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生物选修一高考考点总结
增强学生的现代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常的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转变思想,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现代意识的培养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生物选修一高考考点总结,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生物选修一高考考点总结
1、常见碳源:CO2、糖类、脂肪酸、牛肉膏、蛋白胨
2、常见氮源:N2、铵盐、硝酸盐、牛肉膏、蛋白胨
3、培养基的种类
划分标准 | 种类 | 特点 |
物理性质 | 液体培养基 | 不加凝固剂 |
固体培养基 | 添加凝固剂【琼脂】 | |
半固体培养基 | ||
化学成分 | 天然培养基 | 含化学成分不明确的【天然物质】(血清等) |
合成培养基 | 培养基成分明确(用化学成分已知的化学物质) | |
用途 | 选择培养基 | 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长,促进所需的微生物生长 |
鉴别培养基 | 根据微生物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 |
4、无菌技术
项目 | 概念 | 常用方法 | 应用范围 |
消毒 | 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和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 煮沸消毒法:在100℃下煮沸5~6min | 一般物品 |
巴氏消毒法:在70~75℃煮沸30min或在80℃煮15min | 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如牛奶 | ||
化学药剂消毒法 | 用【酒精】擦拭手、用氯气消毒水源等 | ||
紫外线消毒法:30W紫外灯照射30min | 接种室、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 | ||
灭菌 | 使用【强烈的理化方法】杀死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 灼烧灭菌: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 | 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用具 |
干热灭菌:160~170℃下灭菌1~2h | 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金属用具等 | ||
高压蒸汽灭菌:100kPa、121℃条件下,灭菌15~30min | 培养基及容器 |
5、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6、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
7、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避免周围环境微生物的污染】
8、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温度高,水蒸气多;温度低,培养基开始凝固(琼脂在【40℃左右】凝固),倒出来的培养基不均匀】
9、估计培养基已冷却到50℃左右的简便方法——【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感觉锥形瓶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即可】
10、在【酒精灯火焰】旁边取下装有培养基的锥形瓶的瓶塞——【防止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
11、倒平板前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杀死锥形瓶口的微生物】
12、将培养基平板【倒置】——【防止盖子上面的冷凝的水滴落在培养基上面,污染培养基】
13、常见接种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14、接种环蘸取菌液前要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避免接种环上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
15、每次划线前,接种环要【灼烧】——【杀死上次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每次划线的菌种均来自上次划线的末端】
16、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17、接种环在接种结束要【灼烧】——【杀死接种环上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18、实验后,所用过的培养基、培养液等都需要统一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后再丢弃——【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19、平板划线法与稀释涂布平板法对比
项目 | 平板划线法 | 稀释涂布平板法 |
优点 | 可以观察菌落特征,对混合菌进行分离 | 可以计数,可以观察菌落特征 |
缺点 | 不能计数 | 吸收量少,较麻烦,平板不干燥效果不好,容易蔓延 |
20、菌种的保藏
保藏方法 | 适用范围 | 做法 | 特点 |
临时保藏法 | 适用于【频繁使用】的菌种 | 将菌种接种到【试管的斜面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温度下培养。当菌落长成后,将试管放入【4℃】的冰箱中保藏 | 保存时间不长,菌种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 |
甘油管藏法 | 适用于【长期保存】的菌种 | 在3mL的甘油瓶中,装入1mL甘油后【灭菌】。将1mL培养的菌液转移到甘油瓶中,与甘油充分混匀后,放在【-20℃】的冷冻冰箱中保藏 | 可长期保存菌种 |
21、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时,培养基的氮源为【尿素】——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而缺乏脲酶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会【因缺乏氮源而无法生长繁殖】
22、在土壤中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时,以【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为对照组,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作为实验组,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具有选择作用】
23、在土壤中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时,还需设置【两个空白对照】,即【不涂布菌液的培养基】——【验证培养基中是否含有杂菌】
24、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筛选出菌落——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的菌落数明显【多于】选择培养基上的菌落数
25、选择培养基上生长的【不一定】是所筛选的目的菌——【有些微生物可以利用其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生长繁殖】
26、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基某种细菌,若指示剂【变红】,则pH升高,说明该种细菌能分解尿素。
27、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和【滤膜计数法】
28、稀释涂布平板法为增强实验的准确性,需要设置【重复组】,保证结果准确,一般设置【3个平板】;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少于30,误差偏大;多于300,微生物生长竞争激烈,营养供给不足
