②是由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③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④是由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决定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问题()
①表明社会主义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②表明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③就应该克服平均主义,实现同步富裕④就应兼顾公平
A.①②B.①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讲到收入分配问题时指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据此回答:9—10题。
9、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
A按劳分配原则B公有制的主体地位C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D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10、合理且适度的收入差距是贯彻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等重大方针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
①克服平均主义,更好的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②尊重和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③鼓励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④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1、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
A按劳分配B按管理要素分配C按劳动成果分配D按劳动要素分配
12、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主要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____决定的。()
A.产品结构B.产业结构C.所有制结构D.消费结构
13、下列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认识中,正确的有()
①它只是适用于非公有制经济②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分配形式③它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分配方式④它是凭借劳动、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而取得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A.③④B.②④C.①②D.①④
14.某国有企业在改组为股份制企业时,职工老张买了该企业面值20000元的股票.年终分红时,老张获得了3000元股息.这3000元属于:()
A.劳动收入B.福利收入C.资金收入D.经营收入
15.兄弟二人各承包了本村的五亩菜地。哥老办法种菜;弟弟则精耕细作,采用了地膜覆盖、温室大棚等先进技术。结果,弟弟菜地的产量和收入都大大超过了哥哥。从上述事例中可看出,兄弟俩的收差异主要是因为弟弟增加了()
①劳动投入②资金投入③土地投入④技术投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1.材料一《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的决定》指出:劳动者的个人劳动报酬要引入竞争,打破平均主义,实行多劳多得,合理拉开距离。
材料二:江泽民指出:坚持克服一些单位盲目增加个人收入和社会集团消费的倾向,同时关心贫困地区,低收入者和困难企业职工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
(2)它们所反映的要求是否一致?为什么?
26、(12分)____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指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要认真贯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要提高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工资报酬,充分体现他们的劳动价值,可以试行年薪制。
(1)如何理解在收入分配问题上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6分)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6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ACCDC6—10:AABDA11—15:DCACC
二、非选择题:
1.(1)①材料一说明社会分配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平均主义,使劳动者合理拉开差距。②材料二:说明在贯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时,要兼顾公平,帮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防止收入过分悬殊,反对两极分化。
(2)强调拉开收入差距和防止收入过分悬殊并不矛盾,而是统一的,二者目标一致,都是实现共同富裕。因为:①合理拉开收入差距才能真正体现按劳分配,从而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更多的人走向富裕。②防止收入过分悬殊,关心困难群众才能防止两极分化,增强社会稳定,增强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3)总之,我们要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作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实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2.(1)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3分)这就是说,一方面,必须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才能达到共同富裕;如果在分配中搞平均主义,只能导致普遍贫困。另一方面,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条件下,国家必须对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加以适当调节;否则会造成收入水平的过分悬殊,就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3分)
(2)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3分)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以造福于人民。因此,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承认按生产要素的分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3分)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满四十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理解、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改革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所以,我认为,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努力做到:
第一,要结合政治教材的资料,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哲学、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结合起来。仅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政治课产生浓厚的兴趣,真实地感受到政治理论离自我的生活并不遥远,从而理解所学的政治理论观点,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
第二,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异常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动起来。比如,在高一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能够鼓励学生在课堂谈自我在经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从课本中寻找解决的办法。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我们的学生会遇到人民币与外汇的兑换问题,甚至会涉及到外汇的兑换比率的问题,这在高一政治新教材中就能帮忙学生找到答案。
第三,政治教师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一样的教学资料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除常规的讲授方法外,我们还能够运用图画图表演示、幻灯、录音、录像等直观感知的教学法,把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到政治教学中去。此外,还能够根据教学资料,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辩论、讨论、社会调查等。
第四,新课改的政治教学必须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高中政治新教材的资料和事例的设置很强调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性,这就要求在政治教学中要针对不一样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个别教育,以此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政治的进取性、主动性。同时,经过群体教育个人,给学生以温暖和信心,使团体成员间互相激励,促进个人的提高。
另外,作为高中政治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转变政治课的教学方法,还需要在政治教学中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其实,这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是一向以来我们所倡导的,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教学方式、方法转变的重要条件和客观要求。但过去,我们对教学的理解是“教师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本事、陶冶品德的过程”。这些对教学的定义都是从教师的角度去说的,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要求学生照办,教师出题、学生考。教师永远占据主导地位、是主动的,学生永远是从属地位、是被动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不可能也不需要师生的平等,教师就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具备民主思想,这也是导致政治教学方式上“灌输式”的重要原因。而此刻,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定义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新课程改革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这种观念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过程的交往、互动,意味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
与观念,真正把教学看作是师生共渡的生命历程,共创的完美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而如果我们政治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民主、平等思想的话,是不可能实现这种转变的。
总之,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告诫后人如果要不断提高,就要不断反思、反省,教师亦是如此。我们仅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发现问题,不断改善,才能不断提高自我的教学业务本事,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2021必修一政治相关文章:
★ 《消费及其类型》教案2021必修一政治 - 5068儿童网
★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案2021必修一政治 - 5068儿童网
★ 《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教案2021必修一政治 - 5068儿童网
★ 《市场配置资源》教案2021必修一政治 - 5068儿童网
★ 《征税和纳税》教案2021必修一政治 - 5068儿童网
★ 《社会主义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2021必修一政治
★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2021必修一政治 - 5068儿童网
★ 《多彩的消费》教案2021必修一政治 - 5068儿童网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2021必修一政治
相关文章
-
07-08|《社会主义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2021必修一政治
> -
07-0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案必修一政治
> -
10-26|《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2021必修一政治
> -
10-26|《投资理财的选择》教案2021必修一政治
> -
10-26|《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教案2021必修一政治
> -
10-26|《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2021必修一政治
> -
10-26|《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2021必修一政治
> -
10-26|《国家财政》教案2021必修一政治
> -
10-26|《财政与税收》教案2021必修一政治
> -
10-26|《市场配置资源》教案2021必修一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