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数量变化地理必修二高频考点总结

小黄 1172分享

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一定社会制度下,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个体的社会群体。下面是小偏整理的人口的数量变化地理必修二高频考点总结,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人口的数量变化地理必修二高频考点总结

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

原始型:高高低(极少数原始落后地区)。

传统型: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

现代型:三低(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

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一定社会制度下,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个体的社会群体。人口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人口数量变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10万年来人口增长

历史时期

人类的生产劳动

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

人口变化的原因

农业革命之前

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

人口数量化少,增长缓慢

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难水平差,死亡率高

农业革命至工业革命期间

利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农业活动

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

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

工业革命以后

工业生产活动迅速扩大和发展

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增长速度更加迅猛

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人类不断壮大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降低

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7%。

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正负值均可)、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

死亡率

概念

指某地在一个时期(通常一年)出生人数与该时期平均人口之比,它反映了人口的出生水平

指某地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平均总人口之比,它反映人口死亡的强度

影响因素

环境污染、生产力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水平、生育政策、生育观念、婚姻制度、宗教因素、政治因素、传统习俗、社会风气等

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因素、受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水平、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等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

发达国家的人口现状

发展中国家在二战后人口增长的特点

时间段

20世纪70年代中期,步入现代型

20世纪70年代以前

20世纪70年代以后

人口自然增长率

较低

人口增长速度

缓慢

趋于缓慢

人口数量

较稳定甚至下降,如俄罗斯、德国

原因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完善,生育观念的转变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使人口死亡率下降

很多国家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

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5、人口发展不同于人口再生产,还包括了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改变三方面的内容。

二、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人口再生产类型或人口转变模式)及其转变

6、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模式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出生率

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

生产力水平、社会福利、文化观念、国家政策、自然环境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低(<1%)

目前发达国家或地区已经基本完成了现代型,发展中国家大多处于传统型。欧洲除冰岛外,均为现代型,德国、匈牙利已连续多年负增长;北美全为现代型;亚洲除韩国、新加坡、日本、中国近属于现代型外,均不是;拉美除古巴、乌拉圭近属于现代型外,均不是;大洋洲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属于现代型外,均不是。

7、人口负担系数=[(14岁及以下人数+65岁及以上人数)/(15-64岁人口数)]×100%。当人口负担系数≤50%时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

生育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孕龄妇女(15-49岁妇女)数之比,它是决定出生率的基础。出生率则是指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人口的数量变化地理必修二高频考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必修二常考易错易混点2021年 - 5068儿童网

2020年中考地理高频考点总结 - 5068儿童网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总结2021 - 5068儿童网

高中生物必修三高频考点复习提纲2021 - 5068儿童网

    278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