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地理必修二高频考点总结
传统工业区特点:时间早;结构重;区位优;规模大;经历久(久大重优早)。下面是小偏整理的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地理必修二高频考点总结,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一、传统工业区
1、传统工业
概念 | 一般发展历史比较长久的工业地域,大多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 |
典例 | 德国的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俄罗斯-乌克兰工业区 |
地位 | 在各国以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目前仍是本国发展新型工业的重要支撑点 |
问题 | 普遍面临原料和能量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的问题 |
发展 | 30世纪50年代后,尤其是70年代以来,传统工业区经济开始衰落,为此,各国采取多种措施对其进行改造 |
2、传统工业区特点:时间早;结构重;区位优;规模大;经历久(久大重优早)
3、德国鲁尔工业区"德国工业的心脏"
(1)区位优势:便捷的水陆交通(欧洲中部陆上交通十字路口)、丰富的煤炭资源;充沛的水源;离铁矿区(洛林-法)较近;广阔的消费市场;市场体制健全。
(2)衰落的原因: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老工业区发展趋于饱和状态;环境问题严重;新技术革命冲击(根本原因)。
(3)综合整治: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扩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繁荣经济;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二、新工业区
1、"新工业"两种典型形式:
①新发展起来一传统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意大利东北部、中部。
②以高新技术为龙头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德国南部、美国的"硅谷"、日本"硅岛"(九州岛),苏格兰。
2、新工业区的四个特点:时间新、地区新、形式新、部门新。
小——以中小企业为主;
轻——以轻工业为主,生产成本低廉、工业考究、质地优良、款式新颖的新工业产品;
同——集中大量同类或相关企业;
专——生产高度专业化,企业仅从事单一专业化生产;
散——企业分布在小城镇,甚至农村,实行家庭包工形式,生产过程分散。
3、意大利新工业区(东北部和中部—第三意大利)的发展条件
发展条件 | 内容 | 作用 |
区位优势 | 大批廉价劳动力 | 新工业区兴起的劳动力保障 |
小城镇用地、用水方便 | 节省生产建设投资 | |
交通运输方便 | 便于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降低运输成本 | |
国际经济环境 | 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涨价 | 促使厂家生产消耗能源、原材料少的产品 |
国内经济环境 | 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国内经济高度开放;政府大力支持 | 新工业区兴起的自己保障;利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新兴工业区兴厂和发展有政策保障 |
4、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特点:以雇员在25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为主;以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大多是分散的,或实行家庭包工;资本集中程度低,当地主要行业往往包括数百个中小企业;工业大多数分散在小城镇,甚至农村,成为"分散型工业化"地区。
5、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一个地区的中小企业以一项经营活动为中心)为独特的发展模式。普拉托毛纺织行业为主形成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力。
6、温州乡镇企业:
①与意大利新工业区发展相同之处:中小企业、轻工业、资本集中程度低、工业多分散在小城镇;
②与意大利新工业区发展不同之处:没形成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系统以及企业间良好的协作关系;
③建议:调整不合理的产品结构;扩大企业规模;引进新设备、新的管理方法、并向品牌经济过渡。
7、新兴工业区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电子、宇航等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一种是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如意大利的"工业小区"。
8、高技术工业的主要特点(一面、两高、两快):
①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较大比例;
②增长速度比传统工业快得多,并且处在不断的变化中,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较短(快);
③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提高;
④产品面向世界。
9、刺激"硅谷"迅速发展的区位因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地中海气候—气候宜人,交通便捷,高等院校—斯坦福大学等,军事订货,创新环境和文化。
10、美国"硅谷"与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对比
对比项目 | 美国"硅谷" | 意大利新工业区 |
生产结构 | 高技术产品 | 轻工业产品为主 |
生产特点 | 增速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发费用高 | 生产过程分散或家庭承包,资本集中度低 |
分别特点 | 高等院校周围、环境好的地区 | 分散在小城镇甚至农村 |
劳动力技术条件 | 从业人员知识技能高 | 廉价劳动力 |
政府因素 | 军事订货 | 政府的大力支持 |
11、工业生产与分布的发展变化
历次技术革命 | 时间 | 标志 | 主要工业部门 | 工业分布 | 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 技术革命对其位选择的影响 | |
第一次 | 18世纪 60年代 | 蒸汽机 | 纺织、采煤、钢铁、机械制造等 | 英国曼彻斯特纺织中心,伯明翰钢铁中心 | 钢铁复合体型 | 动力 | 工业由河流峡谷、森林茂密区向煤、铁产地及交通便利地区集中(能源消费结构变化) |
第二次 | 19世纪 70年代 | 内燃机 电气化 | 电力、化学、石油开采和加工、汽车和飞机制造 | 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 原料地 | 输电、冶金技术提高以及石油、天然气的使用、工业区位选择受能源地限制减小(能源利用形式的变化) | |
第三次 |
20世纪 50年代 |
微电子技术 |
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航天工业 | 日-沿太平洋工业地带、意-塔兰托、中-宝山 | 市场 (临海型) | 超高压输电技术、超级油轮、巨型货船、集装箱运输等运输方式出现,大大减少了运费;核电技术、能耗少的电子工业发展,使工业区位选择进一步摆脱能源地核原料地限制 | |
美-硅谷、日-硅岛、英-苏格兰、德-慕尼黑、斯图加特 | 1.人才和技术
2.快速便捷的交通(机场、高速公路)
3.清洁优美环境 | ||||||
在新原料地和燃料地出现的新工业中心:美-休斯敦(石油化工和航天中心)、中-大庆、攀枝花等,英-阿伯丁(北海油田) |
12、世界重要的工业地域
国家 | 传统工业区 | 新兴工业区 | ||
工业区 | 工业中心 | 工业区 | 工业中心 | |
美国 | 东北部五大湖地区 | 芝加哥、底特律等 | 西部和西南部 | 旧金山、休斯敦等 |
德国 | 鲁尔区 | 埃森、杜伊斯堡、多特蒙德等 | 南部 | 慕尼黑等 |
英国 | 英格兰中部 | 利物浦、伯明翰、曼彻斯特等 | 北部 | 苏格兰地区 |
日本 | 太平洋沿岸 | 京滨、阪神等 | 南部和北部 | 硅岛(北九州岛) |
意大利 | 西北部 | 米兰、都灵、热那亚等 | 东北部和中部 | 普拉托、萨索洛等 |
主要工业区
1、传统工业区
(1)概况:
①分布: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
②形成条件:丰富的煤、铁资源。
③工业部门: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
④兴盛时间: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到二战结束。
⑤特点:生产规模大,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
(2)德国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充沛的水源。
③便捷的交通。
④广阔的市场。
(3)鲁尔区衰落原因:
①生产结构单一。
②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⑤环境污染严重。
(4)鲁尔区整治措施:
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②调整工业布局。
③拓展交通。
④发展科技。
⑤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2、新兴工业区——意大利工业小区
(1)生产特点:
①以中小型企业、轻工业为主。
②生产过程分散。
③资本集中程度低。
④分散在农村或小城镇。
(2)生产模式: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模式,形成了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
3、新兴工业区——美国“硅谷”(高新技术工业区)
(1)高新技术工业的特点:
①从业人员知识技能水平高。
②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
③研究开发费用高。
④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2)“硅谷”区位条件:
①位置优越。
②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③有高等院校。
④交通便利。
⑤军事订货(美国特有)。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地理必修二高频考点总结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