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高中历史必修三2021
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志向。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高中历史必修三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高中历史必修三202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新中国在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生物技术及计算机领域的重大科技成就;
(2)分析并理解新中国能够取得这些科技成就的原因;
(3)探究科技进步对我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历史图片理解中国研制原子弹的原因
(2)采用研读历史史料,分析新中国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3)应用探究法理解科技进步对我国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增进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志向。
(3)尊重科学,尊重知识,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价值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弹一星”、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科技进步对我国的影响。
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先请大家看一段视频:播放“嫦娥二号升空”视频。
刚刚大家看到的这个视频就是今年的10月1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给全国人民献上的一份节日大礼——“嫦娥二号”。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是我国科学技术史上的又一光辉篇章。那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重大科技成就,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是什么,这些成就对我国有何影响,从中我们又能得出什么启示?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大家将要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新课:
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大家在初三的时候曾经学过,同学们能不能举几个例子?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在很多领域取得了很多成就,这节课我们主要来讲其中的两个成就:“两弹一星”和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一、两弹一星
1、原子弹
1954年,毛泽东问赫鲁晓夫:“苏联能不能帮中国研制原子弹?”赫鲁晓夫答:“研制原子弹是需要很多电的,把你们全中国的电加起来也不够哇!我们苏联有原子弹就行了,用不着大家都来研制原子弹!”
之后,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里说了这么一段话:“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今天的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为什么毛泽东说没有原子弹就会受人家的欺负呢?下面请同学们来看三个历史瞬间,从国际环境的角度思考中国为什么要研制原子弹?
历史瞬间1: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漫画)
这幅漫画左边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右边是美国总统肯尼迪,大家注意他们坐着的是什么?原子弹。请大家思考,这幅漫画反映了中国研制原子弹的什么原因?
美苏争霸,美苏垄断着核武器,美苏争霸很大程度上是核武器数量和质量上的竞争,这就造成了世界局势紧张。
历史瞬间2:美军入侵朝鲜的同时,还悍然出动第七舰队入侵我国台湾海峡。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这幅图片反映的就是美国在1950年发动朝鲜战争的同时,悍然出动第七舰队入侵我国台湾海峡,并公然宣称要对我国使用原子弹。大家归纳一下,这幅图片又反映了我国研制原子弹的什么原因?
美国敌视中国,用核武器威胁中国。
历史瞬间3:20世纪60年代,中苏边界谈判破裂后,苏联不断对中国进行武装挑衅,制造流血事件。
通过必修一、二的学习大家知道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随着中苏边界谈判的破裂,苏联不断对我国北方边境进行武装挑衅,这张照片反映的就是位于黑龙江乌苏里江上的珍宝岛,人民解放军执勤的情景。大家归纳一下,这幅图片又反映了我国研制原子弹的什么原因?
中苏关系恶化。
归纳:中国为什么要研制原子弹?
①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②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③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④为了打破美苏核垄断和核威胁,加强国防。
鉴于此,在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国于1964年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现在请大家看两张照片:
左边这张照片反映的是1945年8月6日,因为日本法西斯的负隅顽抗,美国对日本的广岛投掷了原子弹——“小男孩”。原子弹爆炸后的广岛尸横遍野,给日本广大和平居民造成了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伤害。大家思考:这是核科学在什么方面的使用?战争。
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影响?灾难。
右边这张照片反映的是我国建成并已投入使用的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大家思考:这是核科学在什么方面的使用?发电。这是对核科学的和平利用。
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影响?造福。
由此我们能得出一个什么历史结论?核科学是一把双刃剑。
思考:是否科学技术都是双刃剑?是。
哪位同学能举个科学技术是双刃剑的例子?
启示:科学技术是双刃剑,我们要正确对待、合理把握、趋利避害,为人类造福。
2、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大家来看一段视频:播放“东方红一号”的视频。
思考,“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对我国有何影响?