29、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30、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菌落数目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31、稀释涂布平板法与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对比
项目 | 稀释涂布平板法 |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
原理 | 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其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 利用特定的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的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
主要用具 | 培养基 | 显微镜、细菌计数板 |
计数依据 | 培养基上的菌落数 | 菌体本身 |
优点 | 计数的是活菌 | 计数方便,操作简单 |
缺点 | 操作较复杂,有一定的误差 | 死菌、活菌都计算在内 |
32、滤膜计数法——将已知体积的水过滤后,将滤膜放于【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培养,在该培养基上,大肠杆菌的菌落呈现【黑色】,可根据培养基上【黑色菌落的数目】,计算出水样中【大肠杆菌】的数量
33、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加入【计数板】进行计数前,应【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再吸取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
34、计数实验前应该对【计数板】、【吸管】等器具进行【灭菌】处理
35、如果计数时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采取的措施是【适当稀释】
36、计数时要获得较为准确的数值,减少误差,应【多次计数,求平均值】
37、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种组分:【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
38、筛选纤维素分解菌需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用【无菌】小铁铲去【表层土】,迅速铲取土壤装入无菌信封,密封。
39、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液体选择培养基筛选的同时,又能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液体培养基便于稀释涂布平板】
40、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溶解氧】的含量,同时可以【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41、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别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挑选菌落时,通过【刚果红染色法】,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42、如果鉴别培养基中观察到产生透明圈的菌落,则说明【可能】获得了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有些微生物具有降解色素的能力,它们在长时间培养过程中会降解刚果红而形成明显的透明圈】
43、刚果红染色法的比较
方法 | 【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 | 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 |
优点 | 显示出颜色反应基本上是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 | 操作简便,不存在菌落混杂的问题 |
缺点 | 操作繁琐,加入刚果红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 | ①由于纤维素粉、琼脂和土豆汁中都含有淀粉类物质,可以使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也形成【透明圈】;②有些微生物具有【降解色素】的能力,它们在长时间的培养过程中会降解刚果红而形成明显的【透明圈】 |
44、为确定分离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生纤维素酶的实验】——通过微生物发酵,看能否产生【纤维素酶】,再通过鉴定纤维素酶水解【滤纸】等【纤维素】产生的【葡萄糖】,来鉴定纤维素酶的产生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提升的有效途径(
一)增强学生的现代意识
现代意识的缺乏自然就不能接受现代的教学方法,进而对教学的效果也是一种严重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增强学生的现代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常的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转变思想,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现代意识的培养[3]。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性发展。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因而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要通过开展教学活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新型科技生物人才。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课堂氛围的营造离不开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因而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足够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的同时,帮助学生消除恐惧的心理,进而大胆的提出自己不够明白的问题。比如在学习“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首先介绍病毒DNA,来作为本节课程的开场白,这样不仅有利于师生之间关系的建立,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更深层次的对DNA分子进行学习与掌握。
(三)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学需求,只有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丰富与创新才能更好的提升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与水平。比如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模式,通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进而提升其综合能力。因而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在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的情况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开展生物知识的教学[4]。生物课程是一门实验性比较强的课程,高中生物知识的学习同样也离不开实验活动的支撑,比如在学习“DNA双螺旋结构”时,仅仅凭借学生的想象是不能对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掌握的,只有通过科学的实验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生物知识,进而促进生物科学素养的提升。