意义:继苏美法日后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为神五、神六、神七、嫦娥号奠定了基础。
在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中,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们选取两位杰出的代表:
第一位:杰出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去美国留学,相继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随后一直从事火箭导弹研究,还曾参与了美国研制导弹的“曼哈顿工程”,在美国享有很高地位。他在美国生活了二十年,他说:“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新中国成立后,就立刻为回国做准备,美国人为了留住钱学森,软硬兼施,高薪、优越的生活科研条件、坐牢、软禁、恐吓,但这些都抵挡不住钱学森的归国心,抵挡不住他浓浓的爱国情。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于1955年回到了中国,并带领广大科学家研制成功了“两弹一星”,为我国作出了无可估量的贡献。
2007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钱学森的评语: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
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他是知识的宝藏,
是科学的旗帜,
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2009年11月6日,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师生们打着横幅排队,准备向钱学森同志遗体告别。
第二位:邓稼先
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却鲜为人知,最后因受核辐射严重伤害、全身大出血而病逝,年仅61岁。直到他去世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他的遗言是:“死而无憾”。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
通过以上两位科学家的事迹,大家觉得“两弹一星”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合作、勇于攀登。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这张照片拍摄于三亚的南繁基地。
1960年,罕见的人祸天灾降临中国。大饥荒夺去数千万人的生命。袁隆平亲眼目睹了这场灾难,严酷而沉痛的现实使他决意开始水稻高产育种研究。
1964,偶然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优势明显,从中获得启发。
1970,找到野生雄性不育稻——“野败”。
1973,“南优二号”。
1998,超级杂交稻。
杂交稻的成果如何呢?请大家看材料一:1950-2004杂交水稻亩产量简表:
材料二: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为什么?
从材料一、二中我们能看出袁隆平对我国有何贡献?
中国温饱问题已解决,正朝着小康生活迈进。但是,与我们同一个地球的非洲,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请大家看材料三:悲惨一幕
非洲亟待解决的问题:粮食问题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已经开始了在非洲的试种,一旦成功并推广,这种场景一定会得到大大的改观。
因此,美国著名农业科学家唐·帕尔伯格赞扬道:“是他(袁隆平)让我们远离饥饿的威胁,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从材料三中我们能看出袁隆平对世界有何贡献?
归纳:杂交水稻的主要贡献:
大大提高了水稻产量;
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杂交水稻在世界范围推广,被许多国家引种,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的饥饿问题。
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我们刚刚学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两大重要科技成就:“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那么,取得这些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大家结合以下两则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材料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同年组建了中国科学院。1956年我国制订了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197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0世纪80年代中期,陆续制定了86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原因:
1.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改革开放
2.党和政府制订了正确的科技发展规划
材料二为适应以航天技术、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跋涉戈壁滩,风餐露宿,夜以继日,自力更生,取得了“两弹一星”的重大成就。
原因:
3.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开拓精神与无私奉献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知道了取得这些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建国以来的这些重大科技成就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①增强了国防力量
②提高了国际地位
③增强了综合国力
④振奋了民族精神
从以上学习中我们能得出这样的启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推动经济发展。
科技发展与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密切相关。
未来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科教兴国。
课后小结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推动经济发展。
科技发展与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密切相关。
未来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科教兴国。
课后习题
1、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打破美国、苏联核垄断的事件是()
A.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B.实施“星火计划”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秦山核电站建立
2.国外有人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用行动来回答上述问题的科学家是()
A.邓稼先B.袁隆平C.李四光D.杨利伟
3、下列科技成就,是科技工作者排除“”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银河—Ι”型计算机诞生
③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4、邓小平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A.发展高科技是新中国建立后巩固国防的需要
B.高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高
C.“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20世纪60年代起,中国成为科技强国
5、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靠袁隆平。中国农民为什么要这么说?
板书
高中历史必修3《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二】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中国科研起步的有关史实,认识党和政府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本国力量振兴科技事业,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背景及其产生的重要作用,认识在党的领导下科技振兴的历程
(3)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新时期以来重大科技成就,知道科技进步在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
事先布置学生搜集与本节有关的素材,包括图片、文字、表格或音像资料,设计展板。引导学生在罗列和认识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振兴中国科技事业等问题展开讨论,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多种想法,及时给予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志向;
(2)尊重科学,尊重知识,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自主创新的科技要领先世界的价值观念。
(3)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新中国科技成就。要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及其在增强综合国力中的意义
2教学难点
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现代中国科技进步的史实的了解,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命题的理解。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我国科技发展的基本线索: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但自1840年以后,备受欺凌,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
然后再让学生阅读引言,了解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迅速制定了正确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科学技术振兴的伟大历程。
2新知介绍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含义
“两弹一星”具体是指: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2、背景
【探究】新中国成立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作出“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②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④中国面对恶劣的国际环境,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中国的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探究】出示下列材料,要求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以活跃课堂。
材料: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邓小平
【探究】计算机投影下列四幅图片。
图片1—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图片2—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时的景象。图片3—大亚湾核电站;图片4—秦山核电站。
思考:你从上述四幅图片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思路:本题为开放性问题,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认识以下问题:
A核科学的发展对人类历史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国防、经济);
B正确地看待核科学的发展;
C我国在核科学的发展中,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为人类造福的一贯立场。
3、成果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过程与方法】本目内容比较简单,学生阅读教材后,主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探究】出示下面两则材料
材料1:恺文·卡特拍摄的《饥饿的女孩》。画面没有一点悦目之处,干枯的土地,一个奄奄一息的孩子,一只紧盯着这个孩子、急不可耐要扑向“猎物”的兀鹰。恺文·卡特用一张照片向人们展示了整个非洲的绝望。
材料2:当1967年比夫拉战争导致了大规模饥荒和大量无辜平民死亡之后,非洲的饥荒第一次被报道。面对这样的情景,我们被震惊了:干瘪的乳房犹如枯萎的梨,含在一个骷髅般孩子的嘴中,那里面其实早已没有奶水。为了安慰孩子的饥饿,母亲不得不忍受被吮吸的痛苦。饥饿是来自身体的摧残,但这些照片中的悲惨情景却直逼人心,拷问着读者的灵魂。
材料3:当代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
思考:
1)材料1、2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严重问题?(饥饿和粮食问题)
2)材料3中,中国农民为什么那样说?(邓小平在全国实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
3)据以上材料指出,袁隆平研究的交水稻有何重大意义?(杂交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其在世界范围的推广,也有助于解决世界性的饥饿问题)
三、计算机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
1、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了计算机的研制工作;
2、1983年,我国成功研制出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号”,加速了国家信息化的发展;
生物技术
1、1965年,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2、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唯一的发展中国家)。
【课后小结】
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本课要旨”,掌握核心内容。同时强调指出:“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陆相成油理论与应用、高性能计算机等为标志的一大批重大科技成就,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复习总结和作业布置
复习总结
历史教学方法
1、平时抓好培优转差,对学困生应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情况,多鼓励,帮助他们理清知识点,让他们看到希望;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耐心的教给他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且建立帮扶对象,兵教兵,好带差。80分以上的作为培优对象,严格要求他们掌握好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历史的机会,自己给自己订一个可行的目标,并为之而努力。
2、多学习、多钻研。取他人之长,多听课,包括其它学科的,学习他们的长处,好的教学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难点,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的教案。
3、教会学生学习历史,在书上作圈、画、勾、点、旁批,学会积极关注新闻、社会热点,把最新信息与课本联系起来,增加见识。
4、在自己平时读书过程中,有意识的收集资料,积累命题素材。这样,每次作业可以布置可供选作的自主命题。此题较为灵活,让学生见之,熟悉题型增强能力。
5、积极接受学生意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例如有学生提出多总结,多讲解题的思路。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好的教学方法。课改,不是等改只能是努力的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扎扎实实的去努力,去尝试,去探索!,
6、后期加大力度进行强化训练,对每一课的知识点进行过关,要求优生的正确率达99%左右。
7、更加注重学以致用的原则,在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高中历史必修三2021相关文章:
★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案高中历史必修三2021 - 5068儿童网
★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教案高中历史必修三2021 - 5068儿童网
★ 《生命起源之谜》教案高中历史必修三2021 - 5068儿童网
★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高中历史必修三2021 - 5068儿童网
★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案高中历史必修三2021 - 5068儿童网
★ 《改革迫在眉睫》教案高中历史选修一2021 - 5068儿童网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高中历史必修三2021 - 5068儿童网
相关文章
-
10-08|《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高中历史必修三2021
> -
10-27|《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高中历史必修三2021
> -
10-27|《毛泽东思想》教案高中历史必修三2021
> -
10-27|《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高中历史必修三2021
> -
10-27|《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高中历史必修三2021
> -
10-27|《生命起源之谜》教案高中历史必修三2021
> -
10-27|《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案高中历史必修三2021
> -
10-27|《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高中历史必修三2021
> -
10-27|《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教案高中历史必修三2021
> -
10-27|《“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高中历史必修三